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趣缘群体的特征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缘群体是指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大致相近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之中。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了寻求身份和情感认同,他们往往在虚拟空间中寻找,这也促使了网络趣缘群体的扩大。百度贴吧作为其成员之一,呈现着网络趣缘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网络群体的再度中心化、圈子化等特点。
  【关键词】趣缘群体再度中心化圈子化
  列菲伏尔曾断言,“(社会)空间就是(社会)的产品”。①汪民安在其著作《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中论述空间与社会的关系时曾说:“社会形成与创造了空间,但又受制于空间,空间反过来形塑着社会构型。社会与空间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基本的辩证关系。”②网络虚拟空间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网络趣缘群体是虚拟空间的产物。对网络趣缘群体的研究,划分其所属群体类型,掌握它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群体类型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并利用这一群体实现社会整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网络趣缘群体的起源
  趣缘群体指那些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大致相近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们通过结成群体实现身份认同和体现自我价值。网络虚拟空间因匿名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逐步解构着传统的社会空间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被各种物质性的东西所异化,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于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自我认同的空间。罗自文教授对网络趣缘群体的定义是:“所谓网络趣缘群体,则是指一群对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有特定兴趣爱好的人,主要藉由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而构建的‘趣缘’共同体。”③从不同的网络平台上看,有QQ群、百度贴吧、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
  对人感兴趣的网络趣缘群体主要指粉丝群体,粉丝群体是网络趣缘群体的主要类型。他们通过为名人建立贴吧,设立微博账号等了解名人的动态,表达自身对这些名人的看法,如百度宋茜吧、路过的一只吧(韩娱吧)等;对事感兴趣的网络趣缘群体指对网上热点事件关注度高的群体,如天涯论坛中的“百姓声音”,热门事件记录吧等;迷恋物的网络趣缘群体指那些对高科技产品、科学等感兴趣的群体,如果粉、果壳网等。本文对百度贴吧的爆料贴进行文本研究,探讨该类型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特点。
  二、百度贴吧爆料贴的特征
  1、爆料贴的文本分析
  爆料贴主要是指爆料明星和所属公司小道消息的帖子。对爆料贴的分析可以很容易解构贴吧的传播模式。楼主以一个主题发起话题,其他用户参与讨论、跟帖,有时也参与爆料,这样一层层的搭建帖子。
  本文以百度贴吧中的“kormb74”吧为例进行文本分析。该贴原是路过的一只吧里的爆料贴,因其粉丝众多,于是它的粉丝又建了另一个贴吧,以供楼主爆料。其中加精置顶帖为“哇!还真有0.0”,该贴回复贴有21151个,其中kormb74为意见领袖,负责主要爆料,向其他人提供粉丝所关心的信息,其他成员以不同的ID来参与讨论或向楼主提问。由于该楼主是韩国SM公司的化妆师这一身份加之爆料的内容真实可信,经得住网友检验,该贴遂被加精。该贴从2014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28日总共有5574层楼回复,其中楼主回复楼层为436贴,此贴还在持续更新中。以2014年1月27日这一天为例,楼主发布31个贴,其中有404个顶贴,67个回复楼主或层主的帖子,也就是说有超过14%的回合是两两对话模式,属于人际传播的类型,其余86%的回合属于大众传播模式。当然这其中还有不少潜水用户,他们往往选择不发言,因此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2、爆料贴等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点
  (1)网络趣缘群体的再度中心化。网络传播已经从web l.0到web2.0。从交互技术看,web l.0是网站以用户为主,而web2.0是以P2P为主。在P2P技术结构中,中心的意义被大大弱化甚至完全消解。去中心化的特点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网络传播结构的扁平化特点也会进一步凸显④。这种情况在群体规模较小、群体成员联系紧密的网络趣缘群体中较为常见,但在群体规模较大的群体中却出现了再度中心化现象。
  再度中心化的表现是意见领袖的出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中发现了意见领袖的存在,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常常为其他人提供信息、建议,并时常发表自身见解,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在百度贴吧特别是爆料帖子中,意见领袖的形象会常常出现,并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贴吧的口号是“为兴趣而生”,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其聚集起来的群体有广泛性、异质性、匿名性等特点,群体成员平时联系不频繁,很难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往往因为同一个话题而聚集在一起讨论。比如在路过的一只吧的爆料贴中,一个楼主发起帖子,爆料韩娱圈的艺人信息,随即引来网友围观。网友根据其爆料的真实性来决定是否继续跟随。如果该爆料人所爆料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就会引来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向楼主提问,有的网友还会将该帖子发布到其他网络平台。网友对这一类型的爆料人统称“大神”,以表达对爆料人的仰慕和尊重。社会学学者认为,中心化的社会组织是科层制结构的一种表现,而科层结构是与权力相关的,权力是跟资源相关的。由于像百度贴吧这样聚集起来的网络趣缘群体比较松散,为了使组织的活动,和发起的话题产生热议效果,这往往需要网络管理者和网络精英的参与⑤。同时像百度贴吧这样的网络虚拟社区会设立一定的等级制,其中等级越高的人往往是最活跃,并且最具话语权的,他们手中掌握大量信息源,在话题专业性、管理权限等方面更有资源,因而他们在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担当意见领袖,对群体行为产生导向作用。
