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数量巨大的文章蕴涵着传统文化的丰富材料。语文教育的过程必定是透视民族祖先生命活动和心理发展历程,是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和深层魅力的过程。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善于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美术课本中,课堂之上,将传统文化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美术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一堂美术课,应该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味,应该将我们的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文化积淀。
关键词:蜡染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
蜡染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其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因为蜡染艺术创作的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蜡染艺术本身就是以蜡染的工艺而得名,不可能失去其自身的材料和工艺制作的特定要求,否则就失去了作为独特的民间艺术门类的意义和可能性。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蜡染这一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去丰富语文课堂,实现课堂创新教学。
二、民族风味的丢失者与传承者
时代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使人们不断地向前追寻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迎合社会的发展,这就使得大部分的人们失去了初心、丢失了本土人情,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魅力,所以去接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学习的“接班人”也越来越少。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过“不忘初心”的重要讲话,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对于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来说,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就是我们的“初心”。
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几乎每天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文化课做“斗争”,学生的考分在家长的心中始终代表着一切,这就使得人们忽视了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发展。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长时间的文化知识学习是枯燥与乏味的,在不同的课业压力之下甚至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想法。那么,有办法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中得到新的生命力呢?那就是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让他们得到知识的延伸,从而以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蜡染的概述
(一)蜡染概述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我以少数民族的蜡染为对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接触和感受蜡染的魅力。蜡染是我國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一般以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为主,其中布面上独特的“冰纹”极具有民族魅力。它的图纹连接着少数民族生活的历史,也象征着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
(二)蜡染图纹的分析
蜡染的图纹中具有很多的文化与历史,蜡染图纹一般绘画于服饰、壁挂、桌布、背包等,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延续性。少数民族的人们就是将这些历史与文化附着在衣物上,展示在了大众的面前。
传统蜡染图纹面积大,题材多样。主要以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草、鸟、鱼、蝴蝶、图腾龙、凤等想象出来的动植物为题材,通过错落有致、变相、流畅律动的线条描绘出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图纹。例如:蝴蝶纹,蝴蝶姿态万千,翅膀的线条看似随意舞动,却能感受出它的灵动,为了突出主体,有的部分利用“无、散、满”的形式进行表现。
构图上也大有不同。左右对称构图法,左右两边的主体与副体图纹一致,对称构图;主体构图法,以一个主体为中心。利用不同的纹饰对主体进行装饰,装饰的图纹可四周环绕型、左右对称型、四面或多面对称型;组合构图法,将花果与动物组合安排在同一个空间。花朵嫁接在蝴蝶的翅膀上,肢体延伸出果实,形成变形夸张的形象;鸟身具有龙尾的衔接,身上布满鱼鳞的图纹,将纹路的创造路线进行变更;鱼的肢体与花果的结合,包裹在万花丛中,使其形变神不变等等,所有的构图都极具有夸张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四、蜡笔与蜡染的碰撞
制作蜡染的材料很简单,以棉布、蜡块、蜡刀、染料为主要原材料,在平时绘画练习中则可以用蜡笔和颜料代替,因为蜡笔中也具有防水性颜料,和蜡块相似。学生用蜡笔在白色纸张上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纹,根据蜡染的构图方式进行描绘,注意突出主体,以“无、散、满”的表现绘画,构图完成后利用颜料进行刷色,就会呈现出蜡染的雏形。
而在现今学业压力以及父母普遍认为学习文化知识高于一切的现状下,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真正的蜡染形式,这就导致了他们完全不了解,而在蜡染构图的大框架下,使用一只蜡笔代替比较繁琐的蜡块,也以蜡笔代替蜡刀,也就是说蜡笔在这种创新的“简易蜡染”的形式下,它不仅作为主体更是作为工具,而简单快捷能够和社会的快节奏接轨,从而有利于蜡染的传承。
五、总结
现代社会中艺术的种类很多,同时,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也是相通、相连的,通过一只小小的蜡笔让学生感受到蜡染的魅力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让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血液中蕴藏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将这种少数民族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唐江漫. 如何将贵州民间蜡染引入课堂教学[J]. 神州(27):107-107.
