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并行口是单片机与外部信息交互的重要部件。并行口的Proteus仿真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感性地将并行口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控制程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单片机;Proteus仿真;教学设计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系统过程,涉及具体的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抽象的软件程序设计。硬件电路是整个系统的骨架,是软件程序的载体和执行者,控制程序的设计必须以具体电路为依据;软件程序是整个系统的灵魂,它让电路活起来,实现人的意志。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在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把两者脱离开来,或者很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在理解、掌握过程中出现概念混乱、知识点脱节,没有系统应用能力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单片机的教学设计上,要经常性的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达到一定条件时,要通过安排一个简单易懂的系统性设计环节,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理解得以加深、完善。
并行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联系的渠道,是架构起整个硬件系统的关键,其用法也比较多样灵活。并行口的电路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硬件学习在教学的前段,与并行口控制的相关指令学习相差一段时间,虽然在硬件讲解中会安排简单的指令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到后面指令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又对并行口的硬件特点模糊了,使得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性,硬件和软件难以联系起来。针对这一现象,安排一次基于Proteus的并行口仿真教学就十分必要了。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并行口P1的用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单片机的指令(MOV、RLC、RRC、DJNZ);(3)掌握延时程序的设计。
(二) 能力目标
培养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能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合理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建立起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正确运用P1口点亮发光二极管LED;(2)延时程序。
(二) 教学难点
(1)根据延时时间,构建延时程序架构;(2)用高效的程序结构实现功能要求。
三、 教学方法
列举法、对比法
四、 教学过程及策略
教学过程中,总体上采取递进式的策略,分为共同设计分析階段和学生独立设计阶段两个过程,由浅到深逐步提高。Proteus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图1Proteus仿真电路
(一) 共同设计分析阶段
这一环节,首先布置任务: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8个LED的流水灯。第一步,根据8LED,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单片机的什么来实现呢?让学生想起前面学习过的并行口,回顾并行口的知识点,在Proteus中放置单片机、LED、电阻元件,引导学生将并行口电路设计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要让单片机的数字系统动起来,还需要什么呀?让学生想起前面学习过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让学生引导老师在Proteus中放置元件并完成电路接线,从而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第二步,怎么让LED依次循环点亮呢?让同学思考,尽可能多地想办法,对提出的方法大家对比讨论,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选择2~3种,引导学生共同做出流程图,分别设计对应的控制程序,利用Proteus仿真运行出效果。通过这一步,使学生把软件和硬件感性地联系起来了,能深刻地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建立起系统设计的观念。这一步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讲解清楚延时时间的控制方法,让学生能灵活地控制延时时间。第三步,对上面的几种实现方案,在编写的程序长度上进行比较,然后老师根据实际程序情况,引导学生用RLC指令来设计程序并仿真运行,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考虑到,我设计的程序编码的效率是否高?怎么能提高编码效率?认识到所学的每条指令的意义,认识到要努力提高编程技巧。
(二) 学生独立设计阶段
通过前面的训练,同学对并行口的控制都有了掌握,接着老师可以布置各种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比如,利用P0口去实现流水灯;控制流水灯的循环方向;控制循环的速度;控制灯的不同变换方式等。这样,学生可以对不同并行口的注意事项、软硬件的配合、程序的设计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实际操作,设计比较简单,但又具有系统性。
通过并行口的Proteus仿真教学,能较好地把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程序设计结合起来,把教学过程中的前后知识点连贯起来,对训练、培养学生的单片机应用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吴萍.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36).
[3]张雪峰.基于多重视阈下的《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6(64).
