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从2011年开始,以改变薄弱村面貌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向全省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从根本上抓基本、打基础、强基层。这些第一书记一脚泥、一身汗,把执政为民的情怀和本领谱写在这片黑土地上,把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良好形象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上,为改变薄弱村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发挥“第一作用”。
第一书记要履行好第一政治责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薄弱村而言,发展任务更为迫切。如果农业不强、农村不美、农民不富,就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书记就是薄弱村的主心骨、领路人,肩负着党组织的重托,承载着农民的殷切希望,帮助村党组织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发展产业、富民强村,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农民的需求有效对接起来,让薄弱村“强壮”起来,第一书记责任重于泰山。
第一书记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既要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又要统筹协调可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善于把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与当地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下功夫,在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在推动先富带后富上下功夫,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上下功夫,在克服经济和文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上下功夫,做到功到自然成。
第一书记要把建设好村“两委”班子作为第一标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浇地常断电,垃圾堆成山”,这是贫穷落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改变这种面貌,不仅要上项目、送资金,更要转观念、留思路,最重要的是建班子、抓人才。第一书记是不是称职,不仅体现在为农村“送鱼”上,还要用是不是“送渔”、能不能培养“打鱼人”去衡量。要通过艰苦而有效的工作,让选派“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有活力”的第一书记标准,成为考量村党支部班子的标准。
第一书记要把激情、本领、风貌展现在第一线。全省围绕如何管理好第一书记,普遍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与第一书记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作出制度性安排,坚持建不好村“两委”班子不撤离、选不准经济发展路子不撤离、热点难点问题不解决不撤离、达不到群众满意不撤离。更重要的是要把薄弱村的农民作为“后天亲人”,带着深厚的感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体味民生,这样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才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从而把制度约束转化为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书记要成为党政优秀人才的第一储备。基层是培育人才的大学校,是锻造人才的大熔炉,是储备人才的大摇篮。通过基层岗位锻炼和实践,能真切地找好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感情的融合点,找准服务基层与群众需求的焊接点,把“接天线”与“接地气”结合起来,把宏观思维和微观实践结合起来。基层实践,作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执行好干部“20字标准”,更模范地遵守和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吹响了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辽宁面临千载难逢的新的历史机遇。机遇总是青睐在艰苦岗位奋斗的人,第一书记正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什么是时代的弄潮儿。
本栏编辑/高文生
第一书记要履行好第一政治责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薄弱村而言,发展任务更为迫切。如果农业不强、农村不美、农民不富,就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书记就是薄弱村的主心骨、领路人,肩负着党组织的重托,承载着农民的殷切希望,帮助村党组织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发展产业、富民强村,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农民的需求有效对接起来,让薄弱村“强壮”起来,第一书记责任重于泰山。
第一书记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既要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又要统筹协调可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善于把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与当地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下功夫,在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在推动先富带后富上下功夫,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上下功夫,在克服经济和文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上下功夫,做到功到自然成。
第一书记要把建设好村“两委”班子作为第一标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浇地常断电,垃圾堆成山”,这是贫穷落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改变这种面貌,不仅要上项目、送资金,更要转观念、留思路,最重要的是建班子、抓人才。第一书记是不是称职,不仅体现在为农村“送鱼”上,还要用是不是“送渔”、能不能培养“打鱼人”去衡量。要通过艰苦而有效的工作,让选派“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有活力”的第一书记标准,成为考量村党支部班子的标准。
第一书记要把激情、本领、风貌展现在第一线。全省围绕如何管理好第一书记,普遍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与第一书记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作出制度性安排,坚持建不好村“两委”班子不撤离、选不准经济发展路子不撤离、热点难点问题不解决不撤离、达不到群众满意不撤离。更重要的是要把薄弱村的农民作为“后天亲人”,带着深厚的感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体味民生,这样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才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从而把制度约束转化为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书记要成为党政优秀人才的第一储备。基层是培育人才的大学校,是锻造人才的大熔炉,是储备人才的大摇篮。通过基层岗位锻炼和实践,能真切地找好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感情的融合点,找准服务基层与群众需求的焊接点,把“接天线”与“接地气”结合起来,把宏观思维和微观实践结合起来。基层实践,作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执行好干部“20字标准”,更模范地遵守和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吹响了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辽宁面临千载难逢的新的历史机遇。机遇总是青睐在艰苦岗位奋斗的人,第一书记正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什么是时代的弄潮儿。
本栏编辑/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