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并比较3种卟啉类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癌光啉(PsD007)和血卟啉 单甲醚(HMME)诱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K562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PDT组,以梯度浓度的光敏剂与K562细胞共同孵育,经不同能量光照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PDT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T对K562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
【机 构】
: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300192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00192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00192天津,中国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并比较3种卟啉类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癌光啉(PsD007)和血卟啉 单甲醚(HMME)诱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K562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PDT组,以梯度浓度的光敏剂与K562细胞共同孵育,经不同能量光照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PDT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T对K562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并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增加和光照能量的增大,效果增强.PsD007-PDT和HMME-PDT的效果都明显优于HpD-PDT(P<0.05);而当光敏剂质量浓度较大(25 μg/ml)或能量密度较大(7.2 J/cm2)时,PsD007-PDT的作用效果优于HMME-PDT.结论 PDT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对细胞的抑制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DT对K562的杀伤效应与光敏剂种类有关,HpD-PDT的杀伤效果不如PsD007和HMME;在较高能量密度和较大光敏剂浓度的条件下,PsD007-PDT的效果优于HMME-PDT。
其他文献
在科技期刊中,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及英文缩写规则使用英文缩略语,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英文缩写必须在公知公用的前提下使用;②英文缩写在文章中首次出现时,应写出中文全称,在后其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和缩写,例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再出现时可直接使用缩写;③为了便于阅读,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英文缩写。
目的 激光照射剂量和光敏剂的种类及浓度可明显影响光动力疗法(PDT)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BALB/c荷瘤小鼠为对象,探讨不同激光照射剂量对PDT治疗喉癌效果的影响.方法 取48只皮下接种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BALB/c荷瘤鼠,分成6组,其中1组为对照,其余5组尾静脉注射血卟啉单甲醚(HMME)后3h分别以30、60、120、240、480 J/cm2能量的波长630 nm激光照射肿瘤组织.隔
目的 制备新型包载内吗啡肽(EM)的偶联脑主动靶向抗体OX26的超支化聚甘油-聚乳酸-聚乙醇酸(HBPG-PLGA)纳米粒,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MEC)研究其透血脑屏障(BBB)机制.方法 利用新型材料HBPG-PLGA通过复合乳液法制备载EM的纳米粒,在其表面偶联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OX26,通过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不同配方纳米粒透过BBB的机制.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因素疾病,病因复杂,它与血管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可引起心、脑等多个器官病变,致组织缺血和坏死,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最后阐明.主要就AS病理改变、病因与发生机制及影像学表现作一阐述。
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第11届全国学术会议和第9届全军激光医学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1日在美丽的古都西安举行。
机体内间充质干细胞(MSC)处于相对低氧环境(体积分数为1%~7%)与常氧环境(体积分数为20%)时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低氧环境下的主要转录调控因子,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糖酵解及血管生成等方面的调控。近年来发现,HIF-1α在对MSC存活、分化及迁移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MSC处于低氧环境时,通过对HIF-1α及其下游基因的调控,可提高MSC的存活
目的 制备可断裂PEG修饰的载紫杉醇脂质体(CLP-PTX),探讨其体外抗肿瘤能力.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LP-PTX.通过流式细胞实验考察肝癌HepG2细胞在PEG断裂前后对脂质体摄取率的变化,MTT实验研究脂质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 CLP-PTX的粒径为(95±9.5) nm,Zeta电位为(-3±1.05)mV,紫杉醇的包封率为85.6%.加入还原剂半胱氨酸(Cys)后,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及生长特性。方法复制改良Hulth兔膝关节不稳模型;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联合组织块贴附法获得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应用倒置显微镜、I型胶原免疫化学染色以及瑞氏一姬姆萨染色来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鉴定;利用软骨细胞与滑膜细胞分别于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共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检测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检测细胞的I型胶原在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I型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