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文章的阅读学习能够获取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而通过写作练习则能够有效地切换学生的视角,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阅读;写作;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大主要构建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学習水平具有突出的影响力。二者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习能够获取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而通过写作练习则能够有效地切换学生的视角,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依据,对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水平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读促写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
一、目前高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写作难度的提高加深了学生的抵触心理
基础教育呈现出阶梯型的分布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经验的积累、对外界事物认识范围的拓展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难度会逐步地提升,涵盖的知识量也会出现显著的增大,在这一形势下,许多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和抵触心理。就高中写作教学而言,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难点问题,在以往的写作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写作建立起了一定的固有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但因为小学与初中的写作难度相对较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所以学生的畏难心理表现得不是特别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写作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写作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对写作学习望而却步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积极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关联性不强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教师很少会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写作学习与阅读学习分割的状态,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且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比较机械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了乏味感与枯燥感,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严谨的情况,这种学习状态十分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分离,语文教学的时间也相对要求较多,但高中学生正面临高考,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各科教师对教学时间的使用都极为重视,进而导致语文学科无法通过延长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致使许多教师为确保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明显地加快了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的设置也比较紧凑,甚至出现教学任务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
3.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
高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为保障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很少有人愿意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导致高中写作教学仅仅局限在语文教材的狭小范围之内,学生因阅读面的制约,学生很难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自然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另外,一部分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拥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基础,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学习与生活中普遍存在自律性不强的情况,拥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降低写作难度,以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在面对新知时多数会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学生会放大知识学习的难度,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客观认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对新知的抵触心理是极为正常的,要端正自身的教学心态,而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写作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契合点,以这些契合点为中心展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的束缚,通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文章的阅读兴趣,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以阅读为媒介实现对写作知识的有效内化,从而实现降低学生写作学习难度,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固有认识的目的。另外,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因教师的更换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之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关系协调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与人际关系的感知较为敏感,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紧张,就会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抵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直线下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主动走近学生,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通过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不同意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对教师形象的固有认识,逐步搭建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桥梁,让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以读促写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际的效用,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2.重新规划课堂结构,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在语文学科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关系极为紧密的部分,只有当二者之间构建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时,才能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优势,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性力量。因此,教师应及时地改变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固有认识,明确当下学生的真正需求,勇于尝试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时间的科学分配等方式展现出以读促写的教学优势,打破一成不变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让以读促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切实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详细讲解这一课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向,让学生先对“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有一个相对深入的理解,而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前置性作业,如,“让学生阅读有关感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新闻报道、文章”等,使学生能够提前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素材,为课堂教学预留出更多的信息交流时间,从而实现对课堂结构的有效优化,为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
3.引入多种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汲取与重新构建,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改革的大潮中,但最终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教师在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时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原有的学习进程,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低下的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落实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量的扩充,仅仅以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作为支撑,导致以读促写的教学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之前,先做好課前准备,对学生当下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能力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引入适合学生阅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写作类型与表现手法,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此外,与阅读相比,写作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在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对的自由,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解放,为学生写作灵感的迸发提供机会,逐步地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构建,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写人要凸显个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水浒传》作为这一课以读促写的教学素材,让学生着重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展开研究,并组织学生对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进行广泛讨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在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要以问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引写作的方向,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结合学习的兴趣,逐步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诉求,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发展路径。教师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立足于当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利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模式的优化,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阅读;写作;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大主要构建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学習水平具有突出的影响力。二者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习能够获取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而通过写作练习则能够有效地切换学生的视角,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依据,对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水平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读促写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
一、目前高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写作难度的提高加深了学生的抵触心理
基础教育呈现出阶梯型的分布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经验的积累、对外界事物认识范围的拓展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难度会逐步地提升,涵盖的知识量也会出现显著的增大,在这一形势下,许多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和抵触心理。就高中写作教学而言,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难点问题,在以往的写作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写作建立起了一定的固有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但因为小学与初中的写作难度相对较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所以学生的畏难心理表现得不是特别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写作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写作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对写作学习望而却步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积极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关联性不强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教师很少会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写作学习与阅读学习分割的状态,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且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比较机械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了乏味感与枯燥感,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严谨的情况,这种学习状态十分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分离,语文教学的时间也相对要求较多,但高中学生正面临高考,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各科教师对教学时间的使用都极为重视,进而导致语文学科无法通过延长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致使许多教师为确保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明显地加快了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的设置也比较紧凑,甚至出现教学任务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
3.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
高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为保障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很少有人愿意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导致高中写作教学仅仅局限在语文教材的狭小范围之内,学生因阅读面的制约,学生很难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自然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另外,一部分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拥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基础,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学习与生活中普遍存在自律性不强的情况,拥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降低写作难度,以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在面对新知时多数会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学生会放大知识学习的难度,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客观认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对新知的抵触心理是极为正常的,要端正自身的教学心态,而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写作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契合点,以这些契合点为中心展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的束缚,通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文章的阅读兴趣,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以阅读为媒介实现对写作知识的有效内化,从而实现降低学生写作学习难度,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固有认识的目的。另外,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因教师的更换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之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关系协调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与人际关系的感知较为敏感,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紧张,就会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抵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直线下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主动走近学生,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通过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不同意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对教师形象的固有认识,逐步搭建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桥梁,让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以读促写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际的效用,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2.重新规划课堂结构,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在语文学科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关系极为紧密的部分,只有当二者之间构建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时,才能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优势,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性力量。因此,教师应及时地改变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固有认识,明确当下学生的真正需求,勇于尝试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时间的科学分配等方式展现出以读促写的教学优势,打破一成不变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让以读促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切实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详细讲解这一课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向,让学生先对“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有一个相对深入的理解,而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前置性作业,如,“让学生阅读有关感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新闻报道、文章”等,使学生能够提前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素材,为课堂教学预留出更多的信息交流时间,从而实现对课堂结构的有效优化,为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
3.引入多种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汲取与重新构建,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改革的大潮中,但最终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教师在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时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原有的学习进程,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低下的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落实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量的扩充,仅仅以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作为支撑,导致以读促写的教学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之前,先做好課前准备,对学生当下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能力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引入适合学生阅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写作类型与表现手法,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此外,与阅读相比,写作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在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对的自由,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解放,为学生写作灵感的迸发提供机会,逐步地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构建,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写人要凸显个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水浒传》作为这一课以读促写的教学素材,让学生着重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展开研究,并组织学生对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进行广泛讨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在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要以问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引写作的方向,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结合学习的兴趣,逐步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诉求,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发展路径。教师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立足于当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利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模式的优化,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