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不在子房价高低,而在于能否给“没房住”和“住不好”的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因为政府有责任让低收入群体的日子过得去
10年前,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广东省计委主任林树森始任广州市代市长时,不仅是广州市民,那些在破产边缘徘徊的房地产开发商更对他充满了期望。其时的广州,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却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就像一个大集市,经过香港炒家和国外游资第一轮地产狂飙洗劫之后的市区更留下数以百计的烂尾楼,颓败地矗立在那里,好像城市的疮疤。
事实上,林树森在广州市任职七年市长、三年多市委书记的这10年,也是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仅在“十五”时期五年内,广州经济总量三上台阶,2005年全市GDP达5115.75亿元;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房地产业多年来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市民分享了改革成果,收入增加七成以上。
10年间,经受市场经济洗礼的广州更理性,广州市的战略发展方向更明晰。广州的机场、港口、地铁、广本汽车、会展中心、在建的亚洲最大火车客运站成为广州人的骄傲,令人瞠目的还有,广州市民只用在上海、北京一半的钱就能住上环境更好、更舒适的商品房,广州更诞生了富力、合生创展、祈福、珠江投资这样纵横全国的地产巨鳄。
今年3月24日,在广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林树森对与会代表直言:“前几天,我和一个房地产商开玩笑:幸亏你们这10年都挣钱,否则还不恨死我了?因为我这10年,没有再批过一块在老城区的房地产项目,也决不容许你们插手旧城改造。但为了这座城市,你们再恨我,我也得这么干!也只能这么干!现在你们想通了没有呢?”
言谈中,林树森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他坦言:“谁要是对广州造谣生事,肯定会惹急我,谁要是做对广州不利的事,我肯定不依不饶。”
事实上,广州市在探索房地产业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协调配合方面,已经在全国先行一步。林树森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的观点:“第一,政府不会去干预房价,政府的职责是千方百计规范好房地产市场,第二,政府掌握有充足的信息,包括土地供应、房地产价格等等,这些要通过正当渠道及时公开,不断让群众知道这些信息,不然信息不对称,市场就会扭曲,价格就会偏离。在信息对称、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市民买涨还是买落自己选择。”
广州——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但显然,广州的每个角落都在林树森的视线之内,采访中他甚至对10年前刚刚任职广州代市长时盘福路立交桥的拥堵记忆犹新。
2006年4月24日下午4时,广州市委大院1号楼404会议室,林树森书记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独家专访,在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林树森对广州市情如数家珍,对这座城市的真情溢于言表。
广州地产十年稳健的秘诀
《瞭望东方周刊》:宏观调控下,各地表现不一,一些城市的房地产经历了大起大落。而广州房地产市场如何能在近10年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林树森:广州房地产市场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实际上广州房价原来就比同等城市低很多,现在上涨,也是因为需求多了;广州老八区房价涨幅即使超过10%,都属于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正常反应。现在炒得最热的是珠江新城。前几天报纸说,珠江新城房价达到了每平方米两万元,这可能是目前广州的最高房价了。到底值不值?你不能用最高价去比平均价,最高的应同最高的比,在最高一档范围内,与国内一些知名城市相比较,广州的房价只是上海、北京的1/3~1/2。
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尊重价值规律,上下波动、涨与不涨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出现的情况。政府是不会去干预房价的,我们也从来没有干预过。
