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儿童保健是对儿童进行整体、全面、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我国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 000万新生人。儿童健康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卫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我国的中医具有非常丰富的儿童养生保健方法和经验,因此做好儿童中医保健工作,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儿童疾病的防治水平。这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也是儿科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1、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的特点
我国的儿童保健始于2O世纪50年代,经历了儿童保健的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网底建设,在强化优生观念、提高孕产期保健和儿童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筛查、积极开展计划免疫、消灭传染病及儿童的”四病”防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回顾我国儿童保健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起步晚、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儿童保健队伍整体水平较其他学科的低;2)学科年轻儿童保健学科是从儿科与公共卫生专业发展起来的,学科水平仍显得不成熟;3)重视足、投入少政府十分重视,建立的儿童保健三级网发挥了优势,但在过去投入的财力、物力相对较少;4)对象广、范围宽我国保健的对象是面对3亿多儿童,儿童保健的业务范畴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营养、疾病防治等相当广泛;5)发展快、成绩大近十年儿童保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儿童健康促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各地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还比较大。
2 中医儿童保健研究现状
中医是中华民族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文化精髓,在护养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在先辈护养生命的基础上,如何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到儿童保健中,发挥中医“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的优势特色,必能为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福祉。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20世纪70年代,由王琦及其团队提出并创立的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划分为9种基本体质,并提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3个研究体质学说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运用中医药进行儿童保健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少儿体质研究在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纯阳”学说,“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之体”学说4个阶段。钱乙的“五脏六腑,成而末全,全而未壮”,万全的“五脏有余不足”论,吴鞠通的“稚阴稚阳”说高度概括了儿童体质的不足性。《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日:“恣食甘肥生冷,不能运化,则胃肠积滞矣。”《温病条辨·解儿难》日:“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都说明小儿体质具有可变性。《大生要旨》指出:“小儿出生,形骸虽具,筋骨甚柔,气质未实,尤木之柔条楔梗,可使或曲或直或府或抑也。”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高度可塑性。总之,儿童相对成人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不足性、可变性、可调性。因此成人的体质分型并不适用于儿童。
当代医家对儿童体质及保健亦有较多论述,呈现百家争鸣之态。殷英的“两体论”是以脏腑阴阳八纲辨证为基础,将0~3岁儿童体质分为平和体质和偏颇体质,再次把偏颇体质分为心肝有余(热体)和肺脾不足(寒体)两大类。并提出“辨体养子”的保健理念,包括辨体施膳、辨体施养,对重度偏颇的孩子还给予辨体施治。结合历年文献资料分析,我国中医儿童保健发展较晚,且存在不足:① 儿童体质辨识未形成统一标准;② 现有的保健模式均把儿童作为整体进行健康指导,未根据其特有的生理特性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划分;③现有资料“ 多着眼于如何对儿童进行体质辨识之后“对质下药”,停留在临床用药治疗方面,并未上升到预防保健层面,又或者有预防保健方面的内容,但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的保健模式。因此,如何全方位发展中医儿童保健事业,就成了儿科工作者新的使命。
3 中医儿童保健发展方向
2011年,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其中儿童保健内容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指出:“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根据卫生部规范中要求,提出了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的保健模式。然而儿童的生长发育始终处于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少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具有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因此,应根据小儿体质的形态特征、脏腑功能的个体倾向性及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总结出各自规律,从而划分出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类型,据此,归纳出形成该体质的先天、后天因素,推导其发病及病机突变特点,继而指导中医进行预防保健。
在此基础上提出“辨体保健”这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儿童保健理念。所谓“辨体保健”,即以中医体质辨识法为基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体质给予个性化的保健措施,比如饮食、运动、情志疗法、中药、外治法、推拿等,以建立更人性化、更便捷、更能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儿童保健模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在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的同时,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多途径指导儿童保健就成了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新命题。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儿童保健中的不足,结合中医思想,提出对健康儿童进行中医预防保健的新理念“辨体保健”,以发挥中医“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特色优势,从而消除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以培育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新一代。
[1] 杨玉凤. 当今儿童保健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2013,21(1)1-3,5.
[2] 施萍.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一)[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6):11—14.
