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理分析在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纹理分析是一种新型的图像组学技术,通过在图像上选择特定的感兴趣区域,提取和分析该区域的纹理特征参数,可以辅助判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特征和预后.肺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目前肺癌的纹理分析研究大多选择肿瘤原发灶作为感兴趣区域,通过MaZda、Matlab或自研软件获取纹理特征参数,从而判断肿瘤病理类型、基因表达、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等.由于相关研究较少,且纹理特征提取及分析方法 不一致,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但纹理分析作为一种成本低、无创伤的方法 ,在判断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今后指导临床实践提供重要依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选择多种感兴趣区域,比较不同的特征提取和分析方法 ,同时增大样本含量,从而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其他文献
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是指在肝移植受者中通过各种方式停用免疫抑制剂,且受者肝功能长期维持稳定.目前,实现免疫耐受的方法包括被动免疫耐受、主动操作性免疫耐受和诱导性免疫耐受,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相比成人,儿童肝移植受者具有更好的免疫耐受潜质,特别是活体肝移植受者,但预测个体能否达到免疫耐受仍是一大挑战.本文总结了儿童受者免疫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的诱导、操作性免疫耐受、诱导性免疫耐受及受者筛选与耐受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儿童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降低患儿的免疫抑制剂总体
近十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与术后管理水平的提高,儿童肝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其规模已经由国内少数几家肝移植中心扩展到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单年度手术量连续3年突破1000例,跃居世界第1位,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也逐渐向精准医疗发展.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的发展主要以“移植物”为中心展开,本文从扩大供肝来源的劈离式肝移植、辅助性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和超减体积肝移植,以及以腹腔镜与达芬奇手术系统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在儿童肝移植中的应用等方面出发,评述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移植物远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疾病大量涌现,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发病率迅速增长,针对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医学热点问题和棘手难题,而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皆属于“血脉病”,气虚痰瘀理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本文从气虚痰瘀理论探讨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希望为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发.
近年来,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迅速,但仍缺乏足够的有关移植肾长期存活方面的临床数据.成人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其术后dnDSA的产生及其对移植肾和受者的影响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就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儿童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产生及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DSA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对预防策略提出建议,旨在为提高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儿童肾移植的发展
小肠移植已经成为肠衰竭最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现代临床小肠移植包括3种类型:单独小肠移植、肝小肠联合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移植小肠具有与其它实体移植器官显著不同的免疫学和解剖生理学特点,导致移植小肠出现显著的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等诸多独特且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尤为棘手.通过对移植小肠的内窥镜观察及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可以对上述并发症及时予以诊断和鉴别,进而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更好地保障移植受者和移植小肠的长期存活.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进展迅速、常伴有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为主要特点.目前对于ACLF患者主要采用系统综合的内科支持治疗,促进肝脏再生.而对于内科治疗无效,迅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治疗方式.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病情进程、预后转归的差异以及我国供肝的紧缺性,积极预防慢性肝病患者ACLF的触发因素,筛选出最可能获益的肝移植受者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ACLF的精确评估、肝移植手术指征的精准把握及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等方面探讨肝移植在A
近年来,器官移植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移植器官的功能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导致的免疫低下、移植物慢性失功和不良反应等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医师面前的主要困难,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攻克.本文以免疫细胞亚群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新材料及新药物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和使用为主要线索盘点介绍了部分2021年发表的相关重点研究结果,简单归纳了区域免疫应答特别是组织定居记忆性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未来移植免疫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经过近70年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所有器官移植手术里最成熟,也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术,但肾移植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纤维化、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等仍是影响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与肾移植相关的研究也是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就2021年肾移植基础与临床相关的前沿热点以及肾移植相关的新技术、新视野做一综述,且介绍的研究以中国团队发表的报道为主,更符合中国肾移植的实际情况,以期为我国肾移植相关问题的诊疗提供新的思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临床常用的某些药物、中草药或膳食补充剂引起的一种坏死性炎症性肝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如果不进行肝移植,病死率可达80%.如何把握肝移植的指征非常关键,一些预后评分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帮助临床医师决定哪些患者需要行紧急肝移植,如国王学院标准(KCC)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但这些方法年代久远、缺乏更新,因此有学者提出一些新型的评分系统,如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肝移植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紧急肝移植作为药物性
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和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该方案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因骨髓损伤引起的急慢性血液毒性的发生显著增加.严重骨髓抑制造成的血细胞降低将延迟或中断放化疗的实施,从而降低整体疗效.新的高精度放疗技术在提高肿瘤靶区放疗剂量覆盖和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方面较常规放疗有显著优势,可降低宫颈癌放疗中骨髓受照体积,减少血液毒性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而对骨髓剂量进行个体化设置的前提是对骨髓初始状态、放疗反应及毒性的精确评估及预测.从骨髓解剖生理、医学成像、骨髓保护放射治疗及骨髓剂量限值等方面对宫颈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