为什么1996、1997年房价那么高,最后跌到5000元却维持了那么久?关键是广州最早实行了土地只能通过拍卖进入市场的政策。广州近10年房价能够维持平稳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依法严格控制、引导和规范了房地产市场。
即使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广州市政府一直坚持开发珠江新城要出2800元/平方米的土地出让金,等于挂牌拍卖,谁要就来,当时很多地产商都不要的。那几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都有记者问我珠江新城是否开发得太慢的问题,我当时就说不要用暴发户的心态和眼光来看珠江新城。政府坚持要2800元/平方米的土地出让金,一定是物有所值,事实上住宅部分早就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是商业写字楼,我们一直不肯改变土地用途规划,一定要按照规划做,就是不能把商业用地变成住宅用地。
最近珠江新城的地价拍出了4000多元每平方米,涨得这么快,也是因为这里是规划中的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是广州规划最好、设施最完善的一个地方,也可以说是将来最能体现广州现代化水平的地方。我们已经规划、正建或建成了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歌剧院四大文化设施,下面还有地铁。政府在珠江新城投入了很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其价格当然会涨。事实上,珠江新城的规划调整了二次,原来规划主要是商住,后来让四大文化设施进来了;原来广州的会展中心规划在这里,现在放到琶洲去了,这样整个建筑密度都调疏了。
最近珠江新城还在做交通规划调整。在这一地区,将来的交通是关键,珠江新城现在底下是地铁,还有无人驾驶的地下新型集运系统,这个地方你说卖到每平方米二万元贵不贵?事实上,业主是会分析的,更不会盲目去炒,谁也不会随便拿二万元到一个地方买一个平方米,关键要看价值规律。不能说珠江新城卖到了每平方米二万元,就是出现了什么房价涨疯了的信号,就说广州的房价将来会和上海、北京一样。
所有房地产商都在赚钱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在房地产市场中,政府应该如何定位?政府与开发商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林树森:在房地产市场中,政府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政府要规范房地产市场,但并不是去定房子的指导价和限价,而是要坚持通过市场挂牌拍卖提供土地。商品房应该从土地开始就商品化,盖房的标准则要遵照规划局、建委等政府部门的规定,从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到房子的质量、标准、建设方法、验收,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规范。
另一方面,在提供土地、质量保证到市场监控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实信息,就应该非常准确地把这些信息告诉消费者。当然政府不要也没有必要公布房地产企业的商业秘密。
至于与开发商的关系,包括我本人,和房地产商的关系并非像某些媒体说的 那样是“死对头”。对房地产业和讲诚信的房地产商,我还是很支持的。把房地产作为广州现阶段的支柱产业之一,是1997年7月我在全市经济工作分析会上提出来的,我从来都鼓励发展房地产业。
实际工作也是这样,我们这几年一直很重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包括土地拍卖、招标,清理烂尾楼和拆迁遗留问题,防止在老城区圈地,广州很早就在做,但并非说政府不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
我在广州这10年,所有房地产商都在赚钱,有的还赚得不少。原来中山大学旁边的地都是菜地,连路都没有,现在卖到了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番禺区原来的房价每平方米1000多元,现在卖到四五千元。
这就是因为政府把环境搞好了,把路开通了,把地铁修到旁边了,把珠江治理了,地产商才能把房子卖火了。
事实上,广州的房地产商并没有对政府讲过什么不满的话,他们希望能多拿到便宜的土地也是可以理解的。“地荒”的说法则是少数人在骗消费者,所以分析一下,他们其实没有把矛头对准政府,他们和政府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
《瞭望东方周刊》:前一段有一位很著名的房地产商说过一句话,“商品房只应为富人所有, 穷人不该购买商品房”,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你对此如何评价?
