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雾霾天气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当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以松江大学城为例研究当下大学生对雾霾天气的认知现状以及对其带来的危害的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探究如何应对频繁的雾霾天气。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网上发放问卷和实地发放问卷,并与相关文献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和相关资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对雾霾天气的认知和关注情况。
【关键词】大学生;雾霾;认知程度;环保
1.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雾霾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不仅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在严重程度上也比以前有所加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有四个区域,分别是:①华南地区,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主;②西南地区,四川盆地是最严重的雾霾区域;③华北地区,是以北京、天津和河北为主的京津冀地区;④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的长三角地区。我国气象总局雾霾气象显示,2013 年我国雾霾污染波及到 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的平均雾霾天数达到历史顶峰——29.9 天,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平均雾霾天数。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20日开始,全国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不过从2015年开始至今,雾霾天气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得力于近年来出台的各项环保政策以及公民的努力。但是针对雾霾天气所带来的问题研究仍在继续。
2.调查结果分析
2.1对上海地区雾霾天气状况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虽然处于相同环境中,但不同的人对于雾霾天气的感知情况却大不相同:24.6%的学生表示上海地区雾霾“严重”,20.1%的学生认为“一般”,15.1%的学生认为上海地区雾霾“较轻”,另外40.2%的学生认为上海的地区雾霾“基本没有”。而我们认为,产生这种对雾霾天气感知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生源地环境状况有关。我们所调查的地区仅限于松江大学城,而松江大学城的大学生都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对雾霾这种天气感知度的不同。
2.2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
根据我们收集整理的问卷数据显示,有8.62%的学生表示“一直关注”雾霾天气,20.67%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雾霾天气状况,62.07%的学生则表示“偶尔关注”,还有另外8.64%的学生表示“从不关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雾霾的关注度是存在的但是并不高,仅有少部分表示从不关注。
2.3对雾霾成因的了解
在选题中,仅26.7%的学生表示对雾霾的成因“比较了解”,64.7%的学生对雾霾的成因“模棱两可”,而另外8.6%的学生对雾霾成因的了解属于“不知道”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雾霾天气的成因并不是很了解,另外,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选择率分别为89.1%和98.1%,绿化不足、冬季供暖和家庭装修的选择率为54.4%、33.7%和47.7%。由此可以反映出上海地区目前呈现的环境问题较多在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业废气排放,而大学生普遍认为主要由于这两种原因造成了雾霾天气,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上海的绿化仍有待加强。
2.4对雾霾化学本质的了解
7.3%的学生表示对雾霾的化学本质“非常了解”,82.7%的学生对雾霾的本质认识停留在“大致听说过”的范畴。另外10.0%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雾霾的组成是有一定了解和认知,但并不是很确定也没有深入了解过。
2.5对雾霾天气危害的认知程度分析
雾霾天气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危害。不仅如此,长期的雾霾天气会影响植物生长,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挑战。另外,雾霾天气所造成的低能见度,使得一些高速公路被迫封闭;使得飞行员视线受阻,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基于此,我们针对大学生对于雾霾天气的危害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49.3%的学生表示“知道”雾霾的危害,42%的学生表示“仅听说过”,另外8.7%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雾霾的危害。
2.6日常防霾措施调查结果
当被问到“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采取措施来降低雾霾对身体的伤害?”时,有44.7%的学生表示“不会”。可见,绝大数人不重视雾霾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41.3%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仅有14%的学生表示“会”在雾霾天气中采取带口罩、少出门等方式来降低雾霾对身体的危害。另外,在关于哪些防雾霾措施是可取的选题中,大多数认为佩戴口罩、注意合理开门窗,少部分人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针对性调整饮食以及外出回来后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肤。
2.7各大高校开展雾霾等环境问题宣传讲座情况
由于调查对象为大学生,而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在关于雾霾天气方面开展的教育对大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影响,调查显示56%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对雾霾天气的宣传讲座“有,但是很少”, 40% 的表示对这个“不清楚”,仅4%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对雾霾天气的宣传讲座等“有,而且很多”。
3.总体分析
霾是由空气中的硝酸、硫酸、灰尘等均匀的悬浮在空气中,含水量小于80%,是这些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雾霾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其组成成分复杂,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雾霾能够造成视觉障碍、大气污染等。雾霾的含水量介于80%与90%之间,但是雾霾的主要成分是霾,因此对人身体的危害较大。
经过研究发现,PM2.5是微粒进入肺泡的临界值。当微粒小于2.5μm时,上呼吸道不能够阻止微粒进入到肺泡,使得其进入人体内的肺泡,最终进过毛细血管进入到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若长期处于雾霾天气中,还可能诱发肺癌。国内研究发现空气中NO2和SO2日均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率增加,PM2.5可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雾霾所含的有毒酸性物质,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雾霾所带来的一系列健康成本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雾霾污染的减少,就意味着全社会经济增长在质量上的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分析得知:目前高校大學生对于雾霾天气总体上还是关注的,也有一部分人相当有意识地去了解雾霾,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互联网上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并没有全面的认识雾霾,也不清楚雾霾具体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并且面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大多数人都持着旁观者的态度并不会主动想要去改变什么。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雾霾天气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雾霾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大学生对雾霾的认知度及防范意识普遍较低,迫切需要学校及社会的引导。
4.总结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事物接受与传播的重要力量,其对雾霾的低认知度及低防范意识无疑是当下应当引起重视的现象。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学习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关注雾霾;对环境问题不感兴趣,了解较少;较少接触到雾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较多,因此我们推测其根本原因可能与高校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关。所以我们认为学校应加强雾霾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更加了解雾霾,注意日常防霾控霾,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的危害,并为全社会的雾霾治理工作尽一份力。在当下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去关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群体对该问题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清晰地了解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这既是对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呵护,也是目前尚处于不可忽视的雾霾环境的一种“斗争”。
