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若是物质主义者绝对应当生活在当今中国;你若是清教徒,那么北美确实是天堂。你要是没有什么欲望,北美是一个好去处;否则还是待在中国,在那里你可以实现任何欲念。
多年以前,我从中国去到北美,那里物质的充裕令人咋舌。可今天由北美回到中国,这里物质的丰富更让你震撼。
在北美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在中国可以充分享受人气。
在中国我容易吃成胖子,在北美很容易喝成肥仔。
在北美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在中国可以享受生活的内涵。
在中国生活你极容易忘记自己,在北美生活要为自己担忧不完。
年轻人应在北美磨练,中年人应在中国发展,老年人要在两地轮住。
美国给人一片自由的蓝天,中国给人一个坚实的大地。
人生悲剧:在北美消磨一生。
——坐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的一个咖啡馆里,对朋友们调侃完这一大段心得,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不对比不知道啊!
中国是岸,美国是海。回去的成了海归,演变成“海龟”。留下的憋在美国,也就成了“海鳖”。海龟们在奋斗着,在岸上热火朝天;海鳖们心存不安,在海边跃跃欲试。
原来,我对归国的朋友还不太注意。有一次朋友说,许多人都回国去了,你为什么还待在国外?我吃惊地说,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有人回去了。有的做了“长江学者”;有的办起了自己的公司;有的当上高官;有的被派回中国;有的被高薪聘用。仿佛一觉醒来,回归跟自己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很多从中国探亲或者出差归来的人都说:“回去的感觉真好!”一回来就感到压抑甚至沮丧。要过很长时间心才能收回来,面对北美平静如水的生活,回国仿佛是刚刚做了一个梦。讲述起回国的见闻,他们便眉飞色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雄心尚存的人会羡慕地说:“国内的机会真多!”见到往日的同学和朋友正在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向往的心便会高高悬起,仿佛人家中了奖,而自己只能眼巴巴地旁观。
巨变的时代诱惑着“海鳖”们。中国在快速地变化着。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那里,外来投资纷纷涌入,庞大的市场让人垂涎欲滴。中国给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条件,渴望着“海鳖”们能将先进的技术、管理带回来,在中国与世界架起一座座桥梁。对于雄心尚存的“海鳖”们,梦想着这个变革的时代,希望在这个“乱世”里,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如果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就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与昔日同窗相聚在雅致的餐厅里,久别重逢,相聚甚欢。他们既有无穷的怨言,也有成功的自豪。接过名片,老总和高官让人震惊一阵。遥想当年,现在的“海鳖”们并不比这些“土鳖”们差。人家可是春风得意,而“海鳖”则生活如死水一团。有的“海龟”成功了,办起了网络、咨询公司等。媒体的焦点聚集在他们身上,那份光环让不少“海鳖”羡慕不已。
上海的这位朋友极力怂恿我回国发展。朋友在国内路子多,关系广,让我回国和他一起干,并给举了许多回国发展的成功例子。
“国内这几年变化真是很大。中国的轿车销售量每年以20%—3帆的速度增加。车多了,路也修得多了。国内的变化让我不敢想像。”我不免感慨。
“这些天,是否回国发展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我告诉他们说,“回国来,有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和文化氛围,可以开展自己的事业,但也要忍受关系网、官僚主义以及远远比不上美国的自然环境;留在美国,要忍受着远离亲友的孤独和落寞。看看网上好些关于回留问题和中美比较问题的讲座就知道,那么多人关心回去还是留下这个问题,就正说明了中国在发展,在进步,在迎头赶上。回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的选择了。”
我的一个好朋友本来在美国有一个好位置,但他辞职了。问他辞职的原因,对方仰望着天花板,反问我:“天空多美,你说我们能飞得多高?”我迷惑地摇头。他说:“我们是—群鹰,美国的天空很美,可是面对这层玻璃的阻挡,我们只能在这片狭小的空间中飞行,却永远进入不了这片蓝天白云。美国的天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是回到中国,我们可以自由翱翔,那天空是没有边界的。”
这层玻璃天窗也阻隔着我。每当走进办公楼,面对着巨大的玻璃窗和灿烂的阳光,我或多或少也有这种感受。日复一日地生活,也许到退休还是走着同样的轨迹。美国的风景是凝固的,我的前程似乎也是凝固的。我不禁感叹,我可以看到自己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状态。少数人可能进入管理阶层,但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了半山腰,气喘吁吁,雄伟的高峰只能仰望,似乎再没有力气攀登上去了。