林树森:这位房地产商的话显然是不正确的,也不符合商品经济的规律。商品房既然是商品,肯定是有贵有便宜,钱多的人买贵的,钱少的人买便宜的,关键是商品房市场本身要健全。房地产商首先要诚信,这是最重要的。在讲诚信的基础上,你卖得高,那是你的本事。
在住房问题上,政府要规范市场,促进信息对称,同时要帮助住房困难群众。不管什么社会,都既有收入高的群体,也有收入低的群体,包括目前的发达国家。我们要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数量,但即使总体已经达到富裕小康阶段了,也总有一些相对困难的群众还是要政府来盖房子住。
目前包括一些房地产商在内的部分企业家缺少诚信、缺少社会责任,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在制度安排上还有缺陷,二是社会道德和传统道德的缺失。所以,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对包括企业家的全社会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广州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在了地铁建设上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就是一个地产商,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林树森:任何一个城市的地方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都是合情合理的。现在有的过火言论说,向农民征地太便宜了,应该卖多少就还给农民多少,这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城市用地值钱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了,政府已经做了很大投资,珠江新城就是这样。
广州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在了地铁建设上。政府修地铁绝对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因为有车的人当然不用坐地铁,而大多数老百姓出行还是要靠公共交通,地铁就是最好的公共交通工具。广州的财政总收入去年达1502亿元,市财政可支配的是371亿元,每年都拿出四五十亿元建设地铁,去年更达到55亿元。
说政府是地产商,炒地皮,这个问题绝对不能这样看。在广州并不存在财政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我们即使在最需要钱的时候,也没有鼓励房地产商来炒地皮;包括旧城区改造,我们有钱就做,没钱就等,从没有靠房地产商去搞开发改造。现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连建地铁都不够用,能说我们“依赖”什么吗?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广州周围一些城市的房价涨幅很大,广州市政府部门是否很有压力?广州如何在这个“孤岛”中坚挺?
林树森:地方党委和政府、地方领导干部包括我的压力是如何给困难群众解决住房的问题,不存在房价高低给我们带来压力的问题。
关键不在于房价高低,而在于广州能否给“没房住”和“住不好”的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因为政府有责任让低收入群体的日子过得去。
有人希望房价降低可以理解:有房的人希望房价贵,特别是拥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还作为投资的人希望房价贵,贵了财产就多子;想买房的则希望房价便宜。
但是,如果你一家人已有一套房子还想再买第二套房,那么贵不贵不关政府的事,你要买得起就买,你自己定,政府不能保证你一定要住很宽很好的房子。住房只能随着城市发展一步步提高水平。在一定时期你的住房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政府就有责任一次性让你买到便宜的房子。广州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决住房困难户的问题。
市场讲效率,政府保公平。不讲公平不行,但这个公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系,总不能和人民公社一样搞平均主义吧?
想买房子的人的舆论成为主要舆论,那么所有舆论都觉得楼价越便宜越好。但是,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没几年,就已经在广州买得起房子了,那广州的房价还要怎么低才算不高呢?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关系呢?
林树森:道理很简单,所谓经济适用房,应该是由政府划出地皮,不收或减少土地出让金,减少有关各方面的税费来盖的。从道理上讲,能够做到“经济”是政府给的。但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谁能得到实惠,关键在于房子建好以后要由政府来分配。
如果这些盖好的经济适用房被房地产商拿去卖高价,不管你卖给谁;这样的经济适用房还是不搞的好。
我们在讲经济适用房时往往漏了前面的关键因素,如果开发商偷偷摸摸在国土局拿到了规划盖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却盖了商品房,谁知道他卖了多少钱,这不是捞政府的油水吗?所以广州市房改时出了正式文件,绝对不会把经济适用房交给房地产商去盖,让他用政府的资源赚钱。这涉及确保公平和政府如何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广州的做法能不能推广?我觉得可以推广。政府应该关心市民“没房住”和“住不好”的问题。要按照政府的承受能力,盖廉租房按标准租给困难市民;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改善老城区环境和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盖一些经济适用房,由财政供给发给“房补”,解决应由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的群体的住房问题。
广州从来不会讲“面子”好不好看,也决不会拆平“城中村”
《瞭望东方周刊》:广州的“城中村”曾经很著名,这也影响了广州的城市形象。你说过,决不让房地产商插手旧城改造,那么,广州市政府又是如何改造“城中村”的?
