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先生百日祭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23日七时五十分,吾友戴维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浏阳中医院辞世,至今日整一百天。惟这百日来,戴维昔日那读书、买书成癖,为著述呕心沥血的种种情形,以及追悼会上亲友为之撕心裂肺、真诚惋惜的情景,至今仍萦绕脑际,时刻催促着我要为挚友写点文字祭奠,或许那样才可多释放一些我痛失良友的悲伤。
  我与戴维的初次相识是在1983年的秋天,那时先师邓潭洲先生尚未调回省社科院,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政理室做编辑工作,我则在人民社辞书编辑室。我们都住在上大垅的省出版局宿舍,邓老师住四楼,我在六楼,我就是有一天晚饭后上邓老师家见到戴维的。那时他才十八岁,小伙子高挑清瘦,隆鼻深眼,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通过邓老师介绍,知道戴维也是浏阳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从小偏爱古文,在浏阳一中读高中时就喜欢中国哲学,儒、释、道的书都看;现在在长沙商业财经学院读二年级,专业课之外就到图书馆去借书,目前正在借阅各家关于《老子》的著述。我很高兴能结识这个年轻的读书友,但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钻研《老子》,还经常向邓老师请教,书信向任继愈、许抗生等哲学家请益,并开始完成其十五万字的《帛书老子校释》初稿。此后我们竟各忙各的,一别而十多年不见。
  1998年正月,戴维第一次访我于岳麓书社宿舍。我们这次聊得很多,知道他1985年专科毕业后分配到长沙小百货公司工作,先后任会计员和会计主办,业余时间不打牌、不唱歌、不游玩,唯一兴趣只在读书、买书,兼及目录、版本和文物字画。会计工作虽胜任有余,但毕竟非其所好,心不在焉。幸而从1992年开始,单位经济效益日渐萎顿,上班已是时停时止,后单位领导干脆来个顺水人情,将这“书痴”作内退办理,按月给点生活费,成全了戴维的一心向学。此后十年,戴维便白天在图书馆、博物馆或书店里读书、查资料,夜间潜心研习,由诸子而经史,无日不有定程。由是不仅读书成癖,而且买书也成癖了,至今藏书已逾万册,且有不少稀见之手稿和珍善本。要买书就得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戴维生性质朴,恬淡寡欲,为省钱买书而连饿两天或不买菜票先买书的事常有发生。对于这一点,他父母和爱妻都很理解,并支持他买书。
  当然,他这次来的目的,是想出版那部早已成形并修订过的《帛书老子校释》。我由于非常看重他这个作者和这部书,便随即同意在社正常出版。不意这本小书出版后,书中那些“不敢藏私”的新观点和解决的疑难问题,竟引起了数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的兴趣和注意,尤对此书《关于帛书〈老子〉甲本中的圆点标志》一篇中的见解褒奖有加,并表示他们研究《老子》将以该《校释》本为参考书之一。此书编后,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就日益频繁,情谊日笃。
  2001年春,我已由社长岗位退下来专事《魏源全集》的编校工作。某日,戴维带着他那部已沉潜钻研了三年的书稿《诗经研究史》到我家,一是谋出版,二是想请我给写个跋(写序已拜托钟叔河先生)。我粗翻了一下书稿,便惊服他那种积年累月在书山“采铜”索隐、细心爬梳的韧劲和硬功夫,深知在学术界弥漫浮躁之气的今天,恐怕也只有戴维这样执着、认真的“书呆子”,才能做《诗经研究史》这样的大学问。而且,他还表示准备将整个经学史都系统爬梳一次,《春秋》、《论语》的史料都已在搜讨。我被他的学术勇气和甘为学术献身的精神所折服,加上同乡、同好、同情的因素,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谋划出版。但考虑到出这种学术著作,出版社是要赔钱的,我刚退下来就要岳麓社赔本出书,肯定不合适。于是我想到了财大气粗的湖南教育出版社,老同学曾果伟在那儿当社长,找他说说或许可以玉成此事。果然,曾果伟和副社长陈民众都愿意支持出版,开头说不给稿费,后来考虑到戴维的经济状况还是给了稿费。不仅如此,2004年他们还支持出版了戴维的第三部著作《春秋学史》。