作者简介:
章彧,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见习的应用研究
朱慧芳梁珣张梅
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学生临床见习效果。方法:将助产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形式,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两组学生见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见习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高学生见习效果,持续改进见习管理质量。
关键词:PDCA;护生;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见习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及后续专业学习的效果。美国质量专家W. E. Deming提出著名的“戴明环”,即“PDCA”循环管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及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我们对助产专业学生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见习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将助产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为女生,分别为54人。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 研究方法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指导临床见习带教,护生与带教老师按照1∶1比例带教。
2. 试验组
采用PDCA循环理论指导护生见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plan(计划)
①根据见习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制订学生见习计划,确立见习要求、见习任务、见习成绩测评方法等。
②学生准备
开展“见习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确临床见习目的、要求和任务。学生进入科室前查阅资料,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do(执行)
严格按照见习计划,对护生在见习过程进行督查与指导,确保见习顺利进行。
(3)check(检查)
教师到临床检查学生见习情况,听取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4)action(处理)
针对学生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完善见习内容。
(三) 评价方法
1. 临床见习成绩测评
根据临床见习任务书成绩(占50%)及返校见习考核成绩(占50%)计算见习总成绩。
其中返校见习考核形式主要有情景剧表演、PPT汇报等,主要针对临床见习所见案例分析、临床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护患沟通技巧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满分为100分。
2. 带教效果满意度测评
对护生进行带教效果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二、 结果
三、 讨论
(一)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方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W. E. 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PDCA分别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计划(plan)阶段主要包括调查分析资料、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执行(do)阶段主要是按照计划贯彻落实。检查(check)阶段主要是督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处理(action)阶段是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改进方案,并转入下一个循环。每一次循环都促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管理质量持续提升。
(二) 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走访见习医院与临床带教老师、学生座谈交流,发现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偏差,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出现脱节现象,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重要的岗位胜任核心能力欠缺。
(三) 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学生见习效果
1. 提高了学生岗位胜任核心能力
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带教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处于18~20岁之间,活泼好动,对表演情景剧较感兴趣。通过角色体验逐渐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主动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2. 增强了学生关爱患者的观念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变化及家属的心理感同身受,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效能感
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学生自我反思,对专業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提高了职业荣誉感。
临床见习是从理论到临床实践转换的重要桥梁,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生的见习管理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持续改进见习质量的目的,值得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秀玲,王玲勉,薛晓英.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63.
作者简介:
朱慧芳,讲师,江苏省淮安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梁珣,张梅,江苏省淮安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关键词:单片机;Proteus仿真;教学设计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系统过程,涉及具体的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抽象的软件程序设计。硬件电路是整个系统的骨架,是软件程序的载体和执行者,控制程序的设计必须以具体电路为依据;软件程序是整个系统的灵魂,它让电路活起来,实现人的意志。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在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把两者脱离开来,或者很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在理解、掌握过程中出现概念混乱、知识点脱节,没有系统应用能力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单片机的教学设计上,要经常性的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达到一定条件时,要通过安排一个简单易懂的系统性设计环节,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理解得以加深、完善。
并行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联系的渠道,是架构起整个硬件系统的关键,其用法也比较多样灵活。并行口的电路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硬件学习在教学的前段,与并行口控制的相关指令学习相差一段时间,虽然在硬件讲解中会安排简单的指令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到后面指令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又对并行口的硬件特点模糊了,使得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性,硬件和软件难以联系起来。针对这一现象,安排一次基于Proteus的并行口仿真教学就十分必要了。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并行口P1的用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单片机的指令(MOV、RLC、RRC、DJNZ);(3)掌握延时程序的设计。
(二) 能力目标
培养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能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合理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建立起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正确运用P1口点亮发光二极管LED;(2)延时程序。
(二) 教学难点
(1)根据延时时间,构建延时程序架构;(2)用高效的程序结构实现功能要求。
三、 教学方法
列举法、对比法
四、 教学过程及策略