林树森: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广州一直坚持政府主导,不让房地产商介入,让农转居的市民得到实惠,鼓励、引导农转居市民积极参与;同时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并且改造不设时间表,条件成熟一个就改造一个。
有的城市提出把“城中村”拆平再来盖新楼,我们广州绝对不会这样做,更不会把“城中村”拆平。当然,没有 消防通道等必要设施的,就必须予以拆通。
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广州的产业结构在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减少,以后没有那么多外来工了,“城中村”的房子肯定也就没有那么多人住了,到这时候再拆,成本就少多了。
也许,广州的“城中村”要50年甚至100年才会改完。如果用我们修地铁的钱去拆“城中村”,那是易如反掌的。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现阶段政府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只能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城市发展的大问题,量力而行地改造“城中村”,我们不能急,那些房子自然可以慢慢得到改造,公共财政的钱只能花一部分在这里。
一些城市要改造,政府没钱,就划了红线给地产商去改,原来一平方米就盖出几平方米的房子出来,容积率自然就提高了,结果事与愿违。
广州的做法是先规划建设好新区,让大家搬出老城,旧城区、“城中村”人少了,改造就容易了、少花钱了,改造后的交通和居住效果会更好。广州有2200多年的历史,五年、十年就是一瞬间,那么急干什么呢?好在我在广州任职的时间够长,如果我呆个二三年就走,可能这件事情就实现不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慢慢去解决的。
广州从来不讲面子好不好看,你看我们越秀区旧房改造,要改造到2010年,也是旧房改造而已,从没有说要拆平。
媒体应该给公众提供正确的消息
《瞭望东方周刊》:你多次在公开场合阐述你对广州楼市的态度。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房价,而是让市场说了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林树森:我从来也不主张过多地干预房价,我的态度是,政府应该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布公正准确的信息,但不要干预房价,商品房应该由市场来定价。
1998年广州房价下跌时,政府也没有干预房价。国家有关部门曾派人专门调查10年来广州的房价为什么会稳定。广州房价稳定的道理是,如果违反价值规律,房价当然就会掉下来,关键是需求。单解决一千万人口的城市所需,我看涨也不会涨到哪里去,但如果都看好广州、都跑到广州来买房,那肯定会涨得快一点。
广州市刚刚公开了第一季度的房价。老百姓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习惯。近期舆论一片说涨,是不是有人在利用老百姓这种心理、利用“五一”黄金周呢?这也要给大家提个醒。
《瞭望东方周刊》:前一阶段,有媒体公开报道了你对广州房地产业的种种言论,你如何看待这些报道?
林树森:我认为新闻报道要真实、客观、实事求是,不要炒作,更不要造谣,耸人听闻。
前段广州市人大会议期间,有一家报纸报道讲我说过“开发商哄抬房价就是抢劫”,但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家报纸后来不是更正了吗?为什么我要他们更正呢?因为我不想得罪房地产商,我多次强调规范房地产市场其实对房地产商也有好处,也有媒体说,“林树森和房地产商过不去”,实际上,广州的房地产发展得很好,政府和我,也从没有和开发商作对。
另外,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很重要,媒体报道应该全面、准确,关键是全面,要把各方面的情况和工作都讲清、讲透,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我一向要求政府官员们重视、支持舆论监督,并从中得到有益信息,促进工作。我每天都看报纸、电视的新闻报道,好的看,坏的也看,从报纸得到信息,马上处理。前一段广州大学城要停开三条公交线,可能造成群众出行不便,报纸反映了,我看到后马上让有关部门处理,立即纠正过来。
媒体应该给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现在人们对广州治安印象很差,这可以“归功于”广州地区的某些传媒。
这次又有媒体报道“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鼓励警察面对‘砍手党’要敢于开枪”,引起舆论关注。首先是张桂芳根本没提“砍手党”,其次原话不是这样,是被故意断章取义了。什么叫“砍手党”呢?广州有这个“党”吗?谁能统计一下在广州有多少人被砍了多少只手?什么“砍手党”、“背包党”,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造出来的“新概念”,这在全世界造成很坏的影响。你生活在广州,天天造广州的谣,你的良心何在?明白底细的广州人怎么看你?广州这么大的城市,流动人口这么多,治安压力非常大。但党委和政府一直下了非常大的力气在抓,“双抢”案发数字一直在下降。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政府为改善治安所做的努力,而是去学境外一些传媒的做法,天天大做血淋淋的文章耸人听闻,制造所谓“轰动效应”呢?
