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考级,请慢些走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文斌 主持
  主持人:朱文斌,广东汕头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本刊特约主持人。
  讨论者:盛凤麟,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政协江西省委委员。
  薛农基,江西省教委《教师博览》编辑部主任。
  孙亦平,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
  主持人:如今,儿童考级非常普遍,各种乐器、舞蹈、唱歌、绘画,还有英语过级考试,名目繁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对儿童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来谈谈他们的看法,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如下。
  
  儿童考级现象为什么越来越热
  
  主持人:近年来兴起的考级、考证热,由成年人为主转到儿童也热衷于此道,这当然是家长起了作用。据我所知每年有一大批青少年和儿童参加这类考试,包括各种器乐考级、英语考级、围棋业余段位考试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考级不断升温?
  盛凤麟:儿童考级热的确在全国都很盛行,就音乐方面(主要指乐器考级)来说,更是如此。据统计,江西省约有近万名儿童在学琴,每年参加这方面考级的约有两、三千人次。一般来说,儿童4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学琴,家长热衷于这种智力投资,主要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艺术修养。规范他们的文明行为。
  薛农基:儿童考级热的出现,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的前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超前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小抓孩子的教育,抓他们某项技能的培养,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孙亦平:我的孩子今年7岁了,两年前开始学小提琴演奏,今年也准备考级,所以我作为“考级儿童”的家长,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当初我为什么让孩子去学这学那,主要是想培养她的能力。能力应该具备多方面才行,有些能力先天不足,可以培养。比如孩子开始胆子比较小,我让她到语言表演班学习了一个学期,效果就很明显。至于学了某项技能后让孩子去考级,是为了检验一下学习的效果。
  盛凤麟:考级一方面对儿童的艺术技能等是一个检验,另一方面也是检验教师的教法是否正确、系统、科学的一个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儿童考级已逐渐趋于规范化、科学化,逐步走向成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这也是家长乐意送孩子去学技能去考级的原因之一吧!这些年来,考级教材不断修改、逐步少儿化,以寓教于乐为宗旨,陶冶情操,给儿童增强艺术感性。有实效,当然就会有吸引力。
  孙亦平:考级除了能够检验孩子的艺术水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以及不怕苦不怕难的学习精神。开始我的女儿感到有点难,后来越学越轻松,所以我才准备让她去考级。
  主持人: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很多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去学这学那,于是他们也让孩子去学,目的是不落伍。同样一个道理,这些家长在孩子学习班级中,看到别的孩子都去考级,因此也赶着自己的孩子去考级。这部分人为数还不少,正因为如此,儿童考级便越来越热。
  考级中的观念误区与错误做法
  
  主持人:有的家长抱着让孩子成名成家的目的,让孩子们去考级,因此打骂孩子的事常有发生。成名成家本身无可非议,但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因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极少数。
  盛凤麟:确实,由于教师、家长的急于求成,孩子过级不是一级一级循序渐进地往上考,刚刚过了一级就要求他们考三级甚至四级,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这是一种误导。孩子不但基础没有打好,而且心理负担也很重,整天就会郁郁寡欢。
  孙亦平:功利主义现象确实存在,我听一个家长这样“鼓励”孩子练钢琴:“好好练吧,将来像老师这样,坐在家里就可以大把大把赚钱。”孩子这么小,如果经常这样灌输“金钱”意识,将来怎么得了?
  薛农基:还有一种错误做法,有的家长为孩子学一技之长,倾其所有,钢琴近万元一台咬咬牙也买,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像那些“老三届”的家长,就有省吃俭用、四处奔波借债买钢琴的。有些家长,十多年来,为孩子考级,把自己全部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指望他们能够成名。自己事业上耽搁了不说,最终留给家长的仍是“失望大于希望”。这种情况,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孙亦平: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她开导我说,就要舍得投入,然后才会心疼钱,才会把孩子逼出来。这种观念和做法我不赞成。心疼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精力与金钱,为此就变本加厉逼孩子学,甚至打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摧残。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流传,考到多少级的孩子,将来在高考和就业方面有许多优惠条件,这更促使了“儿童考级热”的升温。这个错误的观点必须纠正。
  盛凤麟:有些学校确实为了以后的需要,对一些文艺、体育尖子实行特招,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不能以偏概全当作一种普遍现象。
  薛农基:高考录取中,对考级的是否有优惠,我特意打电话询问了省高招办有关负责同志,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规定。当然,有些学校制定“土政策”,对一些有特长的人,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应另当别论。作为整个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对大部分儿童来说,今后立足于社会不能仅靠这些专门的艺术技能。千万不能把考级看成是一种终极价值的追求,期望太高常会失望。
  主持人:既然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可不可以让儿童多学几项技能,多参加几个门类的考级呢?
  孙亦平:有这样一位家长,让孩子学画画,然后再学写作,又学围棋,还学过电子琴。这个男孩学来学去,没有一样学得特别好的,即使去考级,我看也很难过关。让孩子样样都学,样样都去考级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薛农基:从儿童自身素质和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具备某些专门天赋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而要具备多项专门天赋的,那更是罕见了。因此,家长强制性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对孩子是一种精神上和体力上的负担。
  
