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老年护理“233”课堂构建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通过分析中职老年护理教学现状,针对当前中职老年护理课堂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基于“X”工作岗位分析和“X”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2个依据,突显课堂整合、目标建构,课堂交互、过程分享,课堂开放、评价多元3个特征,依托目标先行、资源整合,课堂主导、智能优化,评价保障、灵活多元3大策略,构建中职老年护理“233”课堂新样态,实现课证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老年护理;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234-03
   老龄化的加快及健康老龄化的发展使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需求呈现总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发展态势。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要求[1]。随后,教育部发布了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开启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2]。截至目前,已公示三批,共有9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其中与老年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4个。老年照护是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这意味着在职业院校培养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老年照护人才是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本论文分析中职老年护理教学现状,探讨当前老年护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为当前中职院校应对“1+X证书制度”带来的挑战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析现状,溯归因
   国务院发布职教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正是职教改革的发展趋势。2018年起,我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办五年一贯制老年护理班,是全国首批“老年照护”证书试点院校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老年照护”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行业制定的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原有护理教学计划和浙江省选修课程基础上,增设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学、老年照护等方向性课程。制定老年照护职业体验、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临床实践计划,合理安排课时。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老年照护教师队伍。
   通过对高一、高二老年护理班共100名护生的问卷调查及一线专业教师访谈,发现当前中职老年护理课堂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堂分裂,目标解构
   当前老年护理课堂受限于传统的“纸笔测试”,教师往往注重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强调理论课堂的教学秩序,却忽略实训课堂及理实一体课堂实训部分的重要性,课堂目标与职业证书衔接缺失,学生无法完成实际情况下的技能操作。在问卷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当前老年护理课堂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也有28%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各占到了一半的比重,认为以实训教学为主的学生占24%。
   (二)课堂沉默,过程形式
   当前老年护理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几乎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呈现沉默状态。在问卷调查中,有81%的学生希望课堂能有所改变,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综合发展,也有小部分学生不太確定是否要改变或可以接受维持原样。
   (三)课堂封闭,评价单一
   当前老年护理课堂相对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从评价形式看,主要以纸质测评单一打分,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评价主体看,主要以教师单向评价为主,学生几乎不参与,评价太过片面,不够充分系统,难以涵盖学生整体表现。同时,当前的评价还存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缺失,无法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学习提供支持,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需求,不利于老年护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融课证,建新态
   “1+X证书制度”要实现与课堂教学层面的整合,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标杆和参照,强化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思路,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实现课证融合。
   “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老年护理“233”课堂新样态的框架包括以下三方面:基于2个依据,突显3个特征,依托3大策略。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一)基于2个依据
   1.“X”工作岗位分析
   根据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典型工作岗位群进行分析和归纳,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通过走访或电话咨询市民政局老龄办、卫健局医政科,对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老年照护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培养建议等进行调研;走访或电话咨询综合型医院、老年康复专科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调研老年护理人才的工作岗位。
   2.“X”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分析
   根据老年护理典型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明确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分析总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需要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如协助翻身、口腔清洁、轮椅转运等)和发展职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以此定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累积向职业能力提升的过渡。
   (二)突显3个特征    1.课堂整合、目标建构
   新样态课堂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以职业为导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调知识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运用,通过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所对应的岗位典型任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理论课堂与实训课堂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整体任务联系在一起,教学课堂更加贴近临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处理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
   2.课堂交互、过程分享
   新样态课堂改革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课堂空间的融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分享、课后评价的多元等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边学习、边操作、边思考、边总结”的方式,丰富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获得学习成就感,又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3.课堂开放、评价多元
   新样态课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结合多种学习途径,将封闭的课堂转向开放,使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地点,通过个性化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此外,按照岗位实际需求,重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维度多元,拓宽评价的广度和深度,评估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情况。
   (三)依托3大策略
   1.目标先行、资源整合
   (1)教学目标技能化。“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以职业为导向,利用好“X”证书的独特性,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与老年护理一线工作实践相结合,凸显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职业兴趣、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多样化。“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以“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内容为依据,根据老年护理相关岗位的特点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维度的选择与组织,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
   (3)教学资源整合化。“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应该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如云班课(可以实现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检测等)、微课资源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多次浏览),以及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课堂主导、智能优化
   (1)教学环境实训化。环境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充分考虑临床性、实践性和智能性的要求,构建“设施支撑+资源服务+空间应用”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的教学环境,如附属医院可为学生提供全真实训环境,实训基地可为学生创设仿真操作场景,从而营造可听、可感、可视的专业学习环境。
   (2)教学方法混合化。“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教师可以采用授导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多样混合的教学方法,让知识在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中实现双向碰撞,形成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实时调整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教学过程个性化。“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的教学环节应该与工作任务有效对接。教师将标准化病人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老年护理实际工作设计教学任务,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完成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提升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
   3.评价保障、灵活多元
   (1)评价主体多元。“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的评价不再单一,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促进自主发展;将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增强学习动力;将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保持学习张力。
   (2)评价方式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①形成性评价。基于云班课数据分析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表现、课后作业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评价意见,及时反馈,促使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
   ②诊断性评价。评价反馈具备实时诊断和矫正的功能,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随即改变学习方式。精准的教学评价,以学定教,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效果。
   ③综合性评价。评价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包括学习成绩、活动参与、实习表現、比赛获奖等多方面,最终形成综合性评价,培养学生救死扶伤、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护理职业精神。
   (3)评价维度多元。“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老年护理课堂的评价多维化,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为教学决策、师生互动提供支持,实现教师精准教、学生精益学。
   在老年护理稳步发展且日趋重要的当代社会,针对中职院校老年护理课堂改革的研究既是迎合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求的教学探讨,也是对以“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政策为主题的“三教”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等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9-04-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刘艳芳,张德欣,郭斌.“1+X”证书制度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0(3):23-25.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俗话说:医者仁心。对一位从医者而言,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做保证,再精湛的医术也难以彰显其价值。可以说,只有德能兼备、内外双修的医者,方能胜任从医工作的重任,其对于病患的服务自然更到位、对社会的贡献也会更巨大。但是,就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开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有意淡化学生品德教育的现象尤为普遍,其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
地名用字是文字系统里具有重要特点的一个类别,现实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语言学研究,特别是方言的调查研究,需要关注地名用字的很多实际情况。本文从地名用字的分类、地名用字的异体异读、地名用字的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具体讨论地名用字以及相关问题,可作为方言调查的参考。
本文讨论南系官话宕江摄一二等人声韵文白异读的三种白读类型:合摄型、过渡型、合并型,并梳理南系官话宕江摄入声的演化:合摄型宕江合摄,开口一等锐音字并人二等,与一等钝音
1716年问世的《唐话纂要》被视为日本历史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汉语教科书,书中汉字右侧使用日语片假名标有“唐音”.对其“唐音”进行对音分析有助于明清南方官话语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