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小叮当睡小床还是大床,这道选择题在他出生后让我们纠结了很久。
睡小床,代表独立。但刚刚离开子宫的小婴儿,会因为与妈妈的分离感到不安吗?
睡大床,代表安全。可又有人说,和母亲一起睡的孩子会变得依赖性很强。
出生的第一个月,小叮当和妈妈一起住月子中心,他独立睡小床,只是小床紧紧靠在妈妈身边,“怎么睡”的问题暂时搁置。
等出了月子,家里请了阿姨,小叮当自然要和阿姨一起睡。可妈妈哪里舍得把他放到阿姨房间去睡,坚持把他放在身边:“按现代育儿科学,婴儿要听得见妈妈的心跳,才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心智发育更好。”
一面是科学,一面是担忧:担心儿媳休息不好,担忧孩子形成依赖很难独立,担忧孩子笼罩在大人的呼吸中会影响到健康。最终我坚持让孩子独立睡:“男孩子,从小要培养独立性。”
于是小叮当的床照计划搬到了阿姨的房间,先试试看。没过几天,孩子的半夜惊叫以及越来越多的迹象,又动摇了我们的决心:
每次进电梯,小叮当好像都很紧张害怕,或者哭,或者手脚把大人抓得很紧。我们猜测他是不是没有安全感:“是因没见过那么多人紧紧围在身边?还是电梯升降对重心变化不适?”
这是成长的表现,知道害怕,有更多的情绪认知了。
但妈妈变得忧心忡忡,她观察了很久,发现小叮当会用吃手的方式表达害怕的情绪:几次半夜醒来没听见声儿,没见到人,他就拼命吃手。这样会影响宝宝心智发育吗?媳妇问我。
“只要你们及时作出回应,他就不再怕了。慢慢地,他会习惯。”独立和安全感,二者中间一定能找到平衡点,我坚信。
又过了几天,小叮当似乎适应了这种分离,而妈妈也总能及时给予他回应,于是夜里很少再听见他哭了。
那天早上七点,我起床做饭,阿姨自豪地向我汇报:“小叮当六点多就醒了。醒了也不哭不闹,自己玩自己的。”
“醒来不哭,让妈妈多睡会儿,真懂事!”我表扬他。他一阵手舞足蹈。
这天晚上,爸爸回来较早,一家人终于可以共聚晚餐。我们把小叮当放在推车上,让他看着我们吃饭。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前面是奶奶,后边是阿姨。小叮当躺在中间,高兴得咿咿吖吖。
孩子天然渴求父母亲人的呵护,我们能感觉得出他此时的安全感与快乐度。他会因为爸爸的逗与妈妈的呼唤展露笑容。
他二十多天时,常在睡梦中抿嘴笑;醒著时偶尔会不自觉笑。但现在,他会因为我们逗他而笑,是会我们之意的笑,受他主观意识支配的笑。
“从自发的笑到自觉的笑,可是孩子自我表达能力的一个跨越呀!”我感叹。
“身体好、心情好、亲情氛围好的孩子就爱笑。”妈妈说。
“愛笑的孩子更能与人沟通交流。”爸爸说。
小叮当不知我们长篇大论说些什么,只顾在哪里手忙脚乱地自我运动。可我们都知道,关于独立与安全的难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睡小床,代表独立。但刚刚离开子宫的小婴儿,会因为与妈妈的分离感到不安吗?
睡大床,代表安全。可又有人说,和母亲一起睡的孩子会变得依赖性很强。
出生的第一个月,小叮当和妈妈一起住月子中心,他独立睡小床,只是小床紧紧靠在妈妈身边,“怎么睡”的问题暂时搁置。
等出了月子,家里请了阿姨,小叮当自然要和阿姨一起睡。可妈妈哪里舍得把他放到阿姨房间去睡,坚持把他放在身边:“按现代育儿科学,婴儿要听得见妈妈的心跳,才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心智发育更好。”
一面是科学,一面是担忧:担心儿媳休息不好,担忧孩子形成依赖很难独立,担忧孩子笼罩在大人的呼吸中会影响到健康。最终我坚持让孩子独立睡:“男孩子,从小要培养独立性。”
于是小叮当的床照计划搬到了阿姨的房间,先试试看。没过几天,孩子的半夜惊叫以及越来越多的迹象,又动摇了我们的决心:
每次进电梯,小叮当好像都很紧张害怕,或者哭,或者手脚把大人抓得很紧。我们猜测他是不是没有安全感:“是因没见过那么多人紧紧围在身边?还是电梯升降对重心变化不适?”
这是成长的表现,知道害怕,有更多的情绪认知了。
但妈妈变得忧心忡忡,她观察了很久,发现小叮当会用吃手的方式表达害怕的情绪:几次半夜醒来没听见声儿,没见到人,他就拼命吃手。这样会影响宝宝心智发育吗?媳妇问我。
“只要你们及时作出回应,他就不再怕了。慢慢地,他会习惯。”独立和安全感,二者中间一定能找到平衡点,我坚信。
又过了几天,小叮当似乎适应了这种分离,而妈妈也总能及时给予他回应,于是夜里很少再听见他哭了。
那天早上七点,我起床做饭,阿姨自豪地向我汇报:“小叮当六点多就醒了。醒了也不哭不闹,自己玩自己的。”
“醒来不哭,让妈妈多睡会儿,真懂事!”我表扬他。他一阵手舞足蹈。
这天晚上,爸爸回来较早,一家人终于可以共聚晚餐。我们把小叮当放在推车上,让他看着我们吃饭。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前面是奶奶,后边是阿姨。小叮当躺在中间,高兴得咿咿吖吖。
孩子天然渴求父母亲人的呵护,我们能感觉得出他此时的安全感与快乐度。他会因为爸爸的逗与妈妈的呼唤展露笑容。
他二十多天时,常在睡梦中抿嘴笑;醒著时偶尔会不自觉笑。但现在,他会因为我们逗他而笑,是会我们之意的笑,受他主观意识支配的笑。
“从自发的笑到自觉的笑,可是孩子自我表达能力的一个跨越呀!”我感叹。
“身体好、心情好、亲情氛围好的孩子就爱笑。”妈妈说。
“愛笑的孩子更能与人沟通交流。”爸爸说。
小叮当不知我们长篇大论说些什么,只顾在哪里手忙脚乱地自我运动。可我们都知道,关于独立与安全的难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