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适合”的逻辑出发,学校依托“大生文化”建构起来的“大生课堂”是以生为大,以全人目标为导引,共享探究乐趣的幸福生长之旅;是让课堂更加适合儿童,适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适合“立德树人”的要求,适合学校文化特征的实践。
【关键词】张謇;适合;“大生文化”;“大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4-0055-03
【作者简介】帅宁华,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高级教师。
“凡事必求其适”,教育家张謇先生在《为杜威博士介绍词》这样说,在他看来理想的教育是“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百余年来,南通教育厚重的文脉底蕴,包容的变革实践,浓郁的尚教氛围,铸就了南通教育之乡的口碑,形成了“教育为父,适地为民”的南通教育品格。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高师附小”)从“适合”的逻辑出发,精心打造出“大生课堂”的实践样式,让课堂更加适合儿童,适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适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大生课堂”的适性主张与逻辑演绎
在高师附小的校门内侧镌刻着这样的一句话“培护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这是张謇先生关于教育形象的论述,他的思想里闪耀着“适地适人,应时应世”的思想光辉。“径寸之茎”指的是童年生命的弱小而充满活力,“盈尺及丈”指的是生命成长的树性特点,“培护”是保护、培养,顺势而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内涵,“有用之才”是教育的目的旨归。先生的主张切合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自然属性,自主成长的规律,培护其向上、向善生长,这是一种适性的教育主张。高师附小高举张謇先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大生文化”的旗帜,以先生的主张为办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的逻辑系统:确立“享受童年幸福”的办学宗旨,提出“立天地之大生”的培养目标,建立“洋溢大生精神,奠定宽厚基础,对话先进教育”的办学目标,遵循“‘一花一世界’,让教育绽放‘大生’之美”的教育思想,实践“呵护生命成长,焕发生命活力,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
二、“大生课堂”的适性本质与理性构建
儿童在校时间更多的是在各类课堂上度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生课堂”的高明之处在于从结构上改起,改变结构,意味着教师的“讲”要让位于学生的“学”,被动的“学”要变为主动的“学”。为此,“大生课堂”的40分钟成为以生为大,以全人目标为导引,共享探究乐趣的幸福生长之旅。教师努力为学生建构起三种类型的知识:一生有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
从人的生命成长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透视“大生课堂”的内涵因素,学校在“主题阐释”的实践活动中明晰了“大生课堂”的五大内涵要素。“大生课堂”第一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课堂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缩影,是因着儿童的需要,努力循着儿童方式进行的,是在儿童的世界里展开的思想对话方式。第二是“自然的生态”。课堂的物态环境是环保的,课堂的人际环境是尊重、激励的,对所有的儿童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珍视所有儿童的价值,肯定所有童年的意义,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三是“自由的生动”。儿童思想自由,经历思维水平的攀升发展,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第四是“自如的生成”。“大生课堂”强调,教学流程的板块预设,学生自主建构的是系统的、整体的知识。第五是“自觉的生长”顺从天命。“道法自然”,天性生长,灵魂发育,立德树人。
高师附小的“大生课堂”有着这样的基本流程:低年级由“设境生趣”“合作生慧”“展示生情”“提升生行”四个主要步驟构成;中高年级的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由“先学生疑”“合作生慧”“展示生情”“提升生行”。流程不模式化,步骤可调序或增减,也可灵活、反复使用。“设境生趣”是铺垫期,包括情境、趣味、内驱等要素,“先学生疑”是自主期,包括已知、备材、存疑等要素,是学生初步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生慧”是互赖期,包括探究、讨论、感悟等要素,是学生深度加工的学习环节。“展示生情”是共享期,包括交流、倾听、质疑等要素,是反馈共享的过程。“提升生行”进入超越期,包括归纳、拓展、创新等要素,完成课堂的释疑超越。四个步骤螺旋上升,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大生课堂”的有效实施遵循这样的基本理念:第一是生疑,疑中蕴趣。学贵有疑,疑问是探究的开始与动力,课堂中要生疑、质疑、探疑、解疑。体验解疑的乐趣,以及再生疑的快乐。第二是生慧,思辨攀升。“大生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深度发展。教学流程的板块设计呈现出思维攀升的台阶状态。第三是生情,情动辞发。温情的“大生课堂”是学生们踊跃展示的场所,是怡情、激情、抒情,体验、展示的舞台。第四是生行,生活延展。生活永远是“大生课堂”的源泉与场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
“大生课堂”追求课堂的五个“度”:追求课堂的“温度”,合作的课堂更多自由的思想;追求课堂的“广度”,开放的课堂遇见生成的精彩;追求课堂的“受度”,分享的课堂收获展示的喜悦;追求课堂的“亮度”,生活的课堂促进灵魂发育;追求课堂的“坡度”,理趣的课堂提升建构的价值。
“大生课堂”规定了这样六个操作要领:学生视角的教材解读、学生高度的目标预设、学生需要的内容整合、学生情趣的方法设计、学生自主的学习建构、学生享受的多元评价。
三、“大生课堂”的适性演绎与实践方略
1.管理,生成文化课堂。
