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亟待提高教育效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对国外著名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经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全球视野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当前,提高高等教育效率,注重内涵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审视
1.提高效率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教育效率的角度衡量,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保持卓越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它能够培育、吸引和保持来自世界各地最顶尖的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发达国家,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约为15%~20%,但中国仅为5.5%。中国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日本的8%、韩国和美国(不包括工程师)的15%。[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竞争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教育效率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实现中国教育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在教育规模增大、投入增加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途径。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实现教育从规模增长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转变的重要途径。从教育效率的角度衡量,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成为广受关注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必须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纲要》提出,“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要确保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效益,真正发挥教育在促进国力提升和人才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关注教育效率问题,必须关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3.研究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21世纪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的国家创新战略和竞争力计划中,都毫不例外地强调创新人才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的三大支柱——现代科技、现代金融和现代法制,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占人口和人力资源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借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进而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有效建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个性培养和自主发展,重学历轻能力,重复制轻创造。当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以知识传输和教师传授为主,学生缺乏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成长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法存在偏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过程上,存有专业和知识面比较狭窄,教育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制度的规范性过多,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有限等问题。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启发研讨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仍比较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这些都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学习缺乏自主性,偏重功利性,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的学生面临选择骤然增多、空间急剧扩大后无所适从的困惑和迷茫,缺乏自主选择能力,需要入学指导;面临从习惯于被动接受、僵化思维转变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挑战,需要学校创造宽松多元的环境,教师转变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启发研讨、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面临从关注学习、分数、考试到开始思考和关注自身的未来,以及社会现实和就业压力,需要关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平衡。
4.大学的制度创新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我国的大学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在招生、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自主权,改革创新的空间有限,动力不足。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空间和动力不足,创新理念、能力和方法欠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过多依赖知识性考试;综合性多元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多样化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可以说,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世界知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生源选拔兼具高标准与灵活性
世界上优秀的大学在生源选拔方面,一般都是坚持高标准的。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生源选拨就相当严格,只有加州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进入加州大学学习,约为加州整个高中毕业生总数的12.5%,而能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概只有1%。普林斯顿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指标有4项:头脑质量(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品格质量(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能力、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起领导作用的潜力。剑桥大学副校长尹·莱斯里讲道,在录取学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潜力,“面试中,考官可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有潜力”。[2] 2.课程设置旨在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世界上优秀的大学都有自己的主专业或特长专业,并注重挖掘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于社会科学,学院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社会学、人类学、法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几十年来一直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大多数专业要求或允许学生选修学院内开设的专业以外的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开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其更具广博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克服现实存在的专业划分过细的现象,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更加灵活、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人才。
3.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培养
国外大学多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剑桥大学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讲座型、讨论型、实践型、辅导型的授课方式,也有独立研究、实地考察和访问学习、出国留学、实务工作等形式。东京大学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授课教授在课程的相关领域一般有长期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也以授课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主,教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基本概念,一般要求学生选课前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研究生的课程一半课时是实验或去企业参观实践。
4.教师选拔考核任人唯才,灵活进出
国外大学优秀教师的选拔更多地注重才学,而非论资排辈。英国华威大学在选拔教师时,注重考察教师在本专业所进行的研究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招聘优秀教授并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自由,更注重发挥年轻大学没有老牌大学那种人才拥挤、论资排辈的“人才负累”的优势。哈佛大学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聘任标准、终身聘任制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挑选教师,不分肤色、种族、国籍、性别、年龄,只看应聘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加州理工学院为了避免近亲繁殖,90%以上的教授来自于其他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并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5.学生管理评价注重平时表现,考察方法多样
