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秀,草根的嘉年华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电视选秀节目开始在国内兴起,经历了预热、鼎盛、喧嚣与浮华之后,走入了被称为“没落”、“七年之痒” 的2010年。人们以为它就这样颓废下去了,不料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凤凰涅槃,一扫笼罩在该类节目头上的收视率阴影——据央视索福瑞统计,《中国达人秀》总决赛收视率创新高。其中,上海收视率高达34.88%,几乎达到了央视春晚在上海收视率的两倍;而在全国的收视率为5.7%,这一收视率不仅位居当天全国所有频道第一,而且也是近5年来各地卫视的收视最高点。在创造“收视井喷”的同时,《中国达人秀》更引发观众“情感井喷”,一次次把人们弄得热泪盈眶,也得到了广电总局的认可和专家学者们的叫好,被称为绿色选秀。在很多人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档娱乐节目,更可视为一起文化事件,因为它所承载的价值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经历了3个多月,从上海音乐厅到八万人体育a场,达人秀终于华丽落幕了,但是它所引发的思考依然在继续。近日,记者特地采访了达人秀节目的直接参与者,以及多位旁观的专家学者,一起解读这场超级嘉年华。
  
  金磊
  我们尽量展现真实的个人。这种真诚,将把对每a一位平民选手的尊重放得很大,做到了真正将舞台还给老百姓。
  
  高晓松
  这个舞台与其他舞台不同之处在于,你看见的更多的是梦想而不是欲望。其中很多人不可能干这行,不可能靠它吃饭,可他们真的热爱,这就叫梦想。
  
  周立波
  我们应该从传统中走出来,在原本的温良恭俭让等道德规范里,a加进去更多自我展示的内容,这样人生才更精彩。达人秀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自我认定、自我展示的舞台。
  
  刘伟
  如果说我的音乐之路是个大楼梯的话,通过这个舞台一次跨了好几个台阶。这个舞台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平台,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舞台,舞台上的主角不仅仅是在聚光灯下实现梦想的草根明星,还有那些在这些梦想中受到感动、找到共鸣的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以及终于为“民生娱乐”“真实娱乐”的目标寻到归属,为经历七年之痒、面临各种口诛笔伐的选秀节目撑开一片新天地的东方卫视。
  
  小人物,梦想照进现实
  “我缺的就是这个舞台。”安徽农民歌手徐宏东的这句话代表了许多选手们的心声。在后台,笔者近距离见到了刘伟,没有了黑框眼镜的遮掩,眼睛旁细碎的皱纹一览无遗,这个23岁的小伙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成得多。我问他,“有没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他淡然地说,“没有太大的感觉。”诧异,又追问:“那你为何来这个舞台?”“想从这个舞台上得到老师的指导。”“不来这个舞台,也可以得到指点啊?”“可以集思广益。我喜欢各种各样的音乐。如果说我的音乐之路是个大楼梯的话,通过这个舞台一次跨了好几个台阶。”曾遭受过不少歧视的刘伟告诉笔者,“这个舞台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平台,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是的,平等。《中国达人秀》的初赛地选在了有80年历史的上海音乐厅,这个庄重而仪式感十足的,曾经几乎仅对一流音乐家、乐团开放的舞台终于敞开胸怀,迎接了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有梦想的平民:民工、拾荒者、保安、破产的百万富翁、小丧娘、身残志坚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属于被漠视甚至被歧视的人群,但是这些小人物凭着心中的大梦想走进了他们心目中的圣殿。10月10日决赛当晚,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这个以往只有王菲、周杰伦等巨星才有资格和勇气站上的舞台,也迎来了8组来自中国天南地北、各怀绝技的草根选手,为现场数万观众和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展现才艺。