(1)健全课改组织体系。一是建立由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几个专题工作组:活动策划组、研课实施组、网络资料组、教案检查组、资料整理组、习惯养成组、总结考评组,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级部,联系基层组织,推动课改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小组,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小组,组长由教研组长兼任,负责整个教研组课改的领导、组织、实施与评估。 (2)完善课改实践制度。第一,完善《高师附小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采用以备学生活动为主的专用备课格式,每学期开学前把集体研课纳入假期校本培训任务中,各教研组集体推出一节示范课,供大家学习研讨,落实主备任务。各教研组长开学前要验收审定至少一个月的教学方案,教案检查组要跟进检查落实情况,开学后的一个月内要完成余下的备课与审定任务。教研组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时间,教案抽查组每学期至少要完成3次普查任务。第二,完善《高师附小听评课制度》。每个教研组每周至少要开展2次听评课制度,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领导小组成员不少于40节,每次听课都要填写《评课表》进行评价。研课实施组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听课、研课活动。基层联络员每学期安排课前说课不少于10次,并做好记录与评估。每学期组织一次“大生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对获得较好名次的教师颁发“课改合格证”。第三,完善《高师附小教学研究制度》。活动策划组每周至少安排1次全校性的教学研究活动,采用这样的板块:课例评析、主题沙龙、成果发布、经验导航等,把课改的讲坛让给教师,交流分享“草根化”的课改体会。第四,完善《高师附小课改成果总结制度》。总结考评组一是做好課改的经验总结,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需要、认识、方法等角度总结,从课堂的环节中总结,从学困生的帮助方面总结,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总结;二是善于发现基层教师的好做法,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形成特色,可以采用命名的方式鼓励教师创优创特。第五,完善《高师附小课程体系制度》。就课时安排而言,学校进一步完善长短课结合的课程体系。“基础课时”40分钟,主要用于基础型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5分钟,用于晨练、晨诵、习字等拓展型课程;“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选修型课程的实施。
(3)建立成果评价机制。课改领导小组建构考评标准与方法,每学期对实践小组的课堂改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其结果作为对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的考核依据,计入学期绩效考核奖励。
2.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1)综合化学习。强调知识的建构,让学习在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下进行,实现触类旁通。低年级的“大生课堂”建立以图书馆为背景,强调课前阅读、课中阅读、课后阅读,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中高年级的“大生课堂”建立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为每个班构建大流量的网络环境,让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思辨式学习。强调思维的发展,让“大生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课堂实现有思考的力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学生自主学习后暴露的真实问题是重要的内容,要在此问题的基础上驱动教学进程: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以及个人解决问题。
(3)恒常性学习。“大生课堂”是习得规则和养成习惯的地方。低年级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练习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听、如何问、如何合作、如何分享,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习惯养成组把学习要求编写成儿歌,作为班级教室文化布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采用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学习力。
3.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1)教案设计力。课改首先从备课、教案变革开始,设计教案是上好“大生课堂”的前提,教案的设计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备课时要做到:“目标导引方向明”“板块梯度思路清”“情境活动趣味浓”“综合延伸生活化”。
(2)特色设计力。每一门学科都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学科教育活动,如“朗读者”“幸福教室”“数学小灵通”“小小演讲家”等。
(3)作业设计力。学校把独立地设计学生的课时作业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细,课时作业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清晰的目标追求”“综合的能力训练”“有趣的生活情境”。
4.技术,提供背景支持。
(1)建设“云资料包”。网络资料组组织各教研组将学期教学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组员,建成与完善“云资料包”,存入云空间。不同年级的教师可以实现“云资料包”的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学科的同类型学习内容的综合构建,甚至实现“steam”学习。
(2)建设“网络环境”。为各班建立强大的网络覆盖空间,网络资料组负责维护好各班的网络环境,为培训教师的技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学生运用格式化过的旧手机安装“希沃授课助手”,实现学习资料的快速搜寻,学习结果的快速传递,学习心得的快速交流。建立班级整理箱,对手机、PAD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生课堂”实现了课堂的深度改革,力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原事物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状态,使原来学科本位的多个知识纵横联系,聚合裂变,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世界、整体考察、系统思考、全面发展,更加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张謇;适合;“大生文化”;“大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4-0055-03
