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中诚信托旗下备受关注的“诚至金开1号”30亿信托计划最终以神秘第三方接盘收官。外界对于接盘者的身份有诸多猜测,其中的一种说法便是:这个接盘者就是山西政府。而信托计划违约的巨额账单最后理应由政府兜底吗?
中诚信托死里逃生
1月22日,离“诚至金开1号”30亿信托计划兑付日仅剩8天,中诚信托发布公告称,“诚至金开1号”在处置振富集团抵押物的问题上取得重要的进展并且正在“积极寻找潜在投资者”。中诚信托表示,目前正在与有意向的若干投资者商谈,就具体投资细节加紧磋商。但是中诚关于“信托财产在2014年1月31日前变现还存在不确定性”与工行“不负主要责任”的说法,仍然让刚性兑付高悬头顶。
据了解,“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主要用于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由振富能源公司将股权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但是,在2012年5月11日,振富集团副董事长王平彦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立案当天即被刑拘。此后,这一信托计划就陷入泥淖,中诚信托方面也不断警示该计划可能出现违约。
据中诚信托的调查发现,振富集团实际共欠民间债权人29亿元高利贷本金,加上中诚信托的30亿元,集团大约负债59亿多元。而山西振富集团或已破产清算完毕,总资产的估值不到5亿元。
在“诚至金开1号”的“最后时刻”——2014年除夕这天,一名未公开身份的“第三方”出面兜底,使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基本得到保障。山西柳林县的某高层人士透露,为该项目兜底的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也有人指出,这背后是害怕金融动荡的政府介入了事件。
不管神秘的接盘人是谁,但他的出现帮助中诚信托闪过了灭顶之灾,维持了信托业界刚性兑付的神话,同时将振富能源煤矿项目这颗雷埋在另一个暂时不为人知的地方。
刚兑危机风雨欲来
有投资人表示,一旦中诚信托违约刚性兑付,很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类似“刚兑危机”的集中到来将引发大危机。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大约发行了5.3万亿元信托产品,它们都将在2014年一季度集中到期兑付。此前发行的矿产资源类信托规模超1000亿元也陆续迎来兑付高峰。
而“诚至金开1号”历尽种种质疑和揣测,总算于最后时刻在神秘接盘者的兜底下给了投资人一个交代,但在中诚信托的刚性兑付余波还未完全消退之时,吉林信托也卷入了矿产信托的兑付漩涡中。
有投资者向媒体人士报料,称所购买的吉信·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信托到期后并未正常兑付。这起兑付危机,正源于眼下巨债缠身的山西煤老板邢利斌。资料显示,上述信托计划共六期,累计金额为97270万元,托管方为建设银行山西分行。截至2月17日,已有四期产品先后到期,第五、第六期将分别于2月19日、3月11日到期。
日媒称,在中国,信托投资产品近来接连曝出违约风险,一些产品可能无法按合约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收益。起因是作为信托理财产品投资对象的煤业公司业绩不振,拿不出资金偿还投资者。
而中诚信托事件的影响也在持续发酵。曾经在银行畅销的信托等代销产品,如今却成了银行避之不及的领域。甚至有传闻称,工商银行将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代销产品业务。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银行业整体缩减了信托等代销的理财产品数量,其中以信托类产品最为明显。
刚兑魔咒或被打破
虽然“诚至金开1号”30亿信托计划在最后关头以神秘第三方兜底收官,但危机解除过后长吁一口气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巨额的信托兑付账单到底该谁来负责?国内信托的刚性兑付魔咒又将如何打破?相关专家表示,转型势在必行。
尽管一系列兑付危机没有对信托行业造成太多实质性影响,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后续处置措施得以“保全”并非长久之计,重要的在于从源头控制风险事件的出现。
“目前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牌照价值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并且已经不开放新的牌照了,偶尔出现一两次问题,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先垫付、后处置的方式进行化解,但如果风险的暴露成为经常性事件,监管层就会认定你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没有哪一家公司希望经历停牌整顿。”国内某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有必要尽快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由原来的盲目追求资产规模、以量取胜、粗放式经营和外延式发展的模式,向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经营以及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对于信托行业的危局,监管层已有清醒的认识。日前有报道指出,中国银监会计划筹建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并于近日启动相关调研工作。此举旨在完善监管体系,提高风控能力。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的步伐在新的一年也有加快的迹象,如允许金融机构破产、重点银行设立“生前遗嘱”、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这些措施短期应对与长期建设相结合,显示了注入风险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图,预示着政府将不再成为金融市场风险的兜底者。