  也就是在出书的过程中,戴维凭着自己的学术功底和为传统文化研究而献身的精神,赢得了文化出版界诸多人士的关爱和帮助,钟叔河先生是他的忘年交,湖南大学黄梓根博士和陈民众、符本清、寻霖、黄苏民、黎锟等都是他的亲密朋友。《湖湘文库》文化工程启动后,戴维从2006年起就被聘为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特约编辑,负责编校整理了《汉书窥管》、《积微居金文说》、《四库提要辨证》、《湖南地理志》等著作,约三百万字,又负责校点《南史校证》八十卷和《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约一百五十万字。编校工作之余,他还担纲与人合著《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浏阳欧阳氏卷》,为此而搜寻资料,调查访问,三易其稿,终于2010年11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想而知,他这五年间参与《湖湘文库》编辑、校点和著述工作的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是绝非一般编辑所可承担的。
  在此期间,他还承受了编书赶稿和父亲病重的双重压力,经常是住地湘潭、家乡浏阳和长沙三市之间轮转跑,或省亲送药,或查资料,或送校样,忙得身心交瘁。须知他虽出身寒微,工作平凡,但少受庭训,内心高贵,是个大孝子。尤其是他对父亲,不仅平日言行中孝敬有加,而且多次在出书的后记中,不忘要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如在《春秋学史》的后记中,他开篇就说父亲这位“道地的农民”,是如何看重《东周列国志》那部书,如何“眉飞色舞”地为童年的儿子讲述其中的春秋故事,而自己“与《春秋》最早的接触就是听春秋故事”。然后通过叙述自己随父“来禾”耨草所获知的蔓草难除有强大生命力的情形,来说明《春秋》精神也像蔓草的生命一样永远不息,而落笔到“我虽在《春秋学史》中未能传播《春秋》精神,但我相信,《春秋》精神仍在普通人之间传承不息,就像我父亲这样的山野之民也是一样”。戴维早年得过乙肝,2010年冬父亲病重时,他已隐约感到肝病要复发,但他没有上医院,而是抓紧时间将四年前已成形的《论语研究史》一稿修订一过,“亟谋出版”,想让父亲最后还能见到他的这部新书。因为他父亲太看重他的学术成果了,每有新书问世,父亲都是爱不释手,反复品味。不意这次未等及《论语研究史》出版,父亲竟一病不起,没能见到这部新书,后来戴维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而先父见背,不及见矣,痛如之何!”
  父亲去世后,戴维仿古人丁忧守制之规,数月不剃头、不刮胡须。办完丧事后不久,戴维到我办公室来,只见满嘴胡茬,蓬头长发,见面先施礼,然后说:“老师,家父已入土为安,我平生的大事做得差不多了,眼下想的就是要把《论语研究史》印出来,出完了这本书,我真想到寺庙去安心读点书。”我听后有些诧异,一边说他孝心可嘉,但出家大可不必,何况女儿才上中学,一边安慰他出书可以找岳麓书社,并答应帮他给曾德明副社长打电话。随后戴维携稿到岳麓书社,因为德明同志亦是素重学术,所以两人初次谋面却一见如故,当天就签约《论语研究史》一书由岳麓书社正常出版。   无奈天公妒才,戴维的肝痞之疾于2011年夏真的发作了,他不仅不能践行春间承诺加盟湖南大学文化研究院,襄助姜广辉先生撰著《三礼研究史》之事,而且《论语研究史》的校样也只能在重病中审阅。他广州化疗后住株洲妹妹家,我与符本清同志前去探视,他的精神状态与容颜尚可,每天服药之外还坚持看书、散步。家人劝他多休息、少看书,他还说看病治疗是医生的事,吃饭看书是我的事。不过,他这次已将原收集好准备校点的《曾运乾集》书稿资料带到株洲,自知难以完成而转交给我整理。后来他又转院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我与夫人同去看望,他已因肝腹水每天抽出1000CC血和水而瘦小了很多,令人十分心痛。我只好安慰他耐烦治病,说著作也出了四五种了,无须后悔了。不料他听后强打精神说:“老师,天加寿年,我写到九十岁都写不完。”我自知失言,同时感到非常惋惜,因为他才四十七岁呀!
