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媒时代对于大众的阅读方式也产生了重要英雄。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和媒介,由于新时代的到来也产生了重要的转型和变革。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服务转向围绕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更加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使图书馆的存在发生了重要变革。
关键词: 智媒时代;公共图书馆;技术变革
公共图书馆使广大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在社会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业。我国早就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等单位在推广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当前阅读环境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该如何应对互联网变革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呢?
一、智媒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一轮挑战
自2011年開始世界上就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产生了较多的争议,从2010年开始公共图书馆的访问量就大幅度的减少,特别是在我国图书馆的访问量仅仅占调查数量的4%,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其自身的服务效率和范围狭窄等问题就导致其生存空间不断减小,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转变其现有的状态,寻求新的生长点。
进入了智媒时代,数字移动媒体的用户数量的日益增加,则要求公共图书馆做出从藏书楼到数字资源中心的转变,接住数字新技术来对自己的格局进行重塑和升级,使公共图书馆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
二、智媒时代的连接重构与内容传播的新趋向
公共图书馆已经进入了智媒发展的阶段,目前需要了解未来媒体的发展实质,了解智媒发展的三个重要趋势,包括智能化、场景化和共享化。
(一)智能化
智能化趋势主要是指开启了全新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较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转变为手机、平板甚至是微型投影等智能化设备的阅读。阅读的对象和内容也从文本图像等转变为多元的、三维信息的阅读,实现人与信息的交互。更深层的是信息过滤也产生了转让,从过往的媒体过滤转变成社交分发,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图书馆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集成推送,而是结合社交媒体等进行人与馆之间双向匹配的智能推送。
(二)场景化
在智媒时代,信息传播的场景化特征将更加清晰,随着智能媒体、大数据、云空间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线上的资源和线下的服务得到串联,使进行阅读的用户可以迅速的进入相关的场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的场景化即包括线下的真实场景也包括线上的数字场景。这样真实的场景体验可以使内容传播和用户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共享化
当前共享经济不断的进行发展,逐渐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电池等实物共享积极,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整合,公共图书馆也将加快步伐进入共享模式,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的联合办馆模式,从而有效的实现全球化基础下的资源共享共建[2]。
三、公共图书馆的未来转向与展望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改变了图书馆的各方面的格局,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图书馆与用户的只能互联,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将有一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角色的转化:从“资源中心”到智慧型 “第三文化空间"
第三空间是指不受利益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例如咖啡店、公园和图书馆等,具有自由、宽松、便利特点的场所。因此图出馆被称为“第三文化空间”,强加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也使公共图书馆更具有开放、自由、多元化等特点[3]。
过去图书馆侧重于单一的扩充馆藏资源和提供借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的文件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还具有提供各种表演艺术和文化展示的功能,因此我们只有将公共图书馆从传统的借阅平台转向共享的,交流的智慧型的“第三文化空间”。未来对于图书馆的价值评估不再是单纯的馆藏资源和阅读率,更加注重图书馆的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连接逻辑的转变:人与馆之间的关系重构
传统的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提供用户图书阅读场地和图书的借阅,但是现在进入的新时代,图书馆不断与各种技术和产业的链接,人与馆之间的链接也产生了以下几种新趋势:
其一,用户也将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产生和传播当中,对于现代的图书馆而言,每个用户都是独立的自媒体,其产生的阅读笔记和心得等都将是图书馆的资源,而用户与用户之间因为分享的内容而产生的心得链接,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文化的链接和传播[4]。
其二,用户和图书馆之间连接也有过去单向、限时的连接转变为双向全时段的连接。在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给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等多维度的连接和互动,有效的提高用户的卷入度和黏度。
其三,提高了社会的参与度,互联网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深入社区,消除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创新和分享的社交中心。
(三)空间的再造:虚实融合共生的文化共享空间
在智能媒体的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线上和线下空间都发生了交大的变革:一是图书馆的实体空间越来越多元化,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二是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越发的智能化,线上和线下空间不断的融合。目前国内各地都在不断的探索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的拓展,例如增加社区图书馆、24小时微型图书馆或者是流动图书馆等,也有不少图书馆从经济体身上获得了设计灵感,开始注重用户的体验,对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和布局进行设计,增加知识氛围的构建[5]。
四、服务的转型:更人性化的“智能+” 服务模式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了无线的可能,公共图书馆从简单的节约服务转向了多元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智能服务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的价值。图书馆的智能化升级,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打钱了便捷、交互、智能的服务系统,不仅可以迅速的检索书籍,感知人流量,自动调节温度和等我光等,而且还可以通过手环、app等获取试试数据,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推送。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6]。
智能化的设备和应用给人们一种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塑造了新的关系的链接模式,图书馆、用户、服务之间也将有更深层的互动关系,这也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心得生长空间。总而言之,传统的图书馆的形式可能将不复存在,但是只要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仍旧存在,公共图书馆也将一直存在。在当今推进全民阅读,终身学习,共建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图书馆仍然承担着交大的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公共图书馆更加应该积极的加入新的媒体技术的变革当中,推进公共图书馆的重塑建立新的平台,实现智能化的、更具有人性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于广大的用户,建立智慧型的“第三文化空间”,最终实现公共图书馆从“书”的图书馆转变为“人”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艺.融媒体背景下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探讨[J].卷宗,2018, 000(025):27-28.
[2]连超.新媒体冲击带给图书馆发展变革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000(001):125-126.
[3]李英珍.基于促进TDM技术应用的国际版权例外制度的变革——兼议对解决我国图书馆TDM版权问题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 2018, No.430(11):91-94+103.
[4]陈东庆."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039(004):24-26.
