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不进的红袍街,回不去的水塘巷(评论)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街终于写了一篇关于茶乡茶人的小说,这是我所期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后街的生活与茶有扯不清的关系,母亲是著名茶乡武夷山人,不少亲戚是茶农或制茶人。后街从小游玩穿梭于茶山、茶厂、茶店之间,所以懂茶、爱喝茶,他的五脏六腑,流窜的多是茶香。后街说过:“我对于武夷山的热爱,是植入骨髓的。而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近乎让我痴迷。”正是这种热爱和痴迷,促成了这篇小说的出笼。
  《冲向红袍街》是一篇淡中有味的小说,叙述不动声色,情节推进舒缓,却像山间的一泓幽泉,时时涌起情感的涡旋。细细思量,甚至有惘然若失之感,我想这应该也是后街写完小说掩卷时的感觉。
  住在水塘巷的罗汉和刘香是青梅竹马的玩伴,罗汉当上香溪捎排工时,刘香还在读高中,她以为罗汉会默默地等她高中毕业后娶她回家。可罗汉只把她当妹妹,这个从小跟在屁股后面的女孩,“就像香溪水一样日复一日地流淌着,是一种毫无触动的存在。”抗不过卧病在床的父亲一再坚持,罗汉与邻村女孩草草成婚。刘香毕业后成了红袍街的泡茶妹,罗汉结婚后不久,她嫁给了大她十多岁且离过婚的茶老板。两人的情感走到了末路。后来茶老板另有新欢,刘香果断离婚。靠着精明能干肯吃苦,打拼多年后她成了红袍街怡红苑茶庄的刘总,而罗汉,依然是住在水塘巷的艄排工。虽然感觉自己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刘香的心底还有罗汉。罗汉有二十亩茶山,他只懂种茶,不懂生意,刘香就统包了他的茶青,没费多少力气,罗汉一年就有十万元收入,他非常感激刘香,两人成了生意伙伴。
  后街在设计人物时,设计了两个特定环境——水塘巷和红袍街。这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水塘安静,水塘巷村人过着平和的乡村生活。红袍抢眼,红袍街里日夜喧闹着生意经。小说的环境营造,担负着表达一部分主题的任务,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水塘巷和红袍街,为罗汉和刘香等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现实性和真实性的土壤,人物因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思维和行为的变异,就有了合理性。
  “水塘巷和红袍街相隔也就十几里地,明清老宅和现代商业,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就是时空穿越。”水塘巷里的罗汉,除了捎排载客,剩余时间就是喝茶赏兰花,时间“爱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而红袍街里的刘香则忙得脚不沾地,要把生意打理妥帖,每天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察言观色还得忍气吞声。在水塘巷只是一种饮品的茶,在红袍街“已经不再是茶本身的含义了,是江湖,一个巨大的江湖”。人们处心积虑要做得一件事,就是把茶变成钱,变成远远超越茶本身价值的钱。
  环境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微妙变化。人心是最动荡的浮标,金钱和利益是最大的涌动力。在听说红袍街茶价不断飙升的消息时,水塘巷里的罗汉不再安静,“人在竹排上,心却在红袍街打转。”本分厚道的他决定自己在红袍街开茶庄,撕下情面不再把茶青包给刘香,抽去了怡红苑茶庄好茶源的一根梁柱。从青梅竹马的哥哥妹妹到生意伙伴,最后成为商场竞争对手,在后街笔下,人性的幽暗和复杂跃然纸上。
  茶莊开张后,罗汉才发现,这里遍地黄金只是幻象,“汉王茶庄不过就是红袍街上一个嗷嗷待哺却没有母亲的婴儿”。生意清冷,各种开销却一分也不能少。罗汉进退两难,心生后悔,正焦虑时,刘香失踪了,小道消息说,她和某官员官商勾结东窗事发跑路了。
  许多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的美好。罗汉开始怀念水塘巷,怀念品岩茶赏兰花的悠闲时光。他开始替刘香担心,希望她能平安归来。当茶被妖魔化时,折射出来的是被妖魔化的人心。当茶不再是原本意义那个茶时,那种悠闲安逸的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罗汉挂念的刘香,到故事结束也没有出现。
  无论是罗汉还是刘香,他们的形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彷徨和迷惘,代表在新旧生活交替时的手足无措和被撕裂的阵痛,代表在时代大潮中泥沙俱下、生存方式无法选择的无奈。众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的人们,也许可以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小说题目叫《冲向红袍街》,但主人公们冲进去了吗?好像冲进去了,好像又没有冲进去。刘香用力过猛冲过头了,冲得无影无踪,回不到红袍街,更回不到水塘巷。罗汉虽然徘徊不定,到底还是往前冲了,冲得愁肠百结,想回头已经没有退路。在水塘巷露水中诗意盎然的兰花,在红袍街却长了黑斑,叶尖枯黄。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水塘巷和红袍街,也许是农耕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隐喻?小说是为农耕经济唱一曲挽歌?抑或是对市场乱象发出质疑?苏联作家雷巴科夫说过:“文学的义务是回答时代最困难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是蓬头垢面地挣钱,还是风轻云淡地过平静日子?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坚守优良传统?在挣钱折腾时如何保持内心安宁?这些问题也许不是“时代最困难的问题”,却正是这篇小说要我们去思考、去回答的问题。
  《冲向红袍街》的不足是过于平铺直叙,缺少山穷水复的曲折,缺少设扣解扣的悬念设置,减少了读者的阅读期盼值,无法给人意外惊喜。这就好比一泡好茶,被冲闷在一个大搪瓷缸里,个中滋味无法条分缕析。好小说的写作要有冲泡武夷岩茶的讲究,要以缜密的技巧把控水温,控制投茶量,还要把握好过水时间,这样才能泡出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的丰富层次感,才能回甘持久,沁人心脾。