  (2)重新部落化。麦克卢汉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由“部落社会”到“脱部落社会”再到“地球村”,实现重新部落化。在口语时代,人类属于部落社会阶段,人们活动受听力物理的局限,只能在狭小的部落空间之中,保持着比较亲密的关系。后来社会的发展,文字以及印刷术的普及,人们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听力等因素的局限,可以分散到世界各地,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疏远起来。但是随着电子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它们以及时性、多媒体性等特点使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越来越近,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现在看来麦克卢汉的寓言有其合理性。人们的“重新部落化”不只是受媒介的影响,还有社会化因素在起作用。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阐述,中国是一个由血缘、地缘结成的社会,人们世世代代在以血缘关系结成的社区里生活、繁衍生息。地缘是血缘关系的投影,“‘生于斯,长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是血,决定了他的地。”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离开家乡去城市谋生,在陌生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割裂。失去了根的人们在城市中游荡,找不到自身的身份认同。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产生正符合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活跃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个趣缘群体,寻找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观相近的伙伴,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寻找社会认同的过程。于是人们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又重新开始了部落化。
  百度贴吧的创立正是基于人们的这一需求。一方面,新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感到迷茫,于是向虚拟空间寻求安慰;另一方面,粉丝热也推动了网络趣缘群体的聚集。粉丝们为及时了解偶像信息,他们就在百度贴吧这一平台上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部落。人们在形成一个个部落的时候,也聚集成了一个个的圈子。这就涉及到趣缘群体的另一个特点圈子化。
  (3)以“圈子化”为特征的传播方式。
  网络趣缘群体就如同扎根在虚拟社区的文化部落,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拢在一起,上演着一幕幕生动的文化实践,由此建构出类型多样的兴趣“圈子”。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在百度贴吧中,有13个大的分类类目,分别为娱乐明星、爱综艺、看电影、追剧狂等,这些类目下面又分为很多小的类别,这些类别就构成了一个个“圈子”,如小清新电影吧、经典电影吧等。人们融入一个个的圈子过程是具有选择性的、持续的累积过程。一开始,人们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不同途径,根据个人价值观加入趣缘群体。并通过潜水和浅层面的交流互动来寻求认知,以消除自身的不确定性。继而在互动中找寻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一旦人们能够从中找到认同感,其行为就会变成仪式化的行动,比如在百度贴吧中的表现就是定期签到。
  结语
  百度贴吧作为网络趣缘群体的重要分支,它包含了网络趣缘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浅析了其部分特征,它所具有的其他重要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网络趣缘群体应互联网而生,它们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些群体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探究其传播特点与传播模式,以掌握其影响程度,对管理网络虚拟社区,构建和谐网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①②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③罗自文,《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研究——基于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4)
  ④石磊、吴海燕、李安宁,《P2P技术及对互联网的影响》[J].《电脑技术与安全》,2005(24)
  ⑤张宛丽,《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1)
  ⑥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和白领作为新浪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在微博平台上主动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因网络隐私信息泄露引发的案例已屡见不鲜。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目前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隐私信息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隐私信息行为的动机。研究发现: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隐私信息的行为比较普遍;微博普通用户主动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的原因包括情绪表达、社交需要、快速便捷地传播信息
