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更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要从兴趣、方法和技巧、不同作品特点等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 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新课标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中朗读能力便是语文教学应培养的学生技能之一。新课标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此外,朗读可以充分触动人的视觉、听觉和思维,享受作品带给我们的音韵美感,陶冶美的情操。同时,朗读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重视朗读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爱朗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语文早自习,教师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朗诵会上,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朗读;课外时间,要求学生收听(看)广播、电视散文朗读,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其次,教会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就是要搞清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词语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准确地理解作品。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就要深刻、细致地感受和丰富、逼真地想象,真正走进作品,与之产生共鸣。在《羚羊木雕》中,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送人羚羊木雕而得不到父母理解、对朋友反悔的孩子,把握“这能全怪我吗”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要从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和体态五个方面来训练。
停顿就是语言进行中的间歇。朗读和朗诵中的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结构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语法停顿一般可以用标点符号来表现它们停顿时间的长短;结构停顿一般可以用段落层次来表现停顿时间的长短;感情停顿是句子中特殊的间歇,它是为了强调某一种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而在语法上不该停顿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或者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的时间。还以《羚羊木雕》为例,
“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慢慢地”、“不可抗拒的”后面稍加停顿,则可以表现出爸爸冷酷无情的形象。
重音就是在朗读时把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它同停顿一样都是正确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重音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另一种是强调重音,也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同一句话,着重点不同,强调重音也不同。如课文《在山的那边》中,有八处带有“海”字,不能每处都轻读,也不能每处都用重音,而在“山那边是海吗”
“妈妈,那个海呢”“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就是海呀”几句中使用重音,更能表现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情怀。
语气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如《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如(馄后一课》中,
“放学了,——你们走吧。”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如《在山的那边》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如《羚羊木雕》中,“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节奏指的是朗读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体态是朗诵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眼睛明亮,目光亲切,双目圆睁,直视对方……等等面部表情,加上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动作,都可以表现作品的情感变化,增强可视性。
三、不同作品的朗读
在课文朗读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后,教师还要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诗歌诵读要节奏鲜明,轻快与沉稳相结合,富于变化;散文诵读要节奏快慢适中,音色柔和;童话诵读要读准字音,理解内容,注意角色的变化,可以模仿和夸张,用色彩鲜明的重音、快慢相间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增强表达效果和音韵美感;议论文诵读要声音明亮清晰,论证部分要重音突出,运用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来表现作品的发展与高潮……
语文朗读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习语文兴趣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要求之所在,广大语文教师要恒久坚持,方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 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新课标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中朗读能力便是语文教学应培养的学生技能之一。新课标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此外,朗读可以充分触动人的视觉、听觉和思维,享受作品带给我们的音韵美感,陶冶美的情操。同时,朗读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重视朗读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爱朗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语文早自习,教师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朗诵会上,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朗读;课外时间,要求学生收听(看)广播、电视散文朗读,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其次,教会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就是要搞清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词语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准确地理解作品。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就要深刻、细致地感受和丰富、逼真地想象,真正走进作品,与之产生共鸣。在《羚羊木雕》中,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送人羚羊木雕而得不到父母理解、对朋友反悔的孩子,把握“这能全怪我吗”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要从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和体态五个方面来训练。
停顿就是语言进行中的间歇。朗读和朗诵中的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结构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语法停顿一般可以用标点符号来表现它们停顿时间的长短;结构停顿一般可以用段落层次来表现停顿时间的长短;感情停顿是句子中特殊的间歇,它是为了强调某一种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而在语法上不该停顿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或者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的时间。还以《羚羊木雕》为例,
“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慢慢地”、“不可抗拒的”后面稍加停顿,则可以表现出爸爸冷酷无情的形象。
重音就是在朗读时把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它同停顿一样都是正确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重音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另一种是强调重音,也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同一句话,着重点不同,强调重音也不同。如课文《在山的那边》中,有八处带有“海”字,不能每处都轻读,也不能每处都用重音,而在“山那边是海吗”
“妈妈,那个海呢”“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就是海呀”几句中使用重音,更能表现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情怀。
语气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如《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如(馄后一课》中,
“放学了,——你们走吧。”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如《在山的那边》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如《羚羊木雕》中,“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节奏指的是朗读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体态是朗诵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眼睛明亮,目光亲切,双目圆睁,直视对方……等等面部表情,加上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动作,都可以表现作品的情感变化,增强可视性。
三、不同作品的朗读
在课文朗读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后,教师还要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诗歌诵读要节奏鲜明,轻快与沉稳相结合,富于变化;散文诵读要节奏快慢适中,音色柔和;童话诵读要读准字音,理解内容,注意角色的变化,可以模仿和夸张,用色彩鲜明的重音、快慢相间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增强表达效果和音韵美感;议论文诵读要声音明亮清晰,论证部分要重音突出,运用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来表现作品的发展与高潮……
语文朗读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学习语文兴趣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要求之所在,广大语文教师要恒久坚持,方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