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算不算名山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b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名山太多了,三山五岳、四大道教名山、五大佛教名山、昆侖山、终南山、喜马拉雅山……随便一数,掰完手指脚趾;全国出名的“西山”,起码有7座;叫“凤凰山”的,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时难以计数。
  那么,大瑶山是座什么山?能排第几?还有没有发展前途?
  桂林往南约100公里,就是大瑶山。
  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成为全国文化名人的避难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将他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来。期间,他研究了大瑶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在绘制广西地形图时发现了广西地形的一个奥秘:整个广西被四组排成弧形的山脉所分割,其中,“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莲花山—大瑶山—架桥岭”这条弧线最为完美(接近“U”形),并且位于广西全境的黄金分割线上,是一条“黄金弧”。
  于是,李四光将其命名为“广西弧”。
  其中,几乎是独峰的镇龙山位于广西弧“U”字形底部,其左右两翼两组山脉犹如两条巨龙,它们共同组成“双龙戏珠”格局。
  大瑶山就在右龙的“龙身”位置,长约130公里,宽50~60公里,北回归线从其南边穿过。
  大瑶山不仅是山,还是世界最大的瑶族聚居区,瑶族同胞在此已繁衍、生活了600多年。在李四光到来之前,费孝通即已深入大瑶山,并将其正式带入全国人民的视线。
  1935年,应当时的广西政府邀请,年仅25岁的费孝通携新婚妻子王同惠由北平南下广西,目标是大瑶山,他们要在那里做少数民族调查研究。
  一路上,他们不断发表《桂行通讯》,使得广西和大瑶山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而他们在大瑶山仅进行了2个月的调查,就因为迷路,费孝通跌下陷阱负伤,王同惠奔走求救意外死亡,更引发大家惊愕、叹息。
  不过,费孝通伤情稍稍好转即着手整理王同惠在大瑶山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并于1936年形成《花篮瑶社会组织》一书。
  在这本署名王同惠的书中,费孝通特意写了这么一段话:“瑶山并不是陷阱,更不是可怕的地狱。瑶山是充满友爱的桃源……我们只希望同情于我们的朋友不住地在这条路上走,使中国文化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研究路径。”
  几乎在费孝通发出这个呼吁的同时,一位叫作黄志的植物学家在大瑶山采集到一个特别的野草标本,经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侯宽昭鉴定,这就是大瑶山大名鼎鼎的灵香草。
  生长中的灵香草并不会散发香味,但用文火烘烤十余个小时之后,其香可以数年而不散,即便散了,用火烤一烤,又能香如故。据载,灵香草在北宋就已被人发现,最初是入药,后来用于驱虫。
  明代大藏书家范钦是灵香草驱虫功能的发扬光大者。
  范钦是天一阁藏书楼的创建者。天一阁名满天下,除了藏书多(最多时有7万余卷古书),藏书历久弥新也是重要原因。古书多为纸质,易燃易霉易腐,范氏家族十三代藏书人却能将那么多的古书完好地保存400多年,以至于坊间纷纷猜测范家的藏书秘法,连清代大诗人袁枚也参与其中。
  民间流传的范家秘方是“英石祛湿,芸香辟蠹”,但据天一阁研究员骆兆平考证,“英石祛湿”不靠谱,“芸香辟蠹”倒是不虚,因为范钦本人曾在嘉靖年间担任过广西参政,而天一阁在1975-1982年采用大瑶山灵香草防虫的效果较佳。
  从费孝通到黄志再到李四光,知识分子们蜂拥而至的背后是广西曾经的辉煌(美国《纽约时报》远东特约记者于1936年编著《中国的命运》一书,有一章专门称赞中国模范省——广西),而他们对大瑶山的关注与投入,则折射出当时广西政府的开明以及社会的开放与包容。
  大瑶山作为瑶族最大的聚居区,600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是自成一体的“小社会”或者“小江湖”。这个小社会也具有开明、开放及包容的特点。
  费孝通发现,大瑶山虽有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等多达5个瑶族支系,在语言、社会组织、风俗习惯、服饰等方面各有特点,但是,他们却在大瑶山里共创、共享、共生、共荣了600年。同时,大瑶山下有特定的贸易集散点,作为山区和平原、瑶族和其他民族交流的平台。
  费孝通对大瑶山的微观研究,在理论上和宏观视野上,与中华民族的研究其实是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费孝通作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参与者之一,始终有意或无意地将大瑶山社会的经验融入工作中,并在不断积累和升华之后,形成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这个理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民族学和民族关系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学说,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迅速超出民族研究范畴,对中国民族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并跨入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在社会各界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共识。
