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适应新常态”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前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言说:“中国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应采用‘针灸疗法’,在关键穴位进行调整刺激。目前中国正在经历U型调整,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向上趋势。”
论坛结束后,李稻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参加达沃斯论坛,亲身感受到了各国与会者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遇到了路面不平的时候,不能太快,但绝对也不能过慢,慢了就没有稳定性,就会摔倒,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中国新闻周刊:在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现在中国经济的走势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你对总理这句话怎么理解?
李稻葵:总理说的“缓中趋稳”,我的理解是目前房地产的形势总体上是在恢复阶段,我估计到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一季度,房地产产业所带动的投资将会上升,这将对中国经济的趋稳起到帮助,所以称之为“缓中趋稳”。
“稳中向好”,我认为这是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导致经济形势向好。比如,服务业占整个GDP5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能耗在下降,就业在上升,工资在上涨。
总理所说的“稳中有难”,我认为指的是在新的增长点还不明确,还不明朗,这就还需要努力,才能够有彻底稳住当前经济下行的态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下大功夫。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遇到了哪些困难?
李稻葵:上半年最大的困难是整体的经济增长是乏力的,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们的进口在下降。进口下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买国外产品的动力没有了,包括买国外的生产资料、大型设备,也就是说我们的需求减少了。
一般来讲,进口需求下降的原因就是国内经济在收缩。今年上半年有些行业出现了负增长,比如发电量是增长-2%,水泥增长是-2%,可以说一些传统行业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中国政府采取了必要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你对这些措施如何理解?
李稻葵:我认为,定向调控是在经济出现波动时最需要的措施。比如融资成本太高,必须要想办法;比如一些企业的长期的项目用短期的办法来融资,成本太高,这是有问题的。这是定向调控,不是全面调控。
相机调控是根据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金融形势变化采取的调控措施。比如说准备金率,这是需要在金融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进行的调控,还有在股市波动时调控。
精准调控则是看哪个地方需要调控就调控哪些地方,而不是去乱调控。金融领域出问题,就要调金融;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出问题了,比如没有土地或者融资成本太高,我们就针对国定资产投资的领域相关的债务进行调拨。
中国新闻周刊:在不超发货币、不搞大规模强刺激的情况下,在你看来,我们依靠什么来增强经济的活力?
李稻葵:我认为,增强经济活力要依靠关键环节的改革。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提前,要有突破。哪些是关键环节呢?比如说目前金融里面的融资,存在的问题就是融资成本太高,如何降低,把融资成本降下来,这是一个关键环节的改革。
又比如,在新企业的进入方面,如何减少创办新企业的障碍,让新企业进来。此外,还包括城镇化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农村土地的转让能不能更加灵活一点,可以搞试点,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我认为,如果给农民留一个尾巴的话,农民进城的决心不大,这就阻碍城镇化进程。如果把农村的土地以合理的方式真正地变现,变成资本,地方政府则设立担保基金,这样一来就灵活了,因为基金是可以带走的,跟土地不一样。有了这个承诺,农民就能安心离开农村进城。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李稻葵:我认为在关键环节上还是要通过改革点穴。
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遇到了路面不平的时候,不能太快,但绝对也不能过慢,慢了就没有稳定性,就会摔倒,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比如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及时完成。
此外,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国际上,要充分讲明白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推动器,我们不搞货币战争,不搞贬值。
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不是我们引发了全球经济和金融恐慌。中国会稳定出口市场,中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对于大宗原料中国还是需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目前有哪些新的潜在的新经济增长点?
李稻葵:我认为潜在的新经济增长点有三个。第一点是产业的升级。我认为,产业升级现在还没有引导出来。比如,按照我们传统做法,一般来说,产能极其过剩的钢铁行业,也面临着升级的任务。过去生产钢铁主要是在内地生产,像鞍山、唐山等。未来钢铁行业的趋势是在沿海生产,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部分的产能市场也在外面。如果把产能从内地转移到沿海的话,就带来新的投资。同时将这些产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第二点是消费。消费目前占GDP的比重是上升的,当然这个急不得。
第三点是城乡一体化。目前有48%的农村常住人口,这一部分人口需要转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把农村的土地安排好,让农民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这48%的农村人口如果能够安心进城的话,绝对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应该如何挖掘出来潜在的新经济增长点呢?