【关键词】大学生;雾霾;认知程度;环保
1.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雾霾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不仅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在严重程度上也比以前有所加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有四个区域,分别是:①华南地区,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主;②西南地区,四川盆地是最严重的雾霾区域;③华北地区,是以北京、天津和河北为主的京津冀地区;④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的长三角地区。我国气象总局雾霾气象显示,2013 年我国雾霾污染波及到 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的平均雾霾天数达到历史顶峰——29.9 天,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平均雾霾天数。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20日开始,全国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不过从2015年开始至今,雾霾天气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得力于近年来出台的各项环保政策以及公民的努力。但是针对雾霾天气所带来的问题研究仍在继续。
2.调查结果分析
2.1对上海地区雾霾天气状况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虽然处于相同环境中,但不同的人对于雾霾天气的感知情况却大不相同:24.6%的学生表示上海地区雾霾“严重”,20.1%的学生认为“一般”,15.1%的学生认为上海地区雾霾“较轻”,另外40.2%的学生认为上海的地区雾霾“基本没有”。而我们认为,产生这种对雾霾天气感知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生源地环境状况有关。我们所调查的地区仅限于松江大学城,而松江大学城的大学生都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对雾霾这种天气感知度的不同。
2.2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
根据我们收集整理的问卷数据显示,有8.62%的学生表示“一直关注”雾霾天气,20.67%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雾霾天气状况,62.07%的学生则表示“偶尔关注”,还有另外8.64%的学生表示“从不关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雾霾的关注度是存在的但是并不高,仅有少部分表示从不关注。
2.3对雾霾成因的了解
在选题中,仅26.7%的学生表示对雾霾的成因“比较了解”,64.7%的学生对雾霾的成因“模棱两可”,而另外8.6%的学生对雾霾成因的了解属于“不知道”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雾霾天气的成因并不是很了解,另外,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选择率分别为89.1%和98.1%,绿化不足、冬季供暖和家庭装修的选择率为54.4%、33.7%和47.7%。由此可以反映出上海地区目前呈现的环境问题较多在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业废气排放,而大学生普遍认为主要由于这两种原因造成了雾霾天气,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上海的绿化仍有待加强。
2.4对雾霾化学本质的了解
7.3%的学生表示对雾霾的化学本质“非常了解”,82.7%的学生对雾霾的本质认识停留在“大致听说过”的范畴。另外10.0%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雾霾的组成是有一定了解和认知,但并不是很确定也没有深入了解过。
2.5对雾霾天气危害的认知程度分析
雾霾天气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危害。不仅如此,长期的雾霾天气会影响植物生长,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挑战。另外,雾霾天气所造成的低能见度,使得一些高速公路被迫封闭;使得飞行员视线受阻,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基于此,我们针对大学生对于雾霾天气的危害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49.3%的学生表示“知道”雾霾的危害,42%的学生表示“仅听说过”,另外8.7%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雾霾的危害。
2.6日常防霾措施调查结果
当被问到“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采取措施来降低雾霾对身体的伤害?”时,有44.7%的学生表示“不会”。可见,绝大数人不重视雾霾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41.3%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仅有14%的学生表示“会”在雾霾天气中采取带口罩、少出门等方式来降低雾霾对身体的危害。另外,在关于哪些防雾霾措施是可取的选题中,大多数认为佩戴口罩、注意合理开门窗,少部分人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针对性调整饮食以及外出回来后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肤。
2.7各大高校开展雾霾等环境问题宣传讲座情况
由于调查对象为大学生,而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在关于雾霾天气方面开展的教育对大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影响,调查显示56%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对雾霾天气的宣传讲座“有,但是很少”, 40% 的表示对这个“不清楚”,仅4%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对雾霾天气的宣传讲座等“有,而且很多”。
3.总体分析
霾是由空气中的硝酸、硫酸、灰尘等均匀的悬浮在空气中,含水量小于80%,是这些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雾霾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其组成成分复杂,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雾霾能够造成视觉障碍、大气污染等。雾霾的含水量介于80%与90%之间,但是雾霾的主要成分是霾,因此对人身体的危害较大。
经过研究发现,PM2.5是微粒进入肺泡的临界值。当微粒小于2.5μm时,上呼吸道不能够阻止微粒进入到肺泡,使得其进入人体内的肺泡,最终进过毛细血管进入到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若长期处于雾霾天气中,还可能诱发肺癌。国内研究发现空气中NO2和SO2日均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率增加,PM2.5可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雾霾所含的有毒酸性物质,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雾霾所带来的一系列健康成本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雾霾污染的减少,就意味着全社会经济增长在质量上的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分析得知:目前高校大學生对于雾霾天气总体上还是关注的,也有一部分人相当有意识地去了解雾霾,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互联网上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并没有全面的认识雾霾,也不清楚雾霾具体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并且面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大多数人都持着旁观者的态度并不会主动想要去改变什么。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雾霾天气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雾霾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大学生对雾霾的认知度及防范意识普遍较低,迫切需要学校及社会的引导。
4.总结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事物接受与传播的重要力量,其对雾霾的低认知度及低防范意识无疑是当下应当引起重视的现象。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学习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关注雾霾;对环境问题不感兴趣,了解较少;较少接触到雾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较多,因此我们推测其根本原因可能与高校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关。所以我们认为学校应加强雾霾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更加了解雾霾,注意日常防霾控霾,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的危害,并为全社会的雾霾治理工作尽一份力。在当下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去关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群体对该问题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清晰地了解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这既是对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呵护,也是目前尚处于不可忽视的雾霾环境的一种“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