优秀的时政类杂志常常是以独到的观点、独特的语言、洗炼的文字吸引读者,而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杂志的成功与否,其装帧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版面设计不仅能吸引人的眼球,增强人的阅览欲望,更能从艺术设计上提升杂志的品味和档次,提升杂志的品牌魅力。  《决策》杂志自创刊一路走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探索适应读者悦读,适合杂志读者定位的视觉形象和版面风格,努力做到形象出众、
【摘 要】1959年,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对“自我呈现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每个人总试图在社会情境中保持适当的印象,以求得到肯定的评价。社交网络出现后,人们逐渐将社交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系统来构建自己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行为的研究,总结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使用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特征和效果,探索了“自我呈现理论”的新意义和在网络时
【摘 要】近年来,社交化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为网络口碑的集中地及发散地。笔者选取社交化电子商务为研究对象,以目前发展最好的两个网站“蘑菇街”和“美丽说”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口碑传播策略、口碑传播的优劣势,希望从口碑传播的角度给社交化电子商务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口碑传播 社交化电子商务 消费者行为  在网购繁荣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不再仅仅依靠商家的广告促销,而是更倾向于听
【摘 要】尼克·库尔德里的新著《媒介·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对当今数字媒介背景下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析。该书通过分析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术理论,深刻解析了“数字化民主”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媒介力量”的学术理论。本文从数字媒体和社会理论、网络社会与政治、媒介文化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予以重点解读。  【关键词】库尔德里 数字媒介 媒介文化  2012年,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介传
【摘 要】本研究从海峡两岸各选了一份代表性报纸,从篇幅、标题、题材类型、题材来源、评论类型、语言风格等六个方面,对两报在同一时期的社论进行内容分析,以探查两岸报纸在言论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两报在议题重点和题材来源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各自的操作模式也都比较稳定;但在子议题侧重点和操作多样性等方面,两报又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可望相互借鉴。  【关键词】社论 比较研究 内容分析  经典传播理论认为,大众
【摘要】传统纸媒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处于全面防守之势。纯文学类副刊作者和读者流失速度加快。淮北日报在坚守纯文学孤城的同时,泛文学类副刊异军突起,为纸媒副刊突围找到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本。  【关键词】地市报坚守纯文学逆袭  站在新时代堤岸上的媒体从业者都知道,任何媒体形态都可能被替代。只不过,纸媒在今天,更靠近寒冷的高纬度,所以最先感受到冷风来袭的,也是纸媒。  中国地市报,做为世界报纸业界的奇特的
【摘 要】粉丝作为一种特殊的受众,不仅是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同时也兼具生产者的角色。粉丝往往会根据共同的爱好在互联网上自愿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并利用这个共享的平台进行粉丝文本的生产。本文选取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百度贴吧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分析粉丝们在百度贴吧里的互动交流以及他们生產出的各种粉丝文本,从而对他们的文本生产行为进行归类梳理,并试图探讨粉丝从事文本生产的意义与动机。  【关键词】网
【摘 要】新媒体带来一场新的传播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本文试图从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分析党报话语权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重塑党报话语权。党报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中必须实现“两步走”:一是影响目标读者的议程,二是影响其他媒介特别是新媒体的议程。针对媒介间议程设置的“溢散效果”,本文提出,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将(非主流媒介)“倒逼”转为(主流媒介)“倒灌”,党报才能成为媒介中的“意见领袖”,发
今年,在那鲜花烂漫的春天,我又重游了大粮山。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怎能不使我向往呢?  从远处仰视大粮山,是一片片翠绿的树林与蔚蓝的天空交织成的一幅壮丽的图画。我们走到大粮山广场,只见广场东西各有一座古建筑,建筑前有一个喷泉池。广场中央有一个大鼎,前面写着“和谐鼎”三个字,鼎两旁各有一根盘龙柱,柱上的龙刻得栩栩如生。  广场前面有许多依山而建的台阶,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