李稻葵:坦诚地讲,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营造出来。尽管一些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服务行业等发展得很快,但相比之下,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却在下降,我认为,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还需要对传统行业进行政策上的调整。
对于已经规划的投资必须尽快按时间落实,地方政府需要给正面的激励;已经宣布的很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尽快出台细则,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企业、地方的融资成本需要大幅下降,必须发一些有政府担保的债券支撑基础产业的投资。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这“四梁八柱”指的是什么?
李稻葵:目前支撑中国经济的不只是传统的投资。我们还有“四梁八柱”,也就是说多方融资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60%。
在投资里面,我们不仅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有一部分是民生投资,比如公共保障房的投资,也能够维系经济的增长。
再比如产业里面,不只是传统的产业,还有高科技,服务业,大型装备,旅游等等。不像以前,增长点比较单一,以前主要是靠投资、房地产、出口,现在的经济支撑则是“四面开发”。但缺点是“主力军”还没有引导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股市经过救市之后,你认为是否已经见底了?
李稻葵:现在的股市我认为有点调过头了。目前股市的市盈率,如果按历史可比的方法计算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但中国这个经济增长体的股市一般的估价应该比美国略高一点,我们跟美国是同一个水平线了。
客观地说,现在的股市已经出现一些价值低洼地了,相当于已经出现一些宝贝,可以拾了。
中国新闻周刊:总理提出金融领域的改革总的是按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继续推进。在你看来,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李稻葵:金融领域的改革,关键一条就是讲秩序,讲规矩,比如资本账户的开放,允许开放的继续开放,不允许开放的加强管理,开放的领域继续开放,不开放的明确实行管理。
再比如,股票市场,为什么股市不稳定?从长远来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法治。在股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内部的违法行为,比如说会计账户乱记、挪用了上市公司的款项,这些必须要按照法律的方式来惩罚。
可以将股市比作垒球,球员应该有纪律有秩序,观众应该有秩序,但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较频繁,对此你怎么看?
李稻葵:人民币现在相对于英镑、欧元、美元还算不上国际货币,但它已经算是准国际货币。人民币动一动,全球都在关注;人民币汇率一调整,周边贸易伙伴的汇率都会跟着调整。在这种情形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动作不会太大了,因为人民币现在是标杆性的一个货币。
但是,人民币的货币政策还有调整的空间。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政策应该走一条独立的道路,这样才能向全世界宣示,多一个国际货币比少一个好。现在美元一加息,全球都要打喷嚏。人民币在这种时刻必须有自己的担当,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适当调整,灵活一点。
当全世界都在看人民币的政策,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有自己的担当,独立走出自己的政策道路。而且我们的政策不仅要出,还要出得及时,给出理由。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你看来,“双创”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稻葵:“双创”主要是营造了一种氛围,让企业家精神得到了彻底的弘扬,为整个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型动力,为一部分年轻人创造了未来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依赖于就业,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一件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世界经济乏力,不少国际机构下调了全球的增长预期,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稻葵:应该是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国际机构预期的调整,可以说调整过头了,很多时候是对中国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测而做的。我认为,大家应该更为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不要被这些过于悲观的预测所左右,国际上要客观全面地阐述中国经济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是30%左右,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李稻葵:我认为,30%这个数字还会继续稳定一段时间。从全球发展来看,作为全球第二的经济体,世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非常高的期待。作为全球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者,我们的贡献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贡献相当稳定。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世界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对接各方供给与需求,而且可以用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我们该如何理解国际产能合作?
李稻葵:可以说国际产能合作,利己利他。它帮我们化解部分过剩产能,把我们的产能、产品卖到国外去,卖到发达国家去,再引进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发达国家技术和经验与我们的产能结合在一块,这是既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新闻周刊:请简单概括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机遇和挑战。
李稻葵: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逐步企稳,因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正逐步回升,尤其是现在房地产的投资大概是4%~5%的开发增长力度,基本上是见底了,从此会再逐步往上走,对宏观经济产生一个支撑作用。
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我认为中国经济应该能走一个U型,目前在U型的底部走,希望这个底部不要太宽,经过一些调整之后,走出来后可以逐步向上。
关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我们仍然是中等收入国家,仍然有巨大的没有满足的需求,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还有6个亿没有进城的人口,这是我们的机遇。
至于挑战,我认为中国在经济动力的转型过程中,要保持定力,要保持GDP增速,不要把短期的矛盾,在增速下滑过程中过分地放大。增速一放缓,矛盾就放大,可以说这是我们主要的挑战。
论坛结束后,李稻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参加达沃斯论坛,亲身感受到了各国与会者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遇到了路面不平的时候,不能太快,但绝对也不能过慢,慢了就没有稳定性,就会摔倒,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要依靠关键环节的改革给中国经济点穴
中国新闻周刊:在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现在中国经济的走势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你对总理这句话怎么理解?