儿童保健是对儿童进行整体、全面、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我国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 000万新生人。儿童健康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卫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我国的中医具有非常丰富的儿童养生保健方法和经验,因此做好儿童中医保健工作,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儿童疾病的防治水平。这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也是儿科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1、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的特点
我国的儿童保健始于2O世纪50年代,经历了儿童保健的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网底建设,在强化优生观念、提高孕产期保健和儿童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筛查、积极开展计划免疫、消灭传染病及儿童的”四病”防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回顾我国儿童保健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起步晚、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儿童保健队伍整体水平较其他学科的低;2)学科年轻儿童保健学科是从儿科与公共卫生专业发展起来的,学科水平仍显得不成熟;3)重视足、投入少政府十分重视,建立的儿童保健三级网发挥了优势,但在过去投入的财力、物力相对较少;4)对象广、范围宽我国保健的对象是面对3亿多儿童,儿童保健的业务范畴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营养、疾病防治等相当广泛;5)发展快、成绩大近十年儿童保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儿童健康促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各地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还比较大。
2 中医儿童保健研究现状
中医是中华民族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文化精髓,在护养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在先辈护养生命的基础上,如何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到儿童保健中,发挥中医“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的优势特色,必能为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福祉。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20世纪70年代,由王琦及其团队提出并创立的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划分为9种基本体质,并提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3个研究体质学说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运用中医药进行儿童保健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少儿体质研究在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纯阳”学说,“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之体”学说4个阶段。钱乙的“五脏六腑,成而末全,全而未壮”,万全的“五脏有余不足”论,吴鞠通的“稚阴稚阳”说高度概括了儿童体质的不足性。《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日:“恣食甘肥生冷,不能运化,则胃肠积滞矣。”《温病条辨·解儿难》日:“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都说明小儿体质具有可变性。《大生要旨》指出:“小儿出生,形骸虽具,筋骨甚柔,气质未实,尤木之柔条楔梗,可使或曲或直或府或抑也。”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高度可塑性。总之,儿童相对成人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不足性、可变性、可调性。因此成人的体质分型并不适用于儿童。
当代医家对儿童体质及保健亦有较多论述,呈现百家争鸣之态。殷英的“两体论”是以脏腑阴阳八纲辨证为基础,将0~3岁儿童体质分为平和体质和偏颇体质,再次把偏颇体质分为心肝有余(热体)和肺脾不足(寒体)两大类。并提出“辨体养子”的保健理念,包括辨体施膳、辨体施养,对重度偏颇的孩子还给予辨体施治。结合历年文献资料分析,我国中医儿童保健发展较晚,且存在不足:① 儿童体质辨识未形成统一标准;② 现有的保健模式均把儿童作为整体进行健康指导,未根据其特有的生理特性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划分;③现有资料“ 多着眼于如何对儿童进行体质辨识之后“对质下药”,停留在临床用药治疗方面,并未上升到预防保健层面,又或者有预防保健方面的内容,但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的保健模式。因此,如何全方位发展中医儿童保健事业,就成了儿科工作者新的使命。
3 中医儿童保健发展方向
2011年,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其中儿童保健内容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指出:“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根据卫生部规范中要求,提出了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的保健模式。然而儿童的生长发育始终处于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少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具有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因此,应根据小儿体质的形态特征、脏腑功能的个体倾向性及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总结出各自规律,从而划分出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类型,据此,归纳出形成该体质的先天、后天因素,推导其发病及病机突变特点,继而指导中医进行预防保健。
在此基础上提出“辨体保健”这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儿童保健理念。所谓“辨体保健”,即以中医体质辨识法为基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体质给予个性化的保健措施,比如饮食、运动、情志疗法、中药、外治法、推拿等,以建立更人性化、更便捷、更能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儿童保健模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在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的同时,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多途径指导儿童保健就成了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新命题。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儿童保健中的不足,结合中医思想,提出对健康儿童进行中医预防保健的新理念“辨体保健”,以发挥中医“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特色优势,从而消除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以培育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新一代。
[1] 杨玉凤. 当今儿童保健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2013,21(1)1-3,5.
[2] 施萍.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一)[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