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学,教师不能只是跟着学生一起学,遇到问题再共同解决。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少讲甚至不讲,但还要发挥导的作用,导得巧妙与精到,这就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我认为,生本教材,要做到以下“四备”。
一、备教材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名篇,也是我教了多遍的一首古诗,自以为对其了如指掌。上课了,就领着孩子跟我一起书写题目这四个字,我一笔一划地写,学生也一笔一划地跟着我书写。刚写完,学生们不乐意了,七嘴八舌:“老师,你写错了俩字。”赶紧让学生改正,才知道:原来在写“春”时,捺这笔往上写得太长了,到了第二横的下面;“喜”应该是先写点和撇,再写横,我先写了横,后写了点和撇。
生本教学,教师不能只是跟着学生一起学,遇到问题再共同解决。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少讲甚至不讲,但还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能不能引导得巧妙与精到,就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不仅要从字词句段篇章教学重点、难点,还要从课前预习学案、课堂测试、课后练习设计等方面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生本教学,不是弱化教师的备课,而是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把课备精细,才有俯瞰与指导的高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于永正老师经常说,一篇课文,读了二十遍以后才能有所思有所悟,他就坚持上课前先把课文读上个二三十遍。凡是要求学生背的课文或片断,他先背下来。凡是要求学生写的字词,他一定照着楷书字帖练习,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备学生
班里有个叫小燕的孩子,上课时,她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翻书,睡觉,遵守纪律。让她起来读书,她一个字也不会读。考试发试卷给她,她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说实话,名字也写得并不好。其他的题,都做上了,一律画满了横线竖线。这样的孩子,怎么让她学会读写?为此,我加强了对她的辅导,一节课先教她学三个词语,起初,一节课她只能学会一个词语,我感到失望,但转念一想,从一年级这个孩子就没有好好学过,甚至从一年级,老师就从没专门教过她,现在她一节课学会一个词语,至少说明她是能教会的。她的大脑长期不学习,学习在她脑子里根本不知为何物,现在关键不是让她学会多少,而是让她大脑里有学习的意识,让学习一点一点地占据她的大脑,让她闲置的大脑充实、兴奋起来。之后,我上课专门为她安排学习内容,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她,她慢慢进步了。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做到了面向全体,生本教学才会落到实处。面向全体,要求我们备课时要格外关注学困生,关注学困生在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应该学会什么,取得什么样的进步。同时也要关注优秀生,不要让他们无所事事,要引导他们做好深入拓展。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备出学生需要的差别化教案。
魏书生也说,每节课都要让差生学有所得。他上课区别对待每个学生:好学生,让他们在重点之外,再自学一些新内容,让差生只掌握重点的一半。最差的学生,学习内容还要少些。比如学《社戏》,他让好学生查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社会意义,却告诉差生,不必听课文分析,只要记住字词,了解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会复述课文大意,就算完成任务了。
三、备学法
《匆匆》是篇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是我熟背的名篇。学习这课时,学生们还没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急于求成,引导学生背诵。孩子们呜哩哇啦地背了一气,有意见了:“老师,这样太慢了,我们根本背不下来,还是像往常先从词语学起吧,先把课文弄懂了,理解透了,我们背起来就容易了。”
生本教学要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朗读、背诵怎么进行?学生怎样处理前置性预习或作业?课堂重点学生如何自学?讨论、答疑小组怎样讨论?当堂的学习重点自测与总结如何进行?这些问题,教师要事先搞好顶层设计,但不要越俎代庖,即使是设计好的学习步骤,也要尊重学生实际,在课堂实践中及时修正。
魏书生说,他上课时,课堂重点的确定,有时是他提出,有时由学生提出,有时也经大家讨论决定。有时他提出的重点也被大多数学生否定,每当这时,魏老师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备教法
《詹天佑》一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怎么走。课室展示后,还有学生不懂,我就领着学生画。画完了,有的学生还是心存疑惑:“老师,你画错了吧,你画的图怎么和我书上的不一样呢?”看了他书上的图,我解释只是和他书上的图确定的方向不同,老师画得没错。学生还是嘟嘟囔囔着没完,我耐住性子,鼓励他道:“你课下好好研究研究,和老师比比赛,看看老师讲得对,还是你书上的答案对,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来确定,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大多数学生可以独立钻研,可以鼓励学生自学;教材多半是练习和解题,可以运用小组教学形式;教材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时,应当采取讲述、讲演或者全班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果长期固化某一种方法,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兴趣。选择教学方法,最好事先多参照不同的教案,再整合成自己的更为有效、切合实际的方案。
