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战场上,步兵最主要的直接火力支援靠机枪。它是一种配有两脚架、枪架、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早期也称之为“机关枪”。机枪的射速很高,可在瞬时射出狂风暴雨般的子弹,以密集火力压制敌人、杀伤较远距离敌方有生力量,也可用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轻装甲目标或火力点。
2009年,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全国热播。此剧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一群溃败的散兵游勇,在民族存亡大义面前,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战歌。
康洪雷(导演):战争处在二战远东战场;中国军人在一线与日军殊死搏斗;他们饱含的悲壮情怀。这些衬托着讲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故事。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使用了各种型号的武器,其中包括在国内影视剧中罕见的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和美制M1喷火器。
康洪雷:在画面当中,二战时期最凶猛的武器,让我们最愤怒的战士使用,喷向那邪恶的敌人。
剧中主人公,川军团团长龙文章的装备让人感到有些特别,他不仅斜挎一支插在木制枪套中的驳壳枪,手里还端着一挺轻机枪。这是一挺观众十分熟悉的机枪,它出现在1942年的中国远征军战士手中,年代对不对呢?(图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场战争成为许多武器发明家的试验田。首先登场的是马克沁机枪,它是世界上第一例自动连发射击的武器,而它的出现成为集团冲锋士兵的梦魇。仅在1916年7月1日这一天,就有五万多名英军倒在马克沁机枪形成的弹雨里。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马克沁机枪威名,同时马克沁机枪的鼎鼎大名也掩盖了另外一挺机枪的名声。
201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军警在执行扫黑任务。不为人知的是,军警使用的轻机枪竟然有着一百年的历史,它就是麦德森M1902轻机枪。这挺来自北欧丹麦的轻机枪,在世界轻武器发展史上有着无可动摇的地位,它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第一。
麦德森机枪诞生于1902年,是世界上第一挺轻机枪。第一次采用空气冷却方法。如今,气冷式已成为现代机枪的冷却方法;第一次使用弹匣作为供弹具,成为后来轻机枪仿制的对象;第一次采用两角架,现在已成为轻机枪的重要特点。
麦德森机枪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轻机枪。从1906年开始,麦德森机枪在中国近半个世纪时间里,经历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整个历史时期。(图2)
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麦德森轻机枪似乎生不逢时,好不容易摆脱了马克沁机枪的阴影,却又被另外一款轻机枪的光芒所掩盖。这款轻机枪究竟什么样呢?
杨南镇(轻武器专家):捷克式轻机枪,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指的是捷克造ZB26型79毫米轻机枪。
捷克轻机枪于1926年正式定型,全称为勃诺国营兵工厂26型轻机枪,简称ZB26轻机枪。是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机枪,在中国各种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中,它的出镜率很高。(图3)
李莉(国防大学教授):捷克式轻机枪一诞生,就被敏锐的中国人捕捉到,从捷克大量进口了十几万挺,被各派军阀列为标准装械。
据资料统计,截止到1940年,中国从国外购买麦德森机枪不超过四千挺,相比捷克机枪十余万挺的数量,实在少得可怜。捷克机枪凭什么抢了麦德森机枪的风头呢?
捷克ZB26轻机枪1927年进入中国,各兵工厂就纷纷仿制。1934年,国民党兵公署正式采用捷克轻机枪为制式装备。看上捷克轻机枪的还不止中国一家。1933年,捷克ZB26轻机枪通过英国极为苛刻的测试,稍作改进后,1935年正式将它列装,同时命名为布伦式轻机枪。(图4)
杨南镇:布伦式轻机枪和ZB26机枪主要区别是,活塞管导气孔从枪口部位挪到了枪管中前部,使射速有所提高。
中国是使用捷克轻机枪最多的国家,同胞弟弟布伦轻机枪又成了英联邦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那么,捷克轻机枪究竟凭什么获得如此优厚待遇呢?