李稻葵:总理说的“缓中趋稳”,我的理解是目前房地产的形势总体上是在恢复阶段,我估计到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一季度,房地产产业所带动的投资将会上升,这将对中国经济的趋稳起到帮助,所以称之为“缓中趋稳”。
“稳中向好”,我认为这是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导致经济形势向好。比如,服务业占整个GDP5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能耗在下降,就业在上升,工资在上涨。
总理所说的“稳中有难”,我认为指的是在新的增长点还不明确,还不明朗,这就还需要努力,才能够有彻底稳住当前经济下行的态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下大功夫。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遇到了哪些困难?
李稻葵:上半年最大的困难是整体的经济增长是乏力的,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们的进口在下降。进口下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买国外产品的动力没有了,包括买国外的生产资料、大型设备,也就是说我们的需求减少了。
一般来讲,进口需求下降的原因就是国内经济在收缩。今年上半年有些行业出现了负增长,比如发电量是增长-2%,水泥增长是-2%,可以说一些传统行业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中国政府采取了必要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你对这些措施如何理解?
李稻葵:我认为,定向调控是在经济出现波动时最需要的措施。比如融资成本太高,必须要想办法;比如一些企业的长期的项目用短期的办法来融资,成本太高,这是有问题的。这是定向调控,不是全面调控。
相机调控是根据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金融形势变化采取的调控措施。比如说准备金率,这是需要在金融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进行的调控,还有在股市波动时调控。
精准调控则是看哪个地方需要调控就调控哪些地方,而不是去乱调控。金融领域出问题,就要调金融;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出问题了,比如没有土地或者融资成本太高,我们就针对国定资产投资的领域相关的债务进行调拨。
中国新闻周刊:在不超发货币、不搞大规模强刺激的情况下,在你看来,我们依靠什么来增强经济的活力?
李稻葵:我认为,增强经济活力要依靠关键环节的改革。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提前,要有突破。哪些是关键环节呢?比如说目前金融里面的融资,存在的问题就是融资成本太高,如何降低,把融资成本降下来,这是一个关键环节的改革。
又比如,在新企业的进入方面,如何减少创办新企业的障碍,让新企业进来。此外,还包括城镇化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农村土地的转让能不能更加灵活一点,可以搞试点,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我认为,如果给农民留一个尾巴的话,农民进城的决心不大,这就阻碍城镇化进程。如果把农村的土地以合理的方式真正地变现,变成资本,地方政府则设立担保基金,这样一来就灵活了,因为基金是可以带走的,跟土地不一样。有了这个承诺,农民就能安心离开农村进城。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李稻葵:我认为在关键环节上还是要通过改革点穴。
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遇到了路面不平的时候,不能太快,但绝对也不能过慢,慢了就没有稳定性,就会摔倒,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比如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及时完成。
此外,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国际上,要充分讲明白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推动器,我们不搞货币战争,不搞贬值。
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不是我们引发了全球经济和金融恐慌。中国会稳定出口市场,中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对于大宗原料中国还是需要的。
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营造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目前有哪些新的潜在的新经济增长点?
李稻葵:我认为潜在的新经济增长点有三个。第一点是产业的升级。我认为,产业升级现在还没有引导出来。比如,按照我们传统做法,一般来说,产能极其过剩的钢铁行业,也面临着升级的任务。过去生产钢铁主要是在内地生产,像鞍山、唐山等。未来钢铁行业的趋势是在沿海生产,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部分的产能市场也在外面。如果把产能从内地转移到沿海的话,就带来新的投资。同时将这些产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第二点是消费。消费目前占GDP的比重是上升的,当然这个急不得。
第三点是城乡一体化。目前有48%的农村常住人口,这一部分人口需要转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把农村的土地安排好,让农民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这48%的农村人口如果能够安心进城的话,绝对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应该如何挖掘出来潜在的新经济增长点呢?