  总导演金磊透露,5年前,达人秀不可能在中国实现,因为那时候对多元文化没有现在这么宽容,那个时代无法创造一个让拾荒者站上音乐厅的舞台歌唱的机会。他认为达人秀在今天之所以能够推出,是因为时代开始对人尊重,对百姓的渴望给予关注。而当有了机会,“我们尽量展现真实的个人。这种真诚,将把对每一位平民选手的尊重放得很大,做到了真正将舞台还给老百姓。”金磊说。这不是虚晃一招的广告词。选手走进等候区之前、等候区、上侧幕前、侧幕、表演结束后的密室等,都有摄影机贴身地、平等视角地拍摄,即时记录选手们神态、表情、感想、心情;舞台上,主持人退到侧幕,比赛程序简单明了,舞台上的小人物终于真正成为了最大的主角。同时,面对他们的,也不是整齐划一的专业、苛刻的评判标准。实际上,在达人秀舞台上比的是一种奇迹感、圆梦感,就如评委高晓松说的“一吨信息量”的晋级标准,不管是技艺、长相、歌喉、还是背景,只要在舞台上提供一吨信息量,震撼到大家,就可以。因此,“孔雀哥哥”姜仁瑞的舞姿哪怕再笨拙因为有了爱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与感动,并跻身达人秀全国24强。著名作家孙甘露告诉笔者,“观众期待的,并不只是选手们的才艺有多么高,更多的是一种普通人的梦想或者所表达的感情。因为如果你需要听好听的歌,可以去歌剧院或者去买唱片听,那都是千锤百炼的。包括我看到的唱歌剧的农村小伙子,观众对他的认同,不是说他唱得有多好,而是在这个处境之下还怀着梦想。比苏珊大妈唱得好还是差,已经不重要了。尽管这是个选秀节目,但它的宗旨不是竞赛,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会,是鼓励人们怀着梦想,更高更快更强;也如同残奥会是想让所有人平等地拥抱这个世界。”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高紧张度形态之下,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人们心理紧张度很高,需要一种释放,社会学上叫代偿性满足。除了社会现实给人实现理想价值外,社会需要开辟更多通路,让人们的某种梦想在另外一些舞台上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至少使他的精神得到放松,这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功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如是说。与以往的偶像选秀不一样,《中国达人秀》的不设门槛、不限才艺造就了真正的平民梦想的狂欢。
  高晓松对笔者感言:“这个舞台与其他舞台不同之处在于,你看见的更多的是梦想而不是欲望。其中很多人不可能干这行,不可能靠它吃饭,可他们真的热爱,这就叫梦想,梦想就是你有了这个东西,你就特别快乐。达人里面有一大半人是怀着梦想而不是欲望来的。其他比赛 99%都是怀着欲望,所以他们紧张、苦恼,你看达人秀舞台上没几个人紧张的,也不苦恼,都特高兴。因为这个节目设置没有门槛,也没有专门的方向,每一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最重要的是没有经纪公司在后面签约,其他的比赛都是前20名去某个经纪公司签个8年约什么的,等于比赛是帮经纪公司找音乐人,那当然功利极了。但是这个节目根本不是,就是个比较纯粹的电视节目。”确实,对于很多参与者而言,能够站上音乐厅的舞台,得到观众的掌声,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了。“达人秀能够演绎当代中国精神。中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自我认定勇气不够大。我们应该从传统中走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在原本的温良恭俭让等道德规范里,加进去更多自我展示的内容,这样人生才更精彩。达人秀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自我认定、自我展示的舞台。”周立波对笔者说。
  
  真正的全民狂欢
  知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认为:“达人秀成功地将观众年龄下移中未被注意的中年以上的主流观众重新拉回了选秀节目之中。这些在网络文化中相对沉默的大多数在这里显示了自己的影响力,也说明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电视观众的年龄下移后,如何吸引中国电视的主流观众,又成为了电视文化的中心。选秀又有了新的可能性和新的变化的契机。”《中国达人秀》急剧攀升的收视率证明,需要这个平民舞台的不仅仅是那些希望站上去展示、实现梦想的草根明星。
  目前,世界变化迅速,尤其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高度发展,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社会分层的加剧,原本单一的价值观念被多元的价值观取代,人们的压力大大超过以往,这也使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电视娱乐的功能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因为电视选秀节目的特殊设置,打破了阶层的界限,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拥有了某种权利,可以与评委一起,对参赛者进行选择,从中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而《中国达人秀》中也显示了观众的能量,在初赛现场,很多情况下在场观众的意愿左右了评委的选择。
