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手操作学习,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应用能力
俗话说:“课本,教学的根本”,它是小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可数学书上尽是一些枯燥的数字,简单的图形,因此教师必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要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象所难住,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白杨树的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懂得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先测量一根两米长的竹竿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如果这时刚好是l米,竿长是竿影长的2倍,在同一时间树也是树影长的2倍,知道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只要量出树影长有几米,就能算出白杨树的高。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二、培养思维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操作与思维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因此教师必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让学生多动手操作。由于儿童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去分析、比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操作,使之思维随着操作活动而展开,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学生对“所占空间大小”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操作,每小组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带刻度的玻璃烧杯,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水到一定刻度。让学生观察两只杯子里水的上升情况,当杯子里水高度完全
相同时,然后让学生把小一些的物体沉人到第一烧杯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升高了,接着让学生把另一个大些的物体放人第二只烧杯中观察,第二杯的水平面为什么会超过第一杯的水平面。利用操作和讨论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据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小之分。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
三、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如果将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培养”。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创造出新的想法。
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在操作中所体现的思维灵活性特别高。开始,我发给每个学生10个小圆片,要求先“试”着分成2堆,这一“试”收获可不少。从分的方法看,多数学生对尚未教学的平均分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全班同学虽然有15%是非平均分的方法,但有85%的学生已经应用了平均分的意义。即分成的两堆数量同样多,再就平均分的学生进行分析,等分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一个一个分,或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结果每堆各5个;第二种是根据估计每堆可以分三个,结果剩下4个,接着每堆再分2个,得到的结果也是每堆5个;第三种是从10个圆片中取出4个作为一堆,这时剩下的另一堆是6个,通过比较6个比4个多2个,则从多的一堆中取出1个,补到少的一堆中去。这些别具一格的“平均分”方法,只有在学生动手的前提下,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收获。学生尝到了创新的喜悦,兴致高涨。
四、培养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面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学生手脑并用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动手操作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讨论怎样让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我们生活服务呢?在讨论中,学生不仅举出许多相关的例子,有的课后找来木条和工具,用所学的知识修理班上那几张会摇动的课桌。又如,学了“人民币”后,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商店,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钱去“购物”,让学生尝到购物的乐趣。学习了“千克的认识”,“利息”等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于实践。只要教师重视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意识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就会得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双重收获。
动手操作能为学生积累宝贵的感性材料,它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根”与“源”。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操作,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通过看、摆、拿、分、讲,使学生玩中积累,玩中思考,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课堂氛围中,发现、感悟、理解,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使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使学生受到素质教育终身受益。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应用能力
俗话说:“课本,教学的根本”,它是小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可数学书上尽是一些枯燥的数字,简单的图形,因此教师必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要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象所难住,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白杨树的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懂得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先测量一根两米长的竹竿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如果这时刚好是l米,竿长是竿影长的2倍,在同一时间树也是树影长的2倍,知道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只要量出树影长有几米,就能算出白杨树的高。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二、培养思维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操作与思维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因此教师必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让学生多动手操作。由于儿童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去分析、比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操作,使之思维随着操作活动而展开,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学生对“所占空间大小”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操作,每小组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带刻度的玻璃烧杯,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水到一定刻度。让学生观察两只杯子里水的上升情况,当杯子里水高度完全
相同时,然后让学生把小一些的物体沉人到第一烧杯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升高了,接着让学生把另一个大些的物体放人第二只烧杯中观察,第二杯的水平面为什么会超过第一杯的水平面。利用操作和讨论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据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小之分。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
三、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如果将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培养”。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创造出新的想法。
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在操作中所体现的思维灵活性特别高。开始,我发给每个学生10个小圆片,要求先“试”着分成2堆,这一“试”收获可不少。从分的方法看,多数学生对尚未教学的平均分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全班同学虽然有15%是非平均分的方法,但有85%的学生已经应用了平均分的意义。即分成的两堆数量同样多,再就平均分的学生进行分析,等分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一个一个分,或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结果每堆各5个;第二种是根据估计每堆可以分三个,结果剩下4个,接着每堆再分2个,得到的结果也是每堆5个;第三种是从10个圆片中取出4个作为一堆,这时剩下的另一堆是6个,通过比较6个比4个多2个,则从多的一堆中取出1个,补到少的一堆中去。这些别具一格的“平均分”方法,只有在学生动手的前提下,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收获。学生尝到了创新的喜悦,兴致高涨。
四、培养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面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学生手脑并用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动手操作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讨论怎样让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我们生活服务呢?在讨论中,学生不仅举出许多相关的例子,有的课后找来木条和工具,用所学的知识修理班上那几张会摇动的课桌。又如,学了“人民币”后,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商店,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钱去“购物”,让学生尝到购物的乐趣。学习了“千克的认识”,“利息”等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于实践。只要教师重视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意识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就会得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双重收获。
动手操作能为学生积累宝贵的感性材料,它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根”与“源”。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操作,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通过看、摆、拿、分、讲,使学生玩中积累,玩中思考,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课堂氛围中,发现、感悟、理解,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使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使学生受到素质教育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