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存在的问题,论述中职体育跑步训练教学的有效路径,从创新跑步训练形式、挖掘跑步训练内涵、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等三方面提出做法,以突出跑步训练的趣味性、引领性、效能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与健康 跑步训练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147-02
跑步训练贯穿于中职体育教学的始终,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中职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存在的问题,探索跑步训练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存在的问题
跑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技能之一,但因跑步操作性简单,部分中职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跑步训练认识不足,导致跑步训练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指导
教学中存在跑步训练随意化、自由化的现象,教师缺乏对学生跑步姿势的正确指导,以致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经常出现发力位置不准确、脚掌落地姿势不正确、呼吸方法不科学、前后摆臂不规范等问题。
(二)跑步训练方式单一
一是跑步训练缺乏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讲解机械化,生搬硬套,对专业术语缺乏生动的讲解,致使学生在长期反复单一的“跑圈式”跑步训练中,倍感枯燥无趣,对跑步训练的兴趣不高。二是受学生体能的限制,加之平常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跑步指导和坚持不懈的训练,一些学生在跑步中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状况,对具有竞赛性质和考试性质的跑步活动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三)缺乏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沉闷紧张,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教师有时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跑步中的错误姿势等问题,且对学生的评价激励相对不足,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教师的指导与肯定,无法获得愉悦的跑步体验感。
(四)缺乏体育精神培育
一些教师将跑步训练简单地视为一项体育运动,缺乏对跑步运动的文化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挖掘。一是没有将训练学生的跑步技能与提高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相结合,不能够借助国内外重大的田径赛事营造浓厚的跑步训练氛围。二是缺乏对学校内相关田径比赛的人文精神、体育精神的挖掘,体育教学的内涵不足,在学生的思想引领上不够到位,未能发挥体育对学生身心全面、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的有效路径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跑步训练方式,将趣味性与科学性有机融合,将规范性与灵活性相互统一,增强学生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促使学生养成热爱跑步的良好运动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从业提供必要的身体和心理支撑,发挥体育对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从创新跑步训练形式、挖掘跑步训练内涵、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升跑步训练的实效性。
(一)突出趣味性,创新跑步训练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跑步意识和跑步习惯,应先从激发学生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入手。对此,教师可将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现代性、竞赛性的跑步训练方式引入课堂中,丰富跑步训练教学的内容,创新跑步训练的教学方式,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
例如,耐力跑教学是跑步训练中的难点,学生因缺乏长期跑步运动的习惯,导致体能不足,在耐力跑训练中,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耐力匮乏、体力不支等情况,身体带来的不适感使学生对耐力跑产生恐惧心理,丧失耐力跑训练的信心。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创新跑步训练方式,将课堂跑步训练与日常跑步训练有机融合。在耐力跑训练开始之前,教师先从理论层面,指导学生掌握耐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通过组织竞赛抢答的方式,复习和巩固相关技术要领;在学生全面掌握耐力跑的技术要领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体能情况,设定跑步目标,划分跑步小组,各小组选取组长,确定组名,制订周跑路线图,让学生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利用清晨自行进行跑步打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仍采用跑步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从组织课前的跑步热身,到组织课上折返跑、“Z”字形跑、变向跑、“8”字绕桩跑等,都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
教师采用课内强化与课外坚持的方法,通过打造小组跑步文化、选取小组负责人、设定目标激励、共同开展跑步训练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耐力跑训练,使学生在互相鼓励、彼此合作中突破耐力跑训练的瓶颈,对耐力跑训练产生兴趣,逐渐增强耐力跑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有效达成了耐力跑训练的教学目标。
(二)突出引领性,挖掘跑步训练内涵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通過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跑步训练中,引导学生发现跑步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了解跑步中热爱跑步、在跑步训练中感受到身心合一的愉悦体验、在跑步文化中获得正向的激励和引导,有效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跑步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体育品德。
例如,在训练跑步基本动作要领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教学导入。
师:说说你所知道的跑步明星有哪些?
生1:约翰逊、博尔特……
生2:刘翔、王军霞……
师:同学们知道的体育明星真不少,你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名字的呢?
生3:超出常人的体能和毅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比赛,所以他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生4:尤其是中国的田径一直都是相对比较弱的项目,当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赢得冠军时,让人热泪盈眶,他们的名字自然铭记心中。
师:体育运动体现一种拼搏向上、敢于争先的精神,让我们向这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的人鼓掌。我们没有体育明星的体能,我们也没有机会在奥运赛场上赢得比赛,那是否意味着我们与跑步这项运动无缘了呢?