  “这个节目的宗旨本身是在老百姓中间选拔出有特殊才艺的人,但比赛进程中选出了不少故事胜于才艺的人物,这好像有悖初衷,其实我却觉得这个问题不大。我觉得这恰恰反映了两点,一点是表现了公众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孙甘露说,“另一点是,也反映了观众的感同身受。当下社会老百姓心中某种程度被压抑的部分,通过这个渠道释放出来,包括一些残疾人、个体户、曾经生活得不错然后经历了失败走向低谷的人。总而言之,节目中处于社会比较底层的人,他们的奋斗以及他们心中对家人、对朋友的朴素和美好的感情,是人间最普通人的情感,是这个东西打动了观众,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分析说,如果以“超女”为代表的选秀节目是对“80后”、“90后”年轻人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等诉求的满足,那么“达人秀”着眼的是更广泛、更深层次,也是更基本的社会需求:无论是否“成功者”,谁都渴望健康和幸福、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渴望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达人秀”点中了这个“穴”,选手来自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拥有不同技艺,表演内容五花八门、形式不拘一格;对此,节目组则以降低舞台门槛使“胜负规则”相对不清晰等等给予包容,其实是放大了社会满足的空间,使更多百姓参与进来,不管作为观众还是作为选手,大家一起感悟美好、抒发情感,减缓焦虑、抚慰心灵……
  小人物在大舞台上尽情绽放,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其他人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日益分崩离析的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再曲折落魄的人生也能创造奇迹,生活窘迫中的爱情可以比豪宅里的更幸福甜蜜……上海社科院心理学教授张结海说:“我觉得中国发展到今天,还是需要更多的不同的言论。中国的价值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即便一些有争议,但价值观的更多元化对今天的中国是一件好事,不是坏事。”喻国明认为:“中国梦,讲的就是中国人在实现自己理想过程当中,可能遇到某些精神、道理、生活,包括生理上的困境。实际上,是把生活呈现在这样一个类似于选秀节目的舞台当中,在才艺表演中,对接价值观、文化内涵的呈现。可以说,这个节目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文化鉴别。各种各样东西掺杂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呈现新生活方式的同时,要有一种鉴别力。”
  高晓松也坦言,达人秀让他重新审视了多年的艺术观:“以前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艺术是吃饱了撑着的人分泌的东西,这次还真不一样,一个普通人张嘴能唱出那么动人的歌声,给我很多的感动,其实艺术特别平等,不管生活在怎样的阶层里,不管有没有希望,艺术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能抚慰人的心灵,这是我40岁才认识到的,大概是我生活在特别窄的阶层里。”
  
  绿色选秀民生娱乐
  “以前做娱乐,总觉得娱乐就是要好看,要闹腾,要载歌载舞,要有明星……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选秀,发现体现真诚、真实的真人秀,很难。参加比赛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的阅历没法承载这个时代更多元的情感。100个年轻人,为了成名要参加选秀。这100个人的经历如出一辙,偶像选秀终究是窄众的。”曾做过13年综艺节目、执导过《加油!好男儿》和《全家都来赛》的导演金磊感慨道。
  在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竞争和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双重夹击之下,揭丑,揭露隐私,靠恶搞吸引眼球,似乎已经成为电视选秀节目赢取收视率的不二法则。然而,现实证明,不断拔高“刺耳度”的雷人话语、越来越裸露的献媚,因为其低俗而越来越被观众唾弃、远离。当节目制作者感觉前途迷茫时,《中国达人秀》寻见了一条柳暗花明之路,并成功走出选秀节目只能靠炒作、“搏出位”吸引观众的误区。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所认为的,“娱乐节目可以发挥社会功能,可以走大道,靠文化魅力、价值观魅力,不煽情、不揭丑,一样可以吸引眼球,震撼观众的心灵。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达人秀》最重要的是满足了社会精神价值观的积极元素:真、善、美、爱。就比如善,第一是评委的与人为善,评委应该是通过电视,进行专业教育普及,通过点评告诉你差在哪,而不是讥笑、侮辱。第二是给善良的人提供舞台。第三是我们的节目要对社会产生正面的作用,这也是善的价值观体现。病妻在床,却不离不弃,甚至不惜到电视上来表演,就是为了让老婆高兴。这种需求多么善良,这种追求多么感动。这正满足了一种稀缺。”
