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貌不惊人、衣着平平、年逾花甲的老人,在浙江大学的讲台上滔滔不绝、深入浅出、谈笑风生地演讲,台下的大学生们聚精会神,沉浸这位老人的妙语连珠中。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站在名牌大学讲台上演讲的老人连初中都没毕业,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申报发明专利达36件,其中10件获国家授权,他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田野‘爱迪生’”的无锡市惠山区发明“状元”强光初。
从农民到发明家
“没有知识,到企业当个采购员都不行。”回忆往事,大器晚成的强光初感慨良多。27年前,一直务农的强光初,39岁才进入一家村办厂担任采购员,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进厂后,他的第一笔业务就出了“洋相”,采购回来的一批铁皮因品质不符,无法用于压延生产。这件事对他的触动非常大,原来一块小小的铁皮的学问也这么大。天生好学和永不服输的强光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埋头读书学习、虚心求教,深入探索许多深奥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每天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达14个小时,家里已看完的书可堆满一卡车,并凭借多年的用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博学多才和极强的表达能力,强光初与许多专家教授有了共同语言。并因他的多项发明,强光初在一些大专院校也出名了,许多名牌大学纷纷邀请强光初前去讲课及建立合作关系。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聘请强光初为终身名誉教授,向博士生传授创新“锦囊”。
从农民到采购员再到发明家,从初中还未毕业到现在的博学多才,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强光初悟出一个道理:企业要发展就得要知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才能兴国。
带着发明创造的眼光去审视所见所闻,带着各种疑问用心思索、用心研究,是这位农民发明家难能可贵的精神。他在新闻中获悉有环卫工人在清除阴沟污泥时,中毒牺牲了,于是用心研究,发明了水下污泥机器人。油污一进入海洋湖泊,就会造成严重污染,他努力求索,发明了多功能油水分离器。无锡市惠山杨市地区的水蜜桃很难保鲜,他刻苦钻研,发明了水蜜桃保鲜技术。看到民间的爆米花,他也突发奇想,用心研究,发明了有机物膨化装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成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强光初的发明专利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生态环保,都是为国为民的实实在在的好项目。其中有机物膨化装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简直不可估量,是造福子孙、保护环境的有利发明。现在的造纸业水污染相当严重,治污成本非常高。强光初的这项发明专利,通过对秸秆等有机物膨化处理后造纸,绿色环保,节水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大学围绕有机膨化装置,发明了40多项专利。
就这样,这位农民出身的发明家,怀着报恩祖国之情,2004年退休后搞起了发明。他的发明专利中,有12项填补国内空白,有6项填补了国际空白。他2009年申报的发明专利就有15项。强光初的脑子特别敏捷,见物就有灵感,随即就能发明。强光初的心态也特别好,尽管每天工作14小时,是个大忙人,但他始终保持着发明干劲和发明灵感,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用他的话来说,他的发明动力来源于一颗强大的感恩心: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是改革的春风,才有他今天的如鱼得水,才有如此广阔的平台。他用他的聪明才智、毕生的精力来发明创造,以回报社会、造福桑梓。
用发明解决社会难题
一个成功的发明,只是十月怀胎的一朝分娩,一个新生儿的成长还要面临更加漫长的考验。所以一个发明,充其量只是成功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发明要推向社会,变成社会的财富,才会有价值。面对自己这一项项专利,已66岁的强光初的心愿是:“全社会都在强化科学发展观念,公司已经将数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更希望通过与有识之士的携手合作,把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成一项项产业,奉献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在强光初心中,他的发明一定要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特别是针对我国部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节能和环保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自己所擅长的发明领域里要有所作为。通过细心观察,他看到在钢材加工、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有色金属加工等领域进行表面处理时,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就不能排放,更不能中水回用。如何将工业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和中水回用呢?这是他重点攻关的领域。强光初经过多年的研究创新,成功开发了中水回用装置。另外,他开发成功的新一代多功能油水分离器,处理效果大大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目前,强光初发明的多功能油水分离器已在自己创办的荣和环保有限公司投产,去年销售2000多万元,其中一半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