生5:当然不是,跑步随时随地,非常普及,虽然我们不是明星,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热爱跑步、有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人。
师:你知道有哪些即使不是专业体育运动员出身,但是依然热爱跑步的人吗?
生6:最著名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曾经说过:“跑步,在我迄今为止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有意义的一个。”
……
师:跑步是一项属于大众、属于全民的运动,跑步有悠久的历史,跑步也孕育着人类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美好追求,今天让我们从规范跑步的基本动作开始,认识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有魅力的运动—— 跑步。
对接现实体育,渗透体育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体育明星,使学生对“跑步”这一话题产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分析名人成功原因的过程中发现跑步运动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跑步运动从“明星体育”转向“大众体育”,使学生建立跑步的信心,而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之下对跑步运动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有效开展跑步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效能感,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在学业评价方面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结合学业评价标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将多种评价方式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例如,教师采用“四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跑步训练进行评价。一是结合常规教学。设定跑步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有20分为平常成绩,根据学生课堂是否积极参与训练、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二是结合课外活动,设定为20分,根据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和数量完成教师布置的既定课外训练内容进行评分。三是结合期末考试,设定为60分,根据学业标准,参照一定评价数据对学生的跑步训练情况进行评价。四是结合突出表现,对在重大体育比赛或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或有突出表现、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客观考量学习成效,教师立足“四结合”,将评价贯穿于课堂与课外之中,评价内容丰富,既指向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也指向学生跑步训练的技术水平;既关注学生在跑步训练中的情感与心理发展,也关注学生在跑步训练中身体机能的提升,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跑步训练结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较为全面的评价,能够在情感、态度、技能、技术等多方面获得指导和激励,有效增强了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使不同学生个体实现了最大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跑步训练在简单中蕴含着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种因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且用心地将简单的运动变得不简单,在推进中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跑步对中职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化道路奠定基础。
【參考文献】
[1]王晓姣.目标导向下的体育跑步教学思考:以体育高考四项之跑步训练设计为重点展开[J].田径,2021(1).
[2]王和平.高中体育新课程“跑步”教学的三个注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
[3]刘孝博.跑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N].学知报,2011-07-25.
【作者简介】蓝 姣(1984— ),女,壮族,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体育运动训练。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中职体育与健康 跑步训练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147-02
跑步训练贯穿于中职体育教学的始终,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中职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存在的问题,探索跑步训练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存在的问题
跑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技能之一,但因跑步操作性简单,部分中职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跑步训练认识不足,导致跑步训练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指导
教学中存在跑步训练随意化、自由化的现象,教师缺乏对学生跑步姿势的正确指导,以致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经常出现发力位置不准确、脚掌落地姿势不正确、呼吸方法不科学、前后摆臂不规范等问题。
(二)跑步训练方式单一
一是跑步训练缺乏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讲解机械化,生搬硬套,对专业术语缺乏生动的讲解,致使学生在长期反复单一的“跑圈式”跑步训练中,倍感枯燥无趣,对跑步训练的兴趣不高。二是受学生体能的限制,加之平常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跑步指导和坚持不懈的训练,一些学生在跑步中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状况,对具有竞赛性质和考试性质的跑步活动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三)缺乏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沉闷紧张,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教师有时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跑步中的错误姿势等问题,且对学生的评价激励相对不足,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教师的指导与肯定,无法获得愉悦的跑步体验感。
(四)缺乏体育精神培育
一些教师将跑步训练简单地视为一项体育运动,缺乏对跑步运动的文化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挖掘。一是没有将训练学生的跑步技能与提高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相结合,不能够借助国内外重大的田径赛事营造浓厚的跑步训练氛围。二是缺乏对学校内相关田径比赛的人文精神、体育精神的挖掘,体育教学的内涵不足,在学生的思想引领上不够到位,未能发挥体育对学生身心全面、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跑步训练的有效路径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跑步训练方式,将趣味性与科学性有机融合,将规范性与灵活性相互统一,增强学生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促使学生养成热爱跑步的良好运动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从业提供必要的身体和心理支撑,发挥体育对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从创新跑步训练形式、挖掘跑步训练内涵、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升跑步训练的实效性。