  为了追求真实感,达人秀节目现场没有电脑灯、没有任何逗乐或煽情的音效,坚持用纪录片的方式,捕捉选手的动作、表情。评委之一的周立波拍着胸脯对笔者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比赛前,我们跟选手从来没有接触过,虽然编导有时候希望戏剧性,但是我们坚持达人的纯粹性,我们的整个达人秀,设计的痕迹很少,至少我们和达人之间,我们和观众之间都是即兴的。你看到节目中一两次观众全体起立,这都是自发的,虽然英国方面经常要求我们全体起立,但是我们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因为中国民族是很内敛的,动不动就全体起立,这不是我们的习惯。所以我觉得达人秀跟其他所有选秀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叫秀,但是秀的成分很少,够原生态,以平实的方式给大家展示来自于社会各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达人,可谓是中国国民性的立体性展览。我觉得,中国这么多人口,这么大个地方,不缺少感动,只是缺少如何展示感动,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有些感动经过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感动变成了被动,真的变成假的。”
  《中国达人秀》总决赛,第一位中国达人冠军由观众投票选出。在这也是时隔三年之后,广电总局首次允许选秀节目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决定冠军归属。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对该节目也给予了肯定,“我们国内的真人秀去借鉴和引进西方真人秀的模式也不少,但是其中有七八成都不成功,要不就是走歪了,去体现人性阴暗心理;要不本土化改造得过于花哨。而《中国达人秀》改造得很好,符合中国国情,节目有思想性,传递自信理念。”张颐武认为,这个节目最大的成功,就是它守候了中国梦最基本的价值,即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改变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中国达人秀》的启发性在于,让节目有更多观众想看的同时,又能寻找到收视率和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平衡点。复旦新闻系教授张骏德表示:“上海的选秀节目,包括《中国达人秀》和《全家都来赛》,都是在世博期间举行的,和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配套在一起的。我发现借着世博会召开之际,我们媒体也应该更好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达人秀节目非常好,闯出了一个电视娱乐节目怎么摆脱粗俗、低俗倾向,追求高雅,同时又非常平凡的,被劳动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
  在《中国达人秀》逆势飘红的带动下,国内也引发一股全新绿色选秀热,《我要上春晚》《向幸福出发》等一批关注民生的新节目出炉,一扫此前电视荧屏受“三俗”袭扰的困惑。此外,《中国达人秀》引发人们思考的,还有正式引进版权的新举措。众所周知,《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斥重资从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购买版权后制作的节目,这是一次“舶来”程度极高的节目模式。无论是舞台还是赛制,《中国达人秀》坚持和《英国达人》等达人系列的节目做法一致,相似度达到90%。而专家们认为《中国达人秀》既没有生硬的“山寨”国外模式,也没有在本土化改造中“水土不服”,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制造。“以前我们看到大量的综艺类节目,其实是抄国外的,没有支付过相应的版权费用,《中国达人秀》购买版权的作法,对于规范电视制作行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大光明地借鉴一些好的传播方式、形式,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东方卫视做出了表率。当然原创也很重要,但是把现成国外好的模式拿来借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先进的方式。学习先进的东西从来不丢脸。因为只有你胃口好,你才能去吃更多更好的东西,你觉得你挑剔,其实你是消化不了。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不像以前觉得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就不接受,《英国达人》《美国达人》讲的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情感,有共通点,没必要想得太多,心态上保守。现在不仅在电视行业,电影中也存在大量的翻拍现象。我以为,引进借鉴国外的综艺类节目,以及引进国外的电影、图书、音乐等,与其创作者进行理念、价值观的交流,益处多多。”孙甘露说。同时在他看来,这个节目从某一侧面也反映了上海特色,上海一直是一个很开放的城市,从来不把国外看作国外的,英国对上海来说只是比法国、俄罗斯远一点,而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也使她能更好更快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