李稻葵:坦诚地讲,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营造出来。尽管一些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服务行业等发展得很快,但相比之下,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却在下降,我认为,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还需要对传统行业进行政策上的调整。
对于已经规划的投资必须尽快按时间落实,地方政府需要给正面的激励;已经宣布的很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尽快出台细则,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企业、地方的融资成本需要大幅下降,必须发一些有政府担保的债券支撑基础产业的投资。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这“四梁八柱”指的是什么?
李稻葵:目前支撑中国经济的不只是传统的投资。我们还有“四梁八柱”,也就是说多方融资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60%。
在投资里面,我们不仅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有一部分是民生投资,比如公共保障房的投资,也能够维系经济的增长。
再比如产业里面,不只是传统的产业,还有高科技,服务业,大型装备,旅游等等。不像以前,增长点比较单一,以前主要是靠投资、房地产、出口,现在的经济支撑则是“四面开发”。但缺点是“主力军”还没有引导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金融领域改革的关键是讲秩序、讲规矩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股市经过救市之后,你认为是否已经见底了?
李稻葵:现在的股市我认为有点调过头了。目前股市的市盈率,如果按历史可比的方法计算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但中国这个经济增长体的股市一般的估价应该比美国略高一点,我们跟美国是同一个水平线了。
客观地说,现在的股市已经出现一些价值低洼地了,相当于已经出现一些宝贝,可以拾了。
中国新闻周刊:总理提出金融领域的改革总的是按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继续推进。在你看来,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李稻葵:金融领域的改革,关键一条就是讲秩序,讲规矩,比如资本账户的开放,允许开放的继续开放,不允许开放的加强管理,开放的领域继续开放,不开放的明确实行管理。
再比如,股票市场,为什么股市不稳定?从长远来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法治。在股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内部的违法行为,比如说会计账户乱记、挪用了上市公司的款项,这些必须要按照法律的方式来惩罚。
可以将股市比作垒球,球员应该有纪律有秩序,观众应该有秩序,但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较频繁,对此你怎么看?
李稻葵:人民币现在相对于英镑、欧元、美元还算不上国际货币,但它已经算是准国际货币。人民币动一动,全球都在关注;人民币汇率一调整,周边贸易伙伴的汇率都会跟着调整。在这种情形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动作不会太大了,因为人民币现在是标杆性的一个货币。
但是,人民币的货币政策还有调整的空间。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政策应该走一条独立的道路,这样才能向全世界宣示,多一个国际货币比少一个好。现在美元一加息,全球都要打喷嚏。人民币在这种时刻必须有自己的担当,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适当调整,灵活一点。
当全世界都在看人民币的政策,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有自己的担当,独立走出自己的政策道路。而且我们的政策不仅要出,还要出得及时,给出理由。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你看来,“双创”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稻葵:“双创”主要是营造了一种氛围,让企业家精神得到了彻底的弘扬,为整个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型动力,为一部分年轻人创造了未来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依赖于就业,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一件事情。
不要被过于悲观的预测所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世界经济乏力,不少国际机构下调了全球的增长预期,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稻葵:应该是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国际机构预期的调整,可以说调整过头了,很多时候是对中国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测而做的。我认为,大家应该更为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不要被这些过于悲观的预测所左右,国际上要客观全面地阐述中国经济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是30%左右,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李稻葵:我认为,30%这个数字还会继续稳定一段时间。从全球发展来看,作为全球第二的经济体,世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非常高的期待。作为全球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者,我们的贡献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贡献相当稳定。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世界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对接各方供给与需求,而且可以用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我们该如何理解国际产能合作?
李稻葵:可以说国际产能合作,利己利他。它帮我们化解部分过剩产能,把我们的产能、产品卖到国外去,卖到发达国家去,再引进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发达国家技术和经验与我们的产能结合在一块,这是既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新闻周刊:请简单概括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机遇和挑战。
李稻葵: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逐步企稳,因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正逐步回升,尤其是现在房地产的投资大概是4%~5%的开发增长力度,基本上是见底了,从此会再逐步往上走,对宏观经济产生一个支撑作用。
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我认为中国经济应该能走一个U型,目前在U型的底部走,希望这个底部不要太宽,经过一些调整之后,走出来后可以逐步向上。
关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我们仍然是中等收入国家,仍然有巨大的没有满足的需求,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还有6个亿没有进城的人口,这是我们的机遇。
至于挑战,我认为中国在经济动力的转型过程中,要保持定力,要保持GDP增速,不要把短期的矛盾,在增速下滑过程中过分地放大。增速一放缓,矛盾就放大,可以说这是我们主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