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宋词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一种“艺术歌曲”,宋人姜夔(姜白石)自创的自度曲又是其中极具特色代表性的一种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姜夔创作“自度曲”17首,《杏花天影》与《扬州慢》为其中两首,本文以姜夔的自度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歌词创作和音乐分析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姜白石自度曲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自度曲;《杏花天影》;《扬州慢》;文化背景
一、姜夔的自度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可和唐诗相互媲美,宋词呈长短句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有词无乐的文学作品,一种为有词配乐的音乐作品。宋代的歌曲形式多样,词调音乐为主要歌曲形式,它由专业词人写作,文学性强,意境深远,曲调吟诵性强,词曲结合营造一种协调、中和、雅静的意境。
宋代黄开云:“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1]由此便可以看出,姜夔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号白石道人,喜好诗词,擅长音律,有着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其作品的艺术美、诗词美、韵律美是和乐府诗歌相互比肩的。其创作有17首自度曲音乐,他的作品在古代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度曲”顾名思义是自己创作的歌曲,有词人自编曲调,是宋代词调音乐的一种重要体裁。姜夔创作的17首自度曲,作品题材广泛,情感丰富,风格高雅宁静,文学气息浓郁,空灵含蓄,深情幽怨,是姜白石一生生活情感的写照,其作品全部收编于《白石道人歌曲集》之中。
《白石道人歌曲》是音乐史上极为宝贵的音乐资料。宋代词调音乐作为一种文学与音乐高度結合的产物,既属于文人音乐,又属于艺术作品,是宋代具有时代性特点的音乐载体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杏花天影》和《扬州慢》。
二、《杏花天影》和《扬州慢》之艺术特征
(一 )背景介绍
《杏花天影》作品创作于1187年,是作者路过金陵之地(今南京),思念旧情人,思潮难平,遂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写作此曲。词家用深情动人的语言向旧日恋人表达了身不由己的隐痛,情感细腻,切景切情,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失落和悲楚难抑。
《扬州慢》是姜白石路过扬州之时,看到战争后的扬州一片萧条,民不聊生,回想起了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景象[2] ,便不禁心生悲悯,为了寄托对祖国河山残破的哀思,作者在悲痛中创作了这首流传后世的艺术佳作。作品风格整体具有宋代婉约派的情感特征:情景交融、伤感低沉、意境清冷,是一篇优秀的怀古伤今之作。
《杏花天影》和《扬州慢》抒发了姜夔幽怨伤感的艺术情感。两首作品词采华美,婉约多情,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是词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写照。
(二)词体结构
歌词上《杏花天影》为思念恋人之作,与其他宋词曲调一样,歌词长短句不等,平仄规整,分上、下两阙,借物抒情,如通过桃叶、春风、鸳鸯来表达词家对旧情人的美好回忆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具体有“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等句。上阙运用呼应手法,表达姜夔思念恋人的心情。“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绿丝低拂鸳鸯浦”一句呼应;下阙运用反衬、拟人等手法,如“算潮水、知人最苦”一句,词家将潮水人性化,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了无法相守不得已的隐痛。全曲以宋词常用的平仄押韵,通过上下阙结构、借物抒情等传统手法,表现了词家的情思。
《扬州慢》为触景生情之作,这首词曲作于1196年,作者路过扬州时看到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国破人亡等一切萧条景象,他对金军的侵略战争产生了厌恶,同时,想到过去太平时期文人与当地妓女的恋爱关系,心中又产生了感慨之情。这首自度曲也分上下阙,词中的“维扬”(今扬州)、荠麦、淮左名都、戍角等物也是词家渗透情感的事物。另外,平仄押韵、对比反衬、移情等手法也是词调惯用的创作手法。
(三)曲式特点
《杏花天影》和《扬州慢》是姜白石自度曲的两首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旋律、曲式结构、创作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