  “这是上海几年来打的一个翻身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李亦中有些激动地说:“以前电视的竞争是‘人无我有’,现在人人都有了,应该是‘人有我特’,我和别人不一样。之前上海《加油!好男儿》参考的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现在上海终于有自己的新模式了。”《中国达人秀》的火爆,一举扭转了东方卫视近几年在全国卫视收视榜几乎被挤出前八名的劣势。达人秀模式的广受关注,实际上也使东方卫视成为了达人舞台的主角之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社会各界在对《中国达人秀》褒扬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忧虑:对达人们成名后去向的忧虑、对节目所折射出的人们精神层面的忧虑、对电视节目原创力的忧虑……
  
  梦想也会变质
  在人们心目中,苏珊大妈已然成了英国达人乃至世界达人的代名词,而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中国版苏珊大妈要与苏珊大妈PK”的口号不绝如缕,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今年的《英国达人》决赛上,曾拥有超过一亿视频点击率的苏珊大妈却在观众电话投票环节中惜败于年轻的街舞组合 Diversity,屈居亚军。出乎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苏珊大妈变质了。决赛当晚,苏珊大妈的神情更为严肃,不见了初赛时的淡然和风趣,一头银发染成了棕色,一袭熨烫平整的名牌长裙让她与初时的凌乱与邋遢判若两人。事实上,苏珊大妈的改变不仅在台上,据悉,苏珊大妈并没有按照节目惯例,与其他选手一块排练和生活,而且作为一个选手,她的随行数量也颇为庞大。除了宣传、公关等智囊团,苏珊大妈还随时“配备”私人医生、心理专家等,令人咋舌。同时,巨大的荣誉与光环也膨胀了她的骄傲之心。曾有人在饭店门口嘲笑她不懂得唱歌,招致苏珊大妈怒骂:“你怎么敢这么对我讲话!”一个名叫奈杰尔·朗斯通的“粉丝”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决赛的时候,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发现我一直欣赏的苏珊不见了。她不再是以前那个可爱纯朴的乡下女人,她的失败是注定的!”另一群《英国达人》观众则解释,苏珊大妈之所以是苏珊大妈,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她平凡、土气、憨厚,就是一草根,如果被包装成大牌明星了,那么观众何必选择她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英国达人》的舞台实现了苏珊的梦想,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又让她远离了她的梦想,站在《英国达人》决赛的舞台上,苏珊不掩落寞之情,她坦言:“今晚,当我踏上这个舞台,我是在释放40年来的梦想。但压力笼罩,使我透不过气来。”
  也许,人们在传颂着苏珊大妈的平民成名路时,也应该意识到过分追求名利会腐蚀梦想。事实上,不少人已经表达了对达人成名后往何处去的担忧。三位评委都公开表示,希望选手们能保持那份平凡。对于张冯喜,周立波在赛后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真收她为徒,“为什么我在半决赛时没有选她晋级?不是因为她不是天才,而是为了她的天真。其实那时候我就知道她有了很多电视节目的通告。”对于刘伟,周立波表示自己曾公开提醒刘伟,不希望看到他经常在某些场合表演,“英雄有适合他自己的舞台。”导演陈凯歌对中国达人们也是赞赏有加,不过他表示他的电影暂时还没有考虑邀请这些达人们参演。“我希望他们仍然像普通人一样踏踏实实,追寻自己的梦想,不为名利所羁绊。”
  高晓松说:“我心目中的达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你一个人的时候,独善其身,你不贪不瞋不痴,你也是个达人;当你达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一个人的成功, 而更应该对千百万人有意义,能兼济天下,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达人。”“脚弹得再好也比不上手弹得好,我最想做的还是音乐,是各种各样的音乐。我想要的创作,不是这个曲子真棒,有多少技巧上的难度,而是能带给你一点点共鸣。”刘伟说。他的梦想不止于“一个钢琴家”,况且前面还加上一个“断臂”,他希望“人们先看到作品再看到我。”但高晓松希望刘伟的梦想不仅仅是音乐家,更是能兼济天下。
  