中诚信托死里逃生
1月22日,离“诚至金开1号”30亿信托计划兑付日仅剩8天,中诚信托发布公告称,“诚至金开1号”在处置振富集团抵押物的问题上取得重要的进展并且正在“积极寻找潜在投资者”。中诚信托表示,目前正在与有意向的若干投资者商谈,就具体投资细节加紧磋商。但是中诚关于“信托财产在2014年1月31日前变现还存在不确定性”与工行“不负主要责任”的说法,仍然让刚性兑付高悬头顶。
据了解,“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主要用于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由振富能源公司将股权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但是,在2012年5月11日,振富集团副董事长王平彦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立案当天即被刑拘。此后,这一信托计划就陷入泥淖,中诚信托方面也不断警示该计划可能出现违约。
据中诚信托的调查发现,振富集团实际共欠民间债权人29亿元高利贷本金,加上中诚信托的30亿元,集团大约负债59亿多元。而山西振富集团或已破产清算完毕,总资产的估值不到5亿元。
在“诚至金开1号”的“最后时刻”——2014年除夕这天,一名未公开身份的“第三方”出面兜底,使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基本得到保障。山西柳林县的某高层人士透露,为该项目兜底的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也有人指出,这背后是害怕金融动荡的政府介入了事件。
不管神秘的接盘人是谁,但他的出现帮助中诚信托闪过了灭顶之灾,维持了信托业界刚性兑付的神话,同时将振富能源煤矿项目这颗雷埋在另一个暂时不为人知的地方。
刚兑危机风雨欲来
有投资人表示,一旦中诚信托违约刚性兑付,很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类似“刚兑危机”的集中到来将引发大危机。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大约发行了5.3万亿元信托产品,它们都将在2014年一季度集中到期兑付。此前发行的矿产资源类信托规模超1000亿元也陆续迎来兑付高峰。
而“诚至金开1号”历尽种种质疑和揣测,总算于最后时刻在神秘接盘者的兜底下给了投资人一个交代,但在中诚信托的刚性兑付余波还未完全消退之时,吉林信托也卷入了矿产信托的兑付漩涡中。
有投资者向媒体人士报料,称所购买的吉信·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信托到期后并未正常兑付。这起兑付危机,正源于眼下巨债缠身的山西煤老板邢利斌。资料显示,上述信托计划共六期,累计金额为97270万元,托管方为建设银行山西分行。截至2月17日,已有四期产品先后到期,第五、第六期将分别于2月19日、3月11日到期。
日媒称,在中国,信托投资产品近来接连曝出违约风险,一些产品可能无法按合约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收益。起因是作为信托理财产品投资对象的煤业公司业绩不振,拿不出资金偿还投资者。
而中诚信托事件的影响也在持续发酵。曾经在银行畅销的信托等代销产品,如今却成了银行避之不及的领域。甚至有传闻称,工商银行将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代销产品业务。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银行业整体缩减了信托等代销的理财产品数量,其中以信托类产品最为明显。
刚兑魔咒或被打破
虽然“诚至金开1号”30亿信托计划在最后关头以神秘第三方兜底收官,但危机解除过后长吁一口气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巨额的信托兑付账单到底该谁来负责?国内信托的刚性兑付魔咒又将如何打破?相关专家表示,转型势在必行。
尽管一系列兑付危机没有对信托行业造成太多实质性影响,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后续处置措施得以“保全”并非长久之计,重要的在于从源头控制风险事件的出现。
“目前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牌照价值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并且已经不开放新的牌照了,偶尔出现一两次问题,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先垫付、后处置的方式进行化解,但如果风险的暴露成为经常性事件,监管层就会认定你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没有哪一家公司希望经历停牌整顿。”国内某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有必要尽快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由原来的盲目追求资产规模、以量取胜、粗放式经营和外延式发展的模式,向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经营以及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对于信托行业的危局,监管层已有清醒的认识。日前有报道指出,中国银监会计划筹建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并于近日启动相关调研工作。此举旨在完善监管体系,提高风控能力。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的步伐在新的一年也有加快的迹象,如允许金融机构破产、重点银行设立“生前遗嘱”、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这些措施短期应对与长期建设相结合,显示了注入风险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图,预示着政府将不再成为金融市场风险的兜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