国外优秀大学在学生管理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并且考察方法多样。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生考试分大课和小课,大课考核为笔试,主要考察知识结构和论述能力,小课考察方法多样,包括平时课堂参与、上课发言、提问、当堂测验、课堂口头报告、课后作业和最后的口试、笔试。哈佛大学的考核评分通常会根据出勤率、历次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几方面的情况而定。研讨课一般没有考试,成绩主要由出勤率占30%,两篇短文各占15%,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书评文章占40%。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多数课程的评价通常都会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起来,平时成绩基本会占到最终成绩的70%,期末成绩主要以考试为主,侧重检测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1.要注重创新生源选拔模式,更有效地选拔优秀生源
当前,国内大学的生源选拔主要还是由高考成绩来决定。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招生的公平、公正,但高考制度本身也需要改革,需要建立统一高考与多元考试相结合的考试体系。近年来,国内大学的招生制度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在不断增加,大学在选拔生源方面采取越来越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华约”“北约”“卓越联盟”等招生联盟的成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大学招生选拔制度的改革。国内高校要更多地借鉴国外知名大学的经验,结合中国教育国情,通过切实有效的选拔方式,让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到大学。同时要保证招生的公正、公平,不能损害考生的切身利益。
2.要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目前还较为统一,反映在几乎统一的专业名称和课程名称上。在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可谓是多种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例如,哈佛大学提供近3,500门课程和超过40个本科学习领域,其中许多都是跨学科的。每名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新生课程,学生自己决定开始本科学习的层次和速度。[3]
同时,国外大学注重专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哈佛大学在四年本科教育阶段,每名学生须完成专攻领域课程(平均占学生课程总量的一半)的要求以及普通教育课程(约占课程总量的1/4)的要求,剩下1/4课程量可以从大学提供的课程中任意选择。这些都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如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协调专业课程结构,开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等。
3.要强调启发式教学,改变大学教师评价机制
不可否认,中国的大学有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为大学提供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但大学课堂给人更多的印象是“沉闷”。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国内的大学更多地注重科研评价,对教学不够重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忙于学术事务,忽略了教学事务。二是因为扩招之后学生数量增加,而师资力量跟不上来,导致大学只能更多地采用“大班教学”,根本无法实施师生互动。总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是中国众多高校的迫切任务。同时,国内大学还要改变大学教师的评价机制,要全面考察教师的能力水平,而不单单是考察其科研能力。
4.要创新师资引进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考察
目前,国内高校师资引进的力度还不够,在引进世界一流师资、促进师资间的国内国际交流等方面有难度。“自产自销”“四世同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国外知名大学一般都有意回避本校毕业生,而是让他们去别的部门或机构历练出一定成绩后,才能调回本校工作。同时,国外知名大学很好地将学生平时学习与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而国内众多大学目前还主要是以考试为主。很多课程期末交一篇论文或设计即可修完,容易导致学生应付了事,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内高校在创新学生评价体制、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方面,也需要借鉴世界知名大学的经验。
本文系2011年度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科学研究类项目《世界城市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参见“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其缺乏”,载于《新民晚报》2010年11月15日。数据为2010年11月14日在沪举行的第九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年会亚洲分会上透露的数据。
[2]蔡蕴琦,张琳. 斯坦福大学校长: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还需20年[N]. 扬子晚报,2010-05-03.
[3]哈佛大学官网:http://www.admissions.college.harvard.edu/about/learning/concentrations.html,2012-09-29.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关键词:全球视野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当前,提高高等教育效率,注重内涵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审视
1.提高效率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教育效率的角度衡量,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保持卓越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它能够培育、吸引和保持来自世界各地最顶尖的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发达国家,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约为15%~20%,但中国仅为5.5%。中国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日本的8%、韩国和美国(不包括工程师)的15%。[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竞争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教育效率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实现中国教育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在教育规模增大、投入增加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途径。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实现教育从规模增长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转变的重要途径。从教育效率的角度衡量,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成为广受关注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必须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纲要》提出,“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要确保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效益,真正发挥教育在促进国力提升和人才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关注教育效率问题,必须关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3.研究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21世纪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的国家创新战略和竞争力计划中,都毫不例外地强调创新人才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的三大支柱——现代科技、现代金融和现代法制,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占人口和人力资源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借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进而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有效建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个性培养和自主发展,重学历轻能力,重复制轻创造。当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以知识传输和教师传授为主,学生缺乏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成长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法存在偏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过程上,存有专业和知识面比较狭窄,教育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制度的规范性过多,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有限等问题。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启发研讨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仍比较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这些都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学习缺乏自主性,偏重功利性,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的学生面临选择骤然增多、空间急剧扩大后无所适从的困惑和迷茫,缺乏自主选择能力,需要入学指导;面临从习惯于被动接受、僵化思维转变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挑战,需要学校创造宽松多元的环境,教师转变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启发研讨、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面临从关注学习、分数、考试到开始思考和关注自身的未来,以及社会现实和就业压力,需要关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平衡。
