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良琛干了10多年,还是个普通干部,很想往上走一走。可他跟胡局不太熟,总不能上去就要官呀。更何况他还听说胡局油盐不进,就更不敢贸然行动了。
  这天下午,他从外面回来,正赶上胡局也从外面回来,停下车子上了楼。胡局的车边还有个空车位,他就把车子停到胡局的车边。他下了车,见胡局的车边掉落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忙着过去捡起,按说应该马上还给胡局,可他动了动心眼儿,就偷偷藏进了内衣兜里。
  晚上回到家,苏良琛才拿出那个信封来看。信封上写着胡局家的住址,收信人就是他的名字,寄信人却是《风俗传说》杂志社。苏良琛从信封里抽出一本杂志来,正是最新一期的《风俗传说》,再一看目录,大吃一惊:有一篇老牛湾神仙井的稿子,竟然是胡局写的。哟,真想不到胡局还有这爱好呢!
  苏良琛一口气把故事读完了,不觉暗暗竖起了大拇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胡局文采斐然,能把传说故事写得这么好看。他眼前一亮,馬上有了个主意。那话怎么说来的,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只要投其所好,就不怕他不上套。
  风俗传说。苏良琛拍手笑道:“天助我也!”
  他老婆听到了,不知道出了啥事,赶紧跑过来看。见他自己在那里笑,问道:“傻乐啥呢?神经病啦!”苏良琛说:“你准备一下啊,周末咱们回趟老家。”他老婆一愣:“你怎么忽然想起回老家啦?”苏良琛说:“看看我奶奶。”
  周末,苏良琛一家就回了老家。他的老家,在极为偏僻的旧城县孟姜台村。掐指算来,苏良琛都有3年没回来了。他奶奶和爸妈见到他们,高兴得手忙脚乱。老爸带着宝贝儿子去村里耍,媳妇帮着老妈做饭,他则缠着奶奶,让奶奶给他讲老故事。苏良琛的奶奶已经90岁了,可身体好,耳不聋眼不花,脑子更是出奇的好使,记得许多故事。她就一个一个讲起来。苏良琛一边用录音笔录,一边简单地记着要点。
  两天的工夫,苏良琛记下了10来个故事。回到家,他就认真地整理起来。整理好了,他又选出两篇看着不错的,进行润色加工。完后,他就寻到了《风俗传说》杂志社。编辑见有作者来访,很高兴,也很热情,但看过了苏良琛的稿子,眉头就皱起来了。苏良琛忙着问道:“哪里不合适啊?你就直接说吧。”编辑有点儿勉为其难地说:“这两个故事,跟聊斋里的差不多呀。”
  苏良琛不觉一惊:“还有这事儿?”
  编辑点点头,这才跟他说,聊斋里有许多故事,现代的读者并不知道。所以,要进行传说故事的收集和创作,就要先把聊斋读一遍,有类似的就不要写了。苏良琛点点头,然后试探着问道:“有个叫胡跃进的作者,你认识吗?”编辑点点头说:“我们没见过面,但经常在微信上聊天。他是我们的骨干作者,经常发稿呢。怎么,你认识他?”苏良琛忙着点点头说:“我认识他。那就请他指点我好了。”编辑高兴地说:“有他指点当然好了。我也希望你能早日写出好作品。”
  苏良琛从杂志社出来,暗暗为自己的计策得意着。他并不是要发表作品,而是要和胡局拉上关系。编辑就是他硬拉上的线。回到局里,他瞅个胡局闲着的工夫,就拿着自己那两个稿子溜进了局长办公室。胡局正在电脑上看着什么,见他进门,忙着招呼道:“小苏啊,什么事?来,坐下说。”
  苏良琛说:“胡局,我真没想到,你还是文学高手呢!前两天我给《风俗杂志》送稿子去,编辑对你是大加赞赏,还推荐让我跟你来请教呢。”胡局的秘密被苏良琛讲出来,愣了愣,然后就兴奋地问道:“怎么,你也喜欢民间传说?”苏良琛说:“是啊,喜欢呢!”他把那两篇稿子送到胡局面前:“你看看,我写的!”
  胡局接过稿子来,快速地看了一遍,然后就说道:“小苏,要想写稿,得先看看聊斋,还有相关的杂志,不能类似。”听说要看聊斋,苏良琛有些犯愁。胡局看出来了,就说道:“我家有书,你晚上去拿一趟。看完了,心里就有谱儿了。”苏良琛笑着说:“好啊!”
