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眩目空洞的“计量”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数学方法的引入日益受到金融理论研究者的重视,不少报刊都热衷于发表计量分析的论文。这些论文广泛涉及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及市场效率分析等多个领域,开拓了理论研究的视野。但是,不少文章中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问题,颇值得关注。
  
  计量分析的必要性问题
  
  正如伟人讲过的,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还在于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成为实践的指南。计量分析的目的,应当是深化对某一论题的认识,而不是矜博炫难,“向‘学术界’吐露一下以获得荣誉和褒奖”。一些银行经营中的一般性常识用计量方法去验证,只会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如近期某刊发表的《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经过繁琐的计量后得出结论:“风险、资本以及资产质量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是决定规模经济水平的重要变量”。文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证说明,银行资本、资产质量对经营成本和经营效益存在影响,分析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时应考虑银行资本与资产质量两个因素。事实上,资本规模与结构影响股东权益回报率,资产质量直接影响资产收益水平,都是影响银行经营效益及规模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这在银行经营中是常识,是毋庸繁复计量就人所共知的结论。用人所不知的复杂方法,论证人所共知的常识,只能是对研究资源的浪费,对人类经济学知识的增长,没有丝毫有益的贡献。
  
  计量模型的科学性问题
  
  近年来,各刊发表的一系列计量分析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文章,都涉及到计量模型的选择问题。如2004年某刊发表的《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一文,设定了所谓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将银行总成本的自变量假定为贷款与投资余额、存款总额、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支出、累计固定资产折旧与年度固定资产的比率、存款付息率等等。其他相关文章也一律给自己的计量模型起了个很炫目的名称,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变量间的自相关性过高且一般都没有进行自相关性检验,一些财务指标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银行经营绩效。更突出的问题则是Yeh1996年发表的《财务比率关联分析在银行运营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反复警示的,即这些模型缺少理论依据,计量因素选择往往具有随意性。如上文就并没有说明,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中“假定”这些自变量的原因,只是开宗明义就“假定”这个“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存在。计量分析中模型错误,会使所有的计量努力都毫无意义。因此,这些作为计量基础的成本或利润函数本身的科学性,需要作审慎的论证。如果仅仅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判断而特意设定特殊的成本或利润函数,再根据自己“假定”的函数开始计量分析,并据以得出许多振振有词的“结论和建议”,纵使数据纷烁、奇说百端,也与科学研究的初衷相差甚远。
  
  财务指标的有效性问题
  
  受制于银行财务数据的可得性,前述两篇计量分析文章在银行利润与资产规模的相关性计量分析不同产权类型银行的规模经济状态时,均没有深入讨论财务指标的有效性,就选择了账面利润这一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的财务指标。2005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往往用营业利润等指标评估经营效益,账面利润的多少取决于拨备计提政策,赢利丰盈而准备计提极少的银行往往只显示了过于重视当期损益的经营风格,用账面利润指标去计量分析各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实际上注定得出的都是些值得推敲甚至南辕北辙的结论。
  