更多的人永远在美丽的玻璃天窗下奋斗着,却打不破这层天窗,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回归。在美国的我看到,一批批中国招聘团来到美国,学子们从各个州蜂拥而至,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关切地问:“中国的变化怎么样了?”然后递上简历。中国汽车代表团每次来底特律时,人们期待着与中国同行对话,关注着中国的汽车发展,渴望着能融入到中国汽车腾飞的洪流之中。一家大公司决定从中国采购零部件,在内部网站上登出了招聘4个与中国采购有关的职位,结果几百名中国人争先恐后报名。有回国讲学的机会,大家更是趋之若骛。一方面是想为中国的技术发展尽份赤子之力,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今天的中国到底怎么样,寻找回国发展的机会。
以往的每天,我走在纽约的大街上,那些耸立的高楼似乎是一道道永恒的风景线。行驶在没有止境的高速公路上,穿越都市、跨越原野,漫山遍野绿草如茵。自然充满生机,却没有多少人气。阔别几年,回到克利夫兰的校园,房屋依旧,浪漫的环境依旧。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国家里,只是一种享受,我拥有幽雅的环境和净洁的空气。回到公寓里,眺望着湖光美景,却仿佛没有人光顾。
我曾经渴望这种生活,但时间长了,这份宁静又让人感到几分窒息。因为这里的风景都凝固了,也许几十年后这幅风景会依然如此。
面对这些,我经常会想起中国的都市,街道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我梦想走在中国的大街上,随便走进一家小店,点几道菜或者小吃,在喧嚣中,吃得心满意足,在漂亮的大楼和杂乱的建筑工地间穿梭,感受着一个都市跳动的节奏和流动的画面——好一幅让人感到希望的画面!
美国是一个发展完备的国家,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海鳖”们的生活犹如一汪平静的湖水,一阵风吹过,只激起浅浅的波纹,极少掀起狂波巨浪。宁静让人向往跳动,永恒让人憧憬变化,诱惑涌动着渴望的心。人总是向往动感,而且是向上的动感。如果永远生活在一种静止的环境中,慢慢地会变得麻木。生活在美国,真的有“鳖”的感觉。而中国则是波浪翻滚,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海鳖”们都想去冲浪,他们的心在剧烈地跳动着:回去吧,我们要做“海龟”!海归呀,已经成为我们这些海外学子挥之不去的梦……
高佩三摘自《海外文摘》
多年以前,我从中国去到北美,那里物质的充裕令人咋舌。可今天由北美回到中国,这里物质的丰富更让你震撼。
在北美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在中国可以充分享受人气。
在中国我容易吃成胖子,在北美很容易喝成肥仔。
在北美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在中国可以享受生活的内涵。
在中国生活你极容易忘记自己,在北美生活要为自己担忧不完。
年轻人应在北美磨练,中年人应在中国发展,老年人要在两地轮住。
美国给人一片自由的蓝天,中国给人一个坚实的大地。
人生悲剧:在北美消磨一生。
——坐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的一个咖啡馆里,对朋友们调侃完这一大段心得,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不对比不知道啊!
中国是岸,美国是海。回去的成了海归,演变成“海龟”。留下的憋在美国,也就成了“海鳖”。海龟们在奋斗着,在岸上热火朝天;海鳖们心存不安,在海边跃跃欲试。
原来,我对归国的朋友还不太注意。有一次朋友说,许多人都回国去了,你为什么还待在国外?我吃惊地说,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有人回去了。有的做了“长江学者”;有的办起了自己的公司;有的当上高官;有的被派回中国;有的被高薪聘用。仿佛一觉醒来,回归跟自己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很多从中国探亲或者出差归来的人都说:“回去的感觉真好!”一回来就感到压抑甚至沮丧。要过很长时间心才能收回来,面对北美平静如水的生活,回国仿佛是刚刚做了一个梦。讲述起回国的见闻,他们便眉飞色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雄心尚存的人会羡慕地说:“国内的机会真多!”见到往日的同学和朋友正在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向往的心便会高高悬起,仿佛人家中了奖,而自己只能眼巴巴地旁观。