杨南镇:捷克式机枪之所以有名,是它结构非常紧凑,造型非常协调,重量非常轻,以及操控非常简单,构造非常牢固,故障率最低。
捷克轻机枪除了极强的可靠性,以及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使用外,更重要的是它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满足军队对火力的需求。
李莉:一个没有接触过任何枪支的新手,经过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迅速掌握这种装备。比如像桂军、川军,抗战时很多战士事先没摸过这种枪,但是上去后,几天就变成不错的射手,可见操作性能非常好。
在很多国产影视剧中,可以看到使用者经常端着捷克轻机枪扫射,尽管这样能够表现战士此时的心情,画面也很壮观。但是,由于捷克轻机枪采用的是导气式工作原理,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不可能端着捷克轻机枪横扫。
杨南镇:在连续射击中,弹丸和枪膛摩擦等因素造成枪管很快灼热。作为导气式武器,导气管紧挨着枪管,这些部位都是金属,传热很快。
机枪的枪管打红以后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在连续射击之后,烫手的机枪显然是不能用手提的。而机枪枪管打红之后如何端枪射击,是当时很多机枪都忽视的问题。但是,捷克机枪非常细致的人性化设计,是它成为优秀机枪的一个因素。
杨南镇:捷克式轻机枪的过人之处,在于考虑到了各种体位和状态下使用。提把除了提枪外,同时也是抵近射击的一个握把。提着提把打,显然手没有接触到枪管,仍然可以进行抵近射击。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机枪手迷龙操作的是英国布伦轻机枪,他的身旁经常跟着小兵豆饼,始终背着比他人还大的两个箱子。导演这样的人物设计,出于什么目的呢?(图5)
康洪雷:机枪必须要有副射手,过去好多影视不太讲究这点。特别在运动战中一定有副射手。副射手干什么?他背两个弹箱,同时还背着一个帆布袋子,里面装的什么?枪管。
与布伦轻机枪一样,捷克式机枪通常也配备两根枪管,对于轻机枪来说,快速更换枪管非常重要,它能保障激烈战斗中机枪连续的火力发射。
杨南镇:捷克式机枪配制了快速更换枪管装置,早期机枪都没有,这是它的一个很大优势。更换枪管非常方便,卡锁打开向前就可以拿掉。所以枪管打红后可以快速更换。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就有机枪手迷龙给机枪换枪管的完整镜头,这在国产影视剧中是第一次出现。
康洪雷:我觉得一部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你能具体到什么程度,意味着这部影片电视剧的好看程度。要始终牢记细节决定一切。
作为设计优良、性能可靠的武器,捷克轻机枪在八年抗战中,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抗战军民把它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打得日寇魂飞胆颤。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师长虞啸卿对捷克轻机枪有这样的评价:
捷克式轻机枪 日本人的歪把子跟它比是孱孙
虞师长的评价究竟是为了鼓舞士气,还是捷克机枪在与它的冤家对头,日军歪把子机枪的对决中,确实技高一筹呢?
歪把子机枪在中国可以说是臭名昭著。它的正式名称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于1922年定型成为日军的制式装备。其实,歪把子机枪的最大特色并不在于它的枪托是歪的,而是它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独树一帜的供弹方式。在当时那个年代,轻机枪一般使用弹匣、弹盘、弹链或者弹鼓。而歪把子机枪采用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共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供弹机。(图6)
杨南镇:由于它左边装了一个供弹机,也叫弹斗子,人就必须要从枪的右侧瞄准,为了适应枪向右偏的瞄准方式,枪托亦向右歪,所以叫歪把子。
客观地说,歪把子机枪供弹机有创新之处,可以快速装填子弹,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理论上可以实现不间断射击。从供弹上看,它似乎要压捷克机枪一头,因为捷克机枪装弹量偏少。
杨南镇:像巴掌大的弹匣能装多少发子弹呢,就二十发。很多人问我捷克机枪装多少发子弹,我说二十发,他感觉有点困惑,实际上就是二十发。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机枪手迷龙使用的布伦机枪是30发的弹匣。在战斗中,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迷龙不停地叫唤“换弹夹”。
康洪雷:每匣子弹有限,所以要换弹夹。过去很多战争影片,不停地打,编导者可能要表现我军的勇猛,但忘了科学性。
歪把子机枪独特的弹斗供弹方式,似乎要压捷克机枪一头。但是,歪把子机枪的供弹方式,结构极为繁琐、动作过于复杂,而且加工装配要求非常精确。可以说是怪僻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图7)
