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z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1993年Askanais等[1]在研究包涵体肌炎的过程中首先提出的一组以肌纤维内出现异常管丝状包涵体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由于家族性和缺乏炎性细胞浸润而不同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多在成年发病,以缓慢发展的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近年相继发现许多具有隐性和显性遗传特点的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其基因和蛋白性质逐渐被阐明,改变了一些疾病的传统分类.现将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基因改变、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简述如下(表1).
其他文献
为了降低滑坡带来的灾害,对常用边坡深部位移监测技术的主要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实例阐述了这几个监测技术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为使用者在实际工程中选
<正> 体位性头痛最常发生于腰椎穿刺之后,即腰椎穿刺后头痛(PLPH),然而极少为自发性,即自发性颅内低压性头痛(SI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