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引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滞后,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作用和优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那么,如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进行创新教学呢?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照物,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依据,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材的实效性。[1]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认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爱美丽的生命》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拒绝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每一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爱护自己的生命,对自己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筛选,获得重要的教育资源,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对生命的正确认知。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情境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2]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实际案例,在延伸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来掌握丰富的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尝尝苦滋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名人成长经历的动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观看后有什么启示?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可以通过指导学习技巧、实施小组合作、优化师生关系等策略组织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挥小学生的潜力,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合作平台,在提高学生參与热情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小学生展示陶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引导小学生探究陶器为什么要用火烧?假如生活在远古时代,没有陶器和瓷器,人们的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陶器的用途进行猜想,以此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最终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以外,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注重社会实践的课程,需要教师整合一些校外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真正发现生态环境的问题,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这比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效果好多了。
五、健全评价体系和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评价分析,是教学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评教”和“评学”是教学评价的两个重点内容。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就必须体现出教学评价工作的激励性,教师能够充分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亮点,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当学生表现良好时则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进而促进其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此外,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和多角度的,如等级评价、分层评价、语言评价等。只有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2]马秀娥.浅谈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创新教学[J].中小学教研,2017(05).
[3]李艳凤,徐显祥.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5(02).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引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滞后,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作用和优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那么,如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进行创新教学呢?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照物,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依据,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材的实效性。[1]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认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爱美丽的生命》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拒绝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每一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爱护自己的生命,对自己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筛选,获得重要的教育资源,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对生命的正确认知。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情境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2]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实际案例,在延伸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来掌握丰富的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尝尝苦滋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名人成长经历的动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观看后有什么启示?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可以通过指导学习技巧、实施小组合作、优化师生关系等策略组织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挥小学生的潜力,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合作平台,在提高学生參与热情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小学生展示陶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引导小学生探究陶器为什么要用火烧?假如生活在远古时代,没有陶器和瓷器,人们的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陶器的用途进行猜想,以此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最终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以外,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注重社会实践的课程,需要教师整合一些校外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真正发现生态环境的问题,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这比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效果好多了。
五、健全评价体系和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评价分析,是教学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评教”和“评学”是教学评价的两个重点内容。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就必须体现出教学评价工作的激励性,教师能够充分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亮点,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当学生表现良好时则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进而促进其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此外,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和多角度的,如等级评价、分层评价、语言评价等。只有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2]马秀娥.浅谈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创新教学[J].中小学教研,2017(05).
[3]李艳凤,徐显祥.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