  费孝通后来又提出民族关系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是以大瑶山民族社会为起点。这16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乃至公司管理。
  可以说,大瑶山是费孝通成为世界著名社会学家的起点和重要支点。他前后六次进入大瑶山,最后一次回到当年调研过的六巷村已年近80。他每次进入大瑶山都会进行调研,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费孝通说:“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金秀瑶族自治县据有大瑶山的主体部分)因此被誉为“世界瑶都”。
  直到今日,要理解“多元一体”这个“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整体观点”以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奥妙,到金秀和大瑶山仍是最好的捷径。
  金秀有着全世界最丰富的瑶族文化。这里有盘瑶、茶山瑶、坳瑶、花蓝瑶和山子瑶5个瑶族支系,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瑶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县份。
  这里拥有500多平方公里的类丹霞式地貌景观,是广西最大、最重要的水源林区,林区内有大量的动植物,是仅次于西双版纳的全国第二大物种基因库,孕育了无数奇珍异宝,包括神奇的瑶医瑶药。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大瑶山山水兼备,山里的人既有水的灵动通达,又有山的淳朴厚重,因而大多长寿,金秀也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这里被誉为“云的王国,雾的迷宫”,有“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之意境。因为瑶族群众几乎人人都会采药,所以,你哪天进山访友,很有可能被告知朋友已去采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瑶山的“仙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居于此的瑶族群众和慕名而来的各族群众。
  与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也算是这仙境中的“仙人”之一。
  梁羽生生长在大瑶山东麓的蒙山县,在桂林上的中学。豫湘桂会战失败后,他赶在桂林沦陷前返回大瑶山避难,巧遇从广东来避難的著名史学家简又文、文化大师饶宗颐,并拜前者为师。到了香港后,梁羽生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金庸写武侠小说比他晚两年)。
  梁羽生以开创性“以侠胜武”的理念,创作了30多部优秀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世界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梁羽生小说的武侠故事,虽然多以中原和西北地区为背景,但也不乏大瑶山的影子。比如,瑶医草药“四大类”——“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名称很生猛,很适合用在武侠小说中,《大唐游侠传》里就有五兄弟合称“窦家五虎”的绿林盟主。
  又如,《萍踪侠影录》里威震江湖的金刀寨,虽在西北地区的关外,却更似大瑶山里的瑶寨:地处天险,峭壁陡立,需要从外面的山谷爬上去,在深山密林走一个时辰,便到了犹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有湖坝、田地,山寨则依山而建,碉堡连云,气象万千。历史上,瑶族受外族侵扰,不断南迁,最后到了易守难攻的大瑶山,进一步将其经营成便于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独立王国”。
  正因如此,1951年解放军抵达大瑶山时,竟找不到一幅像样的瑶山地图,当时的剿匪总指挥李天佑只好先派出40多支侦查小分队,潜入大瑶山侦查,分片画出草图,然后合成一张完整的大瑶山重点剿匪示意图,才发起总攻,取得胜利。数年前热播的电视剧《瑶山大剿匪》就是以此为背景。
  70年后的今天,大瑶山可以说是像费孝通说的那样,换了人间:外有高速公路形成五边形合围,内有水泥公路村村通,一辆小轿车加一辆小货车成了不少瑶族家庭的标配;水电充足便捷,通信、网络发达;景区、度假区、餐饮、住宿等旅游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观光游、度假游、民俗游蓬勃发展……
  2019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国只有71个,广西则只有两个:阳朔和金秀。
  金秀就是大瑶山,大瑶山就是金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项目,金秀能够进入首批71名之列,说明国家对大瑶山走向全国寄予厚望。三山五岳、佛道名山等,大多以文化闻名,大瑶山承载的则是瑶族文化,而全国只有56个民族,大瑶山理应获得与此相称的地位。
  当然,大瑶山偏居广西,全世界的瑶族也只有300万人,大瑶山走向全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大瑶山能够深入研究偏居贵州的梵净山、历史较短的张家界和阳朔,汲取灵感,务实巧干,或许能成为“大湾区的终南山”。
  作者简介:段军艳,女,广西财经学院专任教师,广西财经学院“中国-东盟国际旅游研究创新团队”成员,参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项目《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之《黄姚》一书的编著工作。指导学生获得2018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展洽会环节二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其他文献
