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传统教学方法下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方面的弊端、信息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方面的优势、在教学评价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09-01
  1 传统教学方式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方面的
  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就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接收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繁杂,记忆性的知识点多。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灌输给学生一大堆的新概念、新知识,而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接收和理解,甚至只是死记硬背的学完整门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但并不能完全和实际建筑构造与识图结合在一起,使理论脱离实践,达不到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实时监控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平台只能显示学习打开这门课程的时间,而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时间;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学生打开自己手机上的网络课程,有个别学生借此机会,利用手机玩游戏或干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教师也无法监控;3)使用混合网络课程需要利用网络,有些学生觉得耗费了自己手机的流量,就不愿意使用。这些都是平时使用混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经常遇到的问题,急需解决。利用信息化进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是该门课程教学的重大改革。在使用信息化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有弊。传统教学中,教学进度由教师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信息资源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能够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更好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方面的优势
  建筑构造与识图主要阐述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其中涉及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
  首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不再是单一的从教师上课过程中获取该门课程的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下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逐渐转换成主动学习。其次,教师可以重点在混合网络教学平台下上传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利用平台预习这部分内容,在大脑对这部分构造节点形成一个认识,教师也可以利用BIM建模给学生进行授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直观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理解更深、更彻底,也能刺激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时间大概掌握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
  4 信息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评价方面的
  优势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通過一张试卷的成绩高低来决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弊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占比重为50%,主要包括线上学习、平时成绩和课内实训成绩三大部分;最终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考试,占比重50%,该考试可以在网络平台下进行,学生随机在试题库抽取试卷,随机做答,能一定程度避免考场作弊现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作者简介】
  申琳,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与教学方法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从饮食与工作等方面转向了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新课标中将科学教学纳入到了小学教学基本工作中,但是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导致了其动手能力存在弱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本文针对如何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养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旨在实现科学教学水平的有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极限思想作为社会实践中衍生的思维模式之一,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极限思想的渗透主要是指教师借助极限概念的纳入,引导学生就具体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解决。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极限思想的引入,有利于为学生更好地实现微积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极限思想;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对他们付出更多地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的语言和思想,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一步破除学生学习数学时的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相信“学困生”自然而然地能够摆脱困境,快乐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
期刊
【摘 要】立体几何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里面较难的知识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教学措施,包括立体几何教学结合日常生活、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运用直观图、三视图和投影、教授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98-0
期刊
【摘 要】导学案是以新课标为指导的,将素质教育作为主要目标而编写的,由教师集体研究制定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案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评价作用。然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能以固定的导学案模板作为教学与评价的标准。在课堂上导学案利用不当可能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导学案的组成方式为蓝
期刊
【摘 要】活动探究是新课程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发挥学习带头人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做好导演工作、精心设计课型来指导学生活动探究,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活动探究;指导工作;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37-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活动探究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活动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员要重视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以数学建模思想为基础,开展“五动”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五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01-01  数学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数学模型就是数学建模的产物,是有一定的目的对部分现实的抽
期刊
【摘 要】建筑CAD项目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施工(中职组)”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考核的是参赛选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建筑构造,并利用CAD软件将其呈现,河北城乡建设学校以此为切入点,将CAD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建筑构造识图课与CAD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将技能训练常态化,通过竞赛授课的方式进行课堂  教学。  【关键词】建筑CAD;教学改革;技能训练常态化;竞赛授课  【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中职教学系统内的一门关键学科,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中职教师要全面认识到该学科对中职学生未来较好发展的积极意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具体的特点,全面激发中职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信息技术辅助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给中职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刺激了该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创新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了必然趋势,而微课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也给中职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