10年前,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广东省计委主任林树森始任广州市代市长时,不仅是广州市民,那些在破产边缘徘徊的房地产开发商更对他充满了期望。其时的广州,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却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就像一个大集市,经过香港炒家和国外游资第一轮地产狂飙洗劫之后的市区更留下数以百计的烂尾楼,颓败地矗立在那里,好像城市的疮疤。
事实上,林树森在广州市任职七年市长、三年多市委书记的这10年,也是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仅在“十五”时期五年内,广州经济总量三上台阶,2005年全市GDP达5115.75亿元;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房地产业多年来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市民分享了改革成果,收入增加七成以上。
10年间,经受市场经济洗礼的广州更理性,广州市的战略发展方向更明晰。广州的机场、港口、地铁、广本汽车、会展中心、在建的亚洲最大火车客运站成为广州人的骄傲,令人瞠目的还有,广州市民只用在上海、北京一半的钱就能住上环境更好、更舒适的商品房,广州更诞生了富力、合生创展、祈福、珠江投资这样纵横全国的地产巨鳄。
今年3月24日,在广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林树森对与会代表直言:“前几天,我和一个房地产商开玩笑:幸亏你们这10年都挣钱,否则还不恨死我了?因为我这10年,没有再批过一块在老城区的房地产项目,也决不容许你们插手旧城改造。但为了这座城市,你们再恨我,我也得这么干!也只能这么干!现在你们想通了没有呢?”
言谈中,林树森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他坦言:“谁要是对广州造谣生事,肯定会惹急我,谁要是做对广州不利的事,我肯定不依不饶。”
事实上,广州市在探索房地产业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协调配合方面,已经在全国先行一步。林树森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的观点:“第一,政府不会去干预房价,政府的职责是千方百计规范好房地产市场,第二,政府掌握有充足的信息,包括土地供应、房地产价格等等,这些要通过正当渠道及时公开,不断让群众知道这些信息,不然信息不对称,市场就会扭曲,价格就会偏离。在信息对称、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市民买涨还是买落自己选择。”
广州——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但显然,广州的每个角落都在林树森的视线之内,采访中他甚至对10年前刚刚任职广州代市长时盘福路立交桥的拥堵记忆犹新。
2006年4月24日下午4时,广州市委大院1号楼404会议室,林树森书记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独家专访,在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林树森对广州市情如数家珍,对这座城市的真情溢于言表。
广州地产十年稳健的秘诀
《瞭望东方周刊》:宏观调控下,各地表现不一,一些城市的房地产经历了大起大落。而广州房地产市场如何能在近10年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林树森:广州房地产市场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实际上广州房价原来就比同等城市低很多,现在上涨,也是因为需求多了;广州老八区房价涨幅即使超过10%,都属于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正常反应。现在炒得最热的是珠江新城。前几天报纸说,珠江新城房价达到了每平方米两万元,这可能是目前广州的最高房价了。到底值不值?你不能用最高价去比平均价,最高的应同最高的比,在最高一档范围内,与国内一些知名城市相比较,广州的房价只是上海、北京的1/3~1/2。
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尊重价值规律,上下波动、涨与不涨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出现的情况。政府是不会去干预房价的,我们也从来没有干预过。