  不要让考级成为儿童新的负担
  
  主持人:儿童考级既然如此之热,自然倍受人们关心。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考级有助于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少人深表忧虑。有关人士因此呼吁,不要让考级成为儿童新的负担。
  孙亦平:首先要减轻儿童考级的心理压力,家长不要把考级当成头等大事。我就是这样对孩子的辅导老师说的,慢一点不要紧,考不考级无所谓,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技能和吃苦精神。
  薛农基:除了心理压力,还有体力上的负担要减轻。现在很多小学,还是采用传统教育的那种模式,学生的家庭作业布置得特别多。孩子放了学回家,拼命做作业,好不容易才把作业做完,又要开始练琴、学画画之类的,就连星期六、星期天也塞得满满的,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儿童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味地从事某项专长方面的训练,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是不行的。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考虑儿童兴趣。
  主持人:素质教育与专项技能的培养是否存在矛盾?
  盛凤麟:其实并不矛盾,具有科学头脑的家长肯定会认清这个问题。比如艺术才能的培养,增加了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有利于素质教育。不过,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艺术条件、天赋不一样,所表现出的才能更不一样,培养起来一定要“有的放矢”。
  主持人:我认识一位儿童,她因为要参加舞蹈考级,训练占去了大量时间,结果功课耽误了,学习成绩下降得比较厉害。因此她对我说,考级是一种负担。功课与考级的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呢?
  盛凤麟:实际上,这种矛盾是因家长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造成的。技能训练优秀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好。艺术修养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技能训练就可变成一种娱乐,是繁重学习的调节,也就不会变成负担了。要让孩子们自觉地训练,而不是强压他们训练,这样“包袱”也就没有了。
  薛农基:学生的负担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的“高压”政策,这种“高压”做法,正如一棵小树受到强压会变畸形一样,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还是前面说过的,家长的成名成家思想不要太重,摆正心态让孩子学,儿童的压力就减少了。另外,辅导教师也要注意,很多专项技能教师为了创名气,吃牢这碗饭,在训练时布置的任务太多太重,也是加重儿童负担的原因之一。应该多教方法,讲究适度。
  主持人:儿童考级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家庭,而且这股“考级热”还在升温。尽管考级已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对于家长和辅导教师来说,确实应该讲究方法,注重素质培养,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责任编辑/韩春萌)
其他文献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侵入亚洲大陆,古城南昌已是滴水成冰的时候,南半球的悉尼已进入盛夏,中午的阳光和早晚的海风使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明艳动人。    情人港·婚礼·唐人街    在悉尼繁华的闹市区近旁,有一座美丽的港湾,官方命名“达令港”,当地人都习惯地称之为“情人港”。这天,我们一行十余人,在东道主——澳洲中华书店杨小姐陪同下,来到情人港。  这是一个凹入陆地的深水港口,名为情人港,并非顾名思义的两人世
期刊
“沙龙”是法语SALON—词的译音,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巴黎的名人(特别是名媛贵妇)常爱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沙龙”的人,多为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和评论家等等。他们志趣相投,会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歌舞,一边呷着饮料,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促膝谈心,无拘无束,各抒己见。  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沙龙”有着重要的功能和地
