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2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国自主研制的6型71架军机组成4个空中梯队,护卫党旗,悬挂庆祝标语,驭风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达最深情的祝福。15架歼20编队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展示了国防力量空中作战新质能力和强大实力,体现了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来跨越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站在建党百年和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强国。
  建设航空强国是新时代的伟大召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发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号召,亲自擘画航空工业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航空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航空工业企业视察,并对航空工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2 年12 月和2013 年8 月,总书记先后考察了中航通飞珠海基地、沈飞公司、黎明公司等企业,勉励航空工业再接再厉,再创新业绩。2018 年10 月20 日,总书记致电祝贺AG600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成功,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总书记还多次对大型客机研制、航空发动机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航空工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航空工业加快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航空装备形成体系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格局,有力支撑新时代强军目标建设;民机形成“两干(C919 和CR929)”“两支(ARJ21和“新舟”700)”以及AG 系列通用飞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整体腾飞之势;全行业研发能力水平大幅提升,迈上自主创新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聚焦主业、完善治理、提升管理,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航空工业的重视和关怀,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在近乎一张白纸的基础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果断决策、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举全党全国全军之力,优先发展航空工业。经过近30 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基本形成了大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体系布局。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航空工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上了军民结合、内外结合的新发展道路,决策自主研制歼10 战斗机。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航空工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转机建制、改革脱困、轻装上阵,取得轻重两型第三代战斗机和空中加油工程研制等重大胜利。进入21 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国防和经济发展大局,推动航空工业加快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经过70 年的努力,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现代航空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才储备等居于世界前列,具备了航空大国的综合实力,处在了由大到强的跨越发展期。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自立自强和系统创新,以及几代航空人的报国精神。奋进新时代,必须把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号召,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学习领会,放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中整体把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不懈奋斗。
  建设航空强国是民族复兴的伟大召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忧患意识和担當精神,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航空工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勇挑重担、担当作为。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文明形态的每一次更迭,都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兴衰沉浮。人类的活动不断向天空与太空拓展,国家民族的生存安全、发展利益也越来越多地与空、天领域密切关联。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强国,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深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航空工业必须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 年来,一直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骨干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承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重大任务,扎实做好中长期规划,以建设“先进装备体系、领先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数智能力体系”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工业集团,在建设航空强国中勇挑重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建设航空强国是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召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列为一项战略任务,要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启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航空工业也要在这一进程中加快构建精益健硕的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航空工业一直是与“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制造”紧密相连的行业。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度复杂的高科技产业;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机载系统也是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同时,航空工业具有产业链长、投资乘数效应大、辐射性带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带动上下游众多产业协同发展,是大国强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抓手。有研究显示,在航空工业领域每投入1 亿元的研发,可持续产生7000 万元/ 年的产值;一个航空工业项目发展10 年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 ∶ 80,技术转移比为1 ∶ 16,就业带动比为1 ∶ 12;一个新研民机项目,在10 年内可创造出项目自身10 倍以上的产值。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进步,有力带动着先进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制造装备等众多产业的协同共进。在每一次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大潮中,航空工业都被党中央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机、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等加快发展、升级换代,成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与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领域,也成为辐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打压遏制力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发展现代化经济和产业体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增强系统思维、产业思维,发挥航空骨干企业的战略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凝聚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等资源力量,补齐补强航空创新链产业链短板,提升航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保障航空强国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发挥航空工业的“链长”作用,带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我国经济安全,胜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航空强国是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召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党中央确立了到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三步走”战略安排,铺展出新时代强军事业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把装备建设作为强军兴军的战略工程来抓,要求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20世纪以来,飞机的发明和军事应用不仅催生了空军,也为陆军、海军插上了钢铁之翼。制海制陆首先要制空,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逻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因为缺少飞机和无法掌握制空权付出了巨大代价。发展航空工业,建设强大的空中军事力量,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夙愿。