为什么1996、1997年房价那么高,最后跌到5000元却维持了那么久?关键是广州最早实行了土地只能通过拍卖进入市场的政策。广州近10年房价能够维持平稳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依法严格控制、引导和规范了房地产市场。
即使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广州市政府一直坚持开发珠江新城要出2800元/平方米的土地出让金,等于挂牌拍卖,谁要就来,当时很多地产商都不要的。那几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都有记者问我珠江新城是否开发得太慢的问题,我当时就说不要用暴发户的心态和眼光来看珠江新城。政府坚持要2800元/平方米的土地出让金,一定是物有所值,事实上住宅部分早就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是商业写字楼,我们一直不肯改变土地用途规划,一定要按照规划做,就是不能把商业用地变成住宅用地。
最近珠江新城的地价拍出了4000多元每平方米,涨得这么快,也是因为这里是规划中的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是广州规划最好、设施最完善的一个地方,也可以说是将来最能体现广州现代化水平的地方。我们已经规划、正建或建成了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歌剧院四大文化设施,下面还有地铁。政府在珠江新城投入了很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其价格当然会涨。事实上,珠江新城的规划调整了二次,原来规划主要是商住,后来让四大文化设施进来了;原来广州的会展中心规划在这里,现在放到琶洲去了,这样整个建筑密度都调疏了。
最近珠江新城还在做交通规划调整。在这一地区,将来的交通是关键,珠江新城现在底下是地铁,还有无人驾驶的地下新型集运系统,这个地方你说卖到每平方米二万元贵不贵?事实上,业主是会分析的,更不会盲目去炒,谁也不会随便拿二万元到一个地方买一个平方米,关键要看价值规律。不能说珠江新城卖到了每平方米二万元,就是出现了什么房价涨疯了的信号,就说广州的房价将来会和上海、北京一样。
所有房地产商都在赚钱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在房地产市场中,政府应该如何定位?政府与开发商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林树森:在房地产市场中,政府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政府要规范房地产市场,但并不是去定房子的指导价和限价,而是要坚持通过市场挂牌拍卖提供土地。商品房应该从土地开始就商品化,盖房的标准则要遵照规划局、建委等政府部门的规定,从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到房子的质量、标准、建设方法、验收,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规范。
另一方面,在提供土地、质量保证到市场监控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实信息,就应该非常准确地把这些信息告诉消费者。当然政府不要也没有必要公布房地产企业的商业秘密。
至于与开发商的关系,包括我本人,和房地产商的关系并非像某些媒体说的 那样是“死对头”。对房地产业和讲诚信的房地产商,我还是很支持的。把房地产作为广州现阶段的支柱产业之一,是1997年7月我在全市经济工作分析会上提出来的,我从来都鼓励发展房地产业。
实际工作也是这样,我们这几年一直很重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包括土地拍卖、招标,清理烂尾楼和拆迁遗留问题,防止在老城区圈地,广州很早就在做,但并非说政府不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
我在广州这10年,所有房地产商都在赚钱,有的还赚得不少。原来中山大学旁边的地都是菜地,连路都没有,现在卖到了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番禺区原来的房价每平方米1000多元,现在卖到四五千元。
这就是因为政府把环境搞好了,把路开通了,把地铁修到旁边了,把珠江治理了,地产商才能把房子卖火了。
事实上,广州的房地产商并没有对政府讲过什么不满的话,他们希望能多拿到便宜的土地也是可以理解的。“地荒”的说法则是少数人在骗消费者,所以分析一下,他们其实没有把矛头对准政府,他们和政府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
《瞭望东方周刊》:前一段有一位很著名的房地产商说过一句话,“商品房只应为富人所有, 穷人不该购买商品房”,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你对此如何评价?