教学过程中,总体上采取递进式的策略,分为共同设计分析階段和学生独立设计阶段两个过程,由浅到深逐步提高。Proteus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图1Proteus仿真电路
(一) 共同设计分析阶段
这一环节,首先布置任务: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8个LED的流水灯。第一步,根据8LED,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单片机的什么来实现呢?让学生想起前面学习过的并行口,回顾并行口的知识点,在Proteus中放置单片机、LED、电阻元件,引导学生将并行口电路设计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要让单片机的数字系统动起来,还需要什么呀?让学生想起前面学习过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让学生引导老师在Proteus中放置元件并完成电路接线,从而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第二步,怎么让LED依次循环点亮呢?让同学思考,尽可能多地想办法,对提出的方法大家对比讨论,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选择2~3种,引导学生共同做出流程图,分别设计对应的控制程序,利用Proteus仿真运行出效果。通过这一步,使学生把软件和硬件感性地联系起来了,能深刻地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建立起系统设计的观念。这一步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讲解清楚延时时间的控制方法,让学生能灵活地控制延时时间。第三步,对上面的几种实现方案,在编写的程序长度上进行比较,然后老师根据实际程序情况,引导学生用RLC指令来设计程序并仿真运行,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考虑到,我设计的程序编码的效率是否高?怎么能提高编码效率?认识到所学的每条指令的意义,认识到要努力提高编程技巧。
(二) 学生独立设计阶段
通过前面的训练,同学对并行口的控制都有了掌握,接着老师可以布置各种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比如,利用P0口去实现流水灯;控制流水灯的循环方向;控制循环的速度;控制灯的不同变换方式等。这样,学生可以对不同并行口的注意事项、软硬件的配合、程序的设计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实际操作,设计比较简单,但又具有系统性。
通过并行口的Proteus仿真教学,能较好地把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程序设计结合起来,把教学过程中的前后知识点连贯起来,对训练、培养学生的单片机应用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吴萍.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36).
[3]张雪峰.基于多重视阈下的《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6(64).
作者简介:
章彧,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见习的应用研究
朱慧芳梁珣张梅
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学生临床见习效果。方法:将助产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形式,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两组学生见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见习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高学生见习效果,持续改进见习管理质量。
关键词:PDCA;护生;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见习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及后续专业学习的效果。美国质量专家W. E. Deming提出著名的“戴明环”,即“PDCA”循环管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及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我们对助产专业学生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见习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将助产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为女生,分别为54人。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 研究方法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指导临床见习带教,护生与带教老师按照1∶1比例带教。
2. 试验组
采用PDCA循环理论指导护生见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plan(计划)
①根据见习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制订学生见习计划,确立见习要求、见习任务、见习成绩测评方法等。
②学生准备
开展“见习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确临床见习目的、要求和任务。学生进入科室前查阅资料,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do(执行)
严格按照见习计划,对护生在见习过程进行督查与指导,确保见习顺利进行。
(3)check(检查)
教师到临床检查学生见习情况,听取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4)action(处理)
针对学生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完善见习内容。
(三) 评价方法
1. 临床见习成绩测评
根据临床见习任务书成绩(占50%)及返校见习考核成绩(占50%)计算见习总成绩。
其中返校见习考核形式主要有情景剧表演、PPT汇报等,主要针对临床见习所见案例分析、临床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护患沟通技巧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满分为100分。
2. 带教效果满意度测评
对护生进行带教效果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二、 结果
三、 讨论
(一)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方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W. E. 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PDCA分别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计划(plan)阶段主要包括调查分析资料、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执行(do)阶段主要是按照计划贯彻落实。检查(check)阶段主要是督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处理(action)阶段是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改进方案,并转入下一个循环。每一次循环都促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管理质量持续提升。
(二) 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走访见习医院与临床带教老师、学生座谈交流,发现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偏差,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出现脱节现象,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重要的岗位胜任核心能力欠缺。
(三) 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学生见习效果
1. 提高了学生岗位胜任核心能力
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带教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处于18~20岁之间,活泼好动,对表演情景剧较感兴趣。通过角色体验逐渐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主动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2. 增强了学生关爱患者的观念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变化及家属的心理感同身受,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效能感
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学生自我反思,对专業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提高了职业荣誉感。
临床见习是从理论到临床实践转换的重要桥梁,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生的见习管理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持续改进见习质量的目的,值得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秀玲,王玲勉,薛晓英.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63.
作者简介:
朱慧芳,讲师,江苏省淮安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梁珣,张梅,江苏省淮安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