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
近期巴黎气候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是继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之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上的又一承诺。
对外援助:对外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种种数据显示,对外援助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乃至国家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截至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已经走了近65年,为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奉献。对外援助在对外关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亦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想来,对外援助这些年,可报道的新闻,可讲述的故事,必是多之又多,然而,关于中国对外援助的国际报道却几乎听不到声音,能够看到的也只是少数国外媒体的发声,国内媒体报道亦很少涉及这部分领域,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与气势显然并不相符。
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看见了这一实际情况,作为媒体行业发展与支持的专项公益组织,努力实现愿景“传播,让公益更有力量”,通过国内媒体报道的方式让国人了解对外援助中发生的故事,实现对外援助政策与民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能通过我们的对外援助调查以及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影响对外援助政策,将民间机构纳入其中,推动中国逐渐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民间多元参与的新型对外援助政策,发挥出民间组织在民间外交中的关键作用,最终使对外援助资金得以多元而高效使用。
所以,“安平基金非洲记者调查计划”与“东南亚记者调查计划”依此展开。
非洲调查:让沟通成为对外援助润滑剂
2014年4月到8月,第一期“安平基金非洲记者调查计划”中,资助宁二(原《南方都市报》编辑)、袁雪(《财经》杂志记者)、胡剑龙(原《南方周末》记者)、李光(《凤凰周刊》记者),魏传举、徐松、肖慕漪(腾讯新闻)等7位媒体人前往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进行为期两周的独立采访,为国人了解中国外援在非洲的真相提供大量媒体细节,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力。
这其中,多数记者都是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更是第一次接触对外援助的相关内容,采访结束后,《凤凰周刊》记者李光深有体会,他说,我自己作为一个记者,我非常希望媒体界能够和公益界以及企业界一起为这件事情(民间组织参与对外援助)做一些弥补,来改善现在这样的情况(目前主要是国家为主,民间NGO正在逐步参与)。
在这里,有必要一提李光采访亲身经历:“一位肯尼亚姑娘告诉李光,她来中国之前,曾愤怒地以为,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每个中国人戴着象牙项链和戒指。但是她到了中国以后感到震惊:“这是国际媒体报道中的最大象牙消费国,但是我看不到一个中国人戴象牙制品。”其实,这就是巨大的信息鸿沟,我们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真正的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内基金会做大象保护这方面的倡导工作,可能有的人说,我们自己还有那么多工作做,为什么关注非洲项目。但是我想说,我们不去关注,他们就会关注我们,而且不排除有误解和负面情绪。”如此看来,安平推动外援报道是有多么的必要,让沟通,有效的沟通成为对外援助乃至国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基于第一期收到的效果,2015年1月,非洲记者调查项目再接再厉,启动第二期,资助《凤凰周刊》记者漆菲、王衍前往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开展独立采访,同样取得丰硕成果。
东南亚对外援助调查及政策建议项目启动于今年7月份,在“非洲计划”经验基础上集中于中国对外援助状况调查及政策建议,故在操作上双管齐下,一方面由记者对中国在东南亚的援助状况进行整体采访与案例报告;另一方面学者在宏观数据和记者采访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并给予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建议。
东南亚调查:建议建立立体交流模式
作为中国地缘政治经济重要的区域之一,“东南亚”一直在国家对外援助版图上占有突出的位置。然而近年来东南亚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在东南亚的对外援助既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又受到军事、民生等方面的影响。时下缅甸政局动荡,菲律宾摩擦不断,越南对华微妙,柬埔寨腐败不堪……中国政府主导的外援项目价值何在,效果如何?国家力量之外,中国NGO在东南亚是否已经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华人和中资在东南亚的存在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透过所有问题及思考,安平全力资助记者基于上述问题意识前往东南亚进行独立调查。最终的落脚点是,建议建立起立体式的中国和东南亚交流模式,影响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加强民间帮助民间的短板,让中国NGO进入东南亚,承接更多的社会责任的机会。
这次项目安平资助7名记者,孙爱民(《财经》杂志 环境与科技组记者),王悦(《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雯雯(《环球时报》英文版评论部编辑/记者),陈婧(《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高美(《财讯集团无界传媒》国际新闻部资深记者),黄翱(《澎湃新闻》 国际新闻部编辑/记者),李克难(《凤凰周刊》 记者)分赴东南亚各个国家,进行独立调查和采访,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采访报道陆续发布中。
纵观中国援助规模扩大和国际地位变化,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中,以适应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外援助的主体由中央政府单一主体逐渐转变为政府、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多元主体。
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其实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相似。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帮不帮助别人和你的穷富没有关系。中国现在不断加大对外援助的力度,说明中国更为成熟、更为强大了。我们期待能通过安平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们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能够听到中国对外援助的声音。
