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延伸方案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本单位施工的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断面大、支护方式复杂、岩层破碎等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及管理办法,实现了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同步进行,保证了施工的效率及效益。
  关键词:井底车场连接处;支护方式;施工方案;安全技术管理
  1 工程概况
  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位于井筒下部,井口标高1240m,井底标高730m,连接處底板标高760m,为南北走向,断面如图1.1,支护方式为锚杆+网片+初喷砼+双层钢筋+浇筑砼。设计总施工长度14m,其中北侧6m,南侧8m,掘进工程量为627.2m3。立井井筒施工时已施工了2米,下一步做延伸工作。
  锚杆为左旋无纵螺纹钢锚杆,Φ18mm,长2000mm,每根锚杆用2支树脂锚固剂固定。网片由直径6.5mm的HPB235圆钢制作而成,面积1000*2000mm。喷射与浇筑砼均用标号PO42.5R水泥,砂为干净的中粗砂,喷射砼用石子为5-10mm,浇筑用20-40mm碎石。受力筋和构造筋采用Φ20mm的HRB335螺纹钢,箍筋采用Φ6mm的HPB235钢筋。
  2 施工方案
  因连接处掘进断面较大,施工困难,且处于断层带,岩石破碎。为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特分如下三个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
  利用井筒提升设备升降人员及材料。对连接处上半部分用一次打眼分次放炮的掘进方式,锚网初喷作临时支护,岩层条件差时打锚索。利用连接处两侧已分别施工2m及“吊盘”搭设工作台,将连接处上半部分施工达到设计尺寸后转入第二阶段工序。
  第二阶段
  提起吊盘至安全位置,在井筒内设置“过桥”连接两侧通行,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将连接处下半部分施工至设计尺寸,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工序。
  第三阶段“自下而上”、“由里向外”按设计要求进行永久支护,绑扎好钢筋后,支设模板并浇筑砼。
  3 安全技术管理
  1、钻爆管理
  (1)连接处掘进用风钻打眼,浅孔光面爆破,两侧连接处同时装药、连线、放炮,放炮前确保所有人员升至地面,并将吊盘及其它设备提至安全高度。
  (2)放炮后将迎头矸石用抓岩机抓到井底水窝,然后用大抓转入吊桶提到地面后用铲车、汽车运至矸石场。
  (3)钻爆实行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200-300mm,巷道超挖量不大于300mm,不欠挖。
  (4)打眼前必须按中腰线划出巷道轮廓线,严格按爆破图表施工。
  (5)开眼时,钎头必须避开残眼和浮矸,落在实岩上。
  (6)为避免断钎伤人,推进凿岩机不要用力过猛,更不能横向用力。
  (7)一定将风管与风钻接牢,并随时注意检查,以防脱落伤人。
  (8)装药时撤出设备机具,切断除照明以外一切设备的电源,照明灯及导线也应撤离到吊盘上。
  (9)在规定的安全地点装配引药,避免与导线接触。
  (10)放炮员、班长和瓦检员实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和一炮三检制度,放炮时井下所有人员撤离到地面。
  (11)放炮后待工作面吹散炮烟,班长和放炮员率先进入清除顶板浮矸活石,“敲帮问顶”。发现瞎炮及时处理:
  a、连线不良者,重新连线放炮;
  b、距炮眼0.3m处另行打眼放炮;
  c、妥善保管未爆的雷管,严禁手拉镐刨,打套眼,严禁干与处理瞎炮无关的工作,班长认为安全后方准工人进入。
  2、“一通三防”管理
  连接处通风采用局部风机供风,采用立井通风方式。
  (1)加强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必须有兼职人员留名挂牌管理,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其它人员不得随意停开。
  (2)风筒要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吊挂平直,无脱节、无破口,矿车和支架不得磨擦挤压风筒,风筒口距迎头不大于10m,以保证迎头有足够的风量,漏风率不超过3%。
  (3)局部通风机要长时运转,无论工作、不工作或交接班都不得停止运转,局部通风机不开时,要把人员撤出。自动停电时,要撤出人员,待查明原因,确认安全后再启动。
  (4)局部通风机必须使用风电闭锁、使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
  (5)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二十九条开启局部通风机的条件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3、防尘管理
  (1)湿式打眼,打眼工佩带防尘口罩。
  (2)放炮后,待吹净井筒内烟雾方可下人。
  4、防火管理
  巷道掘进,采用风钻打眼,锚喷支护,爆破喷雾尘,防火的重点是防设备、缆线和人为火灾。
  (1)电气设备、缆线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用沙子、岩粉灭火。
  (2)因机械摩擦生热、油脂、纱布或其它引发火灾,可利用身边物件,水管直接灭火。
  5、防坠管理
  人员在工作台施工操作时必须佩戴好保险带。连接处过桥焊接搭设要牢固,架设护栏,避开提升设备,人员通过吊桥时要慢行、防坠。
  其它未尽事项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煤矿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
  [2]《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其他文献
摘要:高层建筑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可带来许多结构和施工上的优点,如减小截面尺寸、控制裂缝和挠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裂缝及减轻支撑负担等。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与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现代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越建越大,其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在同一座建筑中,沿房