(1) 杏花天影
在音乐作品中,为给人一种孤独离愁的情感,词家在调式调性方面,依旧采用了雅乐七声音阶来表达情感,《杏花天影》依旧是以二变音变宫(到羽不到徴),变徴(到角不到徴)为主的七声音阶。曲式结构上仍为二段体,八个乐句,旋律上以换头和叠尾为主,另外,词家也根据歌词的平仄关系来确定旋律方向。
(2) 扬州慢
这首自度曲词调完美结合,曲调根据诗词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上下阕旋律不尽相同,主题音调贯穿始终,同头同尾为常用手法。曲式结构上,分A、B两乐段,二段体结构,每乐段又为分离性结构。调式调性上加入了“3”(变徴音)和“7”(变宫音)的雅乐七声音阶,具有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特色。全曲中,姜白石又运用三度音程,上下阙运用异头同尾的创作手法。總之,《杏花天影》和《扬州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音乐的创作传统。
结语:姜白石的自度曲属于文人音乐,也是一种词调音乐,《杏花天影》和《扬州慢》中的部分景物,是作为意象而存在的,这些意象通过词家语音渲染,营造出一种气氛,或者表达出一种意境。中国的古诗词讲究“音外之意”,注重“弦外之音”,用诗词吟唱描绘祖国山河、心中之情,用文人的艺术气息营造一种古朴典雅的意境。
无论是姜白石的艺术情感还是自度曲创作、艺术意境,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保持具有文人音乐特点的同时,有表达了词家自身的创作特色。
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文、诗、书、画、乐”为一体,姜白石自度曲既具有时代的特征,也具有作曲家本人的创作特色。《杏花天影》和《扬州慢》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词作家为抒发心中之感受,借用中国传统创作手法而产生的代表民族特色的古典艺术作品,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瑰宝。
注释:
[1]载自《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参考文献:
[1]刘楷.姜夔《扬州慢》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6,01:56-57.
[2]李荟.浅析《扬州慢》的音乐艺术特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283.
[3]白海燕,冯坚.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之悲音审美意识浅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145-146.
[4]周志艳.俯仰悲古今——读《扬州慢》管窥姜夔其人其词[J].语文学刊,2006,04:77-80.
【关键词】:自度曲;《杏花天影》;《扬州慢》;文化背景
一、姜夔的自度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可和唐诗相互媲美,宋词呈长短句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有词无乐的文学作品,一种为有词配乐的音乐作品。宋代的歌曲形式多样,词调音乐为主要歌曲形式,它由专业词人写作,文学性强,意境深远,曲调吟诵性强,词曲结合营造一种协调、中和、雅静的意境。
宋代黄开云:“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1]由此便可以看出,姜夔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号白石道人,喜好诗词,擅长音律,有着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其作品的艺术美、诗词美、韵律美是和乐府诗歌相互比肩的。其创作有17首自度曲音乐,他的作品在古代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度曲”顾名思义是自己创作的歌曲,有词人自编曲调,是宋代词调音乐的一种重要体裁。姜夔创作的17首自度曲,作品题材广泛,情感丰富,风格高雅宁静,文学气息浓郁,空灵含蓄,深情幽怨,是姜白石一生生活情感的写照,其作品全部收编于《白石道人歌曲集》之中。
《白石道人歌曲》是音乐史上极为宝贵的音乐资料。宋代词调音乐作为一种文学与音乐高度結合的产物,既属于文人音乐,又属于艺术作品,是宋代具有时代性特点的音乐载体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杏花天影》和《扬州慢》。
二、《杏花天影》和《扬州慢》之艺术特征
(一 )背景介绍
《杏花天影》作品创作于1187年,是作者路过金陵之地(今南京),思念旧情人,思潮难平,遂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写作此曲。词家用深情动人的语言向旧日恋人表达了身不由己的隐痛,情感细腻,切景切情,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失落和悲楚难抑。