在强光初的名片上,印着水下污泥机器人、中水回用装置、无动力污泥脱水等发明专利。在他看来,这些专利都能成为很好的产业。他说他在寻找懂行的人,能够懂得他的发明的人,从而更好地合作,把这些专利转化为社会财富,奉献社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站在名牌大学讲台上演讲的老人连初中都没毕业,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申报发明专利达36件,其中10件获国家授权,他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田野‘爱迪生’”的无锡市惠山区发明“状元”强光初。
从农民到发明家
“没有知识,到企业当个采购员都不行。”回忆往事,大器晚成的强光初感慨良多。27年前,一直务农的强光初,39岁才进入一家村办厂担任采购员,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进厂后,他的第一笔业务就出了“洋相”,采购回来的一批铁皮因品质不符,无法用于压延生产。这件事对他的触动非常大,原来一块小小的铁皮的学问也这么大。天生好学和永不服输的强光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埋头读书学习、虚心求教,深入探索许多深奥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每天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达14个小时,家里已看完的书可堆满一卡车,并凭借多年的用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博学多才和极强的表达能力,强光初与许多专家教授有了共同语言。并因他的多项发明,强光初在一些大专院校也出名了,许多名牌大学纷纷邀请强光初前去讲课及建立合作关系。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聘请强光初为终身名誉教授,向博士生传授创新“锦囊”。
从农民到采购员再到发明家,从初中还未毕业到现在的博学多才,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强光初悟出一个道理:企业要发展就得要知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才能兴国。
带着发明创造的眼光去审视所见所闻,带着各种疑问用心思索、用心研究,是这位农民发明家难能可贵的精神。他在新闻中获悉有环卫工人在清除阴沟污泥时,中毒牺牲了,于是用心研究,发明了水下污泥机器人。油污一进入海洋湖泊,就会造成严重污染,他努力求索,发明了多功能油水分离器。无锡市惠山杨市地区的水蜜桃很难保鲜,他刻苦钻研,发明了水蜜桃保鲜技术。看到民间的爆米花,他也突发奇想,用心研究,发明了有机物膨化装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成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强光初的发明专利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生态环保,都是为国为民的实实在在的好项目。其中有机物膨化装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简直不可估量,是造福子孙、保护环境的有利发明。现在的造纸业水污染相当严重,治污成本非常高。强光初的这项发明专利,通过对秸秆等有机物膨化处理后造纸,绿色环保,节水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大学围绕有机膨化装置,发明了40多项专利。
就这样,这位农民出身的发明家,怀着报恩祖国之情,2004年退休后搞起了发明。他的发明专利中,有12项填补国内空白,有6项填补了国际空白。他2009年申报的发明专利就有15项。强光初的脑子特别敏捷,见物就有灵感,随即就能发明。强光初的心态也特别好,尽管每天工作14小时,是个大忙人,但他始终保持着发明干劲和发明灵感,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用他的话来说,他的发明动力来源于一颗强大的感恩心: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是改革的春风,才有他今天的如鱼得水,才有如此广阔的平台。他用他的聪明才智、毕生的精力来发明创造,以回报社会、造福桑梓。
用发明解决社会难题
一个成功的发明,只是十月怀胎的一朝分娩,一个新生儿的成长还要面临更加漫长的考验。所以一个发明,充其量只是成功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发明要推向社会,变成社会的财富,才会有价值。面对自己这一项项专利,已66岁的强光初的心愿是:“全社会都在强化科学发展观念,公司已经将数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更希望通过与有识之士的携手合作,把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成一项项产业,奉献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在强光初心中,他的发明一定要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特别是针对我国部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节能和环保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自己所擅长的发明领域里要有所作为。通过细心观察,他看到在钢材加工、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有色金属加工等领域进行表面处理时,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就不能排放,更不能中水回用。如何将工业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和中水回用呢?这是他重点攻关的领域。强光初经过多年的研究创新,成功开发了中水回用装置。另外,他开发成功的新一代多功能油水分离器,处理效果大大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目前,强光初发明的多功能油水分离器已在自己创办的荣和环保有限公司投产,去年销售2000多万元,其中一半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
在强光初的名片上,印着水下污泥机器人、中水回用装置、无动力污泥脱水等发明专利。在他看来,这些专利都能成为很好的产业。他说他在寻找懂行的人,能够懂得他的发明的人,从而更好地合作,把这些专利转化为社会财富,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