(一)突出趣味性,创新跑步训练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跑步意识和跑步习惯,应先从激发学生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入手。对此,教师可将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现代性、竞赛性的跑步训练方式引入课堂中,丰富跑步训练教学的内容,创新跑步训练的教学方式,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
例如,耐力跑教学是跑步训练中的难点,学生因缺乏长期跑步运动的习惯,导致体能不足,在耐力跑训练中,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耐力匮乏、体力不支等情况,身体带来的不适感使学生对耐力跑产生恐惧心理,丧失耐力跑训练的信心。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创新跑步训练方式,将课堂跑步训练与日常跑步训练有机融合。在耐力跑训练开始之前,教师先从理论层面,指导学生掌握耐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通过组织竞赛抢答的方式,复习和巩固相关技术要领;在学生全面掌握耐力跑的技术要领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体能情况,设定跑步目标,划分跑步小组,各小组选取组长,确定组名,制订周跑路线图,让学生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利用清晨自行进行跑步打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仍采用跑步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从组织课前的跑步热身,到组织课上折返跑、“Z”字形跑、变向跑、“8”字绕桩跑等,都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
教师采用课内强化与课外坚持的方法,通过打造小组跑步文化、选取小组负责人、设定目标激励、共同开展跑步训练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耐力跑训练,使学生在互相鼓励、彼此合作中突破耐力跑训练的瓶颈,对耐力跑训练产生兴趣,逐渐增强耐力跑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有效达成了耐力跑训练的教学目标。
(二)突出引领性,挖掘跑步训练内涵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通過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跑步训练中,引导学生发现跑步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了解跑步中热爱跑步、在跑步训练中感受到身心合一的愉悦体验、在跑步文化中获得正向的激励和引导,有效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跑步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体育品德。
例如,在训练跑步基本动作要领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教学导入。
师:说说你所知道的跑步明星有哪些?
生1:约翰逊、博尔特……
生2:刘翔、王军霞……
师:同学们知道的体育明星真不少,你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名字的呢?
生3:超出常人的体能和毅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比赛,所以他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生4:尤其是中国的田径一直都是相对比较弱的项目,当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赢得冠军时,让人热泪盈眶,他们的名字自然铭记心中。
师:体育运动体现一种拼搏向上、敢于争先的精神,让我们向这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的人鼓掌。我们没有体育明星的体能,我们也没有机会在奥运赛场上赢得比赛,那是否意味着我们与跑步这项运动无缘了呢?
生5:当然不是,跑步随时随地,非常普及,虽然我们不是明星,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热爱跑步、有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人。
师:你知道有哪些即使不是专业体育运动员出身,但是依然热爱跑步的人吗?
生6:最著名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曾经说过:“跑步,在我迄今为止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有意义的一个。”
……
师:跑步是一项属于大众、属于全民的运动,跑步有悠久的历史,跑步也孕育着人类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美好追求,今天让我们从规范跑步的基本动作开始,认识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有魅力的运动—— 跑步。
对接现实体育,渗透体育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体育明星,使学生对“跑步”这一话题产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分析名人成功原因的过程中发现跑步运动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跑步运动从“明星体育”转向“大众体育”,使学生建立跑步的信心,而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之下对跑步运动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有效开展跑步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效能感,完善跑步训练评价机制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在学业评价方面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结合学业评价标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将多种评价方式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例如,教师采用“四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跑步训练进行评价。一是结合常规教学。设定跑步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有20分为平常成绩,根据学生课堂是否积极参与训练、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二是结合课外活动,设定为20分,根据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和数量完成教师布置的既定课外训练内容进行评分。三是结合期末考试,设定为60分,根据学业标准,参照一定评价数据对学生的跑步训练情况进行评价。四是结合突出表现,对在重大体育比赛或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或有突出表现、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客观考量学习成效,教师立足“四结合”,将评价贯穿于课堂与课外之中,评价内容丰富,既指向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也指向学生跑步训练的技术水平;既关注学生在跑步训练中的情感与心理发展,也关注学生在跑步训练中身体机能的提升,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跑步训练结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较为全面的评价,能够在情感、态度、技能、技术等多方面获得指导和激励,有效增强了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使不同学生个体实现了最大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跑步训练在简单中蕴含着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种因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且用心地将简单的运动变得不简单,在推进中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跑步对中职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化道路奠定基础。
【參考文献】
[1]王晓姣.目标导向下的体育跑步教学思考:以体育高考四项之跑步训练设计为重点展开[J].田径,2021(1).
[2]王和平.高中体育新课程“跑步”教学的三个注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
[3]刘孝博.跑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N].学知报,2011-07-25.
【作者简介】蓝 姣(1984— ),女,壮族,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体育运动训练。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