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古人也非常重视歌唱中呼吸的作用。
一、歌唱中的呼吸要点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在生活中人人都会呼吸,但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它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歌唱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是呼与系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上有哼鸣下有叹气地进行歌唱。从呼吸的角度看,歌唱是呼吸的对抗,至于对抗的压力该是多少,要由所要演唱的作者的音高、力度、速度,元音、旋律的变化,句子的特征等决定。歌唱不只是用嗓子,应该说呼吸的对抗是为了得到声带和共鸣的回应。呼吸的对抗强,则声音的力度强,共鸣大;反之,则弱。最重要的是,呼吸带动腔体的震动,产生带有动听音色的共鸣,即要把力量用于呼吸上,而不是把劲儿使在嗓子上。怎样吸气呢?吸气应在吸气的一刹那,有整个身体松一下的感觉。这意味着吸气时把吸气的道路都放松地打开,而且要吸得深,而通路紧了是吸不进来的,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都会吸不深。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的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而在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这种气息的深度,而且可以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实际上是一种吸气好了的保持状态。这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就是这种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稳定的目的,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能无阻。
歌唱需要气息,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很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受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疆持,也就是气息吸得过多,会影响歌唱的正常运动。那么,吸出多少气才合适呢?这是一个无法用数字来回答的问题,而只有通过歌唱者的自我感觉来定。沈湘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身体放松很舒服地坐在椅子角上,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觉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深呼吸部位站着吸气不易感觉到,坐着容易感觉到,因而可以借助坐着吸气得到的感觉,站起来找到同样的感觉吸到同样的深度,同样的部位。吸到这个深度绝不意味着僵,要深而不僵,吸在什么部位就从什么部位产生支持力来唱。二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稍稍分开,站稳,这时气息会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很明显地感觉后背、后腰膨胀,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二、歌唱的呼吸归类
1.叹气式吸气
叹到哪儿就从哪儿吸,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保持吸气状态来唱歌。
2.闻花式吸气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在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而辨别花香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往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胸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
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得太紧,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吸气,在歌唱时则最好自然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都是要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3.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得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锻炼呼吸器官的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4.快吸慢吐
有些歌曲乐句之间切换快,气口小,但乐句发展又很长,这就要求快吸慢吐,吸气时要有充分的兴奋度,横膈膜要积极有劲,吐气时要均衡匀整。这是最有难度的一种情况。
具体作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象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5.慢吸快吐
有些歌曲乐句之间写得很短小,气口大,但乐句发展又很小,演唱时呼吸有时间做好准备,但吐气时要迅速不拖沓,明确而直接。
6.慢吸慢吐
这个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慢版情歌中,由于歌曲进行的速度不快,整个旋律写得比较长,气息要稳而绵长。
7.快吸快吐
这个情况主要在一些快节奏歌曲,力度上也有要求。
总之,对于歌唱者本身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不断地实践来体会。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愿从事声乐研究、演唱、教学和喜爱声乐的朋友们对这门艺术都能运用自如。
一、歌唱中的呼吸要点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在生活中人人都会呼吸,但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它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歌唱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是呼与系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上有哼鸣下有叹气地进行歌唱。从呼吸的角度看,歌唱是呼吸的对抗,至于对抗的压力该是多少,要由所要演唱的作者的音高、力度、速度,元音、旋律的变化,句子的特征等决定。歌唱不只是用嗓子,应该说呼吸的对抗是为了得到声带和共鸣的回应。呼吸的对抗强,则声音的力度强,共鸣大;反之,则弱。最重要的是,呼吸带动腔体的震动,产生带有动听音色的共鸣,即要把力量用于呼吸上,而不是把劲儿使在嗓子上。怎样吸气呢?吸气应在吸气的一刹那,有整个身体松一下的感觉。这意味着吸气时把吸气的道路都放松地打开,而且要吸得深,而通路紧了是吸不进来的,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都会吸不深。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的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而在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这种气息的深度,而且可以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实际上是一种吸气好了的保持状态。这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就是这种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稳定的目的,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能无阻。
歌唱需要气息,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很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受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疆持,也就是气息吸得过多,会影响歌唱的正常运动。那么,吸出多少气才合适呢?这是一个无法用数字来回答的问题,而只有通过歌唱者的自我感觉来定。沈湘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身体放松很舒服地坐在椅子角上,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觉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深呼吸部位站着吸气不易感觉到,坐着容易感觉到,因而可以借助坐着吸气得到的感觉,站起来找到同样的感觉吸到同样的深度,同样的部位。吸到这个深度绝不意味着僵,要深而不僵,吸在什么部位就从什么部位产生支持力来唱。二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稍稍分开,站稳,这时气息会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很明显地感觉后背、后腰膨胀,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二、歌唱的呼吸归类
1.叹气式吸气
叹到哪儿就从哪儿吸,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保持吸气状态来唱歌。
2.闻花式吸气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在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而辨别花香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往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胸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
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得太紧,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吸气,在歌唱时则最好自然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都是要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3.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得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锻炼呼吸器官的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4.快吸慢吐
有些歌曲乐句之间切换快,气口小,但乐句发展又很长,这就要求快吸慢吐,吸气时要有充分的兴奋度,横膈膜要积极有劲,吐气时要均衡匀整。这是最有难度的一种情况。
具体作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象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5.慢吸快吐
有些歌曲乐句之间写得很短小,气口大,但乐句发展又很小,演唱时呼吸有时间做好准备,但吐气时要迅速不拖沓,明确而直接。
6.慢吸慢吐
这个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慢版情歌中,由于歌曲进行的速度不快,整个旋律写得比较长,气息要稳而绵长。
7.快吸快吐
这个情况主要在一些快节奏歌曲,力度上也有要求。
总之,对于歌唱者本身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不断地实践来体会。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愿从事声乐研究、演唱、教学和喜爱声乐的朋友们对这门艺术都能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