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势态分析、根本出路与中长期方案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nam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解决就业的主要路径来看,发展农业、国有和集体企业、大企业、社区就业、吸引外商投资等,有的会继续从中挤出劳动力来,有的即使能增加就业,但也从根本上改观不了失业率将会很高的局面。一个国家,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每千入企业数量在40~60个,65%~8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惟有大力发展几千万个中小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而发展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的关键是有没有以千万计的创业者。就此,作者提出紧急制定和实施“21世纪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并就这一重要计划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
其他文献
清代国家设官止于州县。州县之下的基层社会何以运作,或者说州县官如何实现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历来为治史者所关注。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掀起一股乡村社会研究的热潮。最负盛名的、也是最为系统化的研究当属萧公权、张仲礼、瞿同祖等华裔学者。他们通过对地方社会运行的制度梳理,普遍认同士绅阶层在乡村控制中的国家和乡村的中间人角色。
期刊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从而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然而,现行制度下的个人账户能否真正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值得探讨。文章以浙江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考察对象,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省的资料,借助保险精算理论,讨论在一定的待遇系数下,投资回报率与个人账户基金可支付年限的关系;在一定的投资回报率之下,个人账户基金可支付年限与待遇系数的关系;在不同待遇系数下,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能否达到目标替代率。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社会保障的几个理论问题产生较大分岐,在一些观点上甚至完全相对立。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四个方面的争论与分岐进行了概述。
中国灾害史的研究视野,受到中国王朝更迭—灾害增加的互动范式以及中华帝国注定失败论范式的双重影响,从社会史及文化史层面深入探索中国灾害史的实证性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选取史料特征不太显著的方志传记入手,研究其中隐含着的灾害体验的社会文化内容,并进而探讨中国灾害史的研究方法。
清代各类职官表,是新修《清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学士乃“居六卿之首”“职司赞襄”,故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对《清史·大学士年表》的编纂,尤为重视。大学士始置于唐代,宋明因之。清自太宗崇德元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顺治十五年(1658),复改内三院为内阁,其后多有变动。康熙九年(1670),遂成定制。
期刊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个寒暑,短暂而又漫长。创业之甘苦,学海之浮沉,师友之聚散,世事之往复,一缕缕如烟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说这3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实在并不仅仅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但是,清史所建所以来,不说别的,仅以科研工作而言,30年间一共出版了244部专著,发表了2000余篇论文,连同主编的各种书籍、资料、古籍整理、译著等等在内,学术成果达两亿四千余万字之多,这却是所有现在以及曾经在清史研究所工作过的老师和同志们,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埋头苦干,辛勤劳作,共同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