林树森:这位房地产商的话显然是不正确的,也不符合商品经济的规律。商品房既然是商品,肯定是有贵有便宜,钱多的人买贵的,钱少的人买便宜的,关键是商品房市场本身要健全。房地产商首先要诚信,这是最重要的。在讲诚信的基础上,你卖得高,那是你的本事。
在住房问题上,政府要规范市场,促进信息对称,同时要帮助住房困难群众。不管什么社会,都既有收入高的群体,也有收入低的群体,包括目前的发达国家。我们要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数量,但即使总体已经达到富裕小康阶段了,也总有一些相对困难的群众还是要政府来盖房子住。
目前包括一些房地产商在内的部分企业家缺少诚信、缺少社会责任,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在制度安排上还有缺陷,二是社会道德和传统道德的缺失。所以,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对包括企业家的全社会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广州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在了地铁建设上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就是一个地产商,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林树森:任何一个城市的地方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都是合情合理的。现在有的过火言论说,向农民征地太便宜了,应该卖多少就还给农民多少,这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城市用地值钱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了,政府已经做了很大投资,珠江新城就是这样。
广州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在了地铁建设上。政府修地铁绝对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因为有车的人当然不用坐地铁,而大多数老百姓出行还是要靠公共交通,地铁就是最好的公共交通工具。广州的财政总收入去年达1502亿元,市财政可支配的是371亿元,每年都拿出四五十亿元建设地铁,去年更达到55亿元。
说政府是地产商,炒地皮,这个问题绝对不能这样看。在广州并不存在财政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我们即使在最需要钱的时候,也没有鼓励房地产商来炒地皮;包括旧城区改造,我们有钱就做,没钱就等,从没有靠房地产商去搞开发改造。现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连建地铁都不够用,能说我们“依赖”什么吗?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广州周围一些城市的房价涨幅很大,广州市政府部门是否很有压力?广州如何在这个“孤岛”中坚挺?
林树森:地方党委和政府、地方领导干部包括我的压力是如何给困难群众解决住房的问题,不存在房价高低给我们带来压力的问题。
关键不在于房价高低,而在于广州能否给“没房住”和“住不好”的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因为政府有责任让低收入群体的日子过得去。
有人希望房价降低可以理解:有房的人希望房价贵,特别是拥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还作为投资的人希望房价贵,贵了财产就多子;想买房的则希望房价便宜。
但是,如果你一家人已有一套房子还想再买第二套房,那么贵不贵不关政府的事,你要买得起就买,你自己定,政府不能保证你一定要住很宽很好的房子。住房只能随着城市发展一步步提高水平。在一定时期你的住房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政府就有责任一次性让你买到便宜的房子。广州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决住房困难户的问题。
市场讲效率,政府保公平。不讲公平不行,但这个公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系,总不能和人民公社一样搞平均主义吧?
想买房子的人的舆论成为主要舆论,那么所有舆论都觉得楼价越便宜越好。但是,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没几年,就已经在广州买得起房子了,那广州的房价还要怎么低才算不高呢?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关系呢?
林树森:道理很简单,所谓经济适用房,应该是由政府划出地皮,不收或减少土地出让金,减少有关各方面的税费来盖的。从道理上讲,能够做到“经济”是政府给的。但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谁能得到实惠,关键在于房子建好以后要由政府来分配。
如果这些盖好的经济适用房被房地产商拿去卖高价,不管你卖给谁;这样的经济适用房还是不搞的好。
我们在讲经济适用房时往往漏了前面的关键因素,如果开发商偷偷摸摸在国土局拿到了规划盖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却盖了商品房,谁知道他卖了多少钱,这不是捞政府的油水吗?所以广州市房改时出了正式文件,绝对不会把经济适用房交给房地产商去盖,让他用政府的资源赚钱。这涉及确保公平和政府如何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广州的做法能不能推广?我觉得可以推广。政府应该关心市民“没房住”和“住不好”的问题。要按照政府的承受能力,盖廉租房按标准租给困难市民;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改善老城区环境和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盖一些经济适用房,由财政供给发给“房补”,解决应由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的群体的住房问题。
广州从来不会讲“面子”好不好看,也决不会拆平“城中村”
《瞭望东方周刊》:广州的“城中村”曾经很著名,这也影响了广州的城市形象。你说过,决不让房地产商插手旧城改造,那么,广州市政府又是如何改造“城中村”的?