  警惕同质化的危害
  既然喊着要与世界达人PK,也就无形中调动了国人们心中的民族自豪心理,期许着比赛中能冒出来自辽阔疆域各个角落的各路高人。然而,最终不少观众还是感叹,达人秀不够“达”。英美达人,他们的“达”大都通过自己的精湛才艺表达出来,然而我们的达人秀中相当一部分的晋级选手是靠着背后的故事博取的感情牌,要不就是残疾人才艺表演,单从才艺表演的水准来说,真正能压住台面的选手不多。同时,整个赛事中,歌舞依然占了大多数。虽然也有头发拉车,飞牌切瓜,惊悚蛇女,小狗站立与人共舞之类的,但似乎更应该送去申请吉尼斯,或者马戏团。当然,也有人会说,这也是某个领域的达人啊,但是倘若如节目组宣称的《中国达人秀》将自己定位为严肃的而非娱乐的节目,按金磊说的,“国内的娱乐节目也应该传递中国的文化信仰”,那么这些只让人感到新鲜惊奇的表演无疑是不适合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认为:“如何回应这种时代变化,发掘人性中更多样化的理想与梦想,是《中国达人秀》能否走出新局的根本。有鉴于此,我们觉得,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达人秀、民间工艺达人秀、美术馆博物馆达人秀、音乐CD达人秀、插花茶艺等生活艺术达人秀,甚至新闻解说达人秀和国学传统达人秀,都可以尝试推出,或将之充实到既有的电视节目当中。”同时他提出,“要防止把娱乐文化弄成‘弱智文化’与‘痴迷文化’,这事关《中国达人秀》能否长久发展。太多事实证明,娱乐泛化会造成人的精神蜕化和智力降级。在完全以娱乐为价值尺度的环境中,精神的高贵与文化的肃穆很容易被扭曲和破坏。看看周遭的世界,一些人在娱乐中放弃精神的追索,一些人以娱乐代替阅读与思考,更有人如克里斯·罗杰克所说,只在偶像崇拜中寻找生活和精神的支撑。可谁都知道,这种支撑是靠不住的。”
  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从选秀节目中获得了情感的宣泄,放松后的愉悦。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被休闲娱乐的方式麻痹了意识,并且无形中被植入了一些误导的观念,比如竞争意识与成名意识。虽然,达人秀展示了孔雀哥哥砸锅卖铁坚守婚姻忠诚,千万富翁看淡成败从头再来,残障人士挑战命运创造完美等一些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和需推崇的精神,但是与此同时,也不乏类似于“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我们拼了!”等言语,与其他选秀节目一起充满了“爱拼才会赢”的隐性暴力。从小到大,人们被灌输的争第一、不能输只能赢的观念在选秀这个舞台更为凸显,如果被无限放大,势必会造成浮躁和不切实际的社会风气。“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在舞台上说的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迅速传开,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座右铭。然而,这句话却让喻国明感到“惊心动魄”,难掩忧虑:“绝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今天很精彩,谁能保证明天也一样精彩呢?这种意识真的让人捏把汗,而事实上大家却在为这句话喝彩!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文化鉴别力的缺位。”
  “记得比较清楚,有个小孩组合输了,输在哪里了?输在家长。听媒体报道,为了能进决赛,孩子的父母请了16个老师给他们进行辅导,结果在半决赛中就失去了那种童真,完全变成成人化的表演了。这也是从这个节目中可以看到的一个侧面,可以引发教育方面的思考。”李亦中说。决赛的海量短信票选,说明了大众对于张冯喜的认可,同时,也有人质疑,这种认可到底是真的欣赏,还是那种叶公好龙式的喜欢。
  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指出,同质化是人类失去审美能力后的一种相互模仿所造成的文化特征。选秀节目成功的一大秘诀在于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参与,只有无限扩大这个基数,其产生的连锁效应才能越强,所以势必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来宣传、表现自己,不仅吸引了电视观众的眼球,而且包括各种主动或被动地从各种媒体上接受相关信息的人们。但是如果选秀节目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形成了观众的同质化关注后,又无法提供多元而广阔的文化内涵,将不利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健康发展,民族精神同质化趋势也将更为严重。
  
  为何不能是原创?