杨南镇:弹斗供弹方式结构复杂,因此故障率比较高。同时由于供弹机是用钢铁抠出来的,不是另安装上去的,因此整个枪十分笨重,将近十一公斤。
捷克机枪上置的弹匣虽然装弹量偏少,但结构比歪把子机枪简单很多,而实战证明,枪械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越高。
杨南镇:捷克机枪弹匣装上和拿下都非常方便,用一只手就可快捷地更换弹匣。
除此之外,捷克机枪7.92毫米口径的杀伤力比歪把子6.5毫米口径要强太多。同时,歪把子机枪不能更换枪管,实战中枪管打红后,只能停止射击。在这两点上,捷克机枪要压歪把子一头。(图8)
杨南镇:而且歪把子机枪的导气箍在枪管前面部位,因此射速不是特别快,而且射击声音非常响,一听就知道是歪把子。
在战场上,歪把子机枪枪声独特,因此抗日军民常利用枪声来判断战场敌我态势,迅速调整作战方案。
虽然歪把子机枪在设计上试图创新,但由于它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中故障率高,整体性能不强,因此它在与捷克机枪的对决中败下阵来。
杨南镇:日军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捷克机枪,全部反用于战场,连日军士兵也不得不感叹,捷克机枪要比歪把子机枪好多了。
尽管歪把子不是一挺性能良好的机枪,但是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坚持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因此能够在战斗中缴获一挺歪把子机枪,也是如获至宝。难怪小兵张嘎在看到歪把子的时候,眼睛会发亮。缴获的歪把子和捷克机枪一起投入到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战争中,发挥了它的作用,这是歪把子向中国人民赎罪的最好方法。(图9)
武器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和电视可能是观众了解枪械历史的惟一渠道。在影片中正确使用武器,是应当采取的科学和严谨的态度。
图1 川军团长龙文章的装备
图2 麦德森M1902轻机枪
图3 捷克ZB26轻机枪
图4 布伦轻机枪
图5 小兵豆饼背着两只大木箱
图6 歪把子轻机枪
图8 对决结果——捷克机枪压歪把子一头
图7 怪僻思维的产物—弹斗供弹方式
图9 小兵张嘎看到歪把子眼睛发亮
2009年,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全国热播。此剧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一群溃败的散兵游勇,在民族存亡大义面前,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战歌。
康洪雷(导演):战争处在二战远东战场;中国军人在一线与日军殊死搏斗;他们饱含的悲壮情怀。这些衬托着讲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故事。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使用了各种型号的武器,其中包括在国内影视剧中罕见的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和美制M1喷火器。
康洪雷:在画面当中,二战时期最凶猛的武器,让我们最愤怒的战士使用,喷向那邪恶的敌人。
剧中主人公,川军团团长龙文章的装备让人感到有些特别,他不仅斜挎一支插在木制枪套中的驳壳枪,手里还端着一挺轻机枪。这是一挺观众十分熟悉的机枪,它出现在1942年的中国远征军战士手中,年代对不对呢?(图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场战争成为许多武器发明家的试验田。首先登场的是马克沁机枪,它是世界上第一例自动连发射击的武器,而它的出现成为集团冲锋士兵的梦魇。仅在1916年7月1日这一天,就有五万多名英军倒在马克沁机枪形成的弹雨里。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马克沁机枪威名,同时马克沁机枪的鼎鼎大名也掩盖了另外一挺机枪的名声。
201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军警在执行扫黑任务。不为人知的是,军警使用的轻机枪竟然有着一百年的历史,它就是麦德森M1902轻机枪。这挺来自北欧丹麦的轻机枪,在世界轻武器发展史上有着无可动摇的地位,它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第一。
麦德森机枪诞生于1902年,是世界上第一挺轻机枪。第一次采用空气冷却方法。如今,气冷式已成为现代机枪的冷却方法;第一次使用弹匣作为供弹具,成为后来轻机枪仿制的对象;第一次采用两角架,现在已成为轻机枪的重要特点。
麦德森机枪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轻机枪。从1906年开始,麦德森机枪在中国近半个世纪时间里,经历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整个历史时期。(图2)
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麦德森轻机枪似乎生不逢时,好不容易摆脱了马克沁机枪的阴影,却又被另外一款轻机枪的光芒所掩盖。这款轻机枪究竟什么样呢?