巨变的时代诱惑着“海鳖”们。中国在快速地变化着。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那里,外来投资纷纷涌入,庞大的市场让人垂涎欲滴。中国给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条件,渴望着“海鳖”们能将先进的技术、管理带回来,在中国与世界架起一座座桥梁。对于雄心尚存的“海鳖”们,梦想着这个变革的时代,希望在这个“乱世”里,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如果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就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与昔日同窗相聚在雅致的餐厅里,久别重逢,相聚甚欢。他们既有无穷的怨言,也有成功的自豪。接过名片,老总和高官让人震惊一阵。遥想当年,现在的“海鳖”们并不比这些“土鳖”们差。人家可是春风得意,而“海鳖”则生活如死水一团。有的“海龟”成功了,办起了网络、咨询公司等。媒体的焦点聚集在他们身上,那份光环让不少“海鳖”羡慕不已。
上海的这位朋友极力怂恿我回国发展。朋友在国内路子多,关系广,让我回国和他一起干,并给举了许多回国发展的成功例子。
“国内这几年变化真是很大。中国的轿车销售量每年以20%—3帆的速度增加。车多了,路也修得多了。国内的变化让我不敢想像。”我不免感慨。
“这些天,是否回国发展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我告诉他们说,“回国来,有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和文化氛围,可以开展自己的事业,但也要忍受关系网、官僚主义以及远远比不上美国的自然环境;留在美国,要忍受着远离亲友的孤独和落寞。看看网上好些关于回留问题和中美比较问题的讲座就知道,那么多人关心回去还是留下这个问题,就正说明了中国在发展,在进步,在迎头赶上。回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的选择了。”
我的一个好朋友本来在美国有一个好位置,但他辞职了。问他辞职的原因,对方仰望着天花板,反问我:“天空多美,你说我们能飞得多高?”我迷惑地摇头。他说:“我们是—群鹰,美国的天空很美,可是面对这层玻璃的阻挡,我们只能在这片狭小的空间中飞行,却永远进入不了这片蓝天白云。美国的天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是回到中国,我们可以自由翱翔,那天空是没有边界的。”
这层玻璃天窗也阻隔着我。每当走进办公楼,面对着巨大的玻璃窗和灿烂的阳光,我或多或少也有这种感受。日复一日地生活,也许到退休还是走着同样的轨迹。美国的风景是凝固的,我的前程似乎也是凝固的。我不禁感叹,我可以看到自己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状态。少数人可能进入管理阶层,但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了半山腰,气喘吁吁,雄伟的高峰只能仰望,似乎再没有力气攀登上去了。
更多的人永远在美丽的玻璃天窗下奋斗着,却打不破这层天窗,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回归。在美国的我看到,一批批中国招聘团来到美国,学子们从各个州蜂拥而至,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关切地问:“中国的变化怎么样了?”然后递上简历。中国汽车代表团每次来底特律时,人们期待着与中国同行对话,关注着中国的汽车发展,渴望着能融入到中国汽车腾飞的洪流之中。一家大公司决定从中国采购零部件,在内部网站上登出了招聘4个与中国采购有关的职位,结果几百名中国人争先恐后报名。有回国讲学的机会,大家更是趋之若骛。一方面是想为中国的技术发展尽份赤子之力,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今天的中国到底怎么样,寻找回国发展的机会。
以往的每天,我走在纽约的大街上,那些耸立的高楼似乎是一道道永恒的风景线。行驶在没有止境的高速公路上,穿越都市、跨越原野,漫山遍野绿草如茵。自然充满生机,却没有多少人气。阔别几年,回到克利夫兰的校园,房屋依旧,浪漫的环境依旧。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国家里,只是一种享受,我拥有幽雅的环境和净洁的空气。回到公寓里,眺望着湖光美景,却仿佛没有人光顾。
我曾经渴望这种生活,但时间长了,这份宁静又让人感到几分窒息。因为这里的风景都凝固了,也许几十年后这幅风景会依然如此。
面对这些,我经常会想起中国的都市,街道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我梦想走在中国的大街上,随便走进一家小店,点几道菜或者小吃,在喧嚣中,吃得心满意足,在漂亮的大楼和杂乱的建筑工地间穿梭,感受着一个都市跳动的节奏和流动的画面——好一幅让人感到希望的画面!
美国是一个发展完备的国家,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海鳖”们的生活犹如一汪平静的湖水,一阵风吹过,只激起浅浅的波纹,极少掀起狂波巨浪。宁静让人向往跳动,永恒让人憧憬变化,诱惑涌动着渴望的心。人总是向往动感,而且是向上的动感。如果永远生活在一种静止的环境中,慢慢地会变得麻木。生活在美国,真的有“鳖”的感觉。而中国则是波浪翻滚,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海鳖”们都想去冲浪,他们的心在剧烈地跳动着:回去吧,我们要做“海龟”!海归呀,已经成为我们这些海外学子挥之不去的梦……
高佩三摘自《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