[2]黄杰翰, 黄江鸣. 小议蜡染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以贵州苗族蜡染为例[J]. 明日风尚, 2018(4).
关键词:蜡染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
蜡染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其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因为蜡染艺术创作的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蜡染艺术本身就是以蜡染的工艺而得名,不可能失去其自身的材料和工艺制作的特定要求,否则就失去了作为独特的民间艺术门类的意义和可能性。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蜡染这一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去丰富语文课堂,实现课堂创新教学。
二、民族风味的丢失者与传承者
时代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使人们不断地向前追寻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迎合社会的发展,这就使得大部分的人们失去了初心、丢失了本土人情,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魅力,所以去接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学习的“接班人”也越来越少。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过“不忘初心”的重要讲话,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对于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来说,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就是我们的“初心”。
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几乎每天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文化课做“斗争”,学生的考分在家长的心中始终代表着一切,这就使得人们忽视了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发展。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长时间的文化知识学习是枯燥与乏味的,在不同的课业压力之下甚至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想法。那么,有办法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中得到新的生命力呢?那就是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让他们得到知识的延伸,从而以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蜡染的概述
(一)蜡染概述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我以少数民族的蜡染为对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接触和感受蜡染的魅力。蜡染是我國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一般以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为主,其中布面上独特的“冰纹”极具有民族魅力。它的图纹连接着少数民族生活的历史,也象征着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
(二)蜡染图纹的分析
蜡染的图纹中具有很多的文化与历史,蜡染图纹一般绘画于服饰、壁挂、桌布、背包等,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延续性。少数民族的人们就是将这些历史与文化附着在衣物上,展示在了大众的面前。
传统蜡染图纹面积大,题材多样。主要以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草、鸟、鱼、蝴蝶、图腾龙、凤等想象出来的动植物为题材,通过错落有致、变相、流畅律动的线条描绘出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图纹。例如:蝴蝶纹,蝴蝶姿态万千,翅膀的线条看似随意舞动,却能感受出它的灵动,为了突出主体,有的部分利用“无、散、满”的形式进行表现。
构图上也大有不同。左右对称构图法,左右两边的主体与副体图纹一致,对称构图;主体构图法,以一个主体为中心。利用不同的纹饰对主体进行装饰,装饰的图纹可四周环绕型、左右对称型、四面或多面对称型;组合构图法,将花果与动物组合安排在同一个空间。花朵嫁接在蝴蝶的翅膀上,肢体延伸出果实,形成变形夸张的形象;鸟身具有龙尾的衔接,身上布满鱼鳞的图纹,将纹路的创造路线进行变更;鱼的肢体与花果的结合,包裹在万花丛中,使其形变神不变等等,所有的构图都极具有夸张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四、蜡笔与蜡染的碰撞
制作蜡染的材料很简单,以棉布、蜡块、蜡刀、染料为主要原材料,在平时绘画练习中则可以用蜡笔和颜料代替,因为蜡笔中也具有防水性颜料,和蜡块相似。学生用蜡笔在白色纸张上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纹,根据蜡染的构图方式进行描绘,注意突出主体,以“无、散、满”的表现绘画,构图完成后利用颜料进行刷色,就会呈现出蜡染的雏形。
而在现今学业压力以及父母普遍认为学习文化知识高于一切的现状下,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真正的蜡染形式,这就导致了他们完全不了解,而在蜡染构图的大框架下,使用一只蜡笔代替比较繁琐的蜡块,也以蜡笔代替蜡刀,也就是说蜡笔在这种创新的“简易蜡染”的形式下,它不仅作为主体更是作为工具,而简单快捷能够和社会的快节奏接轨,从而有利于蜡染的传承。
五、总结
现代社会中艺术的种类很多,同时,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也是相通、相连的,通过一只小小的蜡笔让学生感受到蜡染的魅力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让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血液中蕴藏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将这种少数民族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唐江漫. 如何将贵州民间蜡染引入课堂教学[J]. 神州(27):107-107.
[2]黄杰翰, 黄江鸣. 小议蜡染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以贵州苗族蜡染为例[J]. 明日风尚,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