4.大学的制度创新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我国的大学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在招生、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自主权,改革创新的空间有限,动力不足。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空间和动力不足,创新理念、能力和方法欠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过多依赖知识性考试;综合性多元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多样化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可以说,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世界知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生源选拔兼具高标准与灵活性
世界上优秀的大学在生源选拔方面,一般都是坚持高标准的。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生源选拨就相当严格,只有加州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进入加州大学学习,约为加州整个高中毕业生总数的12.5%,而能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概只有1%。普林斯顿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指标有4项:头脑质量(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品格质量(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能力、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起领导作用的潜力。剑桥大学副校长尹·莱斯里讲道,在录取学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潜力,“面试中,考官可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有潜力”。[2] 2.课程设置旨在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世界上优秀的大学都有自己的主专业或特长专业,并注重挖掘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于社会科学,学院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社会学、人类学、法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几十年来一直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大多数专业要求或允许学生选修学院内开设的专业以外的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开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其更具广博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克服现实存在的专业划分过细的现象,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更加灵活、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人才。
3.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培养
国外大学多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剑桥大学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讲座型、讨论型、实践型、辅导型的授课方式,也有独立研究、实地考察和访问学习、出国留学、实务工作等形式。东京大学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授课教授在课程的相关领域一般有长期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也以授课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主,教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基本概念,一般要求学生选课前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研究生的课程一半课时是实验或去企业参观实践。
4.教师选拔考核任人唯才,灵活进出
国外大学优秀教师的选拔更多地注重才学,而非论资排辈。英国华威大学在选拔教师时,注重考察教师在本专业所进行的研究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招聘优秀教授并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自由,更注重发挥年轻大学没有老牌大学那种人才拥挤、论资排辈的“人才负累”的优势。哈佛大学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聘任标准、终身聘任制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挑选教师,不分肤色、种族、国籍、性别、年龄,只看应聘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加州理工学院为了避免近亲繁殖,90%以上的教授来自于其他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并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5.学生管理评价注重平时表现,考察方法多样
国外优秀大学在学生管理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并且考察方法多样。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生考试分大课和小课,大课考核为笔试,主要考察知识结构和论述能力,小课考察方法多样,包括平时课堂参与、上课发言、提问、当堂测验、课堂口头报告、课后作业和最后的口试、笔试。哈佛大学的考核评分通常会根据出勤率、历次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几方面的情况而定。研讨课一般没有考试,成绩主要由出勤率占30%,两篇短文各占15%,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书评文章占40%。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多数课程的评价通常都会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起来,平时成绩基本会占到最终成绩的70%,期末成绩主要以考试为主,侧重检测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1.要注重创新生源选拔模式,更有效地选拔优秀生源
当前,国内大学的生源选拔主要还是由高考成绩来决定。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招生的公平、公正,但高考制度本身也需要改革,需要建立统一高考与多元考试相结合的考试体系。近年来,国内大学的招生制度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在不断增加,大学在选拔生源方面采取越来越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华约”“北约”“卓越联盟”等招生联盟的成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大学招生选拔制度的改革。国内高校要更多地借鉴国外知名大学的经验,结合中国教育国情,通过切实有效的选拔方式,让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到大学。同时要保证招生的公正、公平,不能损害考生的切身利益。
2.要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目前还较为统一,反映在几乎统一的专业名称和课程名称上。在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可谓是多种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例如,哈佛大学提供近3,500门课程和超过40个本科学习领域,其中许多都是跨学科的。每名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新生课程,学生自己决定开始本科学习的层次和速度。[3]
同时,国外大学注重专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哈佛大学在四年本科教育阶段,每名学生须完成专攻领域课程(平均占学生课程总量的一半)的要求以及普通教育课程(约占课程总量的1/4)的要求,剩下1/4课程量可以从大学提供的课程中任意选择。这些都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如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协调专业课程结构,开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等。
3.要强调启发式教学,改变大学教师评价机制
不可否认,中国的大学有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为大学提供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但大学课堂给人更多的印象是“沉闷”。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国内的大学更多地注重科研评价,对教学不够重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忙于学术事务,忽略了教学事务。二是因为扩招之后学生数量增加,而师资力量跟不上来,导致大学只能更多地采用“大班教学”,根本无法实施师生互动。总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是中国众多高校的迫切任务。同时,国内大学还要改变大学教师的评价机制,要全面考察教师的能力水平,而不单单是考察其科研能力。
4.要创新师资引进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考察
目前,国内高校师资引进的力度还不够,在引进世界一流师资、促进师资间的国内国际交流等方面有难度。“自产自销”“四世同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国外知名大学一般都有意回避本校毕业生,而是让他们去别的部门或机构历练出一定成绩后,才能调回本校工作。同时,国外知名大学很好地将学生平时学习与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而国内众多大学目前还主要是以考试为主。很多课程期末交一篇论文或设计即可修完,容易导致学生应付了事,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内高校在创新学生评价体制、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方面,也需要借鉴世界知名大学的经验。
本文系2011年度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科学研究类项目《世界城市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参见“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其缺乏”,载于《新民晚报》2010年11月15日。数据为2010年11月14日在沪举行的第九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年会亚洲分会上透露的数据。
[2]蔡蕴琦,张琳. 斯坦福大学校长: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还需20年[N]. 扬子晚报,2010-05-03.
[3]哈佛大学官网:http://www.admissions.college.harvard.edu/about/learning/concentrations.html,2012-09-29.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