杨南镇(轻武器专家):捷克式轻机枪,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指的是捷克造ZB26型79毫米轻机枪。
捷克轻机枪于1926年正式定型,全称为勃诺国营兵工厂26型轻机枪,简称ZB26轻机枪。是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机枪,在中国各种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中,它的出镜率很高。(图3)
李莉(国防大学教授):捷克式轻机枪一诞生,就被敏锐的中国人捕捉到,从捷克大量进口了十几万挺,被各派军阀列为标准装械。
据资料统计,截止到1940年,中国从国外购买麦德森机枪不超过四千挺,相比捷克机枪十余万挺的数量,实在少得可怜。捷克机枪凭什么抢了麦德森机枪的风头呢?
捷克ZB26轻机枪1927年进入中国,各兵工厂就纷纷仿制。1934年,国民党兵公署正式采用捷克轻机枪为制式装备。看上捷克轻机枪的还不止中国一家。1933年,捷克ZB26轻机枪通过英国极为苛刻的测试,稍作改进后,1935年正式将它列装,同时命名为布伦式轻机枪。(图4)
杨南镇:布伦式轻机枪和ZB26机枪主要区别是,活塞管导气孔从枪口部位挪到了枪管中前部,使射速有所提高。
中国是使用捷克轻机枪最多的国家,同胞弟弟布伦轻机枪又成了英联邦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那么,捷克轻机枪究竟凭什么获得如此优厚待遇呢?
杨南镇:捷克式机枪之所以有名,是它结构非常紧凑,造型非常协调,重量非常轻,以及操控非常简单,构造非常牢固,故障率最低。
捷克轻机枪除了极强的可靠性,以及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使用外,更重要的是它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满足军队对火力的需求。
李莉:一个没有接触过任何枪支的新手,经过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迅速掌握这种装备。比如像桂军、川军,抗战时很多战士事先没摸过这种枪,但是上去后,几天就变成不错的射手,可见操作性能非常好。
在很多国产影视剧中,可以看到使用者经常端着捷克轻机枪扫射,尽管这样能够表现战士此时的心情,画面也很壮观。但是,由于捷克轻机枪采用的是导气式工作原理,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不可能端着捷克轻机枪横扫。
杨南镇:在连续射击中,弹丸和枪膛摩擦等因素造成枪管很快灼热。作为导气式武器,导气管紧挨着枪管,这些部位都是金属,传热很快。
机枪的枪管打红以后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在连续射击之后,烫手的机枪显然是不能用手提的。而机枪枪管打红之后如何端枪射击,是当时很多机枪都忽视的问题。但是,捷克机枪非常细致的人性化设计,是它成为优秀机枪的一个因素。
杨南镇:捷克式轻机枪的过人之处,在于考虑到了各种体位和状态下使用。提把除了提枪外,同时也是抵近射击的一个握把。提着提把打,显然手没有接触到枪管,仍然可以进行抵近射击。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机枪手迷龙操作的是英国布伦轻机枪,他的身旁经常跟着小兵豆饼,始终背着比他人还大的两个箱子。导演这样的人物设计,出于什么目的呢?(图5)
康洪雷:机枪必须要有副射手,过去好多影视不太讲究这点。特别在运动战中一定有副射手。副射手干什么?他背两个弹箱,同时还背着一个帆布袋子,里面装的什么?枪管。
与布伦轻机枪一样,捷克式机枪通常也配备两根枪管,对于轻机枪来说,快速更换枪管非常重要,它能保障激烈战斗中机枪连续的火力发射。
杨南镇:捷克式机枪配制了快速更换枪管装置,早期机枪都没有,这是它的一个很大优势。更换枪管非常方便,卡锁打开向前就可以拿掉。所以枪管打红后可以快速更换。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就有机枪手迷龙给机枪换枪管的完整镜头,这在国产影视剧中是第一次出现。
康洪雷:我觉得一部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你能具体到什么程度,意味着这部影片电视剧的好看程度。要始终牢记细节决定一切。
作为设计优良、性能可靠的武器,捷克轻机枪在八年抗战中,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抗战军民把它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打得日寇魂飞胆颤。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师长虞啸卿对捷克轻机枪有这样的评价:
捷克式轻机枪 日本人的歪把子跟它比是孱孙
虞师长的评价究竟是为了鼓舞士气,还是捷克机枪在与它的冤家对头,日军歪把子机枪的对决中,确实技高一筹呢?
