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他所著的《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如果不经过表演的二度创作,音乐只是一些静止的符号,它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是不会产生任何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也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对音乐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根据谱例中的记号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演唱歌曲中也开始更多的关注歌曲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帮助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但一成不变的听歌曲——讲要素——模唱的方式总让人感觉音乐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只要机械地跟着老师的引导就能完成,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很难持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也成了一直困扰我的难题。直到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了一年级的歌唱教学课《闪烁的小星星》。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准备的内容就已经顺利完成了,当时我就即兴弹奏起了尤克里里,给学生现场弹唱了爵士版的《闪烁的小星》。学生当时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个个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脚踩着歌曲的节拍,摇摆着身体载歌载舞,就连平时的学困生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让我非常的惊喜,也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有了新的思考。
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多结构简单,短小易学,而且低段孩子活动好动,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因此我开始尝试着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中通过对教材歌曲的多种创编,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知觉,多维度联动感知和体验音乐,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反思,也总结了一些基本的创编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巧加二聲部,打造新视听
合唱教学一直都是小学阶段歌唱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进入三四年级以后大量的合唱作品给老师们的教学增加了很多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提前渗透,那到了高段相应的就会减轻很多负担。因此,我尝试着为一些歌曲编配简单的二声部,让学生从零起点开始早早的接触合唱。
案例1:《放牛歌》
一年级下册有一首学唱歌曲《放牛歌》,歌曲中有间奏的部分,教科书上提供了配打击乐器的伴奏谱例。为了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效果,我尝试着在学唱歌曲前在间奏的部分加上了模仿笛子吹奏声的二声部演唱(图谱1)。并让学生配合歌曲伴奏进行打击乐和笛子声的多部演唱(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的熟悉歌曲旋律和结构,降低了学唱难度,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的表演唱无论是音准还是情绪的表达都非常到位。
二年级下册的《大海》一课,旋律优美抒情,孩子们非常喜欢听,但是演唱时对情绪的把握总是不够准确,因此在歌曲新授完成之后,我尝试着在歌曲长音的位置添加了同音支声,让学生对比温柔的大海和活泼的大海两种不同情绪,并进行分声部演唱,学生对歌曲马上又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唱起来也更加的有感情了。
教学过程:
A、出示图:2,让孩子们聆听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生指出在长音后,加入了XXX)
B、你能听出来跟原来的歌曲又增添了一些怎么样的感觉?
C、生对比原版的唱法,感受到经过改编的新版本更有一种大海流动起来的感觉!
2.通过这次在歌曲长音处增加支声的改编,让孩子们初步体会到,歌曲也是可以通过支声来加强歌曲韵律的。
二、改动音乐要素,打造新乐感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可以让我们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但总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也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我关注到现在音乐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如《歌手》、《好声音》等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经典的作品,通过改编,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表演效果,给我们打造了一场独特的新视听,对我而言感触特别大,并在课堂中大胆的进行尝试。继那一次公开课上的即兴爵士版《闪烁的小星》获得了成功后,我又对该歌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编整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闪烁的小星》
(学唱歌曲后:)
师:你听,月亮姐姐升起来了,静静的夜空中,小星星们排着队伍出发了,他们的脚步是几拍子的?(教师用三拍子改编歌曲,学生跟着走一走,唱一唱)
师:小星星透过夜幕看到小朋友们都在小床上准备睡觉了,就唱起了摇篮曲。
(教师用四拍子慢速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摇摇篮的动作跟唱。)
师:看到小朋友都安静的睡着了,小星星们也开始了他们的舞会,你听,它们在快乐的唱歌跳舞呢!(教师用尤克里里弹唱爵士版歌曲,学生跟节奏摇摆歌唱)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天快亮了,小星星们也该说再见了,让我们用温柔的歌声和它们告别吧!(学生用温柔的歌声演唱歌曲。)
这堂课中,我对歌曲进行了节拍、节奏和风格的各种改编,带给孩子们一场新的体验,并通过营造夜空,星空的氛围,调动了它们听觉、视觉、感觉、知觉的多感官联动。整堂课,孩子们都陶醉在全新的曲风中,课堂气氛出乎了我的意料。
三、丰富肢体语言,打造新体验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音乐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音乐的情感,还能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高低,乐句的长短,早在一百多年前,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就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法”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认可。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更符合学生年龄和歌曲特点的体态律动帮助学生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
案例:《郊游》
《郊游》选自二年级下册教材,是一首台湾童谣,2/4拍,由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构成。由于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唱过这首歌曲,因此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表现郊游时快乐的心情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上。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录音,师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们郊游的时候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吗?(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篇锦绣。
师:是啊,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小朋友们当时的心情吗?学生边念歌词边自由律动。
师:让我们踩着整齐的步伐跟上他们的队伍一起来感受着美丽的景色吧!(要求A部分音乐学生同桌手拉手踩着恒拍走路,B部分自由表现美丽的景色律动,再现A部分再次踩恒拍前进。)
在这一次的表演中,结合学生即兴创编的表现美景的动作和有统一要求的踩恒拍行进,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了歌曲的三段体结构和行进时朝气蓬勃,演唱美景时柔和的两种不同音色,更好的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凡是有对歌曲进行二度的改编,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总会更加的积极主动,教学的效果也比一般的课更好一些。而且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创作分类,如情境表演类,节奏改编类,速度变化类,歌词创编类等,只要运用得法,都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持续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也开始会主动尝试着对简单的歌曲进行改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让音乐成为陪伴他们终身的精神寄托!
