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美好的,儿时的游戏是美妙的,它如同那斑斓的五彩石,总在孩子们那片蔚蓝纯净的心海里翻腾跳跃,漾起无数朵欢乐的浪花。
一、通过游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其原因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对小学生而言,实现当代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时,在课堂上开展了“打电话”的游戏。我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冯乐,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冯乐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一个十,9个一。”然后生生之间再做。这样,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既学会了11—20各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又从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
二、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由探索学习成果,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个体的知识视野。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用同桌“摆小棒”的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如学生甲说:“我出6”,摆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10”,“4+6=10”,“10-4=6“,“10-6=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游戏中也增添了交流、讨论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往、评价的能力。
三、通过游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组织一个“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符号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
四、通过游戏,让学生有成功的自信
做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可按常规的学生写老师批,错了讲,再错罚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会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将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实,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等。
五、通过游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就利用学生喜欢的大森林为情境,在课堂上进行“游大森林的游戏”。通过布景、化妆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让学生在大森林里找各种动物的数量,进行计算 ,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用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往枯燥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要为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欢乐谷。
一、通过游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其原因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对小学生而言,实现当代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时,在课堂上开展了“打电话”的游戏。我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冯乐,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冯乐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一个十,9个一。”然后生生之间再做。这样,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既学会了11—20各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又从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
二、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由探索学习成果,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个体的知识视野。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用同桌“摆小棒”的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如学生甲说:“我出6”,摆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10”,“4+6=10”,“10-4=6“,“10-6=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游戏中也增添了交流、讨论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往、评价的能力。
三、通过游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组织一个“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符号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
四、通过游戏,让学生有成功的自信
做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可按常规的学生写老师批,错了讲,再错罚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会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将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实,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等。
五、通过游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就利用学生喜欢的大森林为情境,在课堂上进行“游大森林的游戏”。通过布景、化妆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让学生在大森林里找各种动物的数量,进行计算 ,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用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往枯燥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要为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欢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