初冬的下午,我伫立于桂林市滨江南路定桂门码头。江面的风似一把无形的剪刀,一寸一寸地剪去烦忧,任凭多少心事,都随着这漓江的水缓缓向南流去……人便如秋后的菊花般恬淡适然。  我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对面的支流——小东江。要知道,小东江上边破旧不堪的新生街,已成为桂林这座美丽城市的“伤疤”,恰巧,它也是我心头多年来无法愈合的“伤疤”!  走在宽敞整洁的解放桥上,心旷神怡。桥东头笔直通向七星公园,东岸新辟了沿江
期刊
莫烦多, 煩烦闷闷唱山歌;  开口唱歌降得火,唱歌做得神仙药。  世上本来无烦恼,只是世人爱自招;  不信你看小娃仔,心无所贪乐陶陶。  再烦再苦莫去想,自古多情才感伤;  活在当下有机会,强大才能把他帮。  各人自有各人命,富贵由命不由人;  赤条条地到世上,走时只剩是哭声。  怨恨太多人会变,丑了老了没抵钱;  学会放下就变好,心想事成结良缘。  坎坎坷坷人生路,平安自在最有福;  莫逞
期刊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龙田村,有一种由村民加工销售的土特产特别有名,搭配恭城油茶,让人食欲大开。这就是闻名恭城的“莲花粉”。  莲花粉是一种干米粉,“莲花粉”这个名称是以前恭城街上夜宵摊叫习惯的名字,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古法生产的手工大米类衍生产品”。在龙田村家庭作坊中,制作规模较大的一家是村民刘广强家。  新鲜的早粳米用水洗净,头天晚上浸泡,第二天早上磨浆,把米浆倒在蒸架中均匀摊平,放入蒸
期刊
鹩剧是浦北民间的一种小戏,主要流传于六万山一带,即六硍、平睦、馆垌等镇,因其极富民间特色的唱法,已被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鹩剧音乐分卷》,成为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鹩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原生态,从“鹩剧”的“鹩”字就可见一斑。相传鹩剧由明末民间“引凤”歌舞发展而来,盛行于清代,当地称鸟为“鹩”,所以也把凤凰称为“鹩”,因此“唱鹩”就这样得名了。演员主要以民间的“仙姑”“神汉”及一些
期刊
蕉山古村落位于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北部偏东,全村95%以上人口为瑶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目前,村内还保存有神亭、祠堂、民居等明清朝代的古建筑40多座,古建筑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多为上座、中座、下座多厢房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观音河从村前流过,蕉山源垒、水源垒、大源垒、康江垒等小溪汇集观音河,再流至茶江。玉笔山、犀牛山、对门岭等群山环抱,四面环山。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红薯、辣椒、芋头
期刊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村头、村尾及水滨小学的课堂上,时常有一位“特殊老师”拿着一把笙或一只鼓为孩子们认真授课。“孩子们,莫小看这把笙,它可是大有学问,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竹管里面,装有薄纸一样的铜片,吸和吹的时候都有曲调,你们试试……”  这位老人就是蒋礼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恭城瑶族吹笙挞鼓舞”传承人。说到“特殊”,不单是因为他70多岁的年纪,更因为他在水滨小学是一位众所周知、不领工
期刊
人生七十古来稀。70年,虽然记不清参加亲戚朋友及其子女结婚请酒有几次,但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  从记事起,大凡结婚请酒的菜谱大致相同。肉类有鸡肉、鸭肉、排骨、猪脚、扣肉、叉烧等,饭类有干饭、稀饭(粥),汤类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白汤、七八十年代的青菜汤、90年代的冬瓜汤,到21世纪初的冬瓜骨头汤,再到近10年来的香菇骨头汤。这些足以证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那两次婚宴,吃的并不是山
期刊
上山得见牛甘果,下岭得见甜菠萝;  有情相见心欢喜,两手相勾几快乐。  出门遇见开宝马,口干得见龙凤茶;  金玉良缘两相遇,芙蓉得伴牡丹花。  锦鸡飞到树上站,盼望抓回笼里关;  新买琵琶安金线,天天对着鸟笼弹。  金鸡拿到笼里放,画眉放到笼里藏;  大伙都是笼中鸟,打开笼门滚一场。  丹桂八角对山望,開花结果一样香;  既然都有这份意,九冬十月得见霜。  正月种藕九月莲,有情盼望这种天;  月老
期刊
在野外行走,总有一些东西在某个瞬间让我怦然心动。细数起来,那面目模糊的古旧渡口,庶几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  南方多山,一出门便是翻山,气喘吁吁。南方亦多河,行不到三五里便要涉水,险象环生。  山易翻。山再陡,憋一口气便可逾越。水难渡。河再窄,无船则望水兴叹。莽莽群山是横在眼前的一道道门槛,需要人们高高地抬脚跨越。淼淼河水是拦住去路的一缕缕蛛丝,需要人们挥臂拨开。  山没有路,人们便用双脚踏碎一块块
期刊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江街东北一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瑶族村落,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本源峡谷涌出,缓缓穿过一片肥沃略平的土地,在河两岸山坡上居住着800多名瑶族群众,这个村落就是石口村。  石口村是瑶族从湖南千家峒迁徙出来后,异地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家峒原型文化地,拥有自己独特的会期、语言、风俗等,每年全村最大的集体活动是正月十四会期,俗称“赶石口会期”。以抢花炮为主线,有跑梅山、跳羊角和打长鼓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