【作者简介】帅宁华,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高级教师。
“凡事必求其适”,教育家张謇先生在《为杜威博士介绍词》这样说,在他看来理想的教育是“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百余年来,南通教育厚重的文脉底蕴,包容的变革实践,浓郁的尚教氛围,铸就了南通教育之乡的口碑,形成了“教育为父,适地为民”的南通教育品格。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高师附小”)从“适合”的逻辑出发,精心打造出“大生课堂”的实践样式,让课堂更加适合儿童,适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适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大生课堂”的适性主张与逻辑演绎
在高师附小的校门内侧镌刻着这样的一句话“培护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这是张謇先生关于教育形象的论述,他的思想里闪耀着“适地适人,应时应世”的思想光辉。“径寸之茎”指的是童年生命的弱小而充满活力,“盈尺及丈”指的是生命成长的树性特点,“培护”是保护、培养,顺势而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内涵,“有用之才”是教育的目的旨归。先生的主张切合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自然属性,自主成长的规律,培护其向上、向善生长,这是一种适性的教育主张。高师附小高举张謇先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大生文化”的旗帜,以先生的主张为办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的逻辑系统:确立“享受童年幸福”的办学宗旨,提出“立天地之大生”的培养目标,建立“洋溢大生精神,奠定宽厚基础,对话先进教育”的办学目标,遵循“‘一花一世界’,让教育绽放‘大生’之美”的教育思想,实践“呵护生命成长,焕发生命活力,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
二、“大生课堂”的适性本质与理性构建
儿童在校时间更多的是在各类课堂上度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生课堂”的高明之处在于从结构上改起,改变结构,意味着教师的“讲”要让位于学生的“学”,被动的“学”要变为主动的“学”。为此,“大生课堂”的40分钟成为以生为大,以全人目标为导引,共享探究乐趣的幸福生长之旅。教师努力为学生建构起三种类型的知识:一生有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
从人的生命成长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透视“大生课堂”的内涵因素,学校在“主题阐释”的实践活动中明晰了“大生课堂”的五大内涵要素。“大生课堂”第一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课堂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缩影,是因着儿童的需要,努力循着儿童方式进行的,是在儿童的世界里展开的思想对话方式。第二是“自然的生态”。课堂的物态环境是环保的,课堂的人际环境是尊重、激励的,对所有的儿童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珍视所有儿童的价值,肯定所有童年的意义,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三是“自由的生动”。儿童思想自由,经历思维水平的攀升发展,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第四是“自如的生成”。“大生课堂”强调,教学流程的板块预设,学生自主建构的是系统的、整体的知识。第五是“自觉的生长”顺从天命。“道法自然”,天性生长,灵魂发育,立德树人。
高师附小的“大生课堂”有着这样的基本流程:低年级由“设境生趣”“合作生慧”“展示生情”“提升生行”四个主要步驟构成;中高年级的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由“先学生疑”“合作生慧”“展示生情”“提升生行”。流程不模式化,步骤可调序或增减,也可灵活、反复使用。“设境生趣”是铺垫期,包括情境、趣味、内驱等要素,“先学生疑”是自主期,包括已知、备材、存疑等要素,是学生初步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生慧”是互赖期,包括探究、讨论、感悟等要素,是学生深度加工的学习环节。“展示生情”是共享期,包括交流、倾听、质疑等要素,是反馈共享的过程。“提升生行”进入超越期,包括归纳、拓展、创新等要素,完成课堂的释疑超越。四个步骤螺旋上升,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大生课堂”的有效实施遵循这样的基本理念:第一是生疑,疑中蕴趣。学贵有疑,疑问是探究的开始与动力,课堂中要生疑、质疑、探疑、解疑。体验解疑的乐趣,以及再生疑的快乐。第二是生慧,思辨攀升。“大生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深度发展。教学流程的板块设计呈现出思维攀升的台阶状态。第三是生情,情动辞发。温情的“大生课堂”是学生们踊跃展示的场所,是怡情、激情、抒情,体验、展示的舞台。第四是生行,生活延展。生活永远是“大生课堂”的源泉与场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
“大生课堂”追求课堂的五个“度”:追求课堂的“温度”,合作的课堂更多自由的思想;追求课堂的“广度”,开放的课堂遇见生成的精彩;追求课堂的“受度”,分享的课堂收获展示的喜悦;追求课堂的“亮度”,生活的课堂促进灵魂发育;追求课堂的“坡度”,理趣的课堂提升建构的价值。
“大生课堂”规定了这样六个操作要领:学生视角的教材解读、学生高度的目标预设、学生需要的内容整合、学生情趣的方法设计、学生自主的学习建构、学生享受的多元评价。
三、“大生课堂”的适性演绎与实践方略
1.管理,生成文化课堂。