[5]夏伟.新技术时代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J].智库时代, 2020, 000(011):P.275-276.
[6]王玮.新媒体对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 2019(12):121-123.
关键词: 智媒时代;公共图书馆;技术变革
公共图书馆使广大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在社会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业。我国早就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等单位在推广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当前阅读环境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该如何应对互联网变革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呢?
一、智媒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一轮挑战
自2011年開始世界上就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产生了较多的争议,从2010年开始公共图书馆的访问量就大幅度的减少,特别是在我国图书馆的访问量仅仅占调查数量的4%,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其自身的服务效率和范围狭窄等问题就导致其生存空间不断减小,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转变其现有的状态,寻求新的生长点。
进入了智媒时代,数字移动媒体的用户数量的日益增加,则要求公共图书馆做出从藏书楼到数字资源中心的转变,接住数字新技术来对自己的格局进行重塑和升级,使公共图书馆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
二、智媒时代的连接重构与内容传播的新趋向
公共图书馆已经进入了智媒发展的阶段,目前需要了解未来媒体的发展实质,了解智媒发展的三个重要趋势,包括智能化、场景化和共享化。
(一)智能化
智能化趋势主要是指开启了全新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较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转变为手机、平板甚至是微型投影等智能化设备的阅读。阅读的对象和内容也从文本图像等转变为多元的、三维信息的阅读,实现人与信息的交互。更深层的是信息过滤也产生了转让,从过往的媒体过滤转变成社交分发,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图书馆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集成推送,而是结合社交媒体等进行人与馆之间双向匹配的智能推送。
(二)场景化
在智媒时代,信息传播的场景化特征将更加清晰,随着智能媒体、大数据、云空间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线上的资源和线下的服务得到串联,使进行阅读的用户可以迅速的进入相关的场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的场景化即包括线下的真实场景也包括线上的数字场景。这样真实的场景体验可以使内容传播和用户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共享化
当前共享经济不断的进行发展,逐渐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电池等实物共享积极,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整合,公共图书馆也将加快步伐进入共享模式,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的联合办馆模式,从而有效的实现全球化基础下的资源共享共建[2]。
三、公共图书馆的未来转向与展望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改变了图书馆的各方面的格局,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图书馆与用户的只能互联,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将有一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角色的转化:从“资源中心”到智慧型 “第三文化空间"
第三空间是指不受利益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例如咖啡店、公园和图书馆等,具有自由、宽松、便利特点的场所。因此图出馆被称为“第三文化空间”,强加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也使公共图书馆更具有开放、自由、多元化等特点[3]。
过去图书馆侧重于单一的扩充馆藏资源和提供借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的文件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还具有提供各种表演艺术和文化展示的功能,因此我们只有将公共图书馆从传统的借阅平台转向共享的,交流的智慧型的“第三文化空间”。未来对于图书馆的价值评估不再是单纯的馆藏资源和阅读率,更加注重图书馆的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连接逻辑的转变:人与馆之间的关系重构
传统的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提供用户图书阅读场地和图书的借阅,但是现在进入的新时代,图书馆不断与各种技术和产业的链接,人与馆之间的链接也产生了以下几种新趋势:
其一,用户也将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产生和传播当中,对于现代的图书馆而言,每个用户都是独立的自媒体,其产生的阅读笔记和心得等都将是图书馆的资源,而用户与用户之间因为分享的内容而产生的心得链接,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文化的链接和传播[4]。
其二,用户和图书馆之间连接也有过去单向、限时的连接转变为双向全时段的连接。在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给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等多维度的连接和互动,有效的提高用户的卷入度和黏度。
其三,提高了社会的参与度,互联网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深入社区,消除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创新和分享的社交中心。
(三)空间的再造:虚实融合共生的文化共享空间
在智能媒体的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线上和线下空间都发生了交大的变革:一是图书馆的实体空间越来越多元化,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二是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越发的智能化,线上和线下空间不断的融合。目前国内各地都在不断的探索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的拓展,例如增加社区图书馆、24小时微型图书馆或者是流动图书馆等,也有不少图书馆从经济体身上获得了设计灵感,开始注重用户的体验,对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和布局进行设计,增加知识氛围的构建[5]。
四、服务的转型:更人性化的“智能+” 服务模式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了无线的可能,公共图书馆从简单的节约服务转向了多元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智能服务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的价值。图书馆的智能化升级,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打钱了便捷、交互、智能的服务系统,不仅可以迅速的检索书籍,感知人流量,自动调节温度和等我光等,而且还可以通过手环、app等获取试试数据,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推送。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6]。
智能化的设备和应用给人们一种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塑造了新的关系的链接模式,图书馆、用户、服务之间也将有更深层的互动关系,这也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心得生长空间。总而言之,传统的图书馆的形式可能将不复存在,但是只要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仍旧存在,公共图书馆也将一直存在。在当今推进全民阅读,终身学习,共建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图书馆仍然承担着交大的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公共图书馆更加应该积极的加入新的媒体技术的变革当中,推进公共图书馆的重塑建立新的平台,实现智能化的、更具有人性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于广大的用户,建立智慧型的“第三文化空间”,最终实现公共图书馆从“书”的图书馆转变为“人”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艺.融媒体背景下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探讨[J].卷宗,2018, 000(025):27-28.
[2]连超.新媒体冲击带给图书馆发展变革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000(001):125-126.
[3]李英珍.基于促进TDM技术应用的国际版权例外制度的变革——兼议对解决我国图书馆TDM版权问题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 2018, No.430(11):91-94+103.
[4]陈东庆."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039(004):24-26.
[5]夏伟.新技术时代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J].智库时代, 2020, 000(011):P.275-276.
[6]王玮.新媒体对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 2019(1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