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现代党内法规需厘清四个关系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标志着执政党运用制度力量加强自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努力,也意味着中国的法治体系呈现出更多开放、多元与互相配合的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二元结构,丰富、深化了我们对法治的认识,也是探索执政党管党治党,实现党内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内法规体系,既是中国共产党以党章为根本,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出发,着力进行制度建设,确保从严治党始终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预期的轨道前进,也是对现代国家法律体系的一种制度模拟,之所以称呼为“法规”,本身即意味着从传统革命党偏重领袖意志与具体命令的治理手段,向现代法律的一些基本要素与美德转换的努力,因此是党的治理意志(内容)与规范性表达(形式)的有机统一。要建构一个现代党内法规体系,归根结底也就是既要更好体现从严治党的意志和规律,也要更好满足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与要求。
  第一,处理好党内法规两个基础关系。“党章为本,宪法之下”,这既是我们清理党内法规的重要准则,也是进一步建设、完善现代党内法规体系的指针。党内法规首先是对党章的具体化,必须围绕党章明确的指导思想、宗旨使命、组织架构、党员义务权利等进行具体立法,不能偏离或超越党章明定的范围。另一方面,执政党也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党组织与个人也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因此,全面具体规范党组织生活与党员活动的党内法规也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要求,符合宪法上政党的法律地位。党章和宪法是党内法规两个基础,是党内法规具有法治与政治双重属性的根本体现,现代党内法规体系一定是充分体现这两个基础的规范体系。
  第二,处理好党内法规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的关系。体系化意味着无矛盾与协调性,它是现代党内法规最重要的形式品质。党内法规存在内部和外部双重体系。内部体系即是根据“党内立法法”,有权制定党内法规的主体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权限和内容要严格符合相应规定,尤其是要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制定内容的冲突以及下位法对上位法的突破。党内法规的外部体系也就是它与国家法律构成的整体。党组织既具有执政党身份,也具有宪法上的政党定位,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成员,也是国家的公民。因此,党内法规体系的立、改、废、释还需要与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保持一致,实现妥善衔接。
  第三,处理好党内法规建设实体与程序的关系。现代党内法规建设一方面依赖于严格、清晰的党组织职权配置、党员的权利义务责任,尤其是执政党问责的实体规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正当程序的保障。法治的要义在于通过透明稳定的程序排除人的恣意,因此党内法规也需要在程序上进行重点建设,这里的程序既包括党内法规本身的制定与实施程序,尤其是有必要加强法规解释程序的建设,让法规内容能够避免频繁改动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满足从严治党的需求,也包括以明确主体责任为核心的问责程序。现代法治理念认为,问责的本质是公共理由的公共阐明,它需要以公开和理由说明为核心。党内问责追责法规需要突破“应急式的结果思维”,而是将一种全程问责、理由充分公开说明的思维作为程序建设的重点。
  第四,处理好党内法规功能在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下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根本保障。因此党内法规承载的功能不仅仅是全面从严治党,也直接促进、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一方面,党的先进治理经验和智慧应该及时总结为党内法规,并为国家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实现向国家立法的有效转化;另一方面,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也可以积极吸收国家法律体系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立法程序方面的先进智慧,统筹思考党内建设与国家建设,寻找到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转化规律,可以探索党的机构进行宪法监督的途径,也可以探索党的法制工作部门与国家立法机构协同制定法律的机制,实现党内法规更加全面丰富的功能。
其他文献
2002年十六大报告要求“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这是首次提出建立巡视制度。2003年12月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将巡视确定为党内十大监督制度之一。2007年10月,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标志着新时期重建巡视制度的探索得到了党章确认。2009年7月,党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成立中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的锐利武器,也是推动党的工作、构建党内和谐的重要手段。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良好效果,必须讲究方法科学,甚至要增强艺术性。高明的批评,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在接受批评中感受情感和真诚。  态度要端正,不能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  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群中有一个叫“大窝凼”(凼音为dang,即水坑)的地方。一座在观测宇宙天体方面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直径达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历经22载春秋的锻造,终于以磅礴宏大的气势,呈现在世人眼前。  “这是为下一代科学家准备的”  回溯过去,脉冲星、类星体、星际有机分子等重要天文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诺贝尔奖历史上明确基于天文观测的10项获奖成果中,有6项出自射电望远镜。该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成为经济运行模式复杂多样的“世界工厂”,而对其实施保税监管,是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以下简称加贸司)的职责。该项工作直接关系7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和约4000万就业者的切身利益,加贸司党支部充分运用“倾听”这个联系群众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坚持“五必听” “四着力” “三配套”,实现在倾听中了解民意、集中民智、锻炼队伍,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五必听”
1 能源体制改革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第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第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近日颁布了,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大事。《指导意见》8章30条10139个字,系统回答了新时期新阶段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原则、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对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准确把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原则。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概括
● 珠海是改革开放第一批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2013年开展“转作风提效能”活动,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 在深入分析了解一些干部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制定有效应对的各项措施。这次珠海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市民对机关作风的总体满意率增长8.43个百分点,是增幅最大的一年。  2013年5月9日,南方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珠海警方全国首创‘一证办’服务,不用再带户口本也不用填表”的
2014年12月9日,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站正式开通。举报网站受理针对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党员(不含中管干部)违反党纪问题的检举控告,依法应由纪检机关受理的党组织、党员不服党纪处分和其他处理的申诉,以及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工作的意见建议。  为拓宽和畅通中央国家机关信访举报渠道,在中央纪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纪工委统筹力量建设了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站,把群众监督与纪检机关专门监督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到,活动开展以来,党的作风虽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  如何培养这种“自觉”?本刊近日举办“培育忠于职守现代行政文化”研讨会,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如何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在全社会培育一种以“忠于职守”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现代行政文化,把制度约束上升
1993—2013,二十载我们风雨兼程,横跨两个伟大的世纪,经历了世界的大变化、国家的大变革、我们党的大发展。  伴随共和国走向繁荣的脚步,伴随我们党迈向辉煌的凯歌,《紫光阁》杂志迎来了创刊二十周年的庆典。  难忘20年前那个金秋,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欣然为《紫光阁》杂志题写刊名。  20年后,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