  无奈病魔无情,这次探视后不出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他妹妹发来的噩耗,后来又收到她们的讣告,请于12月26日上午九时到浏阳市城南荷花福泽园参加戴维的追悼会。我与符本清同志准时到场了,庄重肃穆的灵堂,四周墙上挂满的挽联、条幅,特别是灵堂内外泣不成声的亲友,这一切都使我感到震惊。为什么一个平头百姓、民间学人的离去,能牵动整个家族、家乡、同学、朋友和湘湖文化界诸多人士的心?为什么来自北京、广州、宁波、杭州和长株潭的文化界、学术界朋友吟诵的诗词、联语会如此的真诚情深?有的说“读书种子去了,三湘痛失斯人”,有的说“立身是真君子,传世有好文章”,有的说“廿五年著就信史堪称司马,数十载修成大德可比颜回”。我则曰“作史纶经著苦辛,一生功业在书林。秉性早传存朴厚,素心终始见真淳”。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都深知戴维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真正的读书人,一个不为稿费、不评职称、更不为升官的真学者,而且是一个誓为学术献身已著作多多的大学者。戴维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许他的著作人们不一定都喜欢读、都看得懂,但人们却都那么敬重他、仰视他,这也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还有很强的生命力,“文化兴国”还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生在世有很多种活法,可能有人会认为戴维那种为学术研究而苦行僧的清贫一生太不值了,但我却非常钦佩戴维不断追求的人生高境界,认为其学养之深厚,境界之高远,或许是时下好多衔名赫赫的专家教授只能望其项背的。西人罗素的人生哲学,浓缩在“吾之三愿”之中,即:“吾生三愿,纯朴却激越:一曰渴望爱情,二曰求索知识,三曰悲悯吾类之无尽苦难。此三愿,如疾风,迫吾无助飘零于若水深海之上,直达绝望之彼岸。”戴维的一生同样受着这三种激情的支配。他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女儿和兄弟姐妹,还真诚无比地关爱着他的师友和亲朋。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他在临终遗言中还这样写道:“《论语》‘启予手,启予足’今临终始得索解,死亦足矣!”这“启予手,启予足”,是《论语·泰伯》篇中曾子临终召门弟子说的话,“启”即《说文》“视也”,是看的意思,句意为:大家看着我的手,看着我的足,这受之父母的身体手足保全无损,我从今而后再不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担惊受怕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之始,戴维临终仍惟恐愧对父母,对曾子的话真正索解,可见其对父母的孝敬眷爱之情是何等之深!他一生对于知识的追求,自不必再赘说。至于“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虽生活在最基层,一生低调、清贫,似乎已“弱势”到无力再去关爱、怜悯别人的苦难,但凡接触过他的人却都知道,只要你有为难或困难之事,他知道了,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你;而且因为他人缘好,待人真诚,愿意帮他给你共同解难的人多,你的为难或困难问题最终总会由他或他的朋友帮助解决的。这就是戴维力所能及的“怜悯”和大爱。所以我总认为,戴维的人生虽然苦短,但他活得充实,活得有境界,而且乐在他不断追求的事业中,他的不朽著作和为学术献身的精神必将长留于人世。
其他文献
传统的建筑安全事故预测模型一般是在历史事故的相关数据上建立的预测模型,但是它们普遍没有分析事故的成因。而本文建立的结合事故成因分析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先分析近
城区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它不仅是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关键。本文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的规划建设为例,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和资料分
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的高层住宅规划布局——围合式和行列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HOENICS软件对其风环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得出在广西的亚热带地区通过在底层设置架空层,可起到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兴的轻型碳基电发热涂料为主体的长寿命、合理工况电压电墙暖,对该产品的技术路线及其在智能、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详细阐述。在建筑智能化新时
初识倪萍,是在去年中国文联举办的一次画展上。记得那天名人云集,明星荟萃。唐国强、姜昆、张铁林、张金玲、李嘉存、赵忠祥、朱军、孙晓梅等足有百余位名人悉数到场,并且都有书画作品展出。  两个大展厅,一眼望去数百幅名人字画挂满墙上,异彩纷呈,各具特色,难分伯仲。但倪萍的画卓尔不群,颇显个性,尺幅虽都不大,却十分突出,令人眼睛一亮。然而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她走到一辆小铃木车前和许多人话别,我好奇地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