期刊
一位年轻而漂亮的小姐走进了一家商店。  “老板先生,请问这种布的价格是多少钱?”  “小姐,不贵,不贵。”老板不怀好意地说:“一个吻,可买一米布。”  “老板,真的不贵,我要10米布。这是我的地址,请你们送去,由我祖母来付帐。”    每人都拿根牙签    罗伯兹一家人正准备吃晚饭,站在窗边的女主人突然对丈夫说:  “瞧!约瑟夫,你的朋友们来了,我估计他们都没有吃晚饭!”  “快,快!”男主人随即
期刊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高楼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8年以来,上海以年均184幢的速度递增,1992年正式突破千幢大关。1997年突破2千幢大关。昔日长期雄居“大哥大”地位的国际饭店,在申城的高度早已排到100位以后。  大上海确实在“日长夜高”。不过,在金茂大厦封顶前,上海,或许可以说中国还没有世界级高度的高楼。  目前,地下3层、地上88层、高420.5米、投资达5.4亿美元的金茂大厦作为中国第
期刊
市招用语谜趣多  敖耀寰    市面上的广告五花八门,店招用语也各显特色。有的灯谜作者以此为素材,制出许多引人入胜的市招谜。现撷取几则,以飨同好。  不要临时抱佛脚(市招用语四字)供应早点  “平时多烧香,不要临时抱佛脚”是民问流传的熟语。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早作准备或留有余地。此谜用反扣法而承启上句之意。“不要临时抱佛脚”即要平时多烧香,谜底别解为“供(祭供、烧香)应(该)早(一)点”扣合。使“供应
期刊
1978年当一些人对香港前途产生“信心危机”,卷资离港的时候,一位“神秘富豪”却毅然移居香港。这位“神秘富豪”就是被称为“世界糖王”、“酒店业巨子”的郭鹤年。    上篇:“世界糖王”之路    南洋最有势力的华人组织“马华公会”80年代中期出现政治、经济危机,会长陈群川被捕受审。开庭那天,一位长者坐在后排旁听。记者问长者是干什么的,他回答说“卖米的”。不久法庭传出郭鹤年出2000万新元保释陈群川
期刊
“有声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无声”的手语价值并非人人皆知。其实手语在人类交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耶鲁大学语言学教授亚伯拉罕的统计表明,在人类的语言交流中,作为“无声的世界语”的手语所占的“表意比重”约为21%。而在南欧的一些国家,例如意大利,所占的比重竟高达27%。  事实确实如此。凡是到过意大利的人,在公共汽车或游览车的司机座位旁都会看见过这样的告示:“请您不要同司机攀谈,因
期刊
明朝建文帝即位时,方孝孺被召为翰林侍讲,旋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朝廷政事多向他咨询。当时的诏檄文字多出其手。他曾主持修《太祖实录》,命为总裁;著有《侯城集》、《逊志斋集》等。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京师(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去向不明。由于方孝孺是建文帝的亲信重臣,朱棣先将他逮捕下狱。朱棣准备登基时,又将他开释出狱,宣他上殿受命草诏。  出狱后,方孝孺身穿孝服,一进殿堂,
期刊
法兰西世界杯已经如火如荼地踢了一个多月,世界上32支一流的球队在拿破仑的故乡一一上场献艺,他们身后尾随而来的一大片球迷也纷纷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在绿茵场之外尽展各自的文化风采和民族个性。一天好几场世界一流比赛的现场直播,电视、报纸对球星球迷五光十色活动连篇累牍的报导,使得苦盼了四年之久的中国球迷们在大过其瘾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意识到中国足球文化与世界杯的关系。    中国球迷:世界杯
期刊
剥皮诗,亦称剥体诗。它在形式上,把前人有影响的诗句巧加改动,其内容则取自作者所处时代与社会的生活画面;在感情色彩上,以调侃、嘲讽为主要基调。  “剥皮诗”始自何时何人,无从查考。所见较早的几首剥皮诗是讽喻那些偷情却又十分惧怕老婆的懦夫。  唐代诗人李频的《渡汉江》诗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不知何人将此诗一剥,成为:  外遇姻缘绝,三冬复一春。  近床情更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