  责任编辑 林东涵
其他文献
党员共管,是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北碚区在摸索城乡党员共管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公司和村,凝聚成一个大家庭    今年5月31日傍晚,北碚区水土镇大地村党委会议室气氛热烈,这里正在举行大地村党支部和重庆针尖有限公司党支部共同组织的联谊活动。  看着眼前企业党员与农村党员一起学习交流的情景,针尖公司党支部书记詹常群感慨道:“是‘党员共管’的新模式让我们公司党员和大地村的党员凝
可能你并没有发现,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业态,陪伴经济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陪逛街购物  有人愿意花钱找别人陪自己逛街吗?职业“陪购师”告诉你,这个可以有。  “不好意思啊,我下周的陪购预约已经排满了。”  眼下又到了采购夏装的时节,静艺(化名)比平时更加忙碌。  周一到周五,她是一家培训机构的培训导师,而到了周六周日,她的身份则变成了一名职业陪购师。  “陪购师主要是陪客户逛街,帮他们选择合适的衣服
2016年7月29日,渝中区中山四路“名流公馆”小区。  走进位于此地的“U创空间”,我立即被热烈的创业气氛所吸引。  “U创空间”办公楼一头,重庆一山农夫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策划着一场农耕文化体验活动方案;另一头,重庆陨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在攻关一个VR(虚拟现实技术)项目的设计师们,正飞快地敲着电脑键盘。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洋溢着创业激情的众创空间,曾经是一个闲置楼盘。  平台驱动  几
建设新农村,党员要带头。石柱县在广大农村党员中开展的争创“特色经济党员示范户”活动,为农村“固本强基”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大歇乡双坝村的变化便是明证——     说起双坝村的“特色经济党员示范户”,就不能不说“党员首富”、全国劳模秦定荣。  秦定荣是村里的养兔专家,他的长毛兔种和兔毛远销广东、山西、香港等地,人们开玩笑说:“你在外地的知名度超过了县委书记。”可不善言辞的秦定荣心里最明白,他
导语:胡副主席从座位上起身走到主席台的右下方,揭开红绸布,金光灿灿馆牌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事馆”几个大字瞬间映入人们的眼帘,全场即刻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予以衷心的祝贺。  南非开普敦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举世闻名的大城市。1998年1月1日中国与新南非建交后,双方商定于1999年2 月1日,中国驻开普敦总领事馆举行开馆仪式。这是我国在南非开设的第一个总领馆。我被任命为首任总领事,领导嘱我尽早赴开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  这就是文化的厉害之处,看似无形无质,实际力道无穷;不但塑造人格,而且铸就国格。文化一旦形成,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国民中的“个别”“少数”“部分”,而是“全民”;辐射的就不止于一地一域,而是四海之内,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不仅如此,文化的代际传递是众所周知的普遍现象,不仅在当下发生作用,又对未来潜移默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里留下
完善大结算   ——引进培育外资银行、离岸金融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信用卡结算、第三方支付结算、保税物流结算等业务,为实体经济服务。  2015年3月2日,重庆市北部新区木星大厦五楼。  一直忙碌到下午1点,重庆易极付科技有限公司CEO熊新翔才来得及吃午饭。  午饭很简单,打在一个饭盒里,不到五分钟,熊新翔就吃了个底朝天。  “互联网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必须快才能生存。”熊新翔说。  
城市发展全面共享 旅游天然全面共享,成为未来共享经济发展最好的一个领域  共享经济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形态的变化,是基于互联网条件之下的一种根本性的经济形态革命,它超越了原来所强调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强调的是产品的消费权,强调的是时间的支配权。在未来社会中,占有权不重要,消费和支配比什么都重要。从整个社会来说,就形成了资源的全面流动,这是最重要的意义。  在不远的未来,世界将进入崭新的共享经济时代,
诗 人 之 死  我不知道我该不该用“凑巧”来说这件事。  我在2009年1月3日跌了一跤,其实这些年我不止一次跌倒,可我单单记住了1月3日这个日子,不仅仅因为这一跤跌得我痛不欲生,还因为两年前的这个日子,2007年1月3日,我的恩师蔡其矫逝世。1月3日,一个黑暗的日子,与天气无关。这叠加的痛,便于我这样因多次手术麻醉而记忆衰退的人记住。  说起2007年1月3日那天,先是我阳台上放置多年的桌子跌
十里崎岖半里平,九山微水一分田。2020年1月3日,从巫溪县城一路驱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2个小时有余,我们来到天元乡香源村。  道路两旁的田间地头披着霜花,树梢上有零星的枯叶在风中抖动,放眼望去,顿觉冬日萧瑟。  随着一阵引擎声传来,一辆红色的三轮车缓缓驶来。  开三轮车的人经过时,朝我们看了看,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他叫刘才军,是香源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起初,刘才军带着蜜蜂翻过山头去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