近期巴黎气候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是继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之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上的又一承诺。
对外援助:对外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种种数据显示,对外援助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乃至国家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截至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已经走了近65年,为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奉献。对外援助在对外关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亦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想来,对外援助这些年,可报道的新闻,可讲述的故事,必是多之又多,然而,关于中国对外援助的国际报道却几乎听不到声音,能够看到的也只是少数国外媒体的发声,国内媒体报道亦很少涉及这部分领域,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与气势显然并不相符。
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看见了这一实际情况,作为媒体行业发展与支持的专项公益组织,努力实现愿景“传播,让公益更有力量”,通过国内媒体报道的方式让国人了解对外援助中发生的故事,实现对外援助政策与民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能通过我们的对外援助调查以及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影响对外援助政策,将民间机构纳入其中,推动中国逐渐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民间多元参与的新型对外援助政策,发挥出民间组织在民间外交中的关键作用,最终使对外援助资金得以多元而高效使用。
所以,“安平基金非洲记者调查计划”与“东南亚记者调查计划”依此展开。
非洲调查:让沟通成为对外援助润滑剂
2014年4月到8月,第一期“安平基金非洲记者调查计划”中,资助宁二(原《南方都市报》编辑)、袁雪(《财经》杂志记者)、胡剑龙(原《南方周末》记者)、李光(《凤凰周刊》记者),魏传举、徐松、肖慕漪(腾讯新闻)等7位媒体人前往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进行为期两周的独立采访,为国人了解中国外援在非洲的真相提供大量媒体细节,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力。
这其中,多数记者都是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更是第一次接触对外援助的相关内容,采访结束后,《凤凰周刊》记者李光深有体会,他说,我自己作为一个记者,我非常希望媒体界能够和公益界以及企业界一起为这件事情(民间组织参与对外援助)做一些弥补,来改善现在这样的情况(目前主要是国家为主,民间NGO正在逐步参与)。
在这里,有必要一提李光采访亲身经历:“一位肯尼亚姑娘告诉李光,她来中国之前,曾愤怒地以为,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每个中国人戴着象牙项链和戒指。但是她到了中国以后感到震惊:“这是国际媒体报道中的最大象牙消费国,但是我看不到一个中国人戴象牙制品。”其实,这就是巨大的信息鸿沟,我们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真正的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内基金会做大象保护这方面的倡导工作,可能有的人说,我们自己还有那么多工作做,为什么关注非洲项目。但是我想说,我们不去关注,他们就会关注我们,而且不排除有误解和负面情绪。”如此看来,安平推动外援报道是有多么的必要,让沟通,有效的沟通成为对外援助乃至国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基于第一期收到的效果,2015年1月,非洲记者调查项目再接再厉,启动第二期,资助《凤凰周刊》记者漆菲、王衍前往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开展独立采访,同样取得丰硕成果。
东南亚对外援助调查及政策建议项目启动于今年7月份,在“非洲计划”经验基础上集中于中国对外援助状况调查及政策建议,故在操作上双管齐下,一方面由记者对中国在东南亚的援助状况进行整体采访与案例报告;另一方面学者在宏观数据和记者采访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并给予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建议。
东南亚调查:建议建立立体交流模式
作为中国地缘政治经济重要的区域之一,“东南亚”一直在国家对外援助版图上占有突出的位置。然而近年来东南亚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在东南亚的对外援助既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又受到军事、民生等方面的影响。时下缅甸政局动荡,菲律宾摩擦不断,越南对华微妙,柬埔寨腐败不堪……中国政府主导的外援项目价值何在,效果如何?国家力量之外,中国NGO在东南亚是否已经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华人和中资在东南亚的存在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透过所有问题及思考,安平全力资助记者基于上述问题意识前往东南亚进行独立调查。最终的落脚点是,建议建立起立体式的中国和东南亚交流模式,影响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加强民间帮助民间的短板,让中国NGO进入东南亚,承接更多的社会责任的机会。
这次项目安平资助7名记者,孙爱民(《财经》杂志 环境与科技组记者),王悦(《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雯雯(《环球时报》英文版评论部编辑/记者),陈婧(《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高美(《财讯集团无界传媒》国际新闻部资深记者),黄翱(《澎湃新闻》 国际新闻部编辑/记者),李克难(《凤凰周刊》 记者)分赴东南亚各个国家,进行独立调查和采访,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采访报道陆续发布中。
纵观中国援助规模扩大和国际地位变化,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中,以适应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外援助的主体由中央政府单一主体逐渐转变为政府、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多元主体。
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其实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相似。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帮不帮助别人和你的穷富没有关系。中国现在不断加大对外援助的力度,说明中国更为成熟、更为强大了。我们期待能通过安平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们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能够听到中国对外援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