歪把子机枪在中国可以说是臭名昭著。它的正式名称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于1922年定型成为日军的制式装备。其实,歪把子机枪的最大特色并不在于它的枪托是歪的,而是它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独树一帜的供弹方式。在当时那个年代,轻机枪一般使用弹匣、弹盘、弹链或者弹鼓。而歪把子机枪采用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共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供弹机。(图6)
杨南镇:由于它左边装了一个供弹机,也叫弹斗子,人就必须要从枪的右侧瞄准,为了适应枪向右偏的瞄准方式,枪托亦向右歪,所以叫歪把子。
客观地说,歪把子机枪供弹机有创新之处,可以快速装填子弹,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理论上可以实现不间断射击。从供弹上看,它似乎要压捷克机枪一头,因为捷克机枪装弹量偏少。
杨南镇:像巴掌大的弹匣能装多少发子弹呢,就二十发。很多人问我捷克机枪装多少发子弹,我说二十发,他感觉有点困惑,实际上就是二十发。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机枪手迷龙使用的布伦机枪是30发的弹匣。在战斗中,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迷龙不停地叫唤“换弹夹”。
康洪雷:每匣子弹有限,所以要换弹夹。过去很多战争影片,不停地打,编导者可能要表现我军的勇猛,但忘了科学性。
歪把子机枪独特的弹斗供弹方式,似乎要压捷克机枪一头。但是,歪把子机枪的供弹方式,结构极为繁琐、动作过于复杂,而且加工装配要求非常精确。可以说是怪僻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图7)
杨南镇:弹斗供弹方式结构复杂,因此故障率比较高。同时由于供弹机是用钢铁抠出来的,不是另安装上去的,因此整个枪十分笨重,将近十一公斤。
捷克机枪上置的弹匣虽然装弹量偏少,但结构比歪把子机枪简单很多,而实战证明,枪械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越高。
杨南镇:捷克机枪弹匣装上和拿下都非常方便,用一只手就可快捷地更换弹匣。
除此之外,捷克机枪7.92毫米口径的杀伤力比歪把子6.5毫米口径要强太多。同时,歪把子机枪不能更换枪管,实战中枪管打红后,只能停止射击。在这两点上,捷克机枪要压歪把子一头。(图8)
杨南镇:而且歪把子机枪的导气箍在枪管前面部位,因此射速不是特别快,而且射击声音非常响,一听就知道是歪把子。
在战场上,歪把子机枪枪声独特,因此抗日军民常利用枪声来判断战场敌我态势,迅速调整作战方案。
虽然歪把子机枪在设计上试图创新,但由于它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中故障率高,整体性能不强,因此它在与捷克机枪的对决中败下阵来。
杨南镇:日军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捷克机枪,全部反用于战场,连日军士兵也不得不感叹,捷克机枪要比歪把子机枪好多了。
尽管歪把子不是一挺性能良好的机枪,但是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坚持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因此能够在战斗中缴获一挺歪把子机枪,也是如获至宝。难怪小兵张嘎在看到歪把子的时候,眼睛会发亮。缴获的歪把子和捷克机枪一起投入到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战争中,发挥了它的作用,这是歪把子向中国人民赎罪的最好方法。(图9)
武器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和电视可能是观众了解枪械历史的惟一渠道。在影片中正确使用武器,是应当采取的科学和严谨的态度。
图1 川军团长龙文章的装备
图2 麦德森M1902轻机枪
图3 捷克ZB26轻机枪
图4 布伦轻机枪
图5 小兵豆饼背着两只大木箱
图6 歪把子轻机枪
图8 对决结果——捷克机枪压歪把子一头
图7 怪僻思维的产物—弹斗供弹方式
图9 小兵张嘎看到歪把子眼睛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