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以来,完成了从飞机维修—引进生产—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连续跨越,研制生产大量航空装备,有力支撑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使命引领航空装备加快发展,以歼20 隐身战斗机、运20 大型运输机、直20直升机为代表的“20 系列”装备,成为新时代大国强军的新名片。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式上,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34 型168 架军机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3 型4 架高端无人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标志着支撑陆海空天电多域作战的我国空中力量体系基本构建,为履行强军使命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军事力量加快空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先进航空装备作为首战胜战、慑战止战的核心装备,成为世界大国军备建设的关键领域。航空工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按照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要求,高效推进研制生产和服务保障,为练兵备战、克敌制胜提供好用管用的先进装备。特别要加强预先研究和原始创新,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速装备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助力新时代强军目标胜利实现,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航空强国是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国防科技创新,要求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創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对增强航空科技自立自强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力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航空工业是现代科学技术集大成的工程技术领域,一方面,其发展进步依赖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航空科技创新的需求,又会对国家科技与工业体系形成整体拉动,每一项重大航空项目研制,都需要突破数以百计的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领先创新成果,并向外溢出和辐射。有关研究显示,航空专业技术是50% 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以来,党中央一直把航空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1956 年,中央把“掌握和发展喷气技术”作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5 个主要措施之一。1960 年,中央决策组建中国航空研究院,成体系建设航空科研设计力量,走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1978 年3 月全国科学大会后,航空工业及时确立“科研先行”方针,发布航空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预先研究,迎来航空科技发展的“春天”,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航空科技进入体系性创新阶段,从前期侧重于重点领域和方向的创新突破,进入航空各系统各专业和内外部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航空装备体系化发展,迈进了追求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新阶段,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们迎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而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打压遏制。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这场科技战略博弈中,航空工业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握技术变革趋势,聚焦航空强国建设,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领先创新力”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建新质航空基础科研能力,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航空科技项目,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重大创新成果,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为世界航空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发挥航空高科技发展的需求拉动、成果辐射作用,进一步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担当航空强国使命,努力开创航空事业发展新局面,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祖国历史上,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6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发展航天事业的主力军、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事业的重要论述,注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史明理
期刊
作为人民兵工精神的创造者和忠实传承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丰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着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好军工央企顶梁柱作用。  坚持学史增信  兵器装备集团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对央企使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今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 周年。65 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有力支撑了国防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建设,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航天以其深厚的发展实践基础,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
期刊
彭士禄(1925—2021),男,1945 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顾问,2018年11月离休。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时代楷模”称号(追授)、核工业功勋奖章。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英烈后
期刊
百年奋斗筚路蓝缕,百年艰辛苦难辉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近百年来,人民军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凤凰涅槃过程,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  人民军工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艰苦创业的奋斗史。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充分发挥安源煤矿技术
期刊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就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要“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只有占领前沿、引领前沿,才能实现超越目标。  重大科技工程是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重大科技工程是国家为实现战略性目标,例如,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或者重大工程进展,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实现以局部跃升带动全面跨越发展而设立的
期刊
他1951年选择投身新中国航空事业,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开拓者。择一业而终一生,他把毕生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我国航空产品的科研中,在歼教1、歼8、歼8II等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退休后,他仍初心不改奔腾在航空事业的前沿,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我国飞机研制以及航空产业发展,殚精竭虑,提出许多前瞻性的真知灼见。  他就是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望的飞机设计大
期刊
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学党史赓续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兵器装备集团党组明确指出,中国兵器史作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兵器故事就是对党的精神特质的传承,是对党的历史的生动诠释。兵器故事是红色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兵工故事是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讲好兵器故事就是谱写红色文化的崭新篇章。  中国兵器
期刊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20世纪60年代,在神秘荒僻的安徽广德山坳里,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凭借满腔爱国热情,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始播撒新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  多个“中国第一”曾在这里诞生  1960年3月,中科院581組和上海机电设计院的有关同志,经多次实地勘察,决定在安徽省广德县一个叫誓节渡的山林里建设一个专门发射探空
期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在創业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为核心、以两弹精神为精神标识的两弹文化。两弹文化见证了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源泉,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3+4+X”推进模式 弘扬主流价值导向  面对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中物院党委把加强两弹文化建设融入事业发展全局,战略谋划,统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