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的漏检情况,笔者在健康从业人员体检的1万余份血清中收集了534例乙肝五项标志物有变化的资料,对其中HBsAg阴性的2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不同浓度稀释后再测定,同时采用RPHA法做比较,现将结果讨论报告如下。
关键词:ELISA法 HBsAg阳性 漏检情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5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70-01
为了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的漏检情况,笔者在健康从业人员体检的1万余份血清中收集了534例乙肝五项标志物有变化的资料,对其中HBsAg阴性的2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不同浓度稀释后再测定,同时采用RPHA法做比较,现将结果讨论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8份血清标本均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饮食服务行业和公共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样品,其诊断标准按国标GB 15900-1995[1]要求进行,血清在-20℃冰箱保存。
1.2 试剂来源。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HBsAgRPHA诊断血球系北京生化试剂免疫中心提供。
1.3 检测方法。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28份血清标本均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8、1∶16、1∶32、1∶64、1∶128倍稀释后再测定HBsAg、RPHA法与其同步进行。
2 结果
28份HBsAg阴性血清经不同浓度稀释测定全部呈阳性,RPHA法对比也呈阳性,见表1。
表1 28份血清两种方法稀释后HBsAg阳性数
28份血清五种乙肝标志物的组合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16例;HBsAg、HBeAg、抗HBC、抗HBe阳性4例;HBsAg、抗HBC、抗HBe阳性7例;HBsAg、抗HBC阳性1例。28份血清用原血清测HBsAg有7例不显色,21例显色浅,用酶标仪测试OD值S/C.D<1判定阴性。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的漏检率为5.24(28/534)。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ELISA法虽具有灵敏度较高的优点,但是对有些滴度较高的带毒血清,由于后滞现象而呈阴性,应在检验中引起重视。
ELISA方法已普遍应用于预防领域,在预防性健康体检中,根据规定仅开展HBsAg项指标检验。用原倍血清浓度,易造成漏检而影响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此笔者建议,为了防止后滞现象的发生,预防检验,也应开展乙肝五项指标检验,或者是血清在原浓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6倍、64倍两个稀释度,以此减少后滞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技术监督局、乙型病素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5990-1995,1996、1、23發布
关键词:ELISA法 HBsAg阳性 漏检情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5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70-01
为了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的漏检情况,笔者在健康从业人员体检的1万余份血清中收集了534例乙肝五项标志物有变化的资料,对其中HBsAg阴性的2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不同浓度稀释后再测定,同时采用RPHA法做比较,现将结果讨论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8份血清标本均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饮食服务行业和公共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样品,其诊断标准按国标GB 15900-1995[1]要求进行,血清在-20℃冰箱保存。
1.2 试剂来源。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HBsAgRPHA诊断血球系北京生化试剂免疫中心提供。
1.3 检测方法。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28份血清标本均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8、1∶16、1∶32、1∶64、1∶128倍稀释后再测定HBsAg、RPHA法与其同步进行。
2 结果
28份HBsAg阴性血清经不同浓度稀释测定全部呈阳性,RPHA法对比也呈阳性,见表1。
表1 28份血清两种方法稀释后HBsAg阳性数
28份血清五种乙肝标志物的组合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16例;HBsAg、HBeAg、抗HBC、抗HBe阳性4例;HBsAg、抗HBC、抗HBe阳性7例;HBsAg、抗HBC阳性1例。28份血清用原血清测HBsAg有7例不显色,21例显色浅,用酶标仪测试OD值S/C.D<1判定阴性。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的漏检率为5.24(28/534)。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ELISA法虽具有灵敏度较高的优点,但是对有些滴度较高的带毒血清,由于后滞现象而呈阴性,应在检验中引起重视。
ELISA方法已普遍应用于预防领域,在预防性健康体检中,根据规定仅开展HBsAg项指标检验。用原倍血清浓度,易造成漏检而影响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此笔者建议,为了防止后滞现象的发生,预防检验,也应开展乙肝五项指标检验,或者是血清在原浓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6倍、64倍两个稀释度,以此减少后滞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技术监督局、乙型病素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5990-1995,1996、1、23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