一、备教材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名篇,也是我教了多遍的一首古诗,自以为对其了如指掌。上课了,就领着孩子跟我一起书写题目这四个字,我一笔一划地写,学生也一笔一划地跟着我书写。刚写完,学生们不乐意了,七嘴八舌:“老师,你写错了俩字。”赶紧让学生改正,才知道:原来在写“春”时,捺这笔往上写得太长了,到了第二横的下面;“喜”应该是先写点和撇,再写横,我先写了横,后写了点和撇。
生本教学,教师不能只是跟着学生一起学,遇到问题再共同解决。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少讲甚至不讲,但还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能不能引导得巧妙与精到,就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不仅要从字词句段篇章教学重点、难点,还要从课前预习学案、课堂测试、课后练习设计等方面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生本教学,不是弱化教师的备课,而是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把课备精细,才有俯瞰与指导的高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于永正老师经常说,一篇课文,读了二十遍以后才能有所思有所悟,他就坚持上课前先把课文读上个二三十遍。凡是要求学生背的课文或片断,他先背下来。凡是要求学生写的字词,他一定照着楷书字帖练习,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备学生
班里有个叫小燕的孩子,上课时,她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翻书,睡觉,遵守纪律。让她起来读书,她一个字也不会读。考试发试卷给她,她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说实话,名字也写得并不好。其他的题,都做上了,一律画满了横线竖线。这样的孩子,怎么让她学会读写?为此,我加强了对她的辅导,一节课先教她学三个词语,起初,一节课她只能学会一个词语,我感到失望,但转念一想,从一年级这个孩子就没有好好学过,甚至从一年级,老师就从没专门教过她,现在她一节课学会一个词语,至少说明她是能教会的。她的大脑长期不学习,学习在她脑子里根本不知为何物,现在关键不是让她学会多少,而是让她大脑里有学习的意识,让学习一点一点地占据她的大脑,让她闲置的大脑充实、兴奋起来。之后,我上课专门为她安排学习内容,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她,她慢慢进步了。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做到了面向全体,生本教学才会落到实处。面向全体,要求我们备课时要格外关注学困生,关注学困生在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应该学会什么,取得什么样的进步。同时也要关注优秀生,不要让他们无所事事,要引导他们做好深入拓展。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备出学生需要的差别化教案。
魏书生也说,每节课都要让差生学有所得。他上课区别对待每个学生:好学生,让他们在重点之外,再自学一些新内容,让差生只掌握重点的一半。最差的学生,学习内容还要少些。比如学《社戏》,他让好学生查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社会意义,却告诉差生,不必听课文分析,只要记住字词,了解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会复述课文大意,就算完成任务了。
三、备学法
《匆匆》是篇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是我熟背的名篇。学习这课时,学生们还没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急于求成,引导学生背诵。孩子们呜哩哇啦地背了一气,有意见了:“老师,这样太慢了,我们根本背不下来,还是像往常先从词语学起吧,先把课文弄懂了,理解透了,我们背起来就容易了。”
生本教学要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朗读、背诵怎么进行?学生怎样处理前置性预习或作业?课堂重点学生如何自学?讨论、答疑小组怎样讨论?当堂的学习重点自测与总结如何进行?这些问题,教师要事先搞好顶层设计,但不要越俎代庖,即使是设计好的学习步骤,也要尊重学生实际,在课堂实践中及时修正。
魏书生说,他上课时,课堂重点的确定,有时是他提出,有时由学生提出,有时也经大家讨论决定。有时他提出的重点也被大多数学生否定,每当这时,魏老师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备教法
《詹天佑》一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怎么走。课室展示后,还有学生不懂,我就领着学生画。画完了,有的学生还是心存疑惑:“老师,你画错了吧,你画的图怎么和我书上的不一样呢?”看了他书上的图,我解释只是和他书上的图确定的方向不同,老师画得没错。学生还是嘟嘟囔囔着没完,我耐住性子,鼓励他道:“你课下好好研究研究,和老师比比赛,看看老师讲得对,还是你书上的答案对,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来确定,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大多数学生可以独立钻研,可以鼓励学生自学;教材多半是练习和解题,可以运用小组教学形式;教材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时,应当采取讲述、讲演或者全班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果长期固化某一种方法,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兴趣。选择教学方法,最好事先多参照不同的教案,再整合成自己的更为有效、切合实际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