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及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电气工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认真分析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详细阐述了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法;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1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电力主打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学生具有文化课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差,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是我校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很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培养手段和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从目前状况来看,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普遍存在着观念上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内容滞后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对所学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缺乏深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2.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确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开放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源向学生全面开放;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方法。以“突出能力、鼓励创新”为原则,采用笔试、实际操作、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既懂设计和操作,又懂原理和思想,做到能讲能写。这样的考核结果较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能力,使考核成为激励学生进取心和创新发挥的手段,充分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固化学院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借鉴、学习外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整体优化,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教育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
2.2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心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与注册执业资格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过程需要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管理型人才。在此情况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各层次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培养最具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3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原则科学设置。主要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强调:校内外结合,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种类有电工电子实习基地、金工实习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等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等实习基地;二是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中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办法,形成完整的监督、制约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最终建立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团队。
3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任务,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要,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培养目标具体反映教育思想,直接引领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目标设计的好与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与败。因此,鉴于高校是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的组织,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集中性与个体性双重属性。高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是同一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目标的个性则受高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尚需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对课程合理配置,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争取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加强利用社会资源使实践教学紧跟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1-3
[2]潘维真.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8-10
[3]罗奕.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77-80
[4]杨德先,陆继明,吴彤,尹项根.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和实验教材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64-6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法;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1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电力主打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学生具有文化课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差,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是我校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很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培养手段和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从目前状况来看,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普遍存在着观念上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内容滞后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对所学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缺乏深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2.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确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开放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源向学生全面开放;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方法。以“突出能力、鼓励创新”为原则,采用笔试、实际操作、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既懂设计和操作,又懂原理和思想,做到能讲能写。这样的考核结果较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能力,使考核成为激励学生进取心和创新发挥的手段,充分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固化学院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借鉴、学习外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整体优化,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教育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
2.2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心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与注册执业资格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过程需要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管理型人才。在此情况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各层次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培养最具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3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原则科学设置。主要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强调:校内外结合,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种类有电工电子实习基地、金工实习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等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等实习基地;二是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中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办法,形成完整的监督、制约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最终建立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团队。
3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任务,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要,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培养目标具体反映教育思想,直接引领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目标设计的好与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与败。因此,鉴于高校是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的组织,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集中性与个体性双重属性。高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是同一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目标的个性则受高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尚需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对课程合理配置,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争取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加强利用社会资源使实践教学紧跟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1-3
[2]潘维真.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8-10
[3]罗奕.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77-80
[4]杨德先,陆继明,吴彤,尹项根.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和实验教材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