  有业内人士做过统计:如今观众看到的各个电视频道里难以尽数的综艺节目,九成以上都能在海外找到原型:《超级女声》的母版是美国的《美国偶像》,《智勇大冲关》的灵感来自美国的《城市之间》,《名声大震》是英国《只有我们俩》的中国版,《我爱记歌词》借鉴了美国的《合唱小蜜蜂》。而收视率竞争激烈,也使得创新能力不足的国内各个电视频道,将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衍生出源源不断的山寨的山寨:1997年《玫瑰之约》走红荧屏,到2002年全国各电视台模仿甚至复制这档节目的已有30个;2004年《超级女声》掀起收视狂潮,2006年同类选秀节目多达20余档;2007年《我爱记歌词》横空出世,之后冒出同类节目将近10个;今年,自《我们约会吧》新颖亮相之后,众多雷同的相亲节目一哄而上。
  虽然,《中国达人秀》在尊重知识产权、虚心向国外学习等方面做出了表率,但是也不能忘记思考:为何不是原创?
  《英国达人》完成一季节目动用了500多人,分工特别细,光一个故事团队还有五、六个工种20多人,而《中国达人秀》金磊率领的全体导演组也只有60多人,加上宣传和后期制作,在节目结束时的字幕上出现过的所有人名算在一起也就170多人,而其中故事组仅有5人。《英国达人》前期招募演员花了半年,然后花了3个月做后期,再集中在10天播出。而金磊是今年5月初才知道要做这档节目,用了短短两个月“蛇吞象”式地去消化接纳一个全新的模式。这个比较,也许可以看出《中国达人秀》团队的辛苦及聪明。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是否也可以看出一种无奈,一种在整个电视行业“收视为王”的驱赶下,甚至文化急功近利态势下的无奈。
  “创新很难,但也不能急,艺术不是盖大楼造大桥,不是马上就能完成的,要靠很多年的不断积累。”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功立说。《中国达人秀》让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力量,但是同时一些带有明显包装过的痕迹也遭人诟病。节目组也承认,一些细节确实有设计,比如唱帕瓦罗蒂歌剧的农民徐宏东,他上场时穿着半透明衬衫,里面是条绿色的横条背心,就是节目中设计的,希望更加显示他的土。这在王功立看来,恰恰显示了故事讲得欠专业,“因为无法真正挖掘人物身上的故事,找不到真正的内在,所以只能在形式上寻求帮助,而形式上的东西是不能感动人的。为什么《英国达人》单故事组就有20多人,因为每个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可见他们的专业。”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专业?王功立认为,“这跟我们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有关系,跟对这个领域的接触深入程度有关系,美国、英国已经积累了很多年了,且专业分得很细。同时在国外,更多制作人把节目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不做好就绝不罢休,而国内,大部分人家庭观念还是很重,只是把工作当作一个收入的来源。职业认同感、专业精神、刻苦精神还是不够,这也跟中国体制环境有关系。”
  对于《中国达人秀》的可持续性,王功立说:“要充分挖掘草根人物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是不同的,即便有类似的故事,态度、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挖掘得好的话,就不会出现审美疲劳。”同时,他认为电视台应该专门请一些专家潜心研究,不断出谋划策,不单就细节问题不断修改讨论,更应该对节目的持续性做一个长远的规划。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国内制度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开始实行不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其集团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国内虽然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运
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将答案填写在本题下面的横线上。选项中有两项多余选项。1—Hello,I would like to speak to Mr Lee.—1—This
期刊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军队生产经营如何适应新形势,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位同志进行了一
(一)A There once was a slave(奴隶)named Androcles who escaped from his master and ran into a forest.As he was hanging about,he came upon a lion lying down groan
期刊
煤矿产业是我国资源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之一.煤矿工作中,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不仅会影响煤炭企业的经纪效益,
张克晋,字子键、号瑞楼,祖籍陕西兴平市。一九五七年出生于台中市,后移居台北市至今斋馆为玲珑山房。毕业于东吴大学中国文系,文学博士、教授,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吴大学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论述我国公司制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首先从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出发,论述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体系的关系。第二部分论述了构建现代公司制企业财务控制
对于双馈式风电机组而言,当采用转子励磁这一类控制方法进行低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through,LVRT)时,根据具体控制方法的不同,其LVRT能力不同。但是由于转子电压幅值的限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近五年就业方向,让护理本科生更清晰的了解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激发动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方法:采用自制的近五年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
主持人:自从文化部长蔡武提出“三俗”问题后,舆论跟进了一阵,检视文化艺术领域的“三俗”现象,发出了一些批评之声。然而纵观种种议论,尚感深度不够,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