  晚上,苏良琛赶到胡局家。胡局很高兴,不光借给他一套聊斋看,还给他讲了民间传说的创作精要。那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还要让故事曲折生动。胡局娓娓道来,苏良琛仔细听着。不知不觉,就很晚了,苏良琛这才告辞出来,心里一阵喜。能到胡局家作客的,没有几个人啊。
  周末,苏良琛又带着一家人回了老家。这回,他跟奶奶说明白了,别讲聊斋了,说说咱村附近的山呀水呀树呀有啥传说吧。奶奶露出豁牙来,脸上的皱纹也堆到一起,连连点着头说:“有啊,有好些呢!”
  奶奶说,苏良琛就记,然后按照胡局给他讲的精要,再进行构思创作。然后他又挑了两篇感觉好的,送给胡局过目。胡局看了,又提出了意见,哪里应该突出,哪里应该弱化。苏良琛就按胡局的意思改。
  半年后,苏良琛就有一篇稿子在杂志上刊发了。苏良琛高兴呀,买了一份礼物给胡局送去。不想,胡局一看到礼物,脸就拉下来了,生气地说道:“小苏,你这是干什么?”苏良琛忙着说:“我这可不是送礼啊,是对老师的感谢。胡局,你不知道,我奶奶听说她讲的故事上了刊物,高兴得一宿没睡着觉。要没有你悉心指导,这个故事怎么能上刊呢?”胡局缓和了脸色,说道:“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礼物绝对要拿走!”胡局说得斩钉截铁,苏良琛不好再勉强,只得把礼物拿走了。
  苏良琛和胡局走得很近,这事儿很快就在局里传开了。苏良琛暗暗得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啊。过了年,又有几位老领导退休了,空出来的岗位,还是从局里选。可名单公布出来,还是没有苏良琛。他就不明白了。但这事儿又不能明着问。更让他尴尬的是,他还得坚持他的爱好。不然,胡局觉得他是为了当官才借着爱好之名接近自己的,那也太功利了,对他印象不好,影响他的将来呀。他只好坚持着,等着下一批吧。
  几年下来,局里提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可就没有苏良琛。苏良琛也郁闷,但又没有办法。他也是架在那儿了,上不来下不去,还得时常去跟胡局探讨。
  倒是胡局,又被提拔了。他正忙着跟新来的局长交接工作,看到苏良琛,小声说道:“小苏,晚上到我家来吃晚饭,咱喝两口!”苏良琛忙着应了。胡局这官儿更大了,他更不能得罪啦。
  下了班,他就赶到胡局家。他知道胡局的脾气啦,啥都没敢带,就是跑进厨房去帮忙。没一会儿,就摆上了几个菜,胡局跟苏良琛一边喝酒,一边海阔天空地聊着。几杯酒下肚,胡局有了些醉意,看着苏良琛,愧疚地说:“小苏啊,我在局里工作了10年,最对不住的就是你呀。”
  苏良琛一愣,随口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胡局重重地叹了口气,很是无奈地说:“我坐在这个位子上,你不知道有多孤独。很多人接近我,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也怀疑,你的目的是想让我提拔你。可毕竟咱俩爱好相同,还能说到一处去。这几年下来,我都把你当作知己啦。我也怕你当了官儿就不再找我啦,所以一直压着没提拔你。你不会怪我吧?”
  苏良琛没想到,他没被提拔,居然是这个原因。他笑着说道:“胡局,我还要感谢你呢。”胡局一愣,问道:“谢啥?”苏良琛说道:“跟着你学写作了,我就时常要坐到桌前看书、写字,我儿子也跟着我养成了爱看书、学习的好习惯,学习一点儿都不用愁,成绩还特别好。前几天,还有篇作文发表在了作文报上呢。我跟媳妇想了半天,终于想明白,是这个原因。胡局,我诚心诚意地谢谢你。”胡局愣了愣,然后就开心地笑了起来。
  两个人的酒杯碰在一起,“叮”的一声脆响,真像个快乐的音符啊!