林树森: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广州一直坚持政府主导,不让房地产商介入,让农转居的市民得到实惠,鼓励、引导农转居市民积极参与;同时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并且改造不设时间表,条件成熟一个就改造一个。
有的城市提出把“城中村”拆平再来盖新楼,我们广州绝对不会这样做,更不会把“城中村”拆平。当然,没有 消防通道等必要设施的,就必须予以拆通。
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广州的产业结构在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减少,以后没有那么多外来工了,“城中村”的房子肯定也就没有那么多人住了,到这时候再拆,成本就少多了。
也许,广州的“城中村”要50年甚至100年才会改完。如果用我们修地铁的钱去拆“城中村”,那是易如反掌的。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现阶段政府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只能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城市发展的大问题,量力而行地改造“城中村”,我们不能急,那些房子自然可以慢慢得到改造,公共财政的钱只能花一部分在这里。
一些城市要改造,政府没钱,就划了红线给地产商去改,原来一平方米就盖出几平方米的房子出来,容积率自然就提高了,结果事与愿违。
广州的做法是先规划建设好新区,让大家搬出老城,旧城区、“城中村”人少了,改造就容易了、少花钱了,改造后的交通和居住效果会更好。广州有2200多年的历史,五年、十年就是一瞬间,那么急干什么呢?好在我在广州任职的时间够长,如果我呆个二三年就走,可能这件事情就实现不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慢慢去解决的。
广州从来不讲面子好不好看,你看我们越秀区旧房改造,要改造到2010年,也是旧房改造而已,从没有说要拆平。
媒体应该给公众提供正确的消息
《瞭望东方周刊》:你多次在公开场合阐述你对广州楼市的态度。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房价,而是让市场说了算。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林树森:我从来也不主张过多地干预房价,我的态度是,政府应该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布公正准确的信息,但不要干预房价,商品房应该由市场来定价。
1998年广州房价下跌时,政府也没有干预房价。国家有关部门曾派人专门调查10年来广州的房价为什么会稳定。广州房价稳定的道理是,如果违反价值规律,房价当然就会掉下来,关键是需求。单解决一千万人口的城市所需,我看涨也不会涨到哪里去,但如果都看好广州、都跑到广州来买房,那肯定会涨得快一点。
广州市刚刚公开了第一季度的房价。老百姓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习惯。近期舆论一片说涨,是不是有人在利用老百姓这种心理、利用“五一”黄金周呢?这也要给大家提个醒。
《瞭望东方周刊》:前一阶段,有媒体公开报道了你对广州房地产业的种种言论,你如何看待这些报道?
林树森:我认为新闻报道要真实、客观、实事求是,不要炒作,更不要造谣,耸人听闻。
前段广州市人大会议期间,有一家报纸报道讲我说过“开发商哄抬房价就是抢劫”,但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家报纸后来不是更正了吗?为什么我要他们更正呢?因为我不想得罪房地产商,我多次强调规范房地产市场其实对房地产商也有好处,也有媒体说,“林树森和房地产商过不去”,实际上,广州的房地产发展得很好,政府和我,也从没有和开发商作对。
另外,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很重要,媒体报道应该全面、准确,关键是全面,要把各方面的情况和工作都讲清、讲透,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我一向要求政府官员们重视、支持舆论监督,并从中得到有益信息,促进工作。我每天都看报纸、电视的新闻报道,好的看,坏的也看,从报纸得到信息,马上处理。前一段广州大学城要停开三条公交线,可能造成群众出行不便,报纸反映了,我看到后马上让有关部门处理,立即纠正过来。
媒体应该给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现在人们对广州治安印象很差,这可以“归功于”广州地区的某些传媒。
这次又有媒体报道“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鼓励警察面对‘砍手党’要敢于开枪”,引起舆论关注。首先是张桂芳根本没提“砍手党”,其次原话不是这样,是被故意断章取义了。什么叫“砍手党”呢?广州有这个“党”吗?谁能统计一下在广州有多少人被砍了多少只手?什么“砍手党”、“背包党”,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造出来的“新概念”,这在全世界造成很坏的影响。你生活在广州,天天造广州的谣,你的良心何在?明白底细的广州人怎么看你?广州这么大的城市,流动人口这么多,治安压力非常大。但党委和政府一直下了非常大的力气在抓,“双抢”案发数字一直在下降。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政府为改善治安所做的努力,而是去学境外一些传媒的做法,天天大做血淋淋的文章耸人听闻,制造所谓“轰动效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