一本书的时间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我的女神!
  伟大之路
  【虫家讲坛】
  说到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大家多半会不假思索地想到“玛丽亚·居里”这个名字。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一伟大事迹。而当我们再大一点时,才会明白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将提取镭的方法公之于众这一举动有多么不平凡。读完《居里夫人传》,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大家心中会更加鲜活丰满。
  我真是太佩服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了!都是各自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那可不,实不相瞒,我小时候也想过获得诺贝尔奖呢!
  你怕不是想成为书虫·居里吧?
  为科学献身
  1867年11月7日,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降临在被沙俄占领的波兰。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孩,在日后将会怎样大放异彩,成为享誉世界的人物。
  从小,玛丽亚和哥哥姐姐们就尽情地在自然中成长。他们在田野里奔跑,在溪流中捉鱼虾,在树林中放声尖叫……因为父母知道大自然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发现玛丽亚是个十分聪明、记忆力超群的孩子,他们也不会拔苗助长,而是尽量让她到户外,去感受自然的奥妙,领略大自然的神韵。上学后,沙俄的奴化教育、家庭困窘的经济状况并没有难倒玛丽亚,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后,为了圆梦——让姐姐和自己去巴黎求学,玛丽亚成为了一名家庭教师。靠着当家庭教师积攒下的钱,她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了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在那里,玛丽亚结识了皮埃尔·居里,并一同踏上了为科学献身之路。
  没有实验室,就把一件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改造成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经费,就亲力亲为将一吨矿渣分离提纯;没有防护服,常常被操作时产生的灼热刺鼻的有毒气体呛得咳嗽不止,眼泪直流……每天,居里夫人就像一个锅炉工一样干着沉重的体力劳动。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居里夫妇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后来还第一次获得了金属镭。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居里夫妇和发现天然放射性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即使我不在了,你也必须继续干下去。”皮埃尔先生的话始终铭刻在居里夫人的心中。因此,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科学研究,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1911年,居里夫人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伟大的品格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對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除了学术上毋庸置疑的造诣之外,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也被历史永远铭记。
  因为一出生就处于被占领、被统治的严酷环境中,激发了波兰青少年极大的爱国热情。因此,爱国主义情愫在居里夫人成长过程中日益增强。即使后来在法国求学和生活,她也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1898年7月,居里夫妇将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以此来怀念她的祖国(“钋”的英文名为Polonium,与“波兰”Poland一词近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居里夫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想方设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利用X射线治疗设备来救治伤员,解决设备与技师缺乏的难题,还设计装备了流动的X光透视车,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
  最值得称颂的,是居里夫妇无偿公开镭的提取方法。如果申请了专利,他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好的实验室。但是面对一个根本的问题——科学家对科学发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很明确:“科学家无权把他们的发现当作摇钱树,镭属于世界上所有的人。而且,它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能以此来牟利。”
  “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居里夫人不仅以她卓越的科学贡献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为世界留下彪炳史册的功勋,而且,她对科学的满腔赤忱以及高风亮节的品格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在科学探索的荆棘之途中前赴后继,永不停歇。
其他文献
外婆家门前有一座小桥。小时候,外婆每次带我回老家经过这座桥,总说:“过了这座桥就到家了。”我问外婆这桥叫什么名字,她说没有名字。  小桥很有些年头了,它是由木板拼成的桥面,用铁索和钢丝绳拉成的,走起来摇摇晃晃。桥下有一条小河,一年到头流水潺潺。小时候我很怕过这座桥,因为上面有几块木板由于年代久远早已经缺损了。我很怕掉下去,两三岁时央求着外婆抱我过去,再大点就让外婆牵着我的手过去。  有一次,外婆带
期刊
我并无特别之处。我只是一个日日夜夜、日复一日在画画的画家。如果你想了解我,就仔细看我的画吧。你会看出我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璀璨耀眼的金色,端庄迷离的形态。  如果你听到有人谈论“黄金画家”“金色的画家”,那没错,十有八九就是他。克林姆特出生于金银首饰制作世家,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在日后的绘画创作中毫不掩饰对金色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克林姆特画作中的金色部分
期刊
华夏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如果挑选一份最能代表中国的礼物来表达心中的情谊,你会挑选什么样的礼物呢?  沈绣:绣鸟能听声  2013年3月,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普京看到这份礼物时,赞不绝口:“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他甚至解开西服,拿出自己的领带,笑着说:“绣的正是我的这条领带。”  沈绣由清末刺绣艺术大师
期刊
101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它以疾风暴雨般的强劲姿态,最广泛地动员和启迪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正如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中所写:“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正处于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V型反转”的关键点,
期刊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居里夫人的一生正是后半句话的真实写照。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研究。她长期无畏地研究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放射性物质——镭,身体也因此被摧殘着。可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念念不忘关于工作的种种。不仅如此,她和居里先生还主动放弃了申请镭的专利的机会,并将提取镭的方法公布于众。他们明明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却毫不稀罕,宁可过着贫穷的生活。“
期刊
繁昌县繁阳镇城关一小以少先队鼓号队为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礼仪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入队仪式、大升旗、离队仪式、主题队日等活动,大力开展少先队礼仪教育,构造完整的少先队礼仪体系。以繁昌县少工委举办鼓号队队列队形比赛为契机,学校在训练初期就对每位队员严格要求,达到鼓号队演奏的准确、统一、和谐,促使鼓号队训练过程中做到一看,二战,三淌汗。  一看,看优秀鼓号队参加比赛视频,引导队员们对代表学校参赛充满自豪感
期刊
有时鳜鱼成舟,贴面而坐  以最美的姿态开始  奔赴梦了许久的邂逅  还是做一个渔夫  头戴箬竹帽,身披綠蓑衣  细雨中,微风不燥  把打捞到的春天,装满鱼筐  做一只白鹭  和同伴一起,趁着风飞翔  把一冬的惫懒抖擞在空气中  在西塞山,你就是最早的追光者  或是做一瓣桃花  趁河水猛涨,悠悠扬扬漂向远方  春天,做什么
期刊
【榜样力量】  一个破旧的搪瓷缸,在这间陈设简陋的小房子里,毫不起眼,却是房间主人张富清的心爱之物。老人说:“只有不要命的人才能得到这个缸子。”每次看到搪瓷缸上面“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个字,他的眼中就会泛起泪花……  张富清老人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出生在陕西洋县贫苦家庭的张富清刚刚24岁,他在瓦子街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赫赫有名的359旅的一名战士。  6月,壶梯
期刊
当我从孕育过我的那片土地上起飞  心口的线牢系,甘之如饴  隐秘而强韧,哪怕  不时牵扯出伤口,渗出几滴殷红的血  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正在消解  壮志年华与鬓发,一并在时光中斑驳  不论清脆還是沙哑  我顽固地用乡音承载一切言语  时刻提醒着自己  落叶翩跹,向往大地下的根系  我携着漂泊多年的躯体奔向家乡  却不知,岁月里暗藏着轮回  村口的小儿似曾相识  恍如儿时的我一般,眼神探究  笑容中,腼
期刊
这二胡,还学吗?这二胡之路,还往下走吗?  看着眼前这墨漆的长竿,细长的弦,我问自己。  是呀,这二胡,还学吗?  初识二胡,那是早春的一个早晨。  那天,阳光真好,人民公园的一角,安静极了。只有一种美得扯住我脚步的声音在回荡。那声音,如水银泻地,如春风拂面。  妈妈说,这个叔叔拉的东西,叫做二胡。  我对妈妈说,我也要学。  就这样,偶然间,我走上了学二胡之路。  完全没有想到,听别人拉二胡很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