其他文献
餐厅的灯光柔和地洒落在他身上,衬出少年高挺的鼻梁,英气的肩线。只见他从容自若地站在铁板台前面,手中的料理铲不断翻动,宛若两只灵巧的蝴蝶在蹁跹起舞,一时间,我看得眼花缭乱。  不一会儿,少年就把一块咖啡色的牛排盛在我眼前,态度熟络,笑容亲和:“你最喜欢牛排七分熟。”  我一怔,许久都没反应过来。“再不吃就要凉了。”坐在一旁的阿姚轻轻推了我一下,揶揄道:“你该不是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厨师吧?”我尴尬地笑了
期刊
1  从记事时起,余暖暖就跟爷爷奶奶住在这间临街的铺子里,这是整个镇子上最早的一条商业街,一条不宽的柏油路被终日来往的车辆碾压得坑洼不平。路的最东头就是这个镇子的小学和初中,两所学校隔路相望,每天到了上学、放学时间是这条商业街最热闹的时候,经常有背着书包的孩子钻到路两旁的商铺里,捧着五花八门的吃食欢天喜地奔跑在这条街上,一个追赶着一个,成为这条有些沉闷的老街上最动人的街景。  他们住的是一栋旧式的
期刊
从前,你想过很多长大后的样子,是和风中少年轻抚发丝的甜蜜,是暖阳下牵手走过留下那串羞涩的笑意,是细雨中悄悄藏起心事的日记,是树荫下独自静默的别离……  长大后,你才发现有一种改变始料不及,我们都不是人生大戏的编剧,无法掌握命运给的翻云覆雨。当你发现命运一次又一次辜负自己的苦心孤诣,是否还会像当初一样笃定努力?Chapter 1  见到何婭的时候,商斯南彻底地沦陷,他两眼放光让在座的老同学大为诧异。
期刊
薛小七长得人高马大,却懒得动。这年头,有谁愿意出钱去养个闲人,薛小七在哪儿也不得待见,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快要过年了,再穷也得给老婆孩子买身新衣服。  薛小七捏了捏兜里仅有的100来块钱,戴上大口罩,一头扎进了夜幕笼罩的火车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薛小七要故伎重演。  候车大厅里,有人在低头玩手机,有人在低声私语,还有人打起了哈欠。薛小七若无其事地逛了一圈儿,然后在两个汉子旁
期刊
1  林雪是在自家店铺的门口捡到的陈故。  入夏,天亮得早。林雪打着哈欠推开窗,朗朗海风夹杂着一股潮湿的清新,令人浑身一振。林雪趿拉着拖鞋走出门,差一点儿被横躺在路中央的陈故绊倒在地。  这是什么情况?  林雪惊魂未定,扶着门框,低头看脚下那个熟睡的少年。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眉宇清隽,皮肤黝黑。微张的嘴唇不时呼出细小的鼾声,身上也没有什么被盖,黑色的背包随意地枕在脑后,竟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期刊
楔子  废墟之下,耳畔响起很多聒噪的声音,像是有老鼠在断裂的钢筋和碎石桩间窜来窜去,吱吱叫着。  她听见了越来越近的挖掘机器的声音和一些奇奇怪怪的呼喊声,似乎还听见了有人在喊“加油加油”。她重新恢复了一点点意识,用手边的遥控器上面的小灯查看周围的情况……  “这里是鲤城卫视,为您播报救援现场情况。离酒店楼体坍塌已经过去将近57个小时,救援队指战员通过生命探测仪在楼体西南角又一次探测到疑似生命的迹象
期刊
清同治年间,朝廷不再拨修堤的银子了,由各省自己解决。洪州是发大水的重灾区,抚台大人下了死命令:各县若凑不足修大堤的银两,拿知府是问。  这天,洪州知府李福麟到漳江县筹办银两。县令马彪在本县最豪华酒店为李福麟接风。席间,马彪悄悄塞给了李福麟一张银票,这是给他个人的好处。李福麟一看是1万两,满意地点点头,揣进了怀里,附在马彪耳边说:“我只给你摊派这个数。”伸了一根手指头,意思是只摊派1万两。马彪点头哈
期刊
万正色,字惟高,又字中庵,福建晋江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幼时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便转而到表兄黄锡衮家中的仁颖书院习武。少年时即以黄姓报名从军。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万正色因招降海盗陈灿有功,升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次年二月,万正色负责押运饷银随西安将军瓦乐喀入川征讨。行至汉阴县时,夜闻鼓噪声,有人欲趁乱夺取饷银。万正色镇静处之,密令兵士张弓以待
期刊
老唐下班回到家,老婆凑过来,小声说:“咱儿子找了个对象。”老唐顿时高兴起来:“好啊!”老婆说:“哎,有工夫你查查她,看她有啥事没有。”老唐说:“好!”  老唐虽是满口应承,但却一直没给回信儿。老婆等不住了,晚上问他:“让你查的事儿,你查了吗?”老唐说:“不急,这几天系统改造呢,查不了。”老婆叮嘱他:“你盯住了啊,这可是咱自己家的事儿。女孩子要是作风差,往后有打不完的架,生不完的气。”老唐说:“对。
期刊
我从未想过,击垮我最后一道防线的,不是新主任无休止的折腾与斥责,也不是同事之间像丢麻袋一样的互相推卸,更不是刘昕突然的调任。  而是那位穿着格子大衣的女人,收拾着被扔了一地的课本,用满含歉意的眼神看向我,微不可闻的一声叹息:“你们老师,也是个孩子呀!”  那一瞬间,我溃不成堤。1  窗外,细雨连绵,织成一层薄薄的雾,路灯下的操场扑朔迷离,远远的,我看到楼下那个身影,突然转过来,举起胳膊,费力地挥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