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敬是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进士,之后他又在第二轮的馆选考试中高中庶吉士。庶吉士是进士的佼佼者,号称“储相”。成敬的前途可谓一片大好,可惜他初任官是晋王府教师,而晋王却牵涉进了汉王朱高煦谋反的大案,晋王府一应官员都被打为同谋。
其实成敬刚刚到任,对晋王府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明宣宗也不是一个不辨是非的昏君,没有胡乱判他重刑,只是判他流放充军。但成敬觉得充军会影响子孙,主动要求改判死刑,一了百了,不祸及子孙。明宣宗敬他是條汉子,同意改判,但又表示不忍就这样杀了他,于是援引当年太史公司马迁以宫刑替代死刑的判例,也改判成敬官刑。成敬受阉割后被送入郕王(朱祁钰)府中当太监,谁知一代传奇就此诞生。
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御驾亲征,被蒙古俘虏。大英雄于谦紧急拥立郕王继位,是为景泰帝,坚决打击蒙古侵略者。
明朝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王府的太监、宫女全部搬到正官来,成敬本来就不同于一般不识字的太监,虽为奴才,但实际上与郕王从小建立起了一种亦师亦友的感情。景泰帝甫一登基就任命成敬为御马监太监,掌管禁官戍卫,不久又将他升为内官监太监。在司礼监干政体制形成之前,内官监是内宫第一署衙。
但成敬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谦逊内敛,无论与后官的太监、宫女,还是外朝文官,都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官人和文官文化层次差异很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有很多冲突,但成敬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太监,对双方都能充分理解,所以经常居中协调,堪称景泰帝内宫外朝的完美黏合剂。景泰帝非常感激成敬的贡献,但按明朝的制度,作为一个太监,成敬已官至极品。于是景泰帝经常主动提出封赏成敬的子孙,但成敬也都婉言谢绝了。
这不仅仅是成敬人品高洁,他还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因为按明朝的科举制度,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这种封赏父辈的荫官,就再也没有资格参加科举,也就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清流文官了。成敬对儿子成凯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能为成家再续文官梦,毕竟在科举社会,科考出身的清流文官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方向。成凯也不负家族的重托,高中进士,延续了成氏的书香世家。
成敬是司马迁之后唯一一位由文官转为太监的特例,他的儿子成凯更是史上唯一一位太监之子高中进士的特例,这个历经磨难但又坚忍不拔的家族着实令人钦敬。
其实成敬刚刚到任,对晋王府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明宣宗也不是一个不辨是非的昏君,没有胡乱判他重刑,只是判他流放充军。但成敬觉得充军会影响子孙,主动要求改判死刑,一了百了,不祸及子孙。明宣宗敬他是條汉子,同意改判,但又表示不忍就这样杀了他,于是援引当年太史公司马迁以宫刑替代死刑的判例,也改判成敬官刑。成敬受阉割后被送入郕王(朱祁钰)府中当太监,谁知一代传奇就此诞生。
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御驾亲征,被蒙古俘虏。大英雄于谦紧急拥立郕王继位,是为景泰帝,坚决打击蒙古侵略者。
明朝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王府的太监、宫女全部搬到正官来,成敬本来就不同于一般不识字的太监,虽为奴才,但实际上与郕王从小建立起了一种亦师亦友的感情。景泰帝甫一登基就任命成敬为御马监太监,掌管禁官戍卫,不久又将他升为内官监太监。在司礼监干政体制形成之前,内官监是内宫第一署衙。
但成敬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谦逊内敛,无论与后官的太监、宫女,还是外朝文官,都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官人和文官文化层次差异很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有很多冲突,但成敬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太监,对双方都能充分理解,所以经常居中协调,堪称景泰帝内宫外朝的完美黏合剂。景泰帝非常感激成敬的贡献,但按明朝的制度,作为一个太监,成敬已官至极品。于是景泰帝经常主动提出封赏成敬的子孙,但成敬也都婉言谢绝了。
这不仅仅是成敬人品高洁,他还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因为按明朝的科举制度,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这种封赏父辈的荫官,就再也没有资格参加科举,也就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清流文官了。成敬对儿子成凯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能为成家再续文官梦,毕竟在科举社会,科考出身的清流文官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方向。成凯也不负家族的重托,高中进士,延续了成氏的书香世家。
成敬是司马迁之后唯一一位由文官转为太监的特例,他的儿子成凯更是史上唯一一位太监之子高中进士的特例,这个历经磨难但又坚忍不拔的家族着实令人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