《扬州慢》是姜白石路过扬州之时,看到战争后的扬州一片萧条,民不聊生,回想起了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景象[2] ,便不禁心生悲悯,为了寄托对祖国河山残破的哀思,作者在悲痛中创作了这首流传后世的艺术佳作。作品风格整体具有宋代婉约派的情感特征:情景交融、伤感低沉、意境清冷,是一篇优秀的怀古伤今之作。
《杏花天影》和《扬州慢》抒发了姜夔幽怨伤感的艺术情感。两首作品词采华美,婉约多情,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是词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写照。
(二)词体结构
歌词上《杏花天影》为思念恋人之作,与其他宋词曲调一样,歌词长短句不等,平仄规整,分上、下两阙,借物抒情,如通过桃叶、春风、鸳鸯来表达词家对旧情人的美好回忆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具体有“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等句。上阙运用呼应手法,表达姜夔思念恋人的心情。“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绿丝低拂鸳鸯浦”一句呼应;下阙运用反衬、拟人等手法,如“算潮水、知人最苦”一句,词家将潮水人性化,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了无法相守不得已的隐痛。全曲以宋词常用的平仄押韵,通过上下阙结构、借物抒情等传统手法,表现了词家的情思。
《扬州慢》为触景生情之作,这首词曲作于1196年,作者路过扬州时看到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国破人亡等一切萧条景象,他对金军的侵略战争产生了厌恶,同时,想到过去太平时期文人与当地妓女的恋爱关系,心中又产生了感慨之情。这首自度曲也分上下阙,词中的“维扬”(今扬州)、荠麦、淮左名都、戍角等物也是词家渗透情感的事物。另外,平仄押韵、对比反衬、移情等手法也是词调惯用的创作手法。
(三)曲式特点
《杏花天影》和《扬州慢》是姜白石自度曲的两首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旋律、曲式结构、创作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
(1) 杏花天影
在音乐作品中,为给人一种孤独离愁的情感,词家在调式调性方面,依旧采用了雅乐七声音阶来表达情感,《杏花天影》依旧是以二变音变宫(到羽不到徴),变徴(到角不到徴)为主的七声音阶。曲式结构上仍为二段体,八个乐句,旋律上以换头和叠尾为主,另外,词家也根据歌词的平仄关系来确定旋律方向。
(2) 扬州慢
这首自度曲词调完美结合,曲调根据诗词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上下阕旋律不尽相同,主题音调贯穿始终,同头同尾为常用手法。曲式结构上,分A、B两乐段,二段体结构,每乐段又为分离性结构。调式调性上加入了“3”(变徴音)和“7”(变宫音)的雅乐七声音阶,具有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特色。全曲中,姜白石又运用三度音程,上下阙运用异头同尾的创作手法。總之,《杏花天影》和《扬州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音乐的创作传统。
结语:姜白石的自度曲属于文人音乐,也是一种词调音乐,《杏花天影》和《扬州慢》中的部分景物,是作为意象而存在的,这些意象通过词家语音渲染,营造出一种气氛,或者表达出一种意境。中国的古诗词讲究“音外之意”,注重“弦外之音”,用诗词吟唱描绘祖国山河、心中之情,用文人的艺术气息营造一种古朴典雅的意境。
无论是姜白石的艺术情感还是自度曲创作、艺术意境,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保持具有文人音乐特点的同时,有表达了词家自身的创作特色。
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文、诗、书、画、乐”为一体,姜白石自度曲既具有时代的特征,也具有作曲家本人的创作特色。《杏花天影》和《扬州慢》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词作家为抒发心中之感受,借用中国传统创作手法而产生的代表民族特色的古典艺术作品,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瑰宝。
注释:
[1]载自《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参考文献:
[1]刘楷.姜夔《扬州慢》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6,01:56-57.
[2]李荟.浅析《扬州慢》的音乐艺术特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283.
[3]白海燕,冯坚.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之悲音审美意识浅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145-146.
[4]周志艳.俯仰悲古今——读《扬州慢》管窥姜夔其人其词[J].语文学刊,2006,0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