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发掘,方法指导,机会把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的确,“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识”。实践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理性思辨得以深入、真情实感得以升华,最终使学生达到“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进行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心中更好地学习语文,展示才能,张扬个性。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指导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发掘语文实践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1.发掘基本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最好的语文实践资源,课内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过去,语文教学工作限于课本、课堂、囿于教案、作业,给富有人文内涵、情感底蕴的语文课程上了一道“紧箍咒”,使教而落窠、学而乏味。为了利用好课内实践资源,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教师指导与学生操练相结合的紧密度,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融合的和谐度,让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参与课内实践,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如,讲完《荷花》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悟荷花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我策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荷花,开个小小荷花展;让学生动口读一读有关荷花的诗词,举行小小朗诵会,最后,让学生利用收集的相关材料出一期手抄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整个活动过程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其中,使学生眼看、口动、脑想、手练,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阅读实践和语言实践能力。
  2.发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动手感悟实践的能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语文的天地和资源,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大语文观”,要让语文走向儿童生活,走向社会,就是阐释了这个道理。社会和家庭生活实践是学生的亲为力、感悟力培养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语文又是生活的不可或缺工具,是生活的浓缩和再现。因此,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展现语文背景,使生活与语文二律互动。如在教学《日记一则》时,我针对班内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自己赚钱。过后,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我总以为爸爸妈妈赚钱很容易,所以平时花钱一点儿也不心疼。今天,我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彻底改变了看法:原来,每一分钱的背后都流淌着辛勤的汗水……”学生在一次小小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是理性的感悟。可见,生活资源深度发掘,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3.发掘有益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索实践能力。
  自然环境的广博性,给人类带来了情的触发和美的熏陶,它是有益的语文实践资源。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关注人类、自然、环境”,将他们带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学生去感受日月星辰的宏浩、体会鸟鱼虫的生趣、感悟昏沙荒漠的悲凉、领悟生态平衡的紧迫。大自然就是语文的“大课堂”。在这“大课堂”里,学生审美力、探索力得到实践,求知欲、创造欲得到激活。如,我在讲完《海底世界》一文后,开展“海底探秘总动员”主题活动,有的带来了珍贵的海洋生物模型、图片;有的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海底奇闻;有的描绘了未来的海底世界……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体验了“海”的魅力,拓展了“海”的知识,丰富了“海”的语言,同时体味着想象的神奇。这就是自然环境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的功效。
  4.发掘宝贵的历史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辨扬弃实践能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和宝贵,且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历史素材。因此,语文实践要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加以发掘和利用,对学生进行思辨、扬弃能力的培养。如,组织学生探访古建筑、收集民谣、拜访名人、走访老红军老游击队员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一方面体验了历史文化苍桑之美,激发爱国爱家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思辨,丰富了学习语文所必备的历史知识,学会了扬弃。
  5.发掘开放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沟通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延伸到学校、家庭,语文教育应主动与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实现“一体化”。网络资源是一种开放性的语文实践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声像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借助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语文实践变得无时空限制、更有情趣。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与实践,进行网上阅读、网上搜集资料、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活动,拓展学习渠道,丰富语文素养。另外,计算机有快捷而强大的信息搜集、存贮和处理功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提供了条件。如,我在教学《恐龙》一课时,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轻松学、有自主选择权的学习氛围。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开放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开放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在开放中搜索、筛选了时代的信息,在开放中实践着学习做时代的主人。
  二、正确指导实践方法,为学生铺筑践行道路
  1.指导学生自主性实践活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做到“三自”:一是自主地选择课外实践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时空,以激发求知的内驱力;二是自由地参与实践活动,无拘无束地进入主角,以张扬个性;三是自我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以迸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实践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做到“三到”:一是实践活动指导要到点,二是跟踪检查要到位,三是语文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要到面。
  2.指导学生合作性实践活动。
  语文合作实践活动,旨在形成团队探究精神,聚合群体才智,激发共同兴趣,达到交互渗入,共同进步。在指导学生合作实践时,教师必须注意合作意向性和层次性交融。如,“出黑板报”是一项合作性实践活动,会写的当主编、会画的当美工、阅读面广的当资料员、学习仔细认真的当校对员。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实践,人人都充当重要角色,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目的。
  3.指导学生探究性实践活动。
  语文探究性实践活动,对于启迪学生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指导探究性实践活动的关键是探究问题的创设。主要是创设一些递进式的探究问题,将学生逐步引入揭示奥秘或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情境。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学生或教师可提出:①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②怎样把这条鱼放掉?③如果不把这条鱼放掉,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随着问题不断递进,学生不自觉地融入了“问题情境”中,激起了探究欲望。