  回归数据的分析普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其一,是缺少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的考察,而是仅仅根据计量数据简单武断地推导出了一系列颇具片面性的结论。如《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一文就用1994~2002年银行财务数据计量分析后得出结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0,表现出规模不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0,表现出规模经济性。”接着又根据这一结论推断,国有银行“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在于国有产权性质,改革的出路也只能是改变银行的国有产权属性。姑且不论这种用所谓“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量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就只用产权性质来简单解释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绩及规模经营状况的说法,就非常值得商榷。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产业资本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存贷利差缩小、改革成本向国有银行转移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经营效益的下滑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马克思讲,庸俗经济学家见物不见人,一系列论述错误的关键成因就在于缺少“历史的考察”。在不考察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的情况下,简单地用产权类型等解释一切、评判一切,是近年来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非常浅薄的见解。在9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就业矛盾尖锐化的背景下,如急剧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迅速硬化信贷约束,恐怕不仅不会改善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状态”,还会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后果。
  其二,是用非常武断的措辞论证不符合经济学常识的判断。如2005年某刊发表的《基本超效率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一文,在计量分析后得出结论:“国有商业银行尽管规模庞大,但属粗放型经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规模较小,却是集约化经营。”由于学界对“粗放型经营”、“集约化经营”等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判断标准,这些结论的有效性无从推敲评判。更重要的是,前述一些计量分析文章在对国有银行“粗放型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探讨时,还得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断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等结论。事实上,这些说辞其实是经不起经济学常识推敲的,违背了经济学对“垄断”的一般定义。《新帕氏经济学辞典》讲得清楚,“现实意义的垄断,指单一的不受市场竞争的厂商”。《市场经济学简明辞典》:“垄断市场指某一生产部门只有一家企业,整个市场产品由这家企业提供,且没有相近的替代品的市场类型。”判断是否垄断,看市场上提供同质产品的厂商数量及其有无竞争,是根本不能将同一产权类型的企业总概起来当作一个企業看待,并进而评判其是否具有垄断地位的。如果中国的“国有银行”总概起来讲是“垄断的”,则大多数国家“非国有银行”总概起来更是垄断的,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虚辞?
  凯恩斯讲过:“近来出现的绝大多数的‘数理经济学’,不过是一些拼凑而成的东西,其不精确的程度和它们赖以建立的假设条件相同。这些东西使其作者能在一堆杂乱的、徒有其表而又无用的数学符号中神气十足,把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息息相通性置诸脑后了”。本人欣赏严谨的计量分析,也赞同学人计量研究的探索。但是,这些计量分析必须超越眩目空洞、“拼凑而成”的怪圈。如果不思考其必要性,不考察计量模型的科学性及计量指标的有效性,仅仅为了让一般读者看不懂而进行繁杂的计量,不进行深入的历史考察就进行简单化的计量结果推断,只会在浪费研究精力的同时,创造“一堆杂乱的、徒有其表而又无用的数学符号”,使凯恩斯在大半个世纪前就讲及的学界弊端一再重复。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愈趋紧密,民族之间的沟壑亦逐步缩小;同时随着国力的富强,我国与各先进国家之间亦构筑起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加上信息渠道的日趋多元化,音乐
身边年轻的电脑高手们几乎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时不时地把用过的文件从硬盘里删掉,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备用,又大大地提高了电脑的运行速度.我把这个操作,称为“遗忘”.
人对温度反应的差别很大,有人对寒冷特别敏感,在冬季里,即使穿棉鞋和厚袜,双脚也是冰凉,这是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四肢
期刊
栽 秧  苗坑是先前就挖好了的,有半尺深,半尺宽,刚好容得下一担肥,用软润的黄土盖好,待得瓜秧长至五寸余高,便就给挪载到那苗坑的黄土里,三日的样子,这瓜苗儿就抽青了,壮壮的,绒绒的,青青的,光看那秧杆的肥和厚,便就晓得,只要不逢天灾人祸,待到七、八月的那一季瓜收,肯定将是丰硕的,喜人的。  瓜秧的栽植,却是极有讲究的。想想看,那细嫩的秧苗儿,脆性极大,且细嫩,柔软,若是用力重过了火,便会捏坏了苗,
期刊
护理技术协作网络是以医疗单位的护理部或重症科室护理小组为核心,协作医院或本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参与,融合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依靠信息化平台为载体,以护理技术培
这个寓言,中国人都知道;可是我要说,这个寓言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的生存哲学的演变起的是坏作用.
七年前,我主持.那年的8月,编委会商定了下一期的主题是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改造”.正巧有河南的几个“大户”寻求杂志帮助,想通过我们邀请几位懂管理的专家到河南实地指
我国高校实施辅导员制度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政治指导员到今天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但实际上,在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中,辅导员面对着收入低、缺乏工作成就感、自我认同感和归宿感尴尬等局面,尤其是职业发展空间的狭小,使得很多辅导员仅仅将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稳定与创新,不利于辅导
刚来北京的时候,他是个焊工,不懂电脑,10年后却担任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视效节目的创意监制;他不识乐谱、唱歌跑调,却带着自己的侄女玩起了音乐,出了专辑;他是个读书只读到初中二年级的农民,却在全国高校巡回办讲座;他还是个诗人,出版了自己的杂志;他是2010快乐男声长沙赛区的评委,“微薄之盐”的掌门人……他是乔小刀。  这一切听起来充满了偶然性,变幻多端的社会身份会让人误解他一直在瞎折腾,但是他硬是用最
今天听单位的一同事说:“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周前(12月5日)上班的时候突然说自己胸口难受得不行,单位同事急忙帮着打120急救电话。但可惜的是120赶来时,这位朋友已经没有了生
期刊