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芸芸众生之中,“知足常乐”或许是道佛之家才能到达的境界,而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否知足常乐呢?我想,大多数人恐怕都是持否定观点的。到学校调研,常常听到的声音是“老师真难当”、“下辈子不再做老师了”。曾几何时,自己不是也有同样的感慨吗?初入教师这行,曾经踌躇满志,摩拳擦掌,一度有“兴教安邦”的志向。然而,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量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繁琐杂事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自己就逐渐变得不快乐了,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于是,当初一起宣誓“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些同行动摇了,有“下海”的,有跳槽的,一个个另寻人生理想目标而去。静静细想,一线教师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产生不知足、不快乐的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压力实在太大。常言道,人非圣贤。虽说教师也是普通人,但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为人师表”的帽子使得教师有别于人:必是一个素质高、品行好的模范公民,其任何的行为闪失都会招来舆论的谴责。再者,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的未来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家长的期望值非常高,这给予教师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家长往往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失误归咎到教师身上,很少考虑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还有,由于现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教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解甲归田”。而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分数”“升学率”,又成了社会和学校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人人为这个标准而疲于奔命,不堪重负,哪有多少快乐可言?
二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一些地方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所产生的不公平竞争,给一部分教师造成了消极怠慢的工作态度。因为在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两项改革中,能取得高绩效和高职位的名额有限,加上改革实行“一校一案”,导致付出同等劳动价值的教师在套取绩效工资和岗位待遇上不尽相同,于是就有教师“破罐子破摔”,不谋进取。其次,新课程的实施确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观念、知识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过时,必须加以更新,这些都得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次,一些教师拿自己的地位、收入、付出与其他一些行业(如公务员)作比较,感觉付出远大于自己的所得,付出与所获的强烈反差导致心理失去平衡,整天心里愤愤然,这怎么会快乐呢?
三是师生关系的改变导致教师变得多元化,担子重了。过去的老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打从开头讲到尾”, 师生间是单一的“我说你听,我写你抄”的唯师独尊关系,“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都给予教师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学校、学生和家长很少会反过来要求老师怎样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依赖教师的讲授少了,再不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了。于是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变得越来越忙碌:查资料、备课、听课、外出学习、做调查、搞研究……不仅有着做不完的事,而且责任重大,生怕出点安全事故、意外什么的,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劳心劳力不说,还不一定能体会到多少成功的喜悦。如此,要想快乐谈何容易?
上述种种令教师“不乐教”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其实,做到知足常乐并非难事。教师要意识到,懂得快乐、善于快乐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只有成为快乐的教师,才能带出快乐的学生。要做到: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教书育人视为终生事业。教师一旦树立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和意识,就必定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会焕发出一种勃勃生机,打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散发出的是一种坦诚,一种风貌,一种高雅,一种工作的灵气;而这灵气就是阳光之气。
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丰富的文化涵养。自信来源于知识和能力。一个教师如果能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业务,走出一条不断促使自己成熟的路子,教法新颖,成绩优秀,他就会油然生发出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成熟的象征,它显现出的是与高傲截然不同的坚定信念。这种自信是由丰富的内涵派生出的一种阳光精神。
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期望值不宜太高。要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要因为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而过多地自责。这样,你的内心肯定可以宽慰许多。
淡泊名利,具有奉献精神。名利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能正确对待,对名利看得比较淡,有的人则不能很好地对待,把名利看得比较重。没有了名利思想或许就没有了动力,然名利思想过重,又很可能形成包袱,成为自己工作的阻力。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明白,名誉和利益是个人有意工作换取的无意收获,刻意索取往往是徒劳的。一心想着索取、想着获取名利的人是不能与同事平等相处的。做教师一定要有浓浓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只要心中有爱,以学生为本,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了,就不必过多地关注结果。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及所具有的能力有区别。学生有时有过错,我们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和学生沟通,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的关注。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促膝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有所感受。这些可以给你减少许多烦恼,于是,快乐也就自然多了。
学会自我放松,主动寻找快乐。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要充分享受假期及其他休息时间,或外出旅游,或闭门静养,或参加体育运动,或找自己要好的朋友聊一聊,或与孩子做做游戏,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荔城街教学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压力实在太大。常言道,人非圣贤。虽说教师也是普通人,但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为人师表”的帽子使得教师有别于人:必是一个素质高、品行好的模范公民,其任何的行为闪失都会招来舆论的谴责。再者,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的未来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家长的期望值非常高,这给予教师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家长往往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失误归咎到教师身上,很少考虑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还有,由于现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教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解甲归田”。而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分数”“升学率”,又成了社会和学校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人人为这个标准而疲于奔命,不堪重负,哪有多少快乐可言?
二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一些地方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所产生的不公平竞争,给一部分教师造成了消极怠慢的工作态度。因为在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两项改革中,能取得高绩效和高职位的名额有限,加上改革实行“一校一案”,导致付出同等劳动价值的教师在套取绩效工资和岗位待遇上不尽相同,于是就有教师“破罐子破摔”,不谋进取。其次,新课程的实施确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观念、知识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过时,必须加以更新,这些都得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次,一些教师拿自己的地位、收入、付出与其他一些行业(如公务员)作比较,感觉付出远大于自己的所得,付出与所获的强烈反差导致心理失去平衡,整天心里愤愤然,这怎么会快乐呢?
三是师生关系的改变导致教师变得多元化,担子重了。过去的老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打从开头讲到尾”, 师生间是单一的“我说你听,我写你抄”的唯师独尊关系,“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都给予教师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学校、学生和家长很少会反过来要求老师怎样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依赖教师的讲授少了,再不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了。于是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变得越来越忙碌:查资料、备课、听课、外出学习、做调查、搞研究……不仅有着做不完的事,而且责任重大,生怕出点安全事故、意外什么的,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劳心劳力不说,还不一定能体会到多少成功的喜悦。如此,要想快乐谈何容易?
上述种种令教师“不乐教”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其实,做到知足常乐并非难事。教师要意识到,懂得快乐、善于快乐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只有成为快乐的教师,才能带出快乐的学生。要做到: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教书育人视为终生事业。教师一旦树立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和意识,就必定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会焕发出一种勃勃生机,打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散发出的是一种坦诚,一种风貌,一种高雅,一种工作的灵气;而这灵气就是阳光之气。
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丰富的文化涵养。自信来源于知识和能力。一个教师如果能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业务,走出一条不断促使自己成熟的路子,教法新颖,成绩优秀,他就会油然生发出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成熟的象征,它显现出的是与高傲截然不同的坚定信念。这种自信是由丰富的内涵派生出的一种阳光精神。
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期望值不宜太高。要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要因为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而过多地自责。这样,你的内心肯定可以宽慰许多。
淡泊名利,具有奉献精神。名利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能正确对待,对名利看得比较淡,有的人则不能很好地对待,把名利看得比较重。没有了名利思想或许就没有了动力,然名利思想过重,又很可能形成包袱,成为自己工作的阻力。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明白,名誉和利益是个人有意工作换取的无意收获,刻意索取往往是徒劳的。一心想着索取、想着获取名利的人是不能与同事平等相处的。做教师一定要有浓浓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只要心中有爱,以学生为本,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了,就不必过多地关注结果。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及所具有的能力有区别。学生有时有过错,我们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和学生沟通,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的关注。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促膝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有所感受。这些可以给你减少许多烦恼,于是,快乐也就自然多了。
学会自我放松,主动寻找快乐。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要充分享受假期及其他休息时间,或外出旅游,或闭门静养,或参加体育运动,或找自己要好的朋友聊一聊,或与孩子做做游戏,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荔城街教学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