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多结构简单,短小易学,而且低段孩子活动好动,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因此我开始尝试着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中通过对教材歌曲的多种创编,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知觉,多维度联动感知和体验音乐,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反思,也总结了一些基本的创编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巧加二聲部,打造新视听
合唱教学一直都是小学阶段歌唱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进入三四年级以后大量的合唱作品给老师们的教学增加了很多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提前渗透,那到了高段相应的就会减轻很多负担。因此,我尝试着为一些歌曲编配简单的二声部,让学生从零起点开始早早的接触合唱。
案例1:《放牛歌》
一年级下册有一首学唱歌曲《放牛歌》,歌曲中有间奏的部分,教科书上提供了配打击乐器的伴奏谱例。为了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效果,我尝试着在学唱歌曲前在间奏的部分加上了模仿笛子吹奏声的二声部演唱(图谱1)。并让学生配合歌曲伴奏进行打击乐和笛子声的多部演唱(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的熟悉歌曲旋律和结构,降低了学唱难度,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的表演唱无论是音准还是情绪的表达都非常到位。
二年级下册的《大海》一课,旋律优美抒情,孩子们非常喜欢听,但是演唱时对情绪的把握总是不够准确,因此在歌曲新授完成之后,我尝试着在歌曲长音的位置添加了同音支声,让学生对比温柔的大海和活泼的大海两种不同情绪,并进行分声部演唱,学生对歌曲马上又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唱起来也更加的有感情了。
教学过程:
A、出示图:2,让孩子们聆听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生指出在长音后,加入了XXX)
B、你能听出来跟原来的歌曲又增添了一些怎么样的感觉?
C、生对比原版的唱法,感受到经过改编的新版本更有一种大海流动起来的感觉!
2.通过这次在歌曲长音处增加支声的改编,让孩子们初步体会到,歌曲也是可以通过支声来加强歌曲韵律的。
二、改动音乐要素,打造新乐感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可以让我们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但总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也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我关注到现在音乐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如《歌手》、《好声音》等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经典的作品,通过改编,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表演效果,给我们打造了一场独特的新视听,对我而言感触特别大,并在课堂中大胆的进行尝试。继那一次公开课上的即兴爵士版《闪烁的小星》获得了成功后,我又对该歌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编整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闪烁的小星》
(学唱歌曲后:)
师:你听,月亮姐姐升起来了,静静的夜空中,小星星们排着队伍出发了,他们的脚步是几拍子的?(教师用三拍子改编歌曲,学生跟着走一走,唱一唱)
师:小星星透过夜幕看到小朋友们都在小床上准备睡觉了,就唱起了摇篮曲。
(教师用四拍子慢速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摇摇篮的动作跟唱。)
师:看到小朋友都安静的睡着了,小星星们也开始了他们的舞会,你听,它们在快乐的唱歌跳舞呢!(教师用尤克里里弹唱爵士版歌曲,学生跟节奏摇摆歌唱)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天快亮了,小星星们也该说再见了,让我们用温柔的歌声和它们告别吧!(学生用温柔的歌声演唱歌曲。)
这堂课中,我对歌曲进行了节拍、节奏和风格的各种改编,带给孩子们一场新的体验,并通过营造夜空,星空的氛围,调动了它们听觉、视觉、感觉、知觉的多感官联动。整堂课,孩子们都陶醉在全新的曲风中,课堂气氛出乎了我的意料。
三、丰富肢体语言,打造新体验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音乐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音乐的情感,还能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高低,乐句的长短,早在一百多年前,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就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法”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认可。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更符合学生年龄和歌曲特点的体态律动帮助学生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
案例:《郊游》
《郊游》选自二年级下册教材,是一首台湾童谣,2/4拍,由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构成。由于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唱过这首歌曲,因此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表现郊游时快乐的心情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上。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录音,师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们郊游的时候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吗?(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篇锦绣。
师:是啊,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小朋友们当时的心情吗?学生边念歌词边自由律动。
师:让我们踩着整齐的步伐跟上他们的队伍一起来感受着美丽的景色吧!(要求A部分音乐学生同桌手拉手踩着恒拍走路,B部分自由表现美丽的景色律动,再现A部分再次踩恒拍前进。)
在这一次的表演中,结合学生即兴创编的表现美景的动作和有统一要求的踩恒拍行进,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了歌曲的三段体结构和行进时朝气蓬勃,演唱美景时柔和的两种不同音色,更好的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凡是有对歌曲进行二度的改编,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总会更加的积极主动,教学的效果也比一般的课更好一些。而且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创作分类,如情境表演类,节奏改编类,速度变化类,歌词创编类等,只要运用得法,都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持续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也开始会主动尝试着对简单的歌曲进行改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让音乐成为陪伴他们终身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