(1)健全课改组织体系。一是建立由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几个专题工作组:活动策划组、研课实施组、网络资料组、教案检查组、资料整理组、习惯养成组、总结考评组,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级部,联系基层组织,推动课改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小组,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小组,组长由教研组长兼任,负责整个教研组课改的领导、组织、实施与评估。 (2)完善课改实践制度。第一,完善《高师附小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采用以备学生活动为主的专用备课格式,每学期开学前把集体研课纳入假期校本培训任务中,各教研组集体推出一节示范课,供大家学习研讨,落实主备任务。各教研组长开学前要验收审定至少一个月的教学方案,教案检查组要跟进检查落实情况,开学后的一个月内要完成余下的备课与审定任务。教研组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时间,教案抽查组每学期至少要完成3次普查任务。第二,完善《高师附小听评课制度》。每个教研组每周至少要开展2次听评课制度,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领导小组成员不少于40节,每次听课都要填写《评课表》进行评价。研课实施组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听课、研课活动。基层联络员每学期安排课前说课不少于10次,并做好记录与评估。每学期组织一次“大生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对获得较好名次的教师颁发“课改合格证”。第三,完善《高师附小教学研究制度》。活动策划组每周至少安排1次全校性的教学研究活动,采用这样的板块:课例评析、主题沙龙、成果发布、经验导航等,把课改的讲坛让给教师,交流分享“草根化”的课改体会。第四,完善《高师附小课改成果总结制度》。总结考评组一是做好課改的经验总结,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需要、认识、方法等角度总结,从课堂的环节中总结,从学困生的帮助方面总结,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总结;二是善于发现基层教师的好做法,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形成特色,可以采用命名的方式鼓励教师创优创特。第五,完善《高师附小课程体系制度》。就课时安排而言,学校进一步完善长短课结合的课程体系。“基础课时”40分钟,主要用于基础型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5分钟,用于晨练、晨诵、习字等拓展型课程;“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选修型课程的实施。
(3)建立成果评价机制。课改领导小组建构考评标准与方法,每学期对实践小组的课堂改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其结果作为对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的考核依据,计入学期绩效考核奖励。
2.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1)综合化学习。强调知识的建构,让学习在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下进行,实现触类旁通。低年级的“大生课堂”建立以图书馆为背景,强调课前阅读、课中阅读、课后阅读,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中高年级的“大生课堂”建立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为每个班构建大流量的网络环境,让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思辨式学习。强调思维的发展,让“大生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课堂实现有思考的力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学生自主学习后暴露的真实问题是重要的内容,要在此问题的基础上驱动教学进程: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以及个人解决问题。
(3)恒常性学习。“大生课堂”是习得规则和养成习惯的地方。低年级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练习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听、如何问、如何合作、如何分享,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习惯养成组把学习要求编写成儿歌,作为班级教室文化布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采用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学习力。
3.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1)教案设计力。课改首先从备课、教案变革开始,设计教案是上好“大生课堂”的前提,教案的设计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备课时要做到:“目标导引方向明”“板块梯度思路清”“情境活动趣味浓”“综合延伸生活化”。
(2)特色设计力。每一门学科都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学科教育活动,如“朗读者”“幸福教室”“数学小灵通”“小小演讲家”等。
(3)作业设计力。学校把独立地设计学生的课时作业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细,课时作业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清晰的目标追求”“综合的能力训练”“有趣的生活情境”。
4.技术,提供背景支持。
(1)建设“云资料包”。网络资料组组织各教研组将学期教学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组员,建成与完善“云资料包”,存入云空间。不同年级的教师可以实现“云资料包”的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学科的同类型学习内容的综合构建,甚至实现“steam”学习。
(2)建设“网络环境”。为各班建立强大的网络覆盖空间,网络资料组负责维护好各班的网络环境,为培训教师的技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学生运用格式化过的旧手机安装“希沃授课助手”,实现学习资料的快速搜寻,学习结果的快速传递,学习心得的快速交流。建立班级整理箱,对手机、PAD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生课堂”实现了课堂的深度改革,力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原事物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状态,使原来学科本位的多个知识纵横联系,聚合裂变,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世界、整体考察、系统思考、全面发展,更加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