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是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一探述。
[关键词]园林建设;集约化;园林建设新模式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城市园林建设的指针。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是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关键。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经济观,探索园林建设新模式,为园林发展注入更大的后劲和活力
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和不断进行建设的同时,必须审视如何将经济活动的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以实现单位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为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此外,园林建设还要采用最新的网林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园林工艺水平。要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园林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有效推进园林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现有的园林管理体制。要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基本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园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新体制,逐步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格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把投资园林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对于高标准、高档次、具有较高观赏性和较强娱乐性的园林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思路,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和创新,为城市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园林建设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还体现为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带动力。河北秦皇岛市实施大规模城市改造,倾心打造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园林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助推器。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重视园林建设,这是经营城市必须树立的观念,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手段。
二、树立科学发展的社会观,实现园林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发展的社会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强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它不仅包括人们对多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对劳动、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需求。园林建设实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终归宿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美好的心理以及视觉感受。从这一点讲,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美化城市的时代责任,我们不仅要有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廉洁的园林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好园林建设的质量关、管理关、廉政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实现园林法制化管理,是科学发展社会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园林建设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占园林绿地、损坏园林设施、盗抢园林花木等行为,依法维护园林管理秩序;要坚决维护园林规划的严肃性以及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性;要加强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觉醒,代表了人与自然将进入和谐相处、共存共容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未来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体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在这种文明的背后。必须依靠作为城市所有者的广大市民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支撑。因此,在完善城市园林法制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培养市民爱护园林设施的良好风尚。我们有责任在推进城市园林化的进程中,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园林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弘扬城市文明的先锋。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把日常的施工、管护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安排业务工作的同时安排好宣传工作,使园林业务工作和宣传工作互相促进,互相协调;二是要认真总结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果,积极传播园林知识,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要重视适合城市特点的园林理论、生态理论研究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园林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统筹观,强化“大园林”意识,努力提高园林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园林建设不仅是栽植“花草树木”,也应该涵盖着人文景观的设置与发掘;城市园林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园林部门的工作,也是全体城市居民的共同责任与义务。从这些意义上说,现代的城市园林已经承载着自然和社会的诸多意义和功能。因此,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大园林”意识,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园林工作。从国际上看,高水平的园林绿化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国内城市也把提高园林档次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跳出传统的园林工作意识范畴,把园林工作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之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招商引资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切入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园林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真正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综合性、社会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就必须用时代的眼光来看待园林工作者素质提高的问题。广义的园林工作者已经不该仅仅是园林行业的职工,还应该包括各方面的领导和相关人士。这就要求:第一,作为劳动者骨干的领导干部,要从自身作起,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跟踪国内外现代园林建设的最新理念,不断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管理和指导园林建设。第二,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大胆起用高素质的干部和人才,形成园林建设的骨干队伍群体,使之成为上可做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下可指导具体施工建设的中坚力量。第三,要通过不同渠道、采用不同形式。加强对普通园林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使园林发展的具体目标在高素质园林工人的手中得以更好地实现。
总之,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三个文明”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场革命。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牢记这一全局性的历史课题,把握这一指导改革和发展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使科学发展的脚步在城市园林建设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
责任编辑:徐永祥
[关键词]园林建设;集约化;园林建设新模式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城市园林建设的指针。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是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关键。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经济观,探索园林建设新模式,为园林发展注入更大的后劲和活力
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和不断进行建设的同时,必须审视如何将经济活动的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以实现单位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为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此外,园林建设还要采用最新的网林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园林工艺水平。要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园林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有效推进园林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现有的园林管理体制。要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基本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园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新体制,逐步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格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把投资园林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对于高标准、高档次、具有较高观赏性和较强娱乐性的园林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思路,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和创新,为城市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园林建设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还体现为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带动力。河北秦皇岛市实施大规模城市改造,倾心打造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园林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助推器。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重视园林建设,这是经营城市必须树立的观念,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手段。
二、树立科学发展的社会观,实现园林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发展的社会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强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它不仅包括人们对多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对劳动、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需求。园林建设实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终归宿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美好的心理以及视觉感受。从这一点讲,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美化城市的时代责任,我们不仅要有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廉洁的园林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好园林建设的质量关、管理关、廉政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实现园林法制化管理,是科学发展社会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园林建设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占园林绿地、损坏园林设施、盗抢园林花木等行为,依法维护园林管理秩序;要坚决维护园林规划的严肃性以及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性;要加强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觉醒,代表了人与自然将进入和谐相处、共存共容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未来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体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在这种文明的背后。必须依靠作为城市所有者的广大市民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支撑。因此,在完善城市园林法制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培养市民爱护园林设施的良好风尚。我们有责任在推进城市园林化的进程中,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园林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弘扬城市文明的先锋。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把日常的施工、管护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安排业务工作的同时安排好宣传工作,使园林业务工作和宣传工作互相促进,互相协调;二是要认真总结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果,积极传播园林知识,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要重视适合城市特点的园林理论、生态理论研究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园林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统筹观,强化“大园林”意识,努力提高园林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园林建设不仅是栽植“花草树木”,也应该涵盖着人文景观的设置与发掘;城市园林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园林部门的工作,也是全体城市居民的共同责任与义务。从这些意义上说,现代的城市园林已经承载着自然和社会的诸多意义和功能。因此,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大园林”意识,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园林工作。从国际上看,高水平的园林绿化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国内城市也把提高园林档次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跳出传统的园林工作意识范畴,把园林工作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之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招商引资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切入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园林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真正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综合性、社会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就必须用时代的眼光来看待园林工作者素质提高的问题。广义的园林工作者已经不该仅仅是园林行业的职工,还应该包括各方面的领导和相关人士。这就要求:第一,作为劳动者骨干的领导干部,要从自身作起,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跟踪国内外现代园林建设的最新理念,不断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管理和指导园林建设。第二,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大胆起用高素质的干部和人才,形成园林建设的骨干队伍群体,使之成为上可做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下可指导具体施工建设的中坚力量。第三,要通过不同渠道、采用不同形式。加强对普通园林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使园林发展的具体目标在高素质园林工人的手中得以更好地实现。
总之,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三个文明”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场革命。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牢记这一全局性的历史课题,把握这一指导改革和发展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使科学发展的脚步在城市园林建设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
责任编辑: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