  三、精心把握实践机会,为学生创设探究条件
  1.把握语文教学机会进行实践。
  要根据课文教学内容或进度适时有意识地创造实践机会,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补充。新教材增加了反映亲情的文章,我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亲情浓于血”系列活动。学生踊跃参加,有的写《给亲人一封信》,有的唱《常回家看看》,有的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诗,有的讲《沉香救母》的故事,等等,均沉浸在亲情的氛围里,探究“为什么亲情有这么大的力量?”等问题。
  2.把握其它学科教学机会促进语文教学实践。
  语文不是单一、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语文实践活动应软化学科的界限,配合其它学科教学进行。如信息技术课正在教学网络知识与运用,此时,可安排学生从网络上下载语文资料,从而增加实践机会。又如数学课教学统计时,也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观察,统计校园的树木,了解树木的名称、种类、特性,增强环保意识。
  3.把握校内外活动机会进行实践。
  校内外活动机会很多,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最好机会。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并加以指导。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可安排学生当小记者、播音员等;六一文艺汇演,让学生自编自导节目等等。学生通过亲力亲为,语文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4.把握时事机会进行实践。
  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对学习语文极为有益。结合时事开展实践活动,是时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了解时事,把握时机,及时组织实践。如,四川遭受地震时期,将学生组成“小小宣讲团”,到各班巡回宣讲地震知识,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相关信息,又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总之,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是要“懂”,更重要的在于“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掘实践资源,把握实践机会,精心指导实践方法,从而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舞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并运用实践经验,探求运用语文的规律,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学习研究任务型课堂教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实例,重点讨论在准备和实施《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八课 “A Famous Monastery”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并简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应掌握的策略。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实施过程 实施策略    一、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教学前的准备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
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如何在一周短暂却宝贵的40分钟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在课程规范化,教师专业化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学生,让家长,让同仁深刻领会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便成了所有一线信息技术老师的期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也无疑成为最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教师要走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前沿,明确职责,与时俱进
摘 要: 在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项目化教学成败的关键。作者结合制图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重点对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应用。  关键词: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 任务导向型 自主学习 教学指导模式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
摘 要: 在巴金小说中,高觉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作家让觉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激流和高公馆等一系列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真实地写出了觉慧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写出了他从幻想到成熟,从浅薄到深沉,从胆怯软弱到坚实勇敢的思想转变过程和艰难而又痛苦的新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组合的艺术典型。  关键词: 长篇小说《家》 高觉慧 现代意识 传统观念    长篇小说《家》(《激流三部曲》之一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分层教学就是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我国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它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牛津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摘 要: 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和问题所在,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点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网络教学 优越性 存在问题    新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上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面对变化,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适应现代教育,跟上时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其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对策与建议,并进一步强调了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高校专业结构 关系优化    教育经济学认为,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结构决定着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又反作用于经济结构。[1]为此,在研究一所地方高校专业结构问题时,应将其置于当地区域经济的
摘 要: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良好习惯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幼儿时期。大班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不仅是形成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而且对他们将来人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兴趣、独立性、学习习惯的养成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以使家长、教师及社会对幼儿期,特别是对大班时期幼儿习惯的培养
在学生个性发展愈来愈受到关注的今天,许多教育的改革者们呼唤着个性化的教学魅力能回归校园。魅力,就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而教学的魅力,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启迪力。它能够激励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音乐教师的教学魅力,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因素。  一、个性的魅力  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