期刊
【摘要】:东新五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顶管操作井采用不排水下沉钢沉井的施工方法。由于本工程出水口紧邻沙溪河,且地层土质均为细粉砂土,地下水丰富,顶管的操作井经认证采用钢沉井工艺施工。本文主要阐述了钢沉井下沉系数和稳定性的计算、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及防止偏差的方法。  关键词:钢沉井;不排水下沉;水下混凝土封底;防止偏差方法  引言  沉井是给水排水和桥梁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作为深基础的一种构筑物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地位更加重要,剪力墙结构一直是高层建筑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因此,剪力墙结构一直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中,笔者就对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探讨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合理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探讨  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
期刊
摘要:巴洛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随着反宗教改革和君主集权制应运而生的。但是它能存在几个世纪一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在当今地社会环境和新的价值观中巴洛克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找到和正确利用巴洛克生生不息的闪光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也是文章的主要研究內容。  关键词:建筑设计;巴洛克;风格  1 巴洛克艺术概述  笔者理解的巴洛克,它是西方艺术在发展和
期刊
【摘要】经济型小区绿地设计要区分绿地率和绿化率的不同;要重视原生态大树的利用和保护;利用乡土树种和棕榈类能和谐构景;慎用大面积草坪和喷水池。  【关键词】经济型小区;绿地率;绿化率;原生态大树;乡土树种;草坪;喷水池  1 注意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期刊
摘要:城市道路是現代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必须重视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如何创造出与自然景观的完美和谐与统一、符合大众行为心理、功能复合的道路景观,成为道路景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论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道路绿化;附属设施  随着城市的
期刊
摘要:CFG桩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砼灌注成桩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桩体密实度高、环境噪音影响较低、对周围桩间扰动影响较小、特别是适合地下水位以下的高灵敏度地层等特点。该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区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应用非常普遍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关键词:CFG桩;地基处理技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嘉禾车辆段±0.00以上工程,二号线运
期刊
【摘要】:交通工具、交通路网、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营管理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市路网是连接各个要素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像人体需骨骼方能脚踏实地,体内需血液流通方能生机勃发,城市路网的合理布局,城市才能长足发展。城市路网的规划,不仅是满足人们交通需求,它还应保证城市各项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要考虑城市的布局、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因素。  【关键
期刊
摘要: 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是地铁作为地下工程的地面建筑形式,既是车站功能建筑,又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因此,深圳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地铁的功能需求,还需要体现深圳沿海经济特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地铁 出入口 风亭 建筑设计  1 工程总体概述  深圳地铁2号线(蛇口线)工程连接城市东西发展主轴,是特区内第二条东西向轨道交通客运主通道。2号线工程由初期工程
期刊
引言  道路绿化的实施古已有之,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的亚洲,那是在连接印度加尔各达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与左右两侧所种植的三行树木,被称做“大路树”(grand trunk)。而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已种植行道树。《周礼》上说,公元前5世纪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中有许多列树,来往的过客可以在树荫下休